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200000055

第55章 二零零六(1)

纪事

在贵阳开“理性、信仰与宗教”学术研讨会,距上一次贵阳会议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年。

在武汉大学讨论的是“启蒙与世俗化——东西方不同的现代化历程”,相对于“现代性”问题,我们这个本来就非常古老而又世俗的民族也不得不重新认识世俗化的问题了。

“普世价值”问题,无论就学理而言,还是就抗拒西方的思想压迫或道德强制而言,都应该加以质疑。但出于同样的抗拒与质疑心理,我却不得不站在普世价值一边,以便为人生的价值取向寻找到一个坐标——尽管我们早已知道这种坐标其实是飘浮不定的,它只是“看起来好”(seeinggood)而已。

所有的两难对我们来说都不是理论上的困惑,而是一种价值优先性上的选择:当有人以普世价值为某种观念上的传播与支配辩护,当另一些人却用价值的相对与多元来为现实的言论与人身压制辩护时,你选择什么?我只能从我的境况出发,选择“看起来好”的东西。就现代性的西方模式与多元现代性而言,我当然站在多元现代性一边;就多元现代性与现代性的共同核心观念(如人的自主性等等)而言,我选择其共同性的一面。

但,难道我们真的有所长进吗?

道德重建与普世价值论纲

我准备把近期所思考的问题整理一下。这一问题已在不同场合讲过多次,每次只讲其中一个问题,现在所列出的就是一个提纲式的讲稿。

(一)我们都知道德国的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于1949年曾在一本《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的书中提出过“轴心时代”(theAxialAge)这一概念,用于概括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间几乎同时出现于印度、中国、伊朗、巴勒斯坦、希腊等地区的“文化突破”。这一说法直到1972年前后才真正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先后在罗马、威尼斯等地召开了国际大会,讨论的话题涉及为什么要把“轴心时代”的本质特征规定为“超越意识”;为什么要以“轴心时代”为切入点讨论“文明的起源与文化的多样性问题”,其中特别包括超越秩序与世俗秩序的关系、制度化发展的过程、知识分子的相应反应等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前几年也曾引起过我们的注意,主要是在《二十一世纪》上曾有过多篇文章讨论这一问题。大家比较一致的,就是“轴心时代”这一概念告诉我们,差不多同时,在一少部分最具有创造力的知识分子(僧侣、先知、祭司,希腊的哲学家、辩士,中国的士,印度的婆罗门,佛教的高僧等等)身上,大家都对现实的世俗秩序具有了一种反思和批判的意识,开始不限于文化的既定传统(一个给定的世界),有了类似于《理想国》或《礼运》这样的乌托邦主义(大同理想)与回归“前轴心时代”的浪漫主义的分野;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分野也可以理解为此岸与彼岸的隔离,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知识分子对既定的统治秩序的合法性的质疑,并由此而为不同文化形态的社会奠定了其基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标准。

按照余英时先生在《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中的说法,中国文化的这种“超越意识”就体现为“把人间秩序和道德价值归源于帝或天,所谓不知不识,顺帝之则,天生丞民,有物有则,都是这种观念的表现”。也正是这一超越意识,使得儒家学说在政治上表现为主张知识分子参政议政,认为“道统”高于“政统”,因为这里的“道”是超越性的(所谓“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所以“天下无道,则庶人议”,甚至可以“贬天子”;但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孔子之后,“人”

