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200000059

第59章 二零零七(1)

纪事

在城邦的共同生活中,“正义”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是理性沉思,思考事物的秩序;一个是政治参与,参与那些事关正义的最为重要的事情,比如法律的公正与运用。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也许真正有正义感即内心感到充实的人并不参与实际的政治活动。但参与政治又是公民的标志——查尔斯·泰勒曾认为这种标志如同过去的贵族的荣誉感一样,使得愿意过冒险生活成为那些有名望的人的构成性品格。

在过去的等级观念被摧毁之后,人们就只剩下了单纯的生计与贫富上的差异。在过去的意识形态灌输由于太过政治化而颇受非议后,在一个政治极其贫乏的时代里,当规范与标准就只剩下金钱与地位时,民族、文化、弘扬、复兴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种族、阶级、批判、内在生活的价值追求即那种真正的荣誉感难道就真的烟消云散了吗?

寻找政治

这是齐格蒙·鲍曼(ZygmuntBauman)的一本书名:犐状S犲犪狉犮犺狅犳犘狅犾犻狋犻犮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译者是洪涛等人。

题为“寻找”(InSearchof),总是想告诉我们:我们丢失了原本就有的东西,所以才“寻找”,这也是它与“发现”的不同之处。

还有一层意思是必须预先设定的,这就是所要“寻找”的东西,一定存在于某处,而且这个“某处”是我们可以找到的。

能找到,但不一定找对了地方。于是想到两则中外寓言,中国的是“刻舟求剑”,这大家都知道;外国的讲的是一个夜晚,有人在路灯下寻找丢失的钱包,别人问他在哪里丢失的,他说,在哪里丢失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只在这里才有光亮,才能看到。

两则寓言都与地点有关,但“刻舟求剑”强调的是移动中的变化,它与人的时间性体验有关;外国那个故事则是静态的,意在强调光亮(所以上帝所说的第一句话才是“要有光”),与人的空间感有关。

这个差别很重要,不仅说明中国人理解的变化多与时间有关,所以才强调“六经皆史”、“与时俱进”并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而外国人更多想到的则是结构(形式)、成分(元素)的整体性(存在);而且就以鲍曼所认为的现代人的三大烦恼(不确定性、不可靠性、不安全性)而言,我们中国人也更多想到的是发生在时间变化中的可能(于是把这种烦恼个人化、内在化,因为时间意识主要与人的内在体验有关,可参看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而外国人,比如鲍曼,他所要寻找的解决之道在政治,而政治则主要强调的是一种外在的“公共空间”的可能。

一个是个人的、内在的,所谓的“内在超越”;一个是公共的、普遍的,相对于个人而言的“外在超越”。这是中西文化的一个根本性差异。

中国人骨子里是个人主义的,重个人的内在感知,王道不外乎人情,礼也只是王道的一部分,所以要通乎人情,讲“诚”而不能“伪”;而人又不能不生活在群体之中,如此一来,外在的一切(主要是社会组织对个人的束缚)在某种意义上就都或不得不具有某种“伪礼”的强制性。所以如何解决外在的“公共空间”的问题对我们来说就始终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政治的“公共空间”用希腊文表示,就是“agora”,意为“古希腊城邦时的集市、广场、会场,总之是一种公共生活的场所”;我们读柏拉图的书,就知道那些对话就主要发生在“公共生活的场所”之中,包括看戏(露天剧场里的公共活动)、奥林匹克的体育比赛、海上交往的贸易往来等等。这说明古代希腊城邦的“政治”是与民众的这种“公共生活”密不可分的,他们所理解的政治,就是“众人共理城邦(polis)之事”。我的同事小刚君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讨论“道路与广场”,认为这是一种政治哲学的思考,而且说明“广场的敞开离不开道路的开辟”。

当然,作为一个前提就是城邦要小(雅典极盛期只有四十万人)。正因为这样,约翰·麦克里兰才在他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中说,亚历山大大帝推行其“希腊化”征服的一个结果,就是“政治”消失了,或者说,希腊人所理解的“政治”已不复存在,因为“在这个巨大的世界里,要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甚不可能”。人要存活下去,只有一种可能,这就是“完全认同征服者的目标与文化”。

