登陆注册
8050600000023

第23章 核心价值(6)

“信”是“五常”之一,“信”即诚实不欺,是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最基本的德目之一。孔子与儒家讲“信”大体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指“忠信”、“诚信”、“信誉”,即个体人格上的要求,忠诚、笃实、真心、不虚伪。从个人做人的角度来说,不守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信”是一种君子人格。孔子要求弟子“谨而信”,“笃信好学”,“言忠信,行笃敬”。又说,如果有人狂妄而不直率,不老实,无能而又不讲信用,不遵守诺言,这种人我是不知其所以然的。他又说,诚信才会得到别人的任用。第二层指社会交往的原则,特别是朋友之间交往的基础。子夏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曾子说,我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如此等等。孟子提出的五伦关系,其中之一是“朋友有信”。第三层指人主、官吏必须“取信于民”,这是一条治国的原则,也是对从政者的要求。“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论语·学而》),即治理一个国家,要严肃认真,信实无欺。子贡问政,孔子提出如下原则:“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意思是说,治理政事,一定要做到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百姓对政府有信心。如果人民对政府缺乏信任与信心,国家是站不起来的。

总之,“信”是一条重要的道德原则,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其基本要求是“诚”与“忠”,即诚实不欺,尽心竭力,言行一致,践诺践约,不食其言,办事可靠。信守的内容必须符合道义,符合礼制。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这是说,君子对于事业,以合乎道义、适宜恰当为原则,依礼节实行它,用谦逊的语言说出来,用诚信不欺的态度完成它。这才是真正的君子。这表明“信”必以礼、义为前提,与礼、义相补充。孔子又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许诺的言只有符合于义,才能兑现。违背道义、礼制的,不必信守。《老子》、《管子》等书也指出,轻易许诺他人,难以一一兑现,反会失信于人。老子又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老子》十七章、二十三章)不值得信任,才有不信任的事情发生。总之,不合乎理义的,不必承诺。承诺的事,一定要合乎理义。可以实现的才承诺,不能实现的不应轻诺。以上讲的是信与义、礼等德目的关系。

六、廉

“廉”是“四维”之一。廉字的本意指棱角,比喻为人方正、正直。作为道德范畴,廉指公正廉洁、立身清白、节俭勤劳、不苟取予、不贪图不义的财利等。

孔子并不反对获得富贵、财货与官爵,但强调欲而不贪,取之有道,得之以礼。

孔子主张“以廉风贪,以俭风侈”。孟子说:“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孟子·离娄下》)意思是说,可以拿,可以不拿,拿了对廉洁有损害,还是不拿。孟子指出,如果不合道义,一点东西也不给予别人,一点东西也不取于别人。《礼记·曲礼》要求人们“临财毋苟得”。《吕氏春秋·忠廉》:“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廉故不以贵富而忘其辱。”总之,在财产、利欲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不改变道义的原则,“一介不与,一介不取”,就是廉。

廉是一种吏德。“廉吏”、“清官”是为官的美称。《周礼·天官》以“六廉”为尺度衡量、考核官吏,要求官吏做到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廉善指清《官箴》

清廉而善于行事,政绩颇佳,能获得大家好评;廉能指能力强、干练,较好地贯彻各项法令;廉敬指不懈于位,尽职守责;廉正指品行端正,廉洁正直,不行邪恶;廉法指守法不失,执法不移;廉辨指临事分明,头脑清醒。这六条标准都冠以廉字,表明“廉”是为官之本。古人强调为官必须“清”、“慎”、“勤”,也就是做到清廉、慎独、勤劳。“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三国志》卷十八)为官的做到这三条,哪有治理不好的地方呢?公正廉明是千百年来老百姓对官吏的希望。历史上也有不少官吏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

里说:“唯公则生明,唯廉则生威。”古代的官箴有:“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者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官吏廉还是贪,实际上关系到执政者的形象、行政效率,甚至政权的兴衰。大官不廉,不能正己正人,做下级的表率,则小官必定效尤,贪污严重。小官不廉,不能治民,则风俗必定颓败。这是传统思想家屡屡告诫的历史经验。所以,“廉者,政之本也。”(《晏子春秋·内篇》)“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汉书·宣帝纪》)廉洁是国之大维,为政之本,为官之宝,仕者之德。

七、耻

“耻”是“四维”之一。知耻是中国传统道德又一基本原则。《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孔子主张“庶而后富”,“富而后教”。

孔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即是说,讲求信誉,说话能兑现,态度容貌庄矜合于礼,就不会遭受侮辱。子路问孔子:“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提出“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意即首先要保持羞耻之心,自觉地不去做任何自取其辱的事,羞于为非,人格上就没有污点。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意即治理国家,管束民众,以政令诱导、刑罚整饬是必要的,但人民只是暂时的免于犯罪,却没有羞耻之心。重要的是用道德来诱导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唤起人民的羞耻之心。孔子又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这都是讲,在政治黑暗的时空,士人有俸禄、富而且贵,是耻辱的事,而在政治清明的时空,士人没有饭吃,贫而且贱,也是耻辱的事。《中庸》把知耻与勇于改过联系起来,说孔子曾提出了“知耻近乎勇”的命题。(子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智、仁、勇是《中庸》所谓三达德。