的分量日重,“天”的分量则渐轻,认为价值之源虽出于“天”,但其实现则落实在“人”的心性之中,“所以对于天的一方面往往存而不论(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至少不十分认真(所谓“天道远,人道迩”)。他们只要肯定人性中有善根这一点便够了”。其二,就是汉儒的法家化实已达到惊人程度,终于使得“尊君卑臣,崇上抑下”成为西汉高祖以降所有帝王内心中最为关切的问题,也使得儒、道、法三家有了某种形式上的一致(此处可说的话甚多,概括而言,儒家学说讲“心性”,在逻辑上即可推论出以后的“诛心之路”,黄老的道家将儒家的“道统”与“政统”合而为一,于是使帝王在理论上成为“一道”的垄断者,而法家则把黄老那里的愚民思想具体化为一系列的实施方案,使得“一道”的逻辑具体为“一教”、“一刑”的治国方略,可参见该书的第二篇文章:《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具体到西方,从柏拉图的“理念”到巴门尼德、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再到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以来的“上帝”与“理性”,包括康德的“物自身”、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海德格尔的“存在”,始终都是西方最高的两个超越性价值依据:“上帝”创造的(或显现的)宇宙是有法则、有秩序的,而人的职责就是运用“理性”去发现(或解释)宇宙的秩序与法则,这几乎就是西方近代所有的思想家(包括大科学家)都一致接受的一个基本信念。沃格林(E.Voegelin)在写给舒茨(A.Schutz)的一封信中说,西方关于人性有两个基本立场,一是正统基督教的,认为所有人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另一种则表现为各种“异端”,即把个体的灵魂视为整体的世界灵魂的一个微粒。这两种学说都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与之相应的,英语中的“humanright”也就有了两解,一是源于共同本质或整体灵魂的“自然正当”,再是个人实现自己本性的“自然权利”,总之或者认为个体只是某种统一本质的体现,或者认为个体只要实现自己的确定本性即为善。哪怕再讲“理性”,也要从中划分出纯粹的、先验的一维,并由此使得终极价值依据超脱出了人的主观性。所谓“自由”、“人权”,说到底都脱离不了“上帝”与“理性”这一文化背景的设定;当然,仅有这样的文化背景还不够,还必须寻找文化的哲学之“根”,即在哲学的层次上思考文化得以形成、发展的“假设前提”。

(二)让我们再回到“轴心时代”的话题:既然是“文化突破”,那就是说“文化”总是在前的,“突破”或“超越意识”的萌生在后。“文化在前”的意思是说人生来就是文化的人,就生活在某种形态的传统之中。这种传统之所以被理解为“文化”,就在于它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世界,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具有某种强制性的塑造作用。“文化”是非遗传的,而且也不再是某些简单行为的复合,而成了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意义构成。我们的生活世界之所以是一个意义的世界,就在于它是一个文化的世界。文化反思基本上是由不满现实而衍生出来的,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而且集中在道德价值观念的冲突上。其核心就在于要为能超越文化的、也就是超越世俗统治秩序(这种统治秩序一般来说总具有某种道德上的正当,这从中国的儒家学说中看得最清楚)的“合法性”寻找到某种具有普世性或可理解为恒久性的道德依据。请注意这里所说的是任何一种“统治秩序”在道德上都具有的某种“正当”以及为其在超越领域里寻求合法性问题,因为这也正是理解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关节点。

(三)那么反过来看,对这种普世性的道德依据能够构成最强有力的挑战的,恰恰就是与人们的传统、习惯、世俗秩序密不可分的“文化”这一概念。“文化”是一个本质上会起着“解构”哲学在其“根”上所设定的整体性、普遍性的概念前提。

讲文化,就要讲个性,讲多样、差异、习俗与传统,它基本上与人们的感性经验有关;讲哲学,则强调的是超越于多样、差异、习俗与传统之上的只能作为整体性的“存在”(一个纯粹思维的概念)——人们当然完全有理由从根本上就不相信有着这样的“存在”存在,就如不相信有上帝存在一样。由文化的变异引申出历史的观念。“历史”这个概念,一开始就与把“order”(秩序)这个词理解为“出身”、“谱系”、“次序”、“等级”、“层次”(它可以引申为“进步”这一观念)有关,与人类何以才能寻找到一条通往天堂之路(把较低的尘世的自然意志转变为较高的神圣意志),与期待、盼望或回归、得救的心灵希冀有关。到19世纪,比如在与康德同时期的德国哲学家赫尔德(J.D.Herder)的着作中,我们就可以明显感受到一种“后启蒙运动的风气”;其主要武器就来自于文化与历史。查尔斯·泰勒在其《黑格尔》(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的第一章中着重讨论了赫尔德的思想,认为19世纪的德国启蒙思想主要是两种观念的混合:一种强调的是与新的客观性相对立的人的自我规定的主体性观念(如康德);另一种则突出的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并因此完全受着自然这种客观性所支配的人的观念(如赫尔德)。前者所谓的“新的客观性”其实指的就是人性(也就是人的理性)的“对象化”;后者则把人的活动和人的生活理解为“自然”的各种表现,看作是某个意图的实现。与此相对应,“人的重心也就从逻辑学(logos,理性的语言)转向了诗学(poesis,诗意的语言)”。泰勒说,这两个强有力的渴望——表现主义的统一和达到激进的自主性——一直就是现代人核心的关注点,而黑格尔哲学的目的则是要把这二者统一起来,这也是“黑格尔的合题在我们的文明中激起经久不衰的兴趣的原因”。

