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其道而行之,并非离经背道,而是一反其常规做法,从而获得更多。不过,这需要在洞察事物内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如大禹治水,筑堤不行就疏通它,做法相左,但所起的效果相同。
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三十六计·反客为主》
这句话的意思是:趁着机会插手进去,掌握其首脑机关或要害部门,这需要循序渐进。
反客为主,用在军事上,是指在战争中,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谋略。尽量想办法钻空子,插脚进去,控制它的首脑机关或者要害部位,抓住有利时机,兼并或者控制他人。古人使用本计,多是对付盟友的。往往是借援助盟军的机会,先站稳脚跟,然后步步为营,取而代之。
唐朝有个叛将,名字叫仆固怀恩。他煽动吐蕃和回纥两国联合出兵,进犯中原。大兵三十万,一路连战连捷,直逼泾阳。泾阳的守将是唐朝著名将军郭子仪,他是奉命前来平息叛乱的,这时他只有一万余名精兵。面对漫山遍野的敌人,郭子仪知道形势十分严峻。
正在这个时候,仆固怀恩病死了。吐蕃和回纥就失去了中间的联系和协调的人物。双方都想争夺指挥权,矛盾逐渐激化。两军各驻一地,互不联系往来。吐蕃驻扎东门外,回纥驻扎西门外。
郭子仪想到:何不乘机分化这两支军队?他在安史之乱时,曾和回纥将领并肩作战,对付安禄山。这种老关系何不利用一下呢?他秘密派人前往回纥营中转达郭子仪想与过去并肩作战的老友叙叙情谊。回纥都督药葛罗,也是个重视旧情的人。听说郭子仪就在泾阳,十分高兴。但是,他说:“除非郭老令公亲自让我们见到,我们才会相信。”郭子仪听到汇报,决定亲赴回纥营中,会见药葛罗,叙叙旧情,并乘机说服他们不要和吐蕃联合反唐。将士们深怕回纥有诈,不让郭子仪前去。郭子仪说:“为国家,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去回纥营中,如果能谈得成,这一仗就打不起来了,天下从此太平,有什么不好?”他拒绝带卫队保卫,只带少数随从,到回纥营去。
药葛罗见真的是郭子仪来了,非常高兴。设宴招待郭子仪,谈得十分亲热。酒宿时,郭子仪说道:“大唐、回纥关系很好,回纥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立了大功,大唐也没有亏待你们呀!今天怎么会和吐蕃联合进犯大唐呢?吐蕃是想利用你们与大唐作战,他们好乘机得利。”药葛罗愤然说道:“老令公说得有理,我们是被他们骗了!我们愿意和大唐一起,攻打吐蕃。”双方马上立誓联盟。
吐蕃得到报告,觉得形势骤变,与己不利,他们连夜准备,拔寨撤兵。郭子仪与回纥合兵追击,击败了吐蕃的十万大军。吐蕃大败以后,很长一段时期边境无事。
在军事上,“反客为主”包含有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战争主动权的战略思想。在商战中,居于客位意味着受人支配,只有摆脱被动局面,才能稳操胜券。当然,变被动为主动,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形势不利时,要甘居客位,以便争取时间,扩充实力,等到形势转化后再进行决战,夺取主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前总裁艾柯卡就曾成功运用“反客为主”之计让公司走出困境。
1979年,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艾柯卡出任债台高筑的克莱斯勒公司的总裁。上任初期,他就制订了使企业起死回生的战略:开发新型节能汽车。然而10亿美元的启动资金成了扼制该战略实现的“瓶颈”。以当时克莱斯勒的经营状况,没有大财团愿意为它提供担保,因而也没有哪家银行肯冒巨大风险贷款给它。艾柯卡最后决定让联邦政府出面担保。然而在美国,依靠政府帮助发展企业的做法是违背自由竞争原则的,必然招来极大非议。果然,艾柯卡向政府寻求贷款的消息传出后,不仅招致企业界的一片责骂声,在舆论界、政府及国会也掀起了轩然大波。
面对严峻形势,艾柯卡冷静沉着,决定“反客为主”,各个击破。他先着手平息企业界的抗议之声。在企业界的一次联合会议上,艾柯卡援引人所共知的史实:过去,洛克希德公司、华盛顿地铁公司等都曾获得过由政府担保的银行贷款,克莱斯勒此举不足为奇。对舆论界,艾柯卡抓住媒体崇尚“自由竞争精神”的特点向记者们慷慨陈词:“一旦克莱斯勒无法取得贷款,就只有破产一条路。到那时,整个北美市场将被通用和福特两大汽车公司瓜分垄断……”
在扭转了企业界、舆论界的态度之后,艾柯卡接着把目光转向了政府和国会。他为政府算了一笔账:如果政府不出面担保克莱斯勒得到10亿美元的银行贷款而导致公司破产的话,就将有60万名工人失业,那么,政府每年必须为此支付27亿美元的失业保险金及其他社会福利开销。对于大权在握的国会议员,艾柯卡则暗下“撒手锏”。他吩咐手下人为每位国会议员列了一份清单,上面是其所在选区内与克莱斯勒有业务来往的经销商、代理商的名字,还附了一份公司如果倒闭对各选区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言外之意是,如果你投票反对政府向克莱斯勒贷款,使所在选区内的选民失去工作,那你还想获得他们的选票吗?
