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600000011

第11章 五经四书(4)

“雅”就是“夏”,古音相近,两个字通用。夏指黄河流域一带。雅乐指中原一带王公贵人在正式场合所奏的乐。有乐就有诗。朱熹说,大雅是会朝之乐,小雅是宴飨之乐。歌词多为士大夫所写。这当然只是大体而言,小雅中其实也有类似国风的,反映下层人民心声的诗歌。大概乐调的不同,也是大雅、小雅区别的标准。

“颂”就是“容”,是歌与舞兼有之义。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主要是祭祀时歌颂诸神(自然与祖宗神灵)的诗歌,当然也有少量歌颂或阿谀在世君主的。

司马迁说,孔子的时代,古诗尚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删去重复,取其中可施于礼义者,只剩下三百零五篇,皆弦歌之,以求合于《韶》、《武》雅颂之音。

这就是所谓孔子删诗之说。唐代孔颖达认为,古代书籍所引之《诗》,存于传世本《诗》中的多,亡佚的很少。今人比较《左传》、《国语》、《礼记》所引《诗》也是这样。孔子自己也说“《诗》三百”。故孔子删诗之说不可信。当然,孔子整理过《诗》是无可置疑的。《论语·子罕》记载:“子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这至少说明孔子调整、校正、修订乐曲、乐调,并编排整理了雅与颂的篇序。

《诗》的体裁或手法,有赋、比、兴。赋是直接叙述、铺陈;比是借喻,讽刺;兴是联想。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这是指诗歌的功用,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群性,可以抒发怨诽,学得讽刺的方法。按照孔子的说法,通过读《诗》,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来孝敬父母,服事君上,也可以获得知识,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西汉初年讲授《诗》的有三家,史称三家《诗》,他们都是今文家,在文景之世立于学官。三家,即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三人都是诗博士。《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宋,现在只剩《韩诗外传》。宋代以后,只有《毛诗》流传至今,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即是《毛诗》。《毛诗》是汉代河间献王博士、鲁人毛亨作的《毛诗故训传》,毛亨授赵人毛苌。此为古文经。

毛亨为大毛公,毛苌为小毛公。东汉郑玄作《毛诗笺》,以《毛诗》为主,兼采三家。

自西汉初年起,《诗》被称为《诗经》。儒家为什么尊称其为“经”呢?《诗》

中所反映的思想与儒家有什么关系呢?

儒家尊重中华文明的经典,《诗》是最宝贵的经典之一。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儒家宗师孔子与《诗》有不解之缘。新出楚简资料——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有《孔子诗论》一篇,其中记载有孔子说的话:“诗无吝志,乐无吝情,文无吝言。”显然,孔子主张,《诗》是表达志向的,人们通过《诗》可以把隐匿着的意志、心意表达出来。同样,通过音乐,可以把隐藏着的情感表达出来,正如撰写文献(文章)不吝惜言语一样。《孔子诗论》涉及《诗经》篇名六十篇,歌颂情爱,又特别强调《诗》之情感抒发及其与初民之性的关系,主张报本反始,导情入礼。“孔子曰:吾以《葛覃》得氏初之诗,民性固然。见其美,必欲反,一本夫葛之见歌也,则《关雎》之改,《樛木》之时,《汉广》之智,《鹊巢》之归,《甘棠》之褒,《绿衣》之思,《燕燕》之情,曷曰:动而皆贤于其初者也?《关雎》以色喻于礼……好,反纳于礼,不亦能改乎?吾以《甘棠》得宗庙之敬,民性固然。甚贵其人,必敬其位;悦其人,必好其所为。

恶其人者亦然。”《孔子诗论》与《论语》中保留的孔子关于《诗》的论述相映成趣。

《尚书·舜典》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歌则借助语言把情感吟唱出来。言语不足以表达,就用咏唱的方式,配以金石丝管,予以表达。所以说,《诗》也就是《乐》。永言指长言,歌词之声曼长成歌,乐曲曲折反复有缓有急。宫商角徵羽五声与律吕调协。《诗经》的序言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人通过咏物,寄寓自己的情感、志向。