(四)于是,黑格尔的“合题”也就是文化、历史、传统、习俗(他通称为伦理)与哲学、理性、逻辑、主体性(他概括为道德)的统一:实体即主体,他律即自律;他关注自然的“文化”(culture)层面的内容(宗教、神话、艺术等),同时关注自然在“形式”(form)上的构成作用(我们不仅以此种方式描绘自然,而且可以说明它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两者被他通称为德语中的“精神”(Geist),其本身就包含有“智力”和“意志”这两层意思,是所要认识的对象与进行认识的主体的自我表现的统一;而且在这个统一中更偏重于“意志”(让我们联想到古希腊语中的“Eros”,一种欲望的力量,因为就是讲“求真”,也离不了这个“求”字,而“求”,毕竟表达的是一种主体的意愿)。

(五)现在把我们的视线转回到我们的现实,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我们的时代。近代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处于这样一种两难之中:为学问而学问与所谓的学问就是认识我们的时代——且不谈是否以及如何为时代的进步服务的问题。与此两难处境相关的,可以找到黑格尔的两段话作证:一是黑格尔1818年10月22日在柏林大学的开讲辞,里面说“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再就是在其《法哲学原理》中认为哲学就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而且认为哲学具有公众的即与公众有关的存在,所以不能如古希腊人那样把哲学当做私人艺术来加以研究。如何理解黑格尔的原意是一回事,但我们既无法静下心来把学问当成学问本身加以研究,又无法如黑格尔所说的那样除了现实世界的治理之外让思想自由的世界独立繁荣发展起来,则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当年陈寅恪先生拒绝去北京就任科学院中古史研究所所长大约就与这一两难处境有关。这一意义上的“合题”,不仅指的是学问,而且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可惜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实在太少,而且太难。把话说得再绝对一点:对那些达到了这一境界(无非止、定、静、安而已)的人来说,他们也就自然丧失了哲学中超验的一维所给予人的紧张,使得哲学仅仅成为了一种安身立命之术。

同类推荐
  • 山川之英: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五十年风云录

    山川之英: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五十年风云录

    本书收入112篇纪实文章,分为开创时期、改革年代、新的世纪三部分,记录了不同历史背景下地质工作者的工作经历与情感。同时辑录了四川区地质调查人员创作的散文、诗歌、小说等20篇。
  • 如果生命可以再度青春

    如果生命可以再度青春

    本书分为五大块:亲亲·宝贝,亲情·呼唤,乡音·乡情,爱人·朋友,断片·私语。作者用质朴的语言,以散文、生活随笔的方式,回忆并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叙了关于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的故事,以及从中获得的感动和感悟。愿书中展现的这些美好、感动和喜悦,让我们在平淡流年里相拥温暖。
  • 既温柔,又狂野

    既温柔,又狂野

    本书收录了北京女作家赵凝近年的散文随笔作品。其特有的文笔风格,完整地展现出了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一个知识女人的真实心迹。
  •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

    本书精选了著名作家梁晓声散文数十篇,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独特的情感、独特的抒发方式和独特的评说风格展现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在所选作品中均体现出了作者的个人记忆和国家记忆的交织,梁晓声以其真实而痛快笔法,通过很多有价值细节的描摹,刻画出了复杂而极端年代里不可忘却的集体记忆。
  • 无语江山有人物