终于,艾柯卡成功了。企业界、舆论界的反对声平息了。政府鼎力支持,国会大开绿灯,克莱斯勒得到了银行10亿美元的贷款,逐渐走上了恢复和发展之路。
抓住关键,则事半功倍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三十六计·擒贼擒王》
这一计的意思是: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它的首领,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好比龙出大海到陆地上作战,面临绝境一样。
“擒贼擒王”一语,现今可见的最早且影响较大的文字记录,是唐代杜甫的五言古诗《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亦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杜甫的《前出塞》诗,大约是针对这一情况有感而发的,意思是说,只要能够制服敌国的首领,保住本国的疆土,防止异国的入侵就可以了,何必杀人太多。诗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等警句,透露了诗人杜甫对中国古代一些军事经验的概况和他个人的军事眼光,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言,常为众多军事家、政治家以至各色人物所引用。
唐朝将领张巡大胜叛将尹子奇,就运用了这一计谋。
唐朝中后期,被唐玄宗、杨贵妃收为干儿子的节度使安禄山举兵反唐。叛军势盛,潼关失守,玄宗也弃都西奔巴蜀避难。在此危亡之际,张巡起兵讨贼,在宁陵、雍丘屡破敌军,后来雍丘县令令狐潮反叛投敌,协同叛军围攻县城。张巡扼守六十多个昼夜,因城墙单薄,率众退至睢阳,与太守许远会合共同抗敌。
至德二年,安禄山手下的一员大将尹子奇率领十三万大军兵临城下,把睢阳城团团围住。睢阳太守许远知道张巡善于用兵,智勇双全,就请张巡指挥守城。叛将尹子奇带了十三万人攻城,张巡、许远的兵力合起来才六千多人,双方兵力相差很大。张巡带兵坚守,和叛军激战十六天,俘获敌将六十多人,歼灭敌军两万多人,使尹子奇不得不退兵。
过了两个月,尹子奇得到了增援兵力,再次率军来到睢阳,又把睢阳城紧紧围住,千方百计进攻,打算一雪前耻,发誓一定要攻下睢阳。张巡虽然接连打了几次胜仗,但是叛军兵力远胜于己,而且不停地攻击,形势越来越紧急。
太守许远召集张巡和南霁云诸将商议对策。他说:“城中粮草、弓箭已经不多,只有火速杀退叛军,才能解睢阳之围。可是,敌人的兵力是我们的几十倍,即使不战,我们也会被困死啊!”
张巡胸有成竹地对许远说:“大人,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我们只要能设法杀死尹子奇,让他们群龙无首,这就是最好的退兵解围之计。”同时,他还请教得力的手下大将南霁云。南霁云善于射箭,在战场上射敌大将,百发百中。南霁云回答道:“只要我们接近敌营,认出尹子奇,就能射中他。”但是尹子奇是个狡猾的家伙,平时上阵,总让几个将领伴随着。他们穿着一色的战袍,骑着同样的战马,叫唐军无法辨认出哪个是主将。于是,张巡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天夜间,天色昏暗,星月无光。城外的叛军在营地中刚刚准备休息,忽听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队准备与冲出城来的唐军激战。而张巡方面“只打雷不下雨”,不时擂鼓,像要杀出城来,可是一直紧闭城门,没有出战。到了凌晨,鼓声在苍茫的晨雾中停止了,也没见一将一卒出城叫战。
尹子奇的哨兵在搭起的飞楼上察看城中的动静,可城楼上连个人影都没有。尹子奇听到汇报后,就命令军士们脱下战服休息起来。尹子奇的部队被折腾了一整夜,没有得到休息,接到命令将士们疲乏已极,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倒在地上就呼呼大睡。
就在这时,张巡和南霁云等十几个将领,每人带领五十名骑兵,打开各城门杀出来,分路猛冲敌营。叛军没有防备,营中顿时大乱,许多士兵在混乱之中被杀死。
尹子奇和几个部将在惊愕之中慌忙带领主帅营附近军营中的一些士兵与张巡、南霁云等厮杀起来。谁是尹子奇呢?南霁云拉开弓箭,在搜索目标。旁边的张巡已指挥其他将士射出一支支“箭”,这是用青蒿杆削尖后做成的,轻飘飘的,射不远,即使射到身上也伤不了人,只有射中脸部才有些作用。
尹子奇部下见对方射来的箭没什么杀伤力,拾起一看,原来是“青蒿箭”,忙跑到尹子奇跟前报告这一重要情况。尹子奇心想:哈,原来睢阳城里没有箭了。正在狂喜之际,神箭手南霁云已判断出谁是尹子奇了,弯弓搭上真正的利箭,“嗖”的一声射了出去,正中尹子奇左眼,只见尹子奇鲜血淋漓,抱头鼠窜,仓皇逃命。叛军一片混乱,大败而逃。
在现实生活中,“擒贼擒王”之计可引申为:紧紧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或把握问题的重点。世界著名企业家的成功之路,无不是重点经营某一产业而起家的。如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新加坡的玻璃大王陈家和、香港的船王包玉刚等,这些企业巨子,无不重点以生产或经营某种产品而著名。
企业经营者,特别是中小企业,运用“擒贼擒王”之计,关键就在于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经营。如果不考虑企业实力。盲目扩大营业项目或多角经营,往往会因分身力薄而难以成功,至于大企业要搞多种经营或多角经营,经营的每一项,也要谨慎研究,集中力量抓住重点。
