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14

第14章 道家的精神原则(3)

至于静,其实是柔的保证,非静不足以柔。《老子》第四十五章提出了“清静为天下正”的着名论断,而该书第二十六章则解释了为什么要“静”的道理,指出“静为躁君”,认为清静才能克制躁动,否则就走向反面,“躁则失君”,烦躁而动,是为“妄作”,必凶。《老子》第五十七章又说,“我好静而民自正”。从统治者而言,若能清心寡欲,社会自然就治理。从认识的真切性而言,有了静,可防止主观臆断影响自己的判断与选择,所以,《老子》第十六章要求“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内心清虚静寂了,就能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黄帝四经·十大经·果童》明确提出了“静作相养”的主张,该动就动,该静就静,做到动静自如。

道家在动静问题上的主要思想是静为动本,动以归静。道家没有一味反对动,而是认为必要的“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吕氏春秋·尽数》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蝼”为喻,认为人的形体也应当运动,不然就会生病。作者说:“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人要靠饮食来生存,而睡眠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因而养生家文挚认为“卧最为首”。他指出:“夫卧,使食糜宵(消),散药以流刑(形)者也。辟(譬)卧于食,如火于金,故一昔(夕)不卧,百日不复。”故而“道者敬卧”(《十问》)。“静”并不是要求形体不动,而主要是用于心性修养,讲求心静。心不静则妄动,妄动则凶。《管子·心术上》说,“静则能制动”。所以《老子》第三十七章提出了通过“不欲以静”的途径来“复命”。道家尚静的依据还在于顺自然。《老子》第十五章以浊水为喻,谓“孰能浊而静之徐清?”浊水只有静下来才能清澈。人动会生热,而静能胜热。《老子》第四十五章称,“静胜热”。心灵静了,身体就保持自然状态,没有扰动身体的正常机理,不受欲望的诱惑,身体就清静下来了。

因此,《老子》第七十五章说“无以生养者,是以贤于贵生也”。《淮南子·原道训》继承了老子的主静思想,认为静是人的天性。作者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而后动,性之容也。”《吕氏春秋·侈乐》曰:“生也者,其身固静,感而后知,或使之也。遂而不返,制乎嗜欲;制乎嗜欲无穷,则必失其天矣。”生命本好清静,而嗜欲害之,失其静而伤生。可见,“感而后动”要讲究“度”。《淮南子·原道训》就强调了动静应守中的要求。作者说:“举错(措)不能当,动静不能中,终身运枯形于连嵝列埒之门,而蹈于污壑阱陷之中。”《淮南子·主术训》则说:“动静中仪,举动废置,曲得其宜,无所击戾,无不毕宜也。”动静合乎规矩,则行动自然适宜。故而《韩非子·喻老》称:“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故静则建乎德,动则顺乎道。”事物都有常态,应该顺应规律,因势利导。静是事物自身属性决定的,动是事物自身法则引起的。动与静本是事物相互伴随、不分可离的一对范畴。就人的生命而言,动静配合得好的,便能延年益寿。所以《韩非子·解老》说:“十有三者之动静尽属于生焉。”然而,如果动静处理不好,就会伤生,因此《韩非子·解老》说:“凡民之生生而生者固动,动尽则损也,而动不止,是损而不止也,损而不止则生尽,生尽之谓死,则十有三具者皆为死地也。”总之,要做到动静有节、有时、有度。《韩非子·解老》称:

“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此甚大于兕虎之害。夫兕虎有域,动静有时,避其域,省其时,则免其兕虎之害矣。嗜欲无限,动静不节,则痤疽之爪角害之。”兕虎有动静,避其动静,则自己可生也。总之,动静得正,心安体宁。《管子·内业》曰:“能正能静,然后能定。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枝坚固,可以为精舍”;“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动静适宜与否,这与人心有直接关系,心如能有效地控制动静,顺乎天地之道,则自我可安身存命。《无能子·固本》再次强调了动静与自我欲望的密切关系。作者说:“无为在我也,嗜欲在我也。无为则静,嗜欲则作;静则乐,作则忧。”无为或有为,皆在自我的把握。无为能静,静而动则乐;有为则躁,躁而动则忧。

三、和谐为道常

在道家的精神原则中,“和谐”也是很重要的一条。这是因为“道”的本质就是“和谐”,要明道和修道就得理解“和谐”的内涵,领悟“和谐”的旨趣。

(一)道家和谐观的基本内涵

道家从“和”的视角来观察自然、社会、人生,认为“和”是真、善、美、乐的统一体。因此,考察道家关于真、善、美、乐的看法,是我们弄通“和谐”意涵的关键。

1.和曰常

通行本《老子》第五十五章言“知和曰常,知常曰明”;1993年在湖北一号楚墓出土的《老子》竹简本则为“和曰常,知和曰明”。两者相比较而言,后者意义更明确深刻。“和”当是事物的常态,人们知与不知都是如此。张岱年曾经解释说:“事物不能脱离和而存在。”可见,简本《老子》把“和”的重要性提升到事物基本法则的高度,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并强调只有认识到“和”才算是真正明白了事物的大道理。相比而言,通行本强调的是“常”,而竹简本强调的是“和”。不过,两者内在含义上都肯定“和”是一种“常”,失去“和”就是不正常。《老子》第五十五章指出,婴儿“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婴儿终日啼哭,声音不会沙哑,乃是因为其体内精气神淳和之故。《老子》还从哲学高度对事物的常态做出解释,这就叫做“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派生万物,万物的先天状态当是阴阳调和,体内充满和气,亦即生气。《庄子·田子方》也强调:“两者(注:阴阳)交通成和而物生焉。”万物依赖和气而生,依靠和气而存。《庄子·缮性》也言:“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万物有得(德)于道者在“和”,“和”孕育万物之性。