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感,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不知羞耻呀!羞耻对于人关系重大。以机谋巧诈骗人的人,是不知羞耻的。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样能赶上别人呢?孟子又说:“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公孙丑上》)意即政治人物如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毁辱。如今这些人,非常厌恶屈辱,但仍然自处于不仁之地,这好比一方面厌恶潮湿,一方面又自处于低洼地一样。假若真的厌恶屈辱,最好是以德为贵,尊重、任用贤明、有才干的人。

《荀子》第四篇的篇名叫《荣辱》。荀子说:“荣辱之大分,安危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大分”是大的界限。“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如何避辱,如何荣耀门庭,君子与小人的方法不同。君子以修身,以仁德求荣避祸。

知羞耻,是人的一种自我觉识。一个人在做了坏事后,良知尚未完全泯灭,还有羞耻感,从而可以改过自新。如果一个人被人批评为“寡廉鲜耻”,那就是非常严峻的问题了。知耻尚有救,“寡廉鲜耻”就接近于无可救药的地步了。一般人都知羞耻,这是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心理基础。朱熹说:“耻便是羞恶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卷十三)知耻使人有所不为,羞于为非作歹。羞耻感与是非感、善恶感、美丑感等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常常是整合在一起的,是人们不做坏事,免去社会谴责、羞辱,保护人格尊严的基本道德禀性。同时,知廉耻也是后天培养、训练、实践的结果。

“廉”与“耻”常常连用。欧阳修说:“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同类推荐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书屋论政

    书屋论政

    这里集结了作者上世纪80年代初公开发表第一篇论文开始至今的40余篇论文。内容涉及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文化、外交。中心是政治,文化只是从反映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观念形态,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说的,外交也是侧重于“政治”方面。
  • 菜根谭(第三卷)

    菜根谭(第三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中华家训(第九卷)

    中华家训(第九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竟业旬报》——“重要出发点”、《新青年》——自此“暴得大名”、《努力周报》——“忍不住谈政治”、《新月》——争人权的“斗士”、《独立评论》——“诤友”与“诤臣”之间、《自由中国》——勉为其难的“教父”、言论自由与个性发展、言论自由与人权保障、言论自由与民主宪政等等。
热门推荐
  • 你的香尸,我的魂

    你的香尸,我的魂

    每个人的食指都代表着贪婪,因为吃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有个成语叫做“食指大动”,说的就是人在看到食物的时候食指就会跳动。现在我就告诉你一个关于食指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女明星身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阿大

    阿大

    阿大拉紧衣衫,从里面走了出来……
  • 阳炎九帝

    阳炎九帝

    奇异的事情总发生在他的身上,他立下誓言,总有一天要达到神,和自己的红颜知己们一起为民除害,共享天伦之乐。。。。
  • 源痕

    源痕

    虽然回到了过去,但是主角却没有走上了征服世界的道路,他只是纯粹的热爱这个世界,这个蓝星。他不希望备受蓝星宠爱的人族因为错误的发展走向极端世界,意外之下的他跨过束缚时空的空间屏障来到了新的蓝星,用自己抢夺而来的神奇魔方在神秘的精灵帮助下开启了一个未知的时代!
  • 此地无秋波

    此地无秋波

    改革经济大潮中,一座小县城的变革,一段人生的阅历。主人公熏陶于雷锋精神、学习赖宁的精神文明中,又惊心动魄的走过古惑仔的浪潮里,从法治社会建设的大潮中惊醒;从乖乖的宅男,成为小混混,在严打下,又积极收手,闯入政界,改革浪潮中,他又投身商海书写一段传奇。
  • 寻找中国龙

    寻找中国龙

    科幻文学能够让少年儿童从阅读中感受到科学的波澜壮阔和宇宙的美,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想,以及对科学的认识和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使他们拓展视域、拓展思维、拓展想象力,以更宽阔的维度看世界。文丛收录名家少儿科幻长篇小说,以名家分册形式单独出版,将为当前少儿科幻文学打造一套高品质的少儿科幻小说文丛。《寻找中国龙》为王晋康的少儿科幻小说,故事讲述的是某个地区发现了龙,基因科技使得龙重新出现,而且仿照我们神话传说中的龙。
  • 做人不能太任性 做事不能太随意

    做人不能太任性 做事不能太随意

    本书包括朋友间不可太随意、感情上不许太随意、生活里不要太随意、工作中不能太随意、学习不宜太随意、社会规则不能不知、努力克服自私本性、放纵就是毁灭自己等10章内容。
  • 被遗忘的1999年

    被遗忘的1999年

    二十一世纪初各大微博出现了一个话题,二十世纪末1999年被外星人入侵,许多人认为是恶作剧,很多人质疑最后以闹剧的形式被遗忘,但是这就是我们这个故事的开始。让我带你们走进被重置的1999年。你们遗忘了的1999年。
  • 带着萝莉闯末日

    带着萝莉闯末日

    天外陨石携带未知病毒降落地球,末日就此爆发。宅男大叔吕闫意外觉醒念力异能,一不小心救了一个萌萌哒的萝莉,看他如何带着小萝莉,在这遍地怪物的世界里活下去,并寻找自己的家人。PS:大叔和萝莉的求生之旅,不可错过
  • 洪荒魔渊

    洪荒魔渊

    千古楼阙落九天,十方印决落魔渊。孤狼崛起,血月临世,现代军人与远古部落的交织!当科技文明对撞修仙古韵!血脉——天生!我命——自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