1969年,柳州农机厂开始转产2.5砘“柳江”牌汽车,由于工厂沿用小生产经营方式,厂小而求全,除发动机外,其余零部件几乎都由自己生产。结果,“柳江”牌汽车成本高、质量差,企业效益低,到1980年出现亏损,陷入困境。
厂领导经过研究,苦思对策,确定加入东风汽车工业企业联营公司,生产“东风”车。并改变了过去“小而全”的生产格局,走专业化生产之路,结果成本大大降低,效益显著提高。
以此为起点,柳汽又改汽油车为柴油车,从而适合大批个体运输户的需要,投放市场后,甚为走俏,1991年生产1万辆后销售一空;1992年生产1.5万辆仍供不应求,这一成绩,正是集中力量、重点经营的结果。
以逸待劳,抓住主动权
因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三十六计·以逸待劳》
此计的意思是说:要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面,不一定急于采取进攻的手段,而是根据强弱相互转化的原理,先消耗敌人,使它疲惫、由强变弱,再发动攻击,一举歼灭。
春秋末期,晋国大夫韩、赵、魏三家强盛,终于瓜分晋国,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赵国起初建都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东南),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今属河北省)。疆域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
赵烈侯初为诸侯,传至赵武灵王,赵国日益强大。赵武灵王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攻灭中山,打败林胡、楼烦,建立云中、雁门、代郡,占有今河北西部、山西北部和河套地区,赵悼襄王时,派遣将领李牧常年防守雁门郡(今山西省代县),防备匈奴袭击。李牧根据对国家和人民均有利的原则,设置官员,所收的租赋都集中到官府里,以供给士兵消费,每天还要宰几头牛供士兵享用。他训练士兵骑马射箭,并设置烽火报警。派出间谍,搜集情报,他命令部下说:“在匈奴人侵犯抢掠时,大家要赶快集合起来坚守阵地,如果有人擅自抓捕匈奴人,就立即斩首。”匈奴每次入侵抢掠,李牧的部队总是集合起来坚守营寨,不与匈奴作战,如此,过了数年,赵国未受任何损失。
然而,匈奴认为李牧怯懦,甚至赵国的边防士兵也认为自己的将领怯懦无能,赵国国君责备李牧,而李牧却依然如故。赵王不得已把他召回,派人代替他统率驻守雁门郡的部队。但是,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匈奴每次入侵,赵国的部队出战都失利,赵国损失很大。同时,边境上也不能生产和放牧。匈奴对赵国的威胁越来越大,到这时,赵王才后悔不该召回李牧。
于是,赵王打算重新任命李牧担任雁门郡防守部队的将领,李牧却推说自己有病,不能带兵打仗,赵王再三征召李牧,命其带兵。李牧说:“如果起用我,只有允许我像以前那样行事,我才敢接受任命。”赵王同意之后,李牧重返雁门,仍然像以前那样约束部下。匈奴虽屡次入侵,一无所获,但他们依然认为李牧怯懦无能。戍边的士兵觉得长期悠闲不打仗,每天还得到李牧的赏赐,心里过意不去,因而都愿意与匈奴决一死战。其实李牧守雁门,其所以长期不出战是在积蓄力量;同时使匈奴多次出征。劳而无功,官兵厌倦。这就是用的“以逸待劳”之计。
这时,李牧认为大打一仗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准备了经过挑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还选好马一千三百匹,作战勇敢的士兵五万人,弓箭手十万人,都加以严格训练。还让当地人民漫山遍野放牧牲畜以诱敌人,匈奴见了这种情景,又来入侵。李牧指挥部队假装败走,并且将数千人遗弃,匈奴单于听说这一情况,以为侵略赵国的时机成熟。遂率领大批部队长驱直入侵犯赵境,殊不知李牧设置了很多奇妙的阵势,展开了兵力左右两翼夹击,一举大破匈奴军,歼灭匈奴十余万,单于仓皇逃走。在此后的十多年中,匈奴未敢再侵犯赵国的边境。
这就是此计的妙处,强调使敌方陷于困境,不一定只用进攻,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积极调动敌人,以静制动,制造战机,使敌人始终受制于我,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字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等待。
“以逸待劳”在现代经商之中也是经常用到的一计。利用此计需要经营者心理承受能力好,在和对手进行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要耐得住时间,耐得住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小恩小惠,保持良好的自我状态,才能取得自己真正的需求。在生意场中,甘愿妥协退步不是目的,而是以退步赢得时机,休息静思,想出奇招,而后使自己获益。因为必须的退步是换来更大的利益,万不可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盲目行事与对手硬拼,定要停下来寻找机会,等待时机,再来竞争,反败为胜。