和曰常,意味着和即真,因为常与真都是事实判断。道家一直以“法天贵真”为指导思想,努力保持和维护事物和自身的自然状态。《庄子·渔父》曰:

“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真是万物的天性,保持这种天性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庄子·天下》:“不离于真,谓之至人。”如其不然,则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因此,做个正常的人,就当守真。“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如何守真呢?《庄子·徐无鬼》提出如下思路:“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炀和,以顺天下,此谓真人”;“古之真人,以天待之,不以人入天”。

因为天行有常,人不应当去干扰这种“常”,而应当和顺之;如果能够和顺天常,就有益生去累之祥。可见,“和”不但是事物之常,也是人们考量自己行为的指导思想。《庄子·山木》曰:“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道以和为常,为道者以和为本,方可逍遥游。

2.和曰善

道家之“和”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谐,此三者分别称之为“天和”、“人和”、“心和”,并把求“和”作为人之为人的尊严和责任所在。《文子·符言》曰:“道悬天,物布地,和在人。”首先,“天和”。道家认为,与天和当有万物平等之心,无伤害万物之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尤其强调人不能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自然,而应该让万物按自身的本性去生存。

《庄子·马蹄》曰:“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其次,“人和”。老子强调,为人当尚“和”。《老子》第五十六章说:“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以为做人当谨慎地运用口耳目,保持自身内在之和;与人处当避免锋芒毕露,陷入纷争之中,而应当柔和自己的光芒,混同于众人之中,这就叫玄妙的和同呀!可见,“和”当为行事之本。否则,“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老子》第七十九章)等怨气产生,再去“和”,其实已经破坏了“和”,完全恢复已是不可能。因此,《老子》第六十四章讲究行事当“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庄子·齐物论》亦云:“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智者不卷入是非争论,是者自是,非者自非,乃是“天钧”,以和为度。人际关系的破坏常常是为了争个我是你非,最终弄成不欢而散。最后,“心和”。和是心灵的常态。

《庄子·人间世》曰:“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形体追求的是安适,心灵追求的是平和。而平和状态的破坏往往是世俗的功名利禄诱惑,因此庄子学派进而告诫世人:“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圣人作为达观者,深明此理,常以“以和养生”为念。《文子·道德》曰:“圣人和愉宁静,生也。”自我内心和谐,生命活力就充沛。《庄子·徐无鬼》也明确指出:“夫神者,好和而恶奸。”人的精神是喜欢清明和谐的,厌恶奸邪杂念。心为君主之官,统御五脏六腑,心静心正则百体康泰。

3.和曰美

《文子·上礼》曰:“其美在和。”其本义是指圣人治国的理想状态是和。

“美”并非专指形象之美丽,往往可以用以形容天、地、人三才和谐的理想状况。

《易传·文言》形容坤卦六四之爻君子居其位的理想状况,即身心康泰,事业发达:“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此为阴柔之和美。此外,《易传·彖传》形容乾卦为“大明终始”,也就是天下太平的理想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三才各正性命,大吉大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此为阳刚之和美。

4.和曰乐道家认为天地人和谐了,便是快乐的境地。《庄子·天道》曰:“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乐(犾è)与乐(狔狌è)共通。《吕氏春秋·大乐》明确指出:“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乐(狔狌è)是天地之和的表征,在人心上表现为乐(犾è)。《庄子·天运》曰:“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乐(狔狌è)当是人与天地和谐的歌颂,是天籁之音。杨朱认为快乐当是人生的主色调,不快乐当是有害于人生的。《列子·杨朱》:“忧苦,犯性者也;逸乐,顺性者也。”不过,快乐作为一种和美之境,并不是有心去追求的,而是在和同物我、心斋坐忘的质朴之心中,方可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庄子·至乐》称此为“至乐无乐”。

快乐是一种精神舒畅的状态,而精神舒畅的自然状态当是心灵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内心如有忧愁,自然是快乐不起来。《淮南子·诠言训》曰:“心有忧者,筐床衽席,弗能安也;菰饭牛,弗能甘也;琴瑟鸣竽,弗能乐也。”快乐,必定是内心和谐的表现。心有忧,虽有美味佳肴、楼台宫阙、莺歌燕舞,也快乐不起来。

道家认为,道乃行之而成。道有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生之道、思维之道等等,玄妙之道必然要落实在人类实践中。道既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又是实之又实、和谐之路。作为宇宙本原或本体的道是自在的,而作为人类观念世界中的“道”便是对自在之道的自觉,这种自觉是人类千百万年历史实践的智慧积淀。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理论探寻的“道”,便是人类追求和谐生活的精神财富。

