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200000038

第38章 一九九七(2)

这里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就在于我们未能把文化与文明区分开来,于是以文化变革取代文明建设,既使文化在征服外部自然中无法转回来满足人的价值,也使文明在征服人自身的惰性中不能促进社会机构与组织的完善。

德国哲学家普遍认为文化具有一种气质上的含义,它只体现着精神(如古典的、浪漫的、现实的等等)上的更迭而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进步;文明则是人类在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不断积累的成果,它依循着效率原则演进着,包含着社会及文化心理上各种机制的不断完善,其中特别明显的是技术的进步。文化只体现着人征服自然的愿望(征服自然的工具属文明范畴),在征服自然中使个体力量得到发展以求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人,它事实上超越于任何现存的秩序和制度(即所谓的文明);而技术的进步则有赖于文明的积累,它要求人们适应于现存社会,并参照着公民社会的职业对人的各种机能进行训练。但在我们这里,个体(文化)与社会(文明)、目的(文化)与手段(文明)、超越(文化)与适应(文明)、更迭(文化)与积累(文明)这样好几重关系一直未能厘清,所以该积累的积累不起来(在观念更新中原有的社会秩序受到一次又一次摧毁),想超越的又超越不了(不得不适应现存体制)。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说,每一文化,皆有它自己的文明,文明是文化不可避免的最终命运,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的“异化”或“物化”;文明到来时,就预示着已经生成的东西取代了生成变化的过程,于是使心性的、精神的、文化的发展处于它最外在、最不自然的状态之中。

这就是我们所想揭示的文化与文明的第一层意义上的冲突;所谓“西方的没落”,指的就是文化的没落,因为文化已“异化”或“物化”为文明,使本属个体心性的、精神的发展处于它最外在、最不自然的状态中。

这里面不排除德国人偏爱“文化”而不大看重“文明”的心理习惯。但我们如果再看一下法国人福柯的《癫狂与文明》(M犪犱状犲狊狊犪状犱犆犻狏犻犾犻狕犪狋犻狅状)和《规训与惩罚》(犇犻狊犮犻狆犾犻状犲犪状犱犘狌状犻狊犺)这两本书,就会更深体会到西方社会文明对人的“规训与惩罚”已完备到何种地步。

想想我们中国,从兵马俑到数也数不清的陵园墓穴,从长城到更加数不清但又大都毁于战火之中的古代建筑,还有那些文物古迹、诗词古画,如果换成道德用语,你不叫它腐败叫什么?当然也正是在对奢侈豪华的享受与追求中,才有了如此灿烂的文化时代。文化反思的批判性如果只着眼于道德义愤,那将不断重演“文革”初期“破四旧”的一幕;巴黎公社在对古代建筑的破坏上之所以超过了法国大革命,就在于它更集中体现着下层受苦民众的道德义愤。反过来想我们中国古代社会的文明建设,就几乎谈不上社会依循效率原则所进行的积累与演进,而且如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所说,当一种文化伟大到熟透了的时候,人们就会专注于吃喝拉撒的小节目,如北京人的遛鸟,紧接着就是人性的萎缩、衰弱。

中国式的文明大都以这种人性的萎缩为代价,如清王朝的后期,这肯定与经历两千年之久的皇权专制有关,因为当文化教育、观念灌输完全取代了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上的改善时,一切文明化措施所压抑的正是个性的舒展与解放。西方的规范化禁闭之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更为精细,也更能奏效,就在于它把制约人的肉体行为的社会机制变成了公开的社会讨论,于是在不断的讨论和对法制的不断完善中,人心理上的各种适应机制也就在训练中不断完善。福柯曾概括过三种惩戒模式,这就是从君主拷打到人道主义改造再到规范化禁闭。君主拷打针对的是人的肉体;人道主义改造针对的是灵魂或思想;规范化禁闭又回到肉体,但不再是拷打,而是通过渗透到人的日常生活的所有琐碎领域之中的“微惩戒”来把灵魂与肉体、思想与行为区分开来,目的只在于任你怎么想、怎么说都行,但必须有一个“温顺的肉体”,使行为合乎文明化了的社会规范。

没有了社会的文明机制和公众意识,文化的腐败恐怕只能导致革命或暴乱,因为在那种情况下,精神的更迭与个性的伸张只能体现在道德义愤的感召力上,而对于文化的伟大只用道德术语加以评判显然有极其可怕的一面。