回望我们中国,情况也大体类似。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前言》(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中说,政治无非讲的是人事与制度。我猜想我们后来的政治学说(其实也就是道德学说)多偏重于人事,在人事层面又倾向于个人的心性修炼、道德素养,除了上面所说的意在突出个人内心之“诚”外,恐怕就与制度早已定型而且无可更改有关。在这方面,我比较信服吕思勉先生的论述。他在《中国制度史》(初版于20世纪20年代,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再版)一书中把问题集中在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上,说,就国体而论,有封建郡县之别(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封建制“失在于制,不在于政”,郡县制则“失在于政,不在于制”,“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郡县之制,战国以前,早已有之,“惟尽废封建,确自秦始。故谓秦人行郡县,不如谓秦人废封建之为得当也”。就政体而论,如按亚里士多德的划分标准,一人主政者谓之君主政体,少数人主政者谓之贵族政体,多数人主政者谓之民主政体的话,那么“中国政体,于此三者,亦均有形迹可求。特其后君主之治独存,而余二者,遂消灭而不可见耳”。吕先生说:“古代政体之奇异者,莫如共和。”中国古代有过“共和制”,确实令人感到奇异。例证在《史记·周本纪》中,说的是周厉王奢侈傲慢,而且不要民众说话,于是召公就对他说了那段最为着名的话:“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但厉王不听,结果就是在叛乱中逃走他乡。厉王的太子静躲在召公家中不敢出门,于是召公与周公两相共同执政,号称“共和”。所以“共和”

的本意就是“公卿相与和而修政事”,可见无君而不乱,实由百官之克举其职也。

所以“寻找”对我们来说才如此真实,因为我们确曾有过。

由此亦可见古代君权,盖甚微薄;然至后世则渐重。原因就在于制约君权的力量消失了。吕先生说,限制君权的力量共有三股,一是贵族,二是神教,三是社会惯习,人伦日用。贵族之权利与权力,随着封建制的废除日渐式微,而没有了世袭大臣们的权力制约,国君当然也就可以为所欲为,日益专横,“借神教以鼓励者,历代未尝无之。然无一能成事者。如汉之张角、张鲁,晋之孙恩,近代之白莲教、天理教等是也”。社会惯习、人伦日用在我们国家指的是“古训之昭垂”,尽管在某种情况下它足以禁人之破坏,但随着贵族之权力及神教限制君权之力的消磨净尽,它的作用也就很有限了。

故秦汉之世,实古今转变之大关键也;汉代君权,尚有受限制者一事,相权之重是也。乃至东汉渐变,至魏晋之世而大坏。此事须参考官制乃能明之。

吕先生说:“以天下为一人所私有,盖从古未有此说。然君主之权,既莫为之限制,则其不免据天下以自私,亦势所必至也。”一旦“据天下以自私”成为可能,自然也就没有了古希腊意义上的“agora”可言。

于是在“后现代”或“现代性后期”这一语境下,“寻找政治”就又重新成为一种生存的需要,尽管中西两边对这种“需要”的需要尚不尽相同;但借用尼可拉斯·卢曼的一个术语,就是现时代的人发现自己无论在何时何地,都“部分地被别人替代了”,这个“别人”,很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的祖先,或非洲人、美国人、法国人、印第安人,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与演出的背景已经足够多样化了,以致我们根本就不知今夕何夕,今人何人。

所谓“寻找政治”,在齐格蒙·鲍曼那里,除了“寻找公共空间”这一层意思外,还有“寻找机制”和“寻找视野”这两层意思。

“寻找公共空间”即寻找“agora”,其实在的意味在于使人能对自己与他人的联合具有一种信念,因为说到底,个人的自由只能是某种公共活动的产物。

同类推荐
  • 元曲三百首(中)

    元曲三百首(中)

    这套鉴赏辞典的最大特色在于,编写者几乎囊括了中国当代绝大多数古典文学专家。初一看,其中有些知名专家的学术重量似乎与“鉴赏”一词的轻松格调不太相称,但事实证明,只有彻悟才能轻松,只有轻松才能真正进入文学和艺术。辞典中所选古代作者和作品,都十分精当。每篇鉴赏文字,融合古代意韵和现代视角,不空不繁,不涩不滥,对当代读者有不小的帮助。
  • 寻找属于我的翅膀

    寻找属于我的翅膀

    本书作者通过对学习、生活的感悟,用细腻、真切的描写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和对友谊、亲情的无限眷恋,点缀出了小作者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十五岁绚灿人生。
  • 温暖的门边

    温暖的门边

    这部散文集记录了作者对生活方方面面的观察与思考,涵盖了日常生活中丰富而常见的诸多的小小图景,并以小见大,衍生出不同层面上的思想火花的碰撞,或多或少,给人带来种种有益的启迪与思考。面对喧嚣躁动的都市生活,她用自己的眼光审视着世态人情的演绎与嬗变,有质疑,有批评,有认同,也有感动与欢喜。
  • 肖凤文集(散文卷)

    肖凤文集(散文卷)

    肖凤本名赵凤翔,1937年11月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任教50余年。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老电视艺术家”,2008年被授予“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称号。
  • 见证风雅

    见证风雅

    本书以南阳作家群中五旬以上部分骨干作家为写作对象。采取散文形式、述评笔法、纪实风格,结合作品及作家创作经历、心路历程,深入探讨盆地文化对南阳作家人格塑造及创作的影响,折射现代、后现代语境下言说方式和叙事模式的变化,以语言本体论来观照当代文学现象,展现作者与文本、生存与命运、艺术追求与语言探索、民族传统与地域文化的内在联系。
热门推荐
  • 人生与选择