(二)道家“天人关系”的和谐旨趣

道家的和谐思想贯穿于道家文化领域的几乎所有领域,但最为关键的是“天人之和”。关于这个问题,上面的论述已经有所涉及,但说得还不够透彻,这里拟在原有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分析。

道家的“天人和谐”思想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其天人观的必然结果。考察古代文化典籍,我们不难看出道家尤其关注天人关系,并且形成了许多有代表性的见解。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方面:

1.力不胜命

《列子·力命》篇便是以力(人为)与命(天命)的对话来阐述道家对人与天的关系的基本认识:人为并不能改变天。书中是这样说的:

力谓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于物而欲比朕?”力曰:“寿夭、穷达、贵贱、贫富,我力之所能也。”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四八。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而困于陈、蔡;殷纣之行不出三仁之上,而居君位。季札无爵于吴,田恒专有齐国。夷齐饿于首阳,季氏富于展禽。若是汝力之所能,奈何寿彼而夭此,穷圣而达逆,贱贤而贵愚,贫善而富恶邪?”力曰:“若如若言,我固无功于物,而物若此邪,此则若之所制邪?”命曰:“既谓之命,奈何有制之者邪?

朕直而推之,曲而任之。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朕岂能识之哉?朕岂能识之哉?”

同类推荐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本书是已出版的《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的延续和拓展。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本书为社会议题探讨,此类别收录了大师八篇言论,包括有大师对环保、经济以及自杀的防治与女性问题等提出的应对之道。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热门推荐
  • 朱砂泪之三界哀歌

    朱砂泪之三界哀歌

    她本是神女,他方成千年狐仙。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神妖禁恋,天地难容。神女被贬入轮回,狐仙不知所踪。千年后,时空的契合又将他们的命运带向何方?从现代重回架空王朝,她和他有将以何种面目再次相见?他们该何去何从?是坚守真爱还是向往于江湖?命运的齿轮已悄然开启······
  • 重生之魂记

    重生之魂记

    人,生下就已经有一个命运了么?不....我不信命。前世,即使是我无力保护家人,我也不曾向命运低头;今世为了家人我逆天改命又如何!?层层的枷锁,层层的羁绊,升魂之路,白骨累累,我也必将用双手去守护属于我的温情!
  • 追忆者的综漫物语

    追忆者的综漫物语

    更改书名两个月的间隔已到,正式开启新坑《次元之命运指定》本书如无意外,更新将会随着新书推进至本书当前剧情的过程中逐渐减慢,直到完全停止。(本来就是一个大纲写出来的东西......)希望幸存的书友多多支持。
  • 桃之妖青冥

    桃之妖青冥

    仙妖魔,主宰六界,仙无情妖无意,魔从何来。千年劫万年缘,翩翩仙真少年,莹莹玉骨桃妖,都渡不了自己的劫,都忘不掉曾经的缘。守六界,护苍生,不吝风刀霜剑。唯有你,在心间,千年不变。忘过去,忘记你,忘记昨天。不负我,不负天,不负春光无限。
  • 你好,我的青春

    你好,我的青春

    初恋就是品抿一杯茶,当它刚刚进入口中时,味道虽然涩,但当它在缓缓渗入喉咙时,你会感到一种清香的回味,甜甜的,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慢慢的你就会融入其中,但要切记,喝茶也是会喝醉的...
  • 呆萌邪王妃:王爷,我记性不好

    呆萌邪王妃:王爷,我记性不好

    小姐,小姐,你快醒醒啊,不要吓奴婢啊小姐……”一个身着古代装的小丫头带着哭腔在繁华的京城街道上摇晃着妃萌玖。妃萌玖慢慢的睁开眼睛。“这是哪儿啊?”妃萌玖左右看了看。“小姐,你终于醒了,这里是京城啊?”婢女终于不在哭了,抹了一把泪在自己的衣袖上。
  • 阴阳师灵异笔记

    阴阳师灵异笔记

    一个阴阳师,一个少年,让本部书带领你走进阴阳师世界。
  • 超能冒险王:荒村妖尸

    超能冒险王:荒村妖尸

    一帮拥有特殊能力的年轻人,被国家秘密聚在一起,执行秘密探险任务,没有人害怕,也没有人退缩,他们也想知道,这个世界不为人知的一面究竟有什么?
  • 均衡之界

    均衡之界

    为梦想、开创自己的世界。为爱情、开创自己的世界。为亲人、开创自己的世界。加入我们吧、我们在开创、魔的世界。
  • 武侠仙侠大兑换

    武侠仙侠大兑换

    曾经的豪情壮志早已没有,我清楚了自己的界限。写书并不是看的书多了就行的,仅凭一腔热血就行动的永远是无法成功的莽夫。我现在能做的,也只有将这本书静静的写到完本而已,完成当初对自己的承诺。作为作者的我还是亲自说吧:这本书就是小学生流水账,如果不是真的闲得无聊,请去看点娘的首页推荐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