20世纪20年代初,福特汽车面临一次沉重的打击,汽车销量急剧下降,出现了不景气的现象。当时,正值美国汽车工业全面起飞的时期,各大公司纷纷推出色彩明快鲜艳的新型汽车,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喜好,因而销路大畅。唯独黑色的福特车保持不变,显得严肃而呆板,销路自然大受影响。但是,无论对各地要求福特供应花色汽车的代理商,还是对公司内的建议者,福特总是坚决顶回去:“福特车只有黑色的。我看不出黑色有什么不好,至少比其他颜色耐旧些。”生产逐渐艰难了,福特开始裁减人员,部分设备停工,将夜班调成白班以节省电费,公司内外人心浮动,连福特夫人也大惑不解,沉不住气了。
福特却笑着说:“这是我的袖里乾坤,先不告诉你,等想妥了再说。”他夫人担心公司牢骚太盛,会不会人心思走。
福特了解夫人的担忧,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公司的待遇高于任何企业,他们不会生异心,同时他们知道我是绝不服输的人,相信我不跟别人生产浅色车,一定另有计划。”
有人建议说,至少我们应该有新车在市面上销售,不至于让人说我们公司快倒闭了。福特诡谲地一笑:“让他们去说吧,谣言越多对我们越有利。”人们感到很奇怪,问公司是不是正在设计新车,是不是跟别人一样,会有各种颜色的新车。
福特回答说:“不是正在设计,是已经定型了!也不是跟别人一样,而是我们自己的,而且我们的新车一定比别人都便宜!”这就是福特一生中最得意的“杰作”之一———购买废船拆卸后炼钢,从而大大降低了钢铁的成本,为即将推出的A型汽车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927年5月,福特突然宣布生产T型车的工厂全部停工,这是公司成立24年来第一次停止新车的出厂,市面上所卖的都是存货。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猜测蜂起。除了几个主管干部外,谁也摸不清福特打的是什么算盘。让人奇怪的是,工厂停工后工人并没有解雇,每天仍然上下班。这一情况引起新闻界的极大兴趣,报上经常刊登有关福特的新闻,助长了人们的好奇心。
两个月后,福特终于透露,新的A型汽车将于同年12月应市。这比宣布工厂停工引起的震动更大。年底,色彩华丽、典雅轻便而价格低廉的福特牌A型车终于在人们的长期翘首等待中源源上市,果然盛况空前。它形成了福特公司第二次起飞的辉煌局面。
福特公司由于T型车的开发,早已确定了它在美国汽车工业中的地位。这次面对各公司以色彩、外形为武器发起的挑战,福特并没有应战,而是养精蓄锐,扬长避短,抓住质量、价格这两个关键点作充分准备,一旦成熟,就使对手们由强变弱,由优变劣了。这就是老福特的“锦囊妙计”———以逸待劳。
老福特的“以逸待劳”正是一种后发制人的策略。这种策略常常表现为一种紧跟方式,就是说,企业并不强调研究开发新产品,而是当市场上某种新产品初露头角并显示出较强生命力时,就立即进行仿造和改进,把自己的改进型新产品快速抛入市场,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后发制人”或者是“以逸待劳”的策略是在商战中经常应用的。“以逸待劳”并非“好逸恶劳”,而是养精蓄锐,等敌人劳师动众、疲于奔命、彼竭我盈之后待机而动。
使用以逸待劳这种策略的时候,务必要沉着冷静,把自己和对方的环境、意图以及彼此间的实力差别估计清楚,机警地随时随地注意事情的变化,时机未成熟时要稳如泰山,机会一来就要翻江倒海。
虚虚实实,转移对方的注意力
战权在乎道之所极,有者无之,安所信之?
———《尉缭子·战权》
本句主张以“无”道假象迷惑敌人,乘敌人对“无”习以为常之际,化无为有,化虚为实,出其不备,打击敌人。可见,本计的特点是,制造一种假象,有意让敌人识破,使之失去警惕,然后又化无为有,化假为真,化虚为实;真的攻击敌人了,而敌人确依然以为是假象,不作防备,从而为我所乘,战而胜之。
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高欢与尔朱兆两军对战。尔朱兆兵败,退守秀容(今山西朔县),他一面休整,一面派出探马,监视驻守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的高欢的动静。突然有一天,尔朱兆接到探马报告,说高欢率大军从晋阳开来,不几天便可到达秀容。尔朱兆等人刚刚败于高欢,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个个惊慌失措。尔朱兆赶忙派人修筑防卫工事,加高城墙,忙得不可开交。可是白白紧张了几天,却不见高欢兵到。这时,探马来报,说原来是高欢率众出城搞军事演习,现已撤兵回营了。虚惊一场,他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可刚安定下来没几天,探马又来报告说高欢率兵出晋阳,向秀容方面开来。部将们一听,说:“该不会又是演习吧?”尔朱兆说:“还是小心为好。”于是让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可空等了几天,探马来报说高欢又回晋阳去了。一连这么四次,把尔朱兆手下搞得疲于奔命,再不把高欢带兵出晋阳的消息当一回事了,尔朱兆虽还紧张,但一次次空等,也怕中了高欢的疲敌之术,故也渐渐松弛下来。高欢听到这些,知道机会到来了。这时,新年将近,高欢放出风去,说今年征战,部下辛苦了,放假十天,痛痛快快过个春节,年后鼓起干劲,与尔朱兆决一雌雄。探马将这些消息报告给尔朱兆,尔朱兆也松了一口气来,传令城中准备过年。