但如果没有了文化的以自我内在满足为目的的原始动力,人又只好安于接受这种文明机制(规范化禁闭)的驯化,否则将无法适应社会对每个人所提出的职能要求。

所以更深层次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冲突涉及灵魂(文化)与肉体(文明)、思想(文化)与行为(文明)间的区分与不易区分。相对于征服外部自然以满足内在价值(文化)与征服人自身的惰性以完善社会机制(文明)来说,灵魂与肉体、思想与行为的区分无疑更具有根本性。西方古典哲学历来讲的就是精神与肉体的二元论,这一哲学本体论的思想背景对于西方世界的文化反思和文明建设无疑是很重要的。现代西方哲学也许已经对他们的哲学传统进行了空前的反省与批判,但这依然属于“文化反思”的范畴,并不会在肉体的行为上导致对社会文明机制的颠覆或破坏,而只会使其更加精细、更加完善。

第三层次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冲突换成哈贝马斯的术语,也就涉及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关系。

系统具有一种制度化功能;这种制度性的架构功能主宰着社会运用的程序与方式,同时对社会供需进行协调。所以在卢曼(NiklasLuhmann)看来,社会即是系统分化的结果,每一系统(如政治、科学、经济、家庭、教育、法律等)都必须以下列方式表达出自身与社会和其他系统间的关系:相对于社会,每一系统都具有一种制度化的功能;每一系统相对于别的系统,则是一种输出与输入的表现方式。

系统相当于我们在这里所论述的文明,社会的自我再生系统(autoplasticsystem)越完善,组织形式越成熟,则社会的文明化程度也就越高。哈贝马斯把生活世界过于理性化了,其实应该把生活世界精神化、语言化,也就是理解为我们在这里所论及的文化。按哈贝马斯的说法,现代社会最根本的危机就在于生活世界(文化)受到系统(文明)的宰制或殖民,而系统即是工具理性扩张的结果。与生活世界中的实践理性不同,系统的功能发挥在于技术理性;其灵活性不仅不可思议,而且拥有强大的文化和动力资源。生活世界以语言作为互动的媒介,“而系统则只注意行动功能的有效性,随着金钱与权力介入最终导致物化和文化贫瘠”。哈贝马斯在这里仍沿用的是德国传统意义上对于“文化”的理解,但由于他从系统(金钱、权力、功用、制度、技术理性)与生活世界(语言、互动、价值、精神、实践理论)上把文明与文化进一步区分并对立起来,也就给了我们看世界的另一眼界,如在现代化(文明的全球化)历程中,民族主义(文化的差异与特质)情绪为何如此高涨;在制度性的完善中,人为什么必须坚持一种理性的批判精神等等。

于是对现代化(modernization)、现代主义(modernism)、现代性(modernity)的不同理解也就成为了我们的另一讨论话题。如果说现代化主要是一个文明系统的完善或完备的话,现代主义则是从文化的独特性上对这种一体化了的系统的反叛与抵抗,而现代性则是更高层次上对两者的综合与反省,它实际上也就是相对于现代化目标而言的“后现代意识”的提出。它并不单指精英文化(现代主义、先锋艺术)与大众文化(俗文化、市场化)的汇合,而是指当这种趋向成为一个理论课题时必要的清醒与保持距离,如提出“数码复制时代的知识分子命运”等话题。与现代化及一切可称之为“现代”的主流或趋向保持距离,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现代性”。

人既可以以最低限度的适应性与自己的生存条件长期共存,也可以在文明的转借中搅乱旧时所已形成的平衡,于是开始了文化与文明的又一轮冲突。所以当我们谈到“转型”、“观念更新”、“完善体制”时,不仅要意识到我们正面临着文化(创造性)与文明(系统化)的双重考验,而且更应该想到文化与文明自身就内在具有的一种冲突;这种冲突用黑格尔的悲剧观来理解,就是说它体现着两种完全正当的力量之间的冲突,其中每一方都有充足的理由获得我们的同情,而在此冲突中,无辜的人们所蒙受的一切苦难都是被排除在悲剧这一概念之外的。

但无论文化与文明有着怎样的冲突,哈贝马斯的一段话却道出了问题的核心:“首先是使个人主义成为普遍解放运动的可能的种子,被一种非中心的历史意识和一种以更加显着的反省态度运用传统的方式所吸纳,它采用了后国家主义所扩展的个性形式。”

原载《开放时代》1997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安塔拉传奇(第五部)

    安塔拉传奇(第五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真水无香

    真水无香

    星星与月亮终于守不住阵地败退了,楼道里的那盏长明灯也在眨着渴睡的眼。我依旧伏在桌上捧读着那本《庄子》,一缕晨曦悄悄地拾起一片飘落于地的稿笺:“命运,只能支配你的昨天,而明天的命运却在你自己的掌握中……”
  • 宋词之美·情愫深深在词间

