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15

第15章 道家的精神原则(4)

“力”认为“寿夭、穷达、贵贱、贫富”都是人可以做到的。而“命”却以彭祖之寿与颜渊之夭并不是因为彭祖比颜渊聪明等为例,说明“寿夭、穷达、贵贱、贫富”这样看似是人为的结果,其实是天然如此,并没有人力作为于其间,就是“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因此,天(命)是不可“制”的,甚至是不可“识”的。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偏颇的。人不是无所作为于“寿夭、穷达、贵贱、贫富”,天(命)也不是完全主宰了人的一切作为。当然,也应看到其中的合理性,就是对事物客观自在法则的尊重。强调“力”(人为)的思想,内含有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自信,只不过,“力”并不是无所不为,无所不能为的,要考虑到自然等客观因素(命)。强调“命”者,对自然怀有神秘感和畏惧心理,透露着人类认识的局限,承认人确实无法改变人的生老病死。所谓寿夭、穷达、贵贱、富贫者都有其客观原因,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因此“命”强调了客观性,而“力”强调了“主观能动性”。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道家在自然面前常常保持“敬畏”的态度。在以往一些人看来,这似乎是“消极”、“悲观”的心理写照。然而,这种看待自然的方式,在今天看来,却有着“呵护”自然的意义。

因为“人为”的确不可以没有限度,自然及其规律就是“人为”的前提和限度。

《列子》“力不胜命”的思想与《庄子·德充符》的看法很有关系。该篇有言:“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

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当然,要了解这种思想的根源,我们还得从《老子》说起。《老子》第四章以道“象帝之先”立论,破除了人对天帝的盲目崇拜之后,确立了“人法道”的新范式。

如果说上帝是以“强作用”规范着人的行动;那么“道”则是以“弱作用”引导着人的行动。因为道以其“独立不改,周行不殆”的特性,来启示世人行事都应该明白事物背后的法则,这样才能成功并保全自己。因此,我们可以说,“人法道”的思想正是“力不胜命”或人不胜天的思想的根源。但应该看到,《老子》以“法”说明了人履践“道”的主动性,而《庄子》却是从被动方面指出人的行为受着诸多制约。《庄子·秋水》明确提出“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的思想。对此,《荀子·解蔽》批评它是“蔽于天而不知人”,可谓切中要害,但是有点过,因为《庄子》的目的还在于保持人的自由与健康,目的还是落在人自己身上。此外,天与命都标志着不以人为转移的客观性。《庄子·大宗师》指出:“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总之,道家认为,人力之为并不能改变天命之常,因此,人应当要学会乐天知命。

2.无以人灭天

在道家理论体系中,“天”有时不是指自然界的天,而是万物内在的“自然”,称为“天性”。道家学者指出,人的行为往往因为各种欲望干扰了“天性”。

有鉴于此,道家告诫不要因为个人行为的原因,使自己处于不利的位置。“无以人灭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庄子·秋水》篇说:“牛马四足,是谓天;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这里的“天”即是指天性,而“人”就是指人为。《庄子》认为能够保护人的天性的社会应该是“至德之世”,在那里,“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庄子·马蹄》)。庄子学派希望世人能够复归并保持人的本真与纯朴,不要因为仁义、欲望破坏天性,这样就能“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庄子·达生》)。

只不过,庄子学派所设想的“有人之形,无人之情”(《庄子·德充符》)、“人貌而天虚”(《庄子·田子方》)的“天人”实际上是难以达到的。然而,他们对真人的期盼,希望人能够摆脱物欲与名利,做个有觉悟的真正的、纯粹的人的思想却是可贵的。再说人与天的矛盾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庄子·马蹄》就认为“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及至圣人,蹩躄为仁,踶蚑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

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人本来是与万物为友而无所伤的,心境是纯朴的。只是因为有了圣人,他利用仁义劝导人们,从而人们开始怀疑现实生活,亲疏美丑贵贱也随之区分了,这样便有礼乐乱性情、文采乱五色、六律乱五声,从而人的天性被打破。具体说来是:“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枭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缮性》)道家认为人类的德(实为天性)从三代以来是每况愈下,善不以道,行不以德,以心乱性,以文灭质,百姓迷惑,性情犹如朴散为器难以复归本初。所谓杨朱之哭歧路和染布都是因为可能或已经迷失了本来面目之故。

因而,庄子学派倡导复归人之本性的方案:以“绝圣弃知”来实现“大盗乃止”;以“掷玉毁珠”来达到“小盗不起”;以“焚符破玺”使民朴鄙;以“掊斗折衡”使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这样人民才可以参与论议时政;以“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从而天下之人才保有耳聪;以“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来实现天下之人保有目明;以“毁绝钩绳而弃规矩,工倕之指”的方式,使天下人真正拥有灵巧。总而言之,“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如此,并不是让人们愚钝,相反是让人保持永久的聪明和自由。《庄子·胠箧》接着就说:“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者,皆外立其德而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由此可见,道家关注对人天性的呵护,通过这种呵护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3.人效法天

道家,尤其是庄子学派,认为人为或人力常常是与自然本性相违背,导致事与愿违。因此,他们往往认为改造自然,并因此改变人的本性是不明智的。

《庄子·大宗师》说:“夫物不胜天久矣。”物本来就包括人在内。人也不能胜天,这是人类长久的经验。《庄子·山木》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人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天的出现也是自然而然的。但是人却不能自然而然地保持天性,这是人性决定的,因为人有欲望等干扰了天性。只有存天性、制人欲的圣人才能做到顺着自然变化。