大年除夕夜,高欢悄悄集令起精锐骑兵,马勒嚼,人衔枚,夜奔数百里,天明时赶到秀容,稍事休息,便向秀容发动猛烈攻击。守城哨兵还没明白过什么事来,已被冲上来的高欢兵将砍下了脑袋。
尔朱兆兵将正忙着放鞭炮过节,哪知高欢兵将已入城杀来,仓促应战,被杀得四散奔逃。尔朱兆带一部分亲信兵将逃至赤欲岭(今山西离石),自知末日到来,再难反败为胜了,便让部下割下自己首级去投降高欢。手下人不肯,尔朱兆自己挥刀砍死了自己的坐骑千里马,然后在一棵大树上吊死了。
这样,高欢用虚虚实实的手法反复惊扰敌人,使敌人在疲惫中松懈下来,终于乘敌不备,一举破敌。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无中生有,以假乱真,常常会打乱敌人的注意力,让对方摸不着头脑。其妙处在于让对方防不胜防,其关键在于掌握对手的心理状况,这应该说是谋略的最高境界。
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南朝刘彧杀了亲兄刘子业,自己当了皇帝。权力更迭,引起了一片混乱。泰始二年,刘子勋在浔阳(今江西九江)称帝,并进军繁昌、铜陵,直逼刘彧的国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彧调遣主力部队前去讨伐。刘子勋派部将孙冲文镇守赭娇(今安徽繁昌县西南),派刘胡镇守鹊尾洲(今铜陵境内)。刘彧派龙骧将军张兴世率水军沿江南下,一举攻占了湖口的两座城镇后,在鹊尾洲受阻。在两军对峙的形势下,张兴世主张用一支精干部队占据上游要点,切断刘子勋军前后联系,以寻找战机,出奇制胜。钱溪位于钱江上游,地形险要,江面水流湍急且多旋涡,来往船只到此都要停泊,是刘子勋军的咽喉要地。于是,张兴世决定从这里突破。钱溪守军刘胡的部队力量不弱,张兴世便决定智取。他派出几只船快速向上游行驶,钱溪守军发觉后正要采取行动,张兴世的船只却马上掉头回走了。一连数日,天天如此,钱溪守军也就习以为常了。一天晚上,张兴世率大批战船扬帆猛进,刘胡起初以为又是虚张声势,不加理会,后来听说来的真是大批战船,才派出一部分船只,监视张兴世的动向。
第二天傍晚,张兴世在景江浦停下来,刘胡的船也停在对岸。晚上,张兴世率全部战船迅速进入钱溪,刘胡派去监视的船只一时弄不清敌方的目的,又不明白己方主将的意图,眼睁睁看着张兴世的战船全部进入钱溪了。待到刘胡明白过来,再派船队攻打时,张兴世已经做好防守准备。刘胡船只慌忙中进入江中旋涡,拥挤不堪,行动迟缓,与陆上步兵又失去协同,终于大败而走。
空虚无有反而当做真正实有,容易被发觉,所以,以无中生有之有,也不可以保持长久。无中生有,就是由诳骗变成真实,由空虚变成实在。空虚无有本身不可以战败对手,只有人为制造出虚假的实在,才可以战败对方,为己谋利。
以柔克刚,使对方无用武之地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诸葛亮
孔子出了名以后,曾带领他的弟子千里迢迢去拜见老子。见面后,老子问他:“你看我的牙齿怎样?”随即咧开嘴巴。孔子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先生的牙齿一颗也没有了。”“你再看我的舌头怎样?”说着,老子又伸出了舌头。孔子回答:“先生的舌头伸缩自如,又红又润。”老子听后一笑,便双目微闭,不再言语。孔子双手一揖:“多谢先生指教。”说完便领着弟子离开了。
回去的途中,子路问孔子:“先生,我们好不容易才见到老子,也未问出个所以然来,怎么就这样回去?”孔子说:“老子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已经全都告诉我们了。”子路问:“他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孔子说:“他告诉我们:牙齿虽硬,由于以硬碰硬,便掉光了;舌头柔软,以柔克刚,所以完好无损。”见子路和其他弟子还似懂非懂的样子,孔子接着又解释:“为人处世生硬、暴躁,不仅事情办不好,还会得罪人;只有为人柔和、有耐性,才能把事情办好,又不得罪人。”弟子们听了,连连点头。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又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太过尖锐的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一块巨石如果落在一堆棉花上,则会被棉花轻松地包在里面。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刚烈之人,其情绪颇好激动,情绪激动则很容易使人缺乏理智,仅凭一股冲动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情,这便是刚烈人的优点,同时又恰恰是其致命的弱点。
历史上以柔克刚的例子俯拾皆是,数不胜数。如大禹治水,洪水的猛烈可谓刚之极矣,但在大禹柔性的疏导下,刚猛的洪水不见了踪影。其实,柔胜过刚的地方只有一处,就是柔更耐久。
《三国演义》就有这样一个以柔克刚的故事:魏国在灭掉蜀国以后,又派了羊祜去镇守襄阳,以防止东吴镇东将军陆抗的进犯。羊祜接到圣旨以后,立即整顿兵马,预备迎击敌人。
羊祜镇守襄阳以后,很受当地驻军百姓的欢迎。吴国有投降过来的人又想回国的,羊祜都听其自便。他又减少了在边境巡逻的士兵,用来垦田种地。他初来的时候,军队里连一百天的军粮都没有,可等到年底,军粮积存足够用上十年。羊祜在军营中经常是身着轻便的皮衣,腰系宽宽的带子,不穿戴铠甲,身边的警卫也不过十几个人。