    无语江山有人物

    本书为“百家小集”之一种,是作者傅国涌最新文史作品小集,书中所写人和事,上至清末,下止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阅读,爬梳考证期间的人事,写成此书。书中写了慈禧的垂帘时代,写了名人政要的读书生活,写了鲁迅的讲演,写了胡适的“得寸进寸”思路,写了报人邵飘萍,写了傅斯年对抗战进程的判断;还写了郁达夫、王云五、竺可桢、胡政之等知识人的在旧时代的心路旅程。
热门推荐
  • 诸魔至尊

    诸魔至尊

    灵气衰歇,修者逐渐减少。唯独这个小村庄居然全部人都是修者。少年齐昊领悟上古修炼秘法,以气养身。冲出渔村,成就强者之路。
  • 暧昧青春

    暧昧青春

    我诉说的是,那些年,那些青春与热血的故事,那些屌丝与女神的邂逅…
  • 嗜骨情缠:罪爱

    嗜骨情缠:罪爱

    “颜儿”慕风泽伸出手想重新拥她进怀里,却被颜漪躲开了。“不要拿你肮脏的双手碰我,我说过我不在乎你之前是谁的,跟我在一起那就只能有我一个人。现在游戏结束,我们离婚吧!也许我们根本就不曾相爱过。”她冰冷的言语没有半点温度。“你已经失去了守护她的资格,现在她是我的,是我幸福的寄托。有她,就是沉落到地狱又何妨呢?原罪,那就是个屁话。”暗处的男人阴翳的说道。这是一个无情的女人游走在爱情边缘的故事,腹黑与善良,柔情和冷酷,一切的一切都是冰冷的伪装,逃避一个充满罪恶的回忆。他们都不是善男信女,只是看谁更狠而已。谁将接受撒旦的引诱,无所畏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黑色神域

    黑色神域

    知名集团高位者的私生女,看遍世态炎凉,尝尽人间冷暖,造就了一个工于心计,阴翳狡诈的她。一次光鲜亮丽的邀请,一艘富丽堂皇的轮船,一个潜伏于水下的阴谋带来一场灭顶绝伦的灾难。她迷惘在神制造出的领域,那遍布恶魔与危险的地域上,恐怖且无望的试炼。神对他从来不公平,他没有生命,没有名字,没有亲人,没有人类该有的一切。在这片领域上,他是神的使者。命运使然,他与她相遇,他带给她许久未曾尝过的亲情,她带给他从未有过的悸动。可重生,便意味着分离。即使是站在命运十字路口的少女,也没有选择,只能往前走,走向注定的离别。
  • 侃思未来

    侃思未来

    甄李钱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造天才。她一出生就会走路、会说话、会六种语言、会看书、会欣赏音乐。。。。。。八岁写出自己第二本书,写的是地球上的混凝土建筑和公路等消失后的事情。这也成为她对地球改革这一目标的奠基。后来她成为中国环境改革的总设计师,从北京开始,中华大地上大大小小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被爆破、掩埋,彻底从地球上消失,但是却无法回到想象中地球本来的本真面目,暴雨、飓风、地震、洪水、极热、极寒。。。。。。地球?
  • 我的青春期日记

    我的青春期日记

    半夜我在酒吧救了个大美女带回了宾馆,一夜过去,没想到她竟然是我的班主任老师!我该怎么办?
  • 第三魔法高中

    第三魔法高中

    新人首发第一部作品,多多支持,本小说不定期更新,请见谅。
  • 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身为父母,你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是强者,不娇气、不软弱。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教育和磨练,使孩子逐渐学会如何面对困难、面对危险,养成坚强的品质。“人格教育是根本的,智力训练只是一种装饰”。
  • 幽道

    幽道

    在逃荒的路上失去双亲的白元成为了的孤儿,那一年他还未满八岁。饥饿,追兵,猛兽,让他油尽灯枯,命悬一线。峰回路转,他被一名游方道士所救,带回了不知名的山中道观。在这里他光荣的成为了这座残破道观里的第二名道士,跟着自己的道士师父每天满山的打猎采药,练武修道。在这四野无人的道观中,白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修行,终于他将师父的本领全部学了个七七八八,这一年他十八岁。这一天,师父让白元回到俗世中历练一番,并将一枚玉符交到他的手中,又细细交代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