《庄子·达生》就说:“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圣人所以能做到与天无伤,乃是因为他善于知天。《庄子·大宗师》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这里之所以强调“知天”与“知人”,就是告诫人们既要了解天地自然的规律,又要认识人的能力的限度,防止超过限度的乱为。

道家对天人关系最经典的阐述是《老子》第二十五章所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天地的关系是效法和被效法的关系,人居于天地的下位。天地对人是起决定作用的。《老子》第二十三章又指出:“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天地是物之大者,人与天地相比是微小的。人效法天地,天地不能久,人当然也不能长久。

与天地一样,人也会有得与失,应该懂得取舍。范蠡指出:“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明者以为法,微者则是行。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国语·越语》)天地有常,明白此理者以天地为法,“与之俱行”。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禅的智慧

    禅的智慧

    本书以参透世理人情的智慧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禅的入世智慧,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禅在心中心中有禅,处处即禅心不妄动,超脱化外原本无物,何染尘埃等六部分内容。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禅悟人生

    禅悟人生

    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热门推荐
  • 快穿之三驱道人来驾到

    快穿之三驱道人来驾到

    穆青,一个驱鬼驱魔驱妖的道人,合着花无栀一起开始了自己的快穿。人花无栀说了“师姐,你说这个美男子我可以要吗?”穆青摇摇头。“看起来美,事实上是狐狸精。”“师姐,你看看你,都快奔二了,还没有个男朋友!不如我来当你男朋友?”“不需要。”“师姐,你看看我,什么都帮你做,你就不送我点东西吗?”“好啊,我送你去相亲要吗?”“师姐,找到了师傅要的东西吗?”“还没呢。”就这样,某人合着自己的小师妹开始了漫漫人生路。(不是百合文哦,师妹只是她的一个助手哦~)
  • 无限的故事书

    无限的故事书

    你所在的世界里拥有无数的故事,如果有一个机会进入到故事的世界里自然是非常美妙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的世界也是一个故事呢?如果说...你所在的世界也可以被人进入呢?
  • 死神黑骑真一

    死神黑骑真一

    新手上路第一次写这玩意喷子海涵纯为打发无聊时间更新时间不定
  • 赛尔号之我的使命

    赛尔号之我的使命

    我是火星港的战队成员,接到任务,让我和我的队友去帮助赛尔号找到无尽能源,顺便,说是给我们三人“放假”,但在我了看来,这是一场新的冒险......
  • 梵天剑帝

    梵天剑帝

    青衫飞扬,黑发飘飘。手执长剑,斩尽天下神魔
  • 真仙道果

    真仙道果

    他本是一代拳皇,却因一场飞机事故转入了轮回,来到了中土之地。中土之地广阔之极,其上灵气充沛,更兼之洞天福地无数,且看一个不甘平凡的拳皇如何踏遍千山万水,去追寻那长生大道......
  • 意外的穿越之神偷小祖宗

    意外的穿越之神偷小祖宗

    一场无心的穿越,竟然使石冉认贼为师,做了女飞贼!说起来似乎荒唐可笑,可石冉过的心安理得,甚至乐在其中...... 本是为盗得宝贝,在江湖上创立名号,却不料,因太过贪玩,或许是太过贪心,竟惹恼了沧虞王朝脾气最为恐怖的王爷......因为玩心大起,戏弄了当朝至高无上的皇帝。因为嚣张狂妄,使得王城第一捕快对其猛追舍。因为心里最初的爱恋,使得她对自己的师兄不能忘怀,看似剪不断理还乱,石冉无心盗得帅哥芳心,
  • 绿叶你在何方

    绿叶你在何方

    从小在城市长大少年(梁红羽)跟随叔叔(梁昭文)回到故乡(清溪村),在清溪村少年在溪中与一美少女(杨美琴)发生了爱情。他俩相亲相爱,直到某一天,杨美琴突然悄然离去……
  • 限时恋情:薄情首席心尖爱

    限时恋情:薄情首席心尖爱

    十五岁,第一次牵手,她又羞又急,想甩开,他一脸镇定:“只是帮你暖手而已,谁像你那么小气,不要多想!”十六岁,第一次接吻,她急的想哭,转身就跑,他追上她,拉住她的手臂:“我只是看你唇边有棉花糖而已,不会那么小气吧!”她眼睛红红的,眼泪登时就流出来了,抽噎着,委屈的低吼:“你流氓!”他义正言辞:“流氓哪里会这样,流氓都是这样的!”他突然捧着她的头,对准她的唇瓣亲了下去。她气的跺脚,他却不给她机会再跑。“是你自己要问,我只是告诉你什么是流氓而已!”他说的一脸无辜。她气的说不出话来:“你……你无耻!”宋俊熙笑着凑近她:“要我告诉你无耻是如何么?”时间太长,我怕等不到你,距离太远,我怕追不上你,爱情……
  • 国产无赖

    国产无赖

    当别人说你是无赖的时候,不要辩解,不要生气,你只要看着他,耸耸肩,面带微笑的说一句“我就是无赖,你能咋的?”记住,无赖不可恨,可恨的没素质。想想,虽然同样是无赖,可为啥咱就这么招人喜欢呢?没办法,谁让咱都是有素质的无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