一天,羊祜带领众位将领出外打猎,正巧赶上陆抗也出来打猎。羊祜命令道:“我方的军队不许超过边界。”众位将领接到命令,便只在本国的地界内围猎,不侵犯吴国边境。陆抗见到此情此景,赞叹道:“羊将军有纪律,不能够冒犯他呀!”当天晚上,各自退回自己的驻防地。
羊祜回到军营,查问所猎到的禽兽,如果有被吴方先射伤的,全都送还对方。吴方的人自然高兴,连忙来向陆抗报告。陆抗将送还猎物的人召了进来问道:“你们的主帅能喝酒吗?”来人回答:“必须有好酒他才饮。”陆抗笑道:“我有一斗酒,藏了很久了。现在交给你带回去,请转告羊将军,这是我陆某亲自酿造供我自己饮用的,特此奉上一壶,以表达昨日出猎时以礼相待之情。”来人答应了,携酒回去。陆抗身边的人问陆抗:“将军送酒给他,是什么用意?”陆抗说:“他既然对我们表现出恩德,我怎么能不予以答谢?”大家都感到十分吃惊。
再说来的人回去见了羊祜,陆抗的问话以及送酒的事,全都报告给了羊祜。羊祜笑着问:“他也知道我善饮酒吧?”便命令当场打开酒壶取出饮用。他的部将陈元说:“其中只怕有奸诈,将军先还是别饮的好。”羊祜笑道:“陆抗哪里是给酒下毒药的人?不必疑虑。”竟倒出就喝。从此,双方使者往来,彼此互通问候。
有一天,陆抗派人去看羊祜,羊祜问:“陆将军身体好吗?”来人回答:“主帅卧病在床,好几天没有出来了。”羊祜说:“他的病大概跟我的一样。我已经制好了成药,送给陆将军服用吧。”来人带了药回去见陆抗。众将领说:“羊祜是我们的敌人,这药绝不是什么好药。”陆抗说:“羊将军怎么会毒害人呢,你们不要多疑。”也服用下去。第二天病便好了,众将领都表示祝贺。陆抗说:“他是施行恩德,我们总是施行强暴,这样他就会不战而胜我。从今以后,各自保卫好自己的边界,不要贪图一些小利。”
《孙子兵法》上说,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又说:“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羊祜正是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才会让陆抗感到了真正的威胁。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去之,必固予之。
———老子《道德经》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意思就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我们可以理解为,要想让人归附你,就要施恩给人家;要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利益,你必须也要给人利益。
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没有无回报的付出,也没有无付出的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隋高祖开皇初年,隋军平定江南,灭陈朝。除岭南以外,陈朝故土已全部并入隋朝版图。当时岭南最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是陈伏波将军钟士雄,此人拥重兵屯驻临贺(今广西贺县东南),扼守着各大要道,使隋军不能越岭南下。
隋朝平陈主帅晋王杨广面对这一现实大为头痛。事情明摆着,隋军要乘胜挺进岭南,一方面碍于地僻路险,另一方面又会遭到岭南驻军的顽强抵抗,那么部队的损失肯定会非常惨重;如果暂时放手不管,岭南就将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而隋王朝的一统天下也就名不副实。怎么办呢?
杨广突然想起攻进陈国都城以后,在抓到的上流人物中有一位姓蒋的贵妇人,这个蒋氏好像就是伏波将军钟士雄的母亲,据说是陈国皇帝因担心手握重兵的钟士雄反复无常而将她留在都城做人质的。若果真如此,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杨广心里一动,随即把蒋氏找来亲自询问,得到了后者肯定的回答。杨广很高兴,觉得蒋氏就是自己手中的一着妙棋,只要把握得当,就不必兴师动众而达到收服钟士雄的目的,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在九成以上。理由在于,陈国皇帝以扣留人质的方式要挟钟士雄,钟士雄固然不敢轻举妄动,但心里未必不存怨愤,假如隋朝方面做件好事,让他们母子团聚,钟士雄理当有所感激。当然,仅这样还不足以使钟士雄倾心归服,问题的关键还在蒋氏身上。杨广分析,蒋氏被陈国皇帝的人质政策弄得母子骨肉分离,怨恨陈王朝的心理只怕比钟士雄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旦有人能让她返回临贺重享天伦,她一定会有一种白骨生肉的感觉,进而感恩戴德,没齿不忘。
杨广想到做到,当即向蒋氏宣布她的人质生活至此结束,她尽管回到她儿子身边去就是。蒋氏果然感激涕零,临行再三表示她一定会督促士雄接受圣朝的节制。
蒋氏也真是言出必行,她回到临贺不久,临贺郡就有虞子茂、钟文华等人起兵反隋,虞、钟等人想借助钟士雄的力量,派人来拉他入伙,钟士雄亦欣然有响应之意。蒋氏大怒,厉声对士雄说:“我在扬都(今江苏南京)那一段日子,说不出有多么艰辛,幸逢圣代,我们母子才得团聚,这种大恩大德,结环衔草尚嫌难报万一,又岂能做出悖逆造反的事来!你如果执意要以禽兽之心为心,背德忘义,我就一头撞死在你面前!”