一方面,《诗经》所反映的一些思想成为先声,为儒家所继承;另一方面,儒家通过对《诗经》的创造性诠释,发挥、发展了一些理念。这主要包括:(1)鞭笞、讽谏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巧取豪夺,亲小人远贤臣等。(2)反映老百姓反抗压迫、剥削,反对残酷的战争、徭役、刑罚。(3)体恤老百姓的疾苦,歌颂老百姓对自由生活的向往。(4)歌颂和平安定的生活,歌颂德政,歌颂自由恋爱与美满的婚姻与家庭生活。

与《书经》一样,我们从《诗经》中也可以领略到上古时期中国人对天、上帝的崇敬与信仰。儒家显然继承了这一大传统。儒家的天命论,是继承、发挥《书经》、《诗经》思想的结果。《诗经》中有一些歌咏商、周历史的史诗,从中我们又可以体会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的思想及一些深刻的历史意识。

五、《礼经》

《礼》有“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最初的《礼经》应指今天所谓《仪礼》,汉初曰《礼》,或称《士礼》、《礼经》,也称《礼记》,自晋代始称《仪礼》。汉代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五传至戴德、戴圣、庆普三家,这是今文经。鲁恭王于孔壁中得《礼古经》五十六篇,为古文经。今古文经有十七篇大体相同。郑玄用今古文互校《仪礼》十七篇,流传于今,其他不传。据三礼专家钱玄等先生研究,《仪礼》中所保留的某些礼制,早行于西周,春秋以后,已有人学习及征引其文。先秦典籍述及的礼制、礼器,每多与《仪礼》吻合。故《仪礼》十七篇之单篇成文,应不晚于春秋时期。至于辑合成书,则或较后,但也不会过晚。1959年在甘肃武威汉墓中出土了《仪礼》木简,篇次与传世本不同。《仪礼》所记婚、丧、祭祀等礼节,为后世所继承,当然有因革损益。

《周礼》,原名《周官》,又名《周官经》,西汉末改称《周礼》。初见于西汉,为古文经。《周礼》所述名物、职官、礼制,绝大部分与先秦古籍相合,其为先秦之书则无疑。全书详述天子六官及其分属职官(如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及其下属诸职官等)。所述百余职官与两周金文相同或相近。冬官部分于汉初亡佚,后人补以《考工记》,详细记载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之工。《周礼》为先秦典章制度的重要文献,极大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制度架构,如自北周至清末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制度,即来源于此。

《礼记》亦称《小戴礼记》或《小戴记》,凡四十九篇,乃西汉时期戴圣把先秦至秦汉时期礼学家们若干解释礼的《记》文抄录、纂辑而成。内容有解释“礼”

的,如《曲礼》、《檀弓》、如《内则》、《冠义》、《昏义》等三十余篇;有学问类的,《大学》、《中庸》、《学记》、《儒行》诸篇;有政制类的,如《王制》、《月令》等。东汉末郑玄以《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并列,称“三礼”,并作注。另有戴德纂辑的八十五篇《礼》,被称为《大戴礼记》或《大戴记》,现仅存三十九篇。《大戴礼记》内容驳杂,有先秦《夏小正》,乃我国最早的月令,还有《投壶》等逸礼,与《仪礼》诸篇相类似。另有汉代学者论礼的诸篇。

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三礼之学随着时代,随着礼器、礼仪、礼乐、礼典、礼俗、礼法、礼治、礼教的因革损益,不断发生变化,到现代则几成绝学,但其中有一些因素仍积淀在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族群的记忆之中。“礼”本起于民间习俗和原始宗教活动。“礼”的涵盖面很广,一般说来,是社会规范、制度、法规与行为方式。传统中国没有今天分科的学问,如社会、政治、法律、伦理、宗教、艺术、哲学等,这些内容其实都在“礼”之中。“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以射、乡:此礼之大体也。”

(《礼记·昏义》)冠、昏(婚)、丧、祭、射、御、乡(乡饮酒)等,原本是民间交往活动,亦含有对自然神灵与祖先神灵的崇拜仪式,在上层统治集团则逐渐有了燕(宴)、飨、田猎、朝觐、聘问等等礼制,亦不断发生变化。复杂的礼仪大致可归为五类:吉、凶、宾、军、嘉。