    人生与选择

    看每段故事都黯然心1。不过,关于感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可是人生最重要的还是选择。喜欢蓝天你可以选择鸟一样飞翔,喜欢大海你可以选择鱼一样的傲游。
  • 高考志愿填报诀窍:考生和家长必须知道的100个真相

    高考志愿填报诀窍:考生和家长必须知道的100个真相

    身为高校教师,这些年我一直在做高考志愿填报的研究工作,接受过全国各地无数考生和家长的咨询。每年9月,当高考尘埃落定,我的邮箱和手机里会存满考生和家长的问候。我从中分享过他们的欢愉,也分担过他们的懊悔。而这一切,几乎都和当初选填志愿有关。那张小小的“志愿表”上,承载了太多的冒险和侥幸,也承载了太多的幸福和痛苦。你轻轻一点,就可能成功,成功得令人羡慕;也可能失败,失败得一塌糊涂。有的人迷信“平行志愿”,录取时才发现里面有陷阱;有的人对专业的理解望名生义,入校后才发现是南辕北辙;有的人被“专业大类录取”。
  • 美女在上

    美女在上

    秦漠的老爸因年轻时误打误撞住进了美女公寓,不仅蹭吃蹭喝还拐跑了三个美女房东!因此秦漠从小便立志一定要超越老爸!所以秦漠决定当房东,出租公寓!非美女勿扰,非单身不租!于是,高冷美女总裁、呆萌美女警花、妖娆美女老板……各种美女房客接踵而至!
  • 追爱999次,校草的萌萌未婚妻

    追爱999次,校草的萌萌未婚妻

    “呵......你要怎么补偿我呢?”慕容夜拿着一杯咖啡,翘腿坐在沙发上,嘴角勾起一抹邪魅的笑容。“哥哥......我......我......我......我不知道”苏离沫像个女佣一样站在慕容夜的身边。“不知道?那就这么补偿我吧!”慕容夜说完便将苏离沫的嘴堵上了。
  • 至尊仙魔

    至尊仙魔

    “我命由我不由天!”废公子姬晨,被族人罢黜驱逐,幸得父亲鼎力相助,但却被逼上生死台……被击落悬崖,得上古秘术,遇神奇老者,破而后立!斩仇敌,断天道,灭穹宇,一击破万界,终成至尊仙道……
  • 楚汉霸主

    楚汉霸主

    汉高祖刘邦是他兄弟,西楚霸王项羽是他战友。吕雉一心想嫁给他,虞姬跟他搞暧昧。他既是真小人,也是真君子,坐怀不乱却也四处留情。“人人都说智囊张良,其实在我看来,赵阳才是真正的智囊。”——刘邦说。“能与我一争天下者,非赵阳不可。”——项羽说。“羽儿,刘邦虽是眼中钉,肉中刺,但赵阳更是你今后一统天下的阻碍,因此,赵阳非杀不可。”——亚父范增说。楚汉只是历史的标记,真正的霸主到底是谁,尚且不得而知。也许是刘邦,也许是项羽,也许另有其人,一切的谜底将会在《楚汉霸主》中揭晓。PS:本文纯属为大家寻个乐子,图个欢愉,与历史不符纯属正常,较真者勿进,YY者欢迎。战争很热血,情感很细腻,小叶携《楚汉霸主》前来报到。不用担心TJ,断更,请诸位动一动手中鼠标支持新人,放心收藏,多投推荐。
  • 怒天下

    怒天下

    《嗜血魔少》简介:江湖男儿,怒处杀人!我为魔少,屠杀君王!孤独随流,拔刀杀敌!用我之命!换兄弟之幸!兄弟随!江湖乱!魔族出!血泪舞!以吾之刀,怒战天下!
  • 陌上花开,等你回来

    陌上花开,等你回来

    夏阡惠,一位二十二岁的女孩,因为不想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负担,放弃了学业。别人与她冷眼相待,瞧不起她,她却不在乎,邻居说她太傻,实际上是她太温柔,太宽容。当她碰上E市最高冷,最有地位的总裁------凌陌寒,她竟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况且,他也不想让任何普通人知道他的身份。他把她囚禁在身边,让她做他的女佣,不断的折磨她,就因为她长得很像一个曾经伤害过他的女人。当夏阡惠爱上他,并发现怀上了他的孩子时,他无情的将她赶走,永远不要再见他。她伤心欲绝,试着忘记他。她走后,他发现心里好像少了什么!
  • 都市老师

    都市老师

    一名从监狱中走出的青年,却成为大学教师,且看冯宇如何纵横都市。
  • 媚骨杀手:苏媚儿

    媚骨杀手:苏媚儿

    在遥远的天际有一处钟灵毓秀之地,在那里,有一座宫殿,江湖上排名前一百位的杀手全部出自此处,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美丽世界,也是一座如炼狱般可怕的诡谲之地,在这里,只有站在制高点上才能称霸一切,否则,你将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