蒋氏以死相逼,钟士雄只得唯唯听命。虞、钟等人失去了钟士雄的帮助,实力大为不济,很快就被隋军讨平。岭南一带,终于在隋王朝的版图上化虚为实。
《道德经》说:“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去之,必固予之。”后两句的意思就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我们可以理解为,要想让人归附你,就要施恩给人家;要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利益,你必须也要给人利益。
当然,你与对方的利益可能是不同质的,有时你给对方的,也许是对方更需要的。比如杨广满足了钟士雄母子团聚的利益,蒋氏则劝钟士雄弃暗投明,使杨广得到了平定岭南的利益。
在与人交往,与人合作时,把你并不紧缺的资源慷慨地送给对方,解对方之急需。对方投桃报李,定会以自己的资源相报,而这有可能正是你紧缺的。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人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有真才实学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冯煖。冯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
一次孟尝君要叫人为他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煖说我愿去,但不知用催讨回来的钱,需要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都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作废,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
说着,冯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完了。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如此仁义,个个感激涕零。冯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讨的利钱呢?冯煖回答说:“不但利钱没讨回,借债的债券也烧了。”孟尝君有点不高兴,冯煖对他说:“您不是要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换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至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煖的“换义”苦心。
史学家范晔说:“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与之为取。”正是一语道破了这种取与舍的真正含义。
得与失的互为转化之效果,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但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反其道而行之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则奸情得。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反其道而行之,并非离经背道,而是一反其常规做法,从而获得更多的启示。不过,这需要在洞察事物内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如大禹治水,筑堤不行就疏通它,做法相左,但所起的效果相同。
宋神宗熙宁年间,越州(今浙江绍兴)闹蝗灾,蝗虫乌云般飞来,遮天蔽日。所到之处,禾苗尽毁,树木无叶,一片肃杀景象。当然,这年的庄稼颗粒无收。这时,素以多智、爱民著称的清官赵汴被任命为越州知州。赵汴一到任,首先面临的是救灾问题。越州不乏大户之家,他们有积年存粮。而老百姓却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一旦遭灾,便缺了大半年的口粮。灾荒之年,粮食比金银还贵重,哪家不想存粮活命?一时之间,越州米价高涨。面对此种情景,僚属们都沉不住气了,纷纷来找赵汴,求他拿出办法来。借此机会,赵汴召集僚属们来商议救灾对策。
大家议论纷纷,但有一条是肯定的,就是依照惯例,由官府出告示压米价,以救百姓之命。僚属们七言八语,说附近某州某县已经出告示压米价了,我们倘若还不行动,米价天天上涨,老百姓将不堪其苦,会起事造反的。赵汴静听大家发言,沉吟良久,才不紧不慢地说:“今次救灾,我想反其道而行之,不出告示压米价,而出告示宣布米价可自由上涨。”“啊?”众僚属一听,不禁目瞪口呆,先是怀疑知州大人在开玩笑,而后看知州大人一副认真的样子,又怀疑这位大人是否吃错了药,在胡言乱语。赵汴见大家不理解,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说:“就这么办,起草文告吧!”
官令如山倒,大人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过,大家心里都直犯嘀咕:这次救灾肯定会失败,越州将饿殍遍野,越州百姓要遭殃了!这时,附近州县都纷纷贴出告示,严禁私增米价。若有违犯者,一经查出,严惩不贷。揭发检举私增米价者,官府予以奖励。而越州则贴出不限米价的告示,于是四面八方的米商闻讯而至。开始几天,米价确实增了不少,但买米者看到上市的米太多,都观望不买。过了几天,米价开始下跌,并且一天比一天跌得快。米商们想不卖再运回去,但一则运费太贵,增加成本,二则别处又限米价,只好忍痛降价出售。这样,越州的米价虽然比别的州县略高点,但百姓有钱即可买到米。而别的州县米价虽然压下来了,但百姓排了半天队,却很难买到米。因此这次大灾,越州饿死的人最少,受到朝廷的嘉奖。僚属们这才佩服了赵汴的计谋,纷纷来请教其中原因。赵忭说:“市场之常性,物多则贱,物少则贵。我们这样一反平常的做法,告示米商们可随意加价,米商们都蜂拥而来。吃米的还是那么多人,米价怎能涨上去呢?”