儒家的礼节,除日常应事接物外,重大的如冠、婚、丧、祭、朝、聘、乡、射等,都有其具体含义。冠礼在明成人之责;婚礼在成男女之别,立夫妇之义;丧礼在慎终追远,明死生之义;祭礼使民诚信忠敬,其中祭天为报本返始,祭祖为追养继孝,祭百神为崇德报功;朝觐之礼,在明君臣之义;聘问之礼,使诸侯相互尊敬;乡饮酒之礼在明长幼之序;射礼可以观察德行。总之,这些古礼综合了宗教、政治、伦理、艺术、美学的价值,对于稳定社会,调治人心,提高生活品质都有积极意义。儒家除了礼教还有诗教,这都是为了使人向善,敦厚庄敬,相互和睦,克服人性负面的东西。而就礼治而言,根本上在使社会有序化。

“礼”发展为“礼制”,其功能主要是确定亲疏、远近、贵贱、上下的等级,确立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的社会结构,整齐风俗,节制财物之用,理顺社会秩序并节制贵族的生活等等。春秋中期,鲁国曹刿指出:“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左传·庄公二十三年》)这就是说,礼是整饬社会生活秩序,确立上下等级,规定官员职责,节制财物之用,维护长幼之序的。《礼记·曲礼上》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足见“礼”是一定社会的等级规范,“礼”使整个社会生活秩序化。

“礼”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法”,即所谓“礼法”,这里面当然有时代的限制,但我们不能不承认,在群婚制之后,随着一夫一妻制逐渐确立,父权制家庭与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形成,这些由男女之别、伦理秩序不断扩展的“礼法”就是所谓“进步”与“文明”的标志与结晶,其等级规范整合了整个社会生活并使之有序化。当然这里不仅仅只具有“法”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其中有宗教信仰信念和道德价值。

按荀子的看法,社会的整合、维系及秩序化,靠社会分工及等级名分制度加以确立。“礼”的作用是“别异”、“定伦”。“礼别异”(《荀子·乐论》),“礼以定伦”(《荀子·致士》)。伦就是序,这里指血缘关系,更指社会属性和等级秩序。“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富国》)“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此先王之道也。”(《荀子·君子》)“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荀子·大略》)“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措之而人莫之能诬也。”(《荀子·王霸》)一个国家没有礼就没有处理政务的尺度,没有规矩方圆就寸步难行。

就治理家国天下的事务而言,礼的作用,以遇事符合一定的节度,无过无不及,做得恰当为可贵。当然,不是为恰当而恰当,这里有文化价值的内涵。

但以一定的规矩制度来节制人们的(尤其是为政者)利欲、言行,则是礼的主要功用。这其中蕴含的“节度”的观念亦是值得发掘的。

“子曰: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礼记·仲尼燕居》)“礼”与我国思想史上的“中庸”、“中和”、“中道”、“适中”的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其中蕴含的“度”的观念,动态平衡、执两用中的观念亦是值得发掘的“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礼记·曲礼上》)这一交往原理包含如下内容:以德为贵,自谦并尊重别人,讲究施惠与报答,礼尚往来。无论富贵或贫贱,都互相尊重,互利互惠。这里我们尤其重视对于负贩者、贫贱者的尊重。

孔子批评有的为政者对百姓“动之不以礼”,强调爱惜民力,“使民也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里又提到对负贩、贫贱等弱者的尊重和对等的施报关系。过去我们对“礼不下庶人”的理解有误,据清代人孙希旦的注释,“礼不下庶人”说的是不为庶人制礼,而不是说对庶人不以礼或庶人无礼制可行。

古时制礼,自士以上,如冠礼、婚礼、相见礼等都是士礼,庶人则参照士礼而行,婚丧葬祭的标准可以降低,在节文与仪物诸方面量力而行。

同类推荐
  • 官道曾国藩

    官道曾国藩

    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誉之者称其为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千古圣相”;毁之考’称其为“汉奸”、“刽子手”……曾国藩是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官道亦为人道,人道成就官道,为官之道,学曾国藩。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与分析,并打破以往解读《道德经》的俗套,在原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按理分析版块。分析是本书的精华之处,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一章的内容及思想,从而更深层次领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简单逻辑学