    宋词之美·情愫深深在词间

    本书介绍了宋代22位著名词人的代表词作,主要以爱情为主题。作者通过介绍每个词人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将爱情、生活、理想抱负等人生主题融汇在一起,向读者多方面地展现每一个词人;同时,作者也加入了自身的评论和感悟。《宋词之美(情愫深深在词间)》上半部分主要讲述男词人,下半部分讲述女词人。全书文字细腻柔美,同时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人读起来意犹未尽。
  • 女人芬芳

    女人芬芳

    本书为笔者文集,包括散文、诗歌及社会写真三个部分,其中,社会写真为过去已发稿。散文中,仅有部分为已发稿,其余为新作。散文诗及诗歌均为新作。共计12余万字。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极品毒妃

    穿越之极品毒妃

    “女人!我告诉你把银子给爷交出来”某太子殿下黑着脸怒吼道。“要钱没有,要命去找父皇下旨”某女无耻的将银两全部收入囊中。这世界上恐怕没有他这么可怜的太子了,处处被压制让他如何抬的起头来!“本王要纳妾”“只要殿下的月例银子够分,妾身自然没有'意见”“……”太傅!你女儿太无耻了!
  • 污力青梅:小竹马说爱我

    污力青梅:小竹马说爱我

    有一天晚上。安漓夏对顾以轩说:“轩轩,小轩轩!”顾以轩说:“我亲爱的夏夏老婆^ω^干嘛呀!~”安漓夏说:“我累了!”顾以轩说:“我给你捏腿~”安漓夏说:”我渴了!”顾以轩说:“我给你倒水~”安漓夏说:“我困了~”顾以轩说:“走咱们造娃去”……
  • 妖星荧惑

    妖星荧惑

    猴年吉祥,荧惑突然生出了猴子。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是1891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发现的爪哇猿人,距今60至80万年。但是,1968年,一名化石爱好者敲开一块石板,发现上面居然有一个“鞋印”,踩在两只三叶虫上。三叶虫是古生代声名显赫的海生节肢动物,生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绚烂,死于二叠纪生物大灭绝的悲壮,就连恐龙都不曾见过其真容。而那一双鞋印却是见证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情。这件事就要从一千万年前说起,那时候人类是没有诞生的,发生在妖星荧惑上的故事……
  • 麟子引世

    麟子引世

    麒麟一族,云大陆上古族群,栖于北俱山脉。云历9998年,东洲北俱山脉突现漫天血光,山脉中嘶吼咆哮声震天动地,群山崩裂。历时三日,血光散尽,咆哮消逝。山峰倒塌,血流漫山。麒麟殿前一个大大的“赐”字无声浮现。此后,麒麟族灭,消逝于世人眼中。覆灭的麒麟一族,也避过世人,麒麟帝寂灭之际留下了一枚凝聚麒麟希望的茧。由此,一位并非偶然穿越的年轻书法家,带着记忆,融进了茧中的小麒麟,降生在云大陆,慢慢成长,一路勇往直前,展露峥嵘,历经浮华,终涅槃金麟,啸傲苍生!
  • 咒神之初世

    咒神之初世

    一个咒神与咒师的战争,一个被诅咒者与下咒者的革命。<br>复杂的诅咒单纯的人,我们该如何抉择?<br>富士山上的光点,是幻觉还是吉尔咖美什的苏醒......<br>明明爆发却没有一点痕迹......他到底去了哪里变成了什么?<br>——魔王?——诅咒?——救世主?“什么乱七八糟!你不是说只是我比别人特别一点吗?!怎么又扯出这么一堆事啊?”——梅丽莎丽娜“耶稣?他不是那个村的。”——占卜“错了...传说出错了...”
  • 我和世界只差一个你

    我和世界只差一个你

    已朋友的名义爱着对方很多年,你爱她却不能给她一个家,你依赖他可不能拥有。
  • 只恨天低不肯飞

    只恨天低不肯飞

    蛇吃蟒,蛟吞龙。苏凉十六岁,天地恶其生。
  • 紫冰与扶子的诗

    紫冰与扶子的诗

    总有那么些个人会走进你的生活,总有那么些事展现在你眼前。而我,偏要把它们写成既是诗,又不是诗的东东。夏汐紫冰的风格:感悟多。藤咲扶子(不知道有没有作者是这个名字,它是《守护甜心》里的)的风格:诙谐,搞笑。说明:我们偶尔也会用对方的风格写。作品类型是瞎编的,因为没有选项
  • 原来缘去分未了

    原来缘去分未了

    前世的他结合了罂粟的妖艳与百合的青春,总而言之,是种无法言喻的美。前世的她,样貌平平,是丢在人群里一定找不到的那一种,前生的缘分,是否会造就今生的如何?原名:原来缘去分未了
  • 伪呆萌配腹黑帝

    伪呆萌配腹黑帝

    呆萌的寒贝贝与腹黑弟弟的欢乐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