透过事物的表象,掌握事物内部发展的规律,赵忭打破惯有做法引来诸多商家,从而使整个城中的粮食增多,因而米价下跌,反其道而行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历史上也有很多依靠此计成功的例子。那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是依靠此计分辨出了臣下的贤愚忠奸,了解了朝廷内部的一些事情,为他的励精图治做足了准备,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楚成王和楚穆王时,楚国是南方诸侯国的盟主。公元前613年,楚穆王驾崩,由他的大儿子熊侣继承王位,就是楚庄王。
楚庄王继位后,并没有像其他的新君主一样,雷厉风行地做一些事情,而是终日同宫娥、嫔妃寻欢作乐,不问政事。有个名叫刘须的大夫,惯于察言观色,他细观楚庄王举止,认为楚庄王极为贪色。于是,他派专人去郑国,将自己昔日出使郑国时见过的一个绝色女子,以重金买到楚国,献给楚庄王。楚庄王一见郑姬,喜得眉飞色舞,高兴地对刘须说:“刘须,真是贤臣啊!”刘须得到楚庄王的赞赏,又去越国买来越女,这天姿国色的越女的到来,更是把楚庄王彻底迷倒。从此,他终日深居后宫,同郑姬越女饮酒作乐,还经常带她们到云梦泽打猎游玩。就这样一连混了三年,不理朝政,不出号令。朝政一片混乱,楚国危急。
此时,晋国上卿赵盾已乘机召集宋、鲁、郑、卫、陈、蔡、许七国诸侯盟会,重新订立盟约,共尊晋国为盟主。楚国的忠良见此情形,纷纷议论:“晋国是楚国的强敌,近年一直与楚国争雄。如果楚国不攻打晋国,晋国也必然会攻打楚国。现在,晋国公然无视楚国,独自盟会诸侯,当了霸主。长此下去,楚国必亡于晋。我们必须力谏庄王,与晋国争霸。”
武将伍举冒死寻机会进入后宫觐见庄王。只听得钟鼓齐鸣,又见一群宫娥正在翩翩起舞,庄王则右抱郑姬,左拥越女,面带微笑,心安理得,津津有味地赏音乐、观舞蹈。伍举实在按捺不住,疾步过去跪倒在庄王面前:“大王请了。”庄王斜着眼睛看了一下,见是伍举,问道:“将军来此何事?”伍举说:“启禀大王,刚刚有人问了个十分奇异而又有趣的问题,臣下不解。臣知大王聪明过人,特来请教。”庄王说:“是什么有趣问题,连将军都不理解?那你说来听听吧!”伍举说:“现在有一只五彩的大鸟,停留在郢都的凤凰山,三年不动、不鸣也不飞,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庄王笑着说:“孤王知道,这不是平凡的鸟。三年不动是在定意志,不飞是在长羽翼,不鸣是为了体察民情。虽然三年不飞,但是飞必冲天。虽然三年不鸣,但必定是一鸣惊人。孤王已经知道你的来意,你且退下吧。”伍举将这个情况转告给楚国的忠臣,大家听到这个情况很高兴,都在等着楚庄王的“一鸣惊人”。
可是又过数月,庄王依然如故,楚国的前途令人担忧。大夫苏从说:“大王如此言行不一,楚国必将灭亡,我等也难免一死。与其看到楚国灭亡而后身死,倒不如现在进谏而死,也落得忠臣的美名。”苏从闯进后宫,一见庄王,倒地大哭。庄王问:“大夫为什么如此伤心?”苏从回答说:“我哭是因为我自己将死,楚国将要灭亡啊!”庄王说:“你如何将死?楚国又如何将亡?”苏从说:“臣下听说‘道者多粮,好乐者多亡’。大王沉溺于鼓乐声中,不理政事,故楚国将亡。大王要‘谏者斩’,我今来进谏,必定死罪。”庄王听后,抚掌大笑。忽然站起来,左手一把拉起苏从,右手抽出宝剑,郑重地说:“有此忠臣,不愁楚国得不到大治。即日就息钟鼓,罢游猎!”说完,便一剑砍断了系钟鼓的绳索,斥退了正在歌舞的宫女,并且立即上朝理政。
此后,庄王实行改革,修明政治,发展生产,扩充军伍,决心同晋国一争霸主地位。几年的工夫,楚国实力逐渐强大,陆续向周围用兵,征服了南方的许多小部族,打败宋国,又打败了洛阳南边的戎族,在周朝王室附近阅兵示威,使得周天子也派人慰劳他。后来又把中原霸主晋国打得落花流水。过去默默无闻的楚庄王,几年工夫竟然做了各诸侯的霸主,真是“一鸣惊人”。
在上任之初,对大臣们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如果盲目去干,很可能犯“亲小人,远贤臣”的错误,要想修明政治、取霸中原,很可能就是妄想。深知这一点的楚庄王决定使上一招“说反话,做反事”的计谋,果然,这条计谋很奏效,刘须逢迎奸邪的嘴脸显露无遗,而武举、苏从等大臣的忠心尽情流露。周边国家见楚庄王“不务正业”,也就放松了对楚国的戒备。在彻底摸清了这些实情之后,楚庄王觉得自己的计谋成功了,同时也到了他大干一场的时候了。接下来,便有了他“一鸣惊人”的壮举。
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如果按着自己的一贯思维,不管怎么努力都没有结果的时候,就不要死钻牛角尖,不妨换个角度,反其道而行之,也许局面一下子就会豁然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