    简单逻辑学

    通俗易懂的逻辑学入门读本。轻松搞定逻辑学中的概念、思维定式和规则。容易操作掌握的逻辑使用法则,不论演讲、谈判、说话、办事,都能让你做到条理、清 楚、不让人误会和不解!这是一本涵盖正式及非正式逻辑谬误的难得好书,快速提升你的推理能力,学会用清醒的头脑辨别真假,让思考变得简单,让行动变得快捷。
热门推荐
  • 霸王洗心录

    霸王洗心录

    天下四王已陨其三,独留北海霸王镇守于北海要害之地,方能让西方魔族无法出现于世,荼毒四方。然苏玉书的横空出世,却让北霸王甘愿自屠,这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与被霸王到底是何关系,才让北霸王放任魔族不管,弃人族于不顾?
  • 倾城魅狐

    倾城魅狐

    她可是大名鼎鼎的神盗四叶草诶,只不过她一个不小心就偷了一个神奇的东西嘛,干嘛学人家小玩子,还搞什么穿越嘞!穿越就穿越好了,可是没事干嘛让她成了众人眼中的怪胎,还一直夜菲夜菲的叫,更可恶的是,当初偷看她洗澡的绝世美男还“狐儿、狐儿”的叫个不停。搞什么飞机啦,她不过是长的漂亮一点罢了,干嘛每个人都把她当成狐狸精?
  • 内向者的能量:内向人玩转外向世界的成功心理学

    内向者的能量:内向人玩转外向世界的成功心理学

    内向者的能量:内向人玩转外向世界的成功心理学对内向人群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深入剖析,说明内向性格的优势特质——坚强的韧性,强大的思考能力,持久的耐力和专注,强烈的上进心,以及在内省和独处中获取力量的能力。
  • 金文五十三剑

    金文五十三剑

    感谢中国作家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zzsck。com传说中,每个宇宙的周期都是两千五百万年,意思就是,在两千五百万年以后的今天,你会在同一个地方遇到同一人,同一件事!我们的主角等了2000万年的爱情故事
  • 界王之魂

    界王之魂

    界的掌控者,高级修炼者演化界的界修倒霉的意外损失一半的界魂,流落异界。高山依旧,流水潺潺。鸟飞林,雁归处。一名界修化身杂工,带着他“残缺”的巅峰之作《无念清心》开始了他从未经历过的人生。人生原来不仅仅只有一种姿态。刚刚获得优越的开端,却在又一次意外下丧失星力,也正是如此他遇见了改变他一生的人。他是一个能够蔑视的王者,傲视帝王的雄者!界王归来之时!神魔不过是一群鼠辈!看作者署名请自带放大镜
  • 彩虹护花使者

    彩虹护花使者

    江南美女如云,犹如诗情画意!只可惜,战火连绵,弄得家破人忙,民不聊生,人无去向。城堡也一遍又一遍的不停翻修。每当天色阴沉,铺天盖地,鸟无去处,四面八方的气氛总会漂浮不定。十几个大国总会应这样的情景担忧着,都纷纷建立自己的学院,培养下一代人杰辈出,香火得到延续,保住国家。为了减少战争的纠纷,各国的大臣们都纷纷签着“友盟协议”,防止其他国大肆掠夺。尽管签了合同,还是有许多国家违约协议,独占自有。
  • 杀气决

    杀气决

    他是不可一世的地界少主。习地界最高法术——万物轮回,为她化凡来到人间,放下过去的辉煌与荣耀,在人、魔、仙、三界共存的世界里,重新开始。入程咬金门下习得——杀气决,一将功成万骨枯。杀万人成将十万成帅百万为王千万成神[
  • 异都志恒

    异都志恒

    前世恩爱,此生争锋。八角玄器,又何惧哉!两世为人的杨婧与王楠,在仙魔争锋,六合分离的情况下,会有怎样的爱情火花!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斗破苍穹之萧炎后代

    斗破苍穹之萧炎后代

    同人小说,不签约,免费只为读者做贡献!只希望名誉!萧炎后之萧焚虐起,掀起风云百浪再起,噬血狂鸣,天地风情弑天地血液,只为族而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