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是五岳之一,是我国南方的宗教文化中心,我国南禅、北禅、曹洞宗和禅宗南岳、青原两系之发源地;我国南方最着名的道教圣地,有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朱陵洞天。
南岳衡山以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并称衡山四绝;以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为衡山四季佳景。
衡山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神话传说,吸引了各代人物,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沉积,宛如一座辽阔的人文与山水文化和谐统一、水乳交融的巨型公园。
衡山和祝融峰的民间传说
南岳衡山的来源有很多的传说。一说盘古开天辟地,死后化为山川林木,头为东岳泰山,脚化为西岳华山,腹化为中岳嵩山,右臂化为北岳恒山,左臂化为南岳衡山。
一说是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氏追赶朱鸟,用神鞭将朱鸟打落变成南岳,所以大家在南岳古镇入口处所见的牌坊上便绘有朱鸟图案,南岳山徽朱鸟因此而来。
相传帝喾任命祝融担任火正之官。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他在担任火正时,以火施化,为民造福,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后世尊为火神。
后来祝融升天当了神仙,他把火种埋在了衡山的山里,谁知火种慢慢的燃了起来,南岳一时成了火海。
衡山的山神急了,忙请东海龙王来救火。
老龙王降下雨水,可火不灭反而更大了。老龙王向观音求救,观世音说:只有打通衡山通向渤海的那条通道才可以灭火。
龙王叫了手下800只龙,日夜不分,打通了那条通道。火灭了,但龙王还怕火再次燃起来,于是叫龙儿们日夜守候在那里。
冬天,天气寒冷,让火大一些,融化山上的雪水,给衡山以湿润和温暖。夏天,用泉水灌输,让火小一些,使天气能凉爽。
正是因为这样,衡山才会有这么舒适的环境。而在南岳大庙里还有那800只蛟龙在那为守护这片山山水水。
祝融峰是根据火神祝融氏的名字命名的。相传祝融氏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大臣,人类发明钻木取火后却不会保存火种和不会用火,祝融氏由于跟火亲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黄帝就任命他为管火的火正官。
因为祝融熟悉南方的情况,黄帝又封他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他住在衡山,死后又葬在衡山。为了纪念他对人们的重大贡献,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在古语中,祝是持久,融是光明,让他永远光明。
祝融峰挺拔突起,高出芙蓉、紫盖、天柱、祥光、烟霞、轸宿诸峰之上。
在祝融殿的西边,有望月台,月明之夜,皓月临空,银光四射,景色格外明丽。游人站在台上,欣赏月色,较在平地上别有一番景象。即使月亮西沉,这里也留有它的余晖。正如明代孙应鳌的诗所描绘的:
人间朗魄已落尽,此地清光犹未低。
祝融峰附近寺庙林立,其南面有上封寺,隋代以前叫光天观,是道教活动的地方。隋炀帝大业年间,下令改为上封寺。
上封寺的正前方是南天门。上封寺后的山上有观日台,现设有气象台。在观日台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观日出处4个大字。在秋高气爽,特别是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游人可以看到一轮红日滚金球的奇景。
衡山遍山遍岭的竹子,有楠竹、斑竹、毛竹、凤尾竹、还有箭竹、水竹和紫竹。这里的竹子能够结竹米,可以吃。
相传很久以前,祝融峰北面中山沟有座茅屋,住着一个名叫刘二的人,全靠打柴为生。
一天,他扛着扁担、带着弯刀上山去砍柴。看见一头大野猪正在拱竹笋吃。他冲上前去,举起扁担向野猪猛刺。野猪惨叫一声,没命地逃跑了。他走过去,只见那笋子又大又嫩。刘二连忙把笋子扶正,用松土培好,还砍了几根杂树棍钉在四围,才又上山去砍柴。
不久,那只竹笋长成了一根楠竹,青枝绿叶,又大又好看,刘二就把它移栽到自己的茅屋前面。第二年又发了许多竹笋,很快成了竹林。刘二非常高兴,一有空闲,就给竹子培土送肥。竹子越长越多,把刘二的屋子围得严严实实。
有一年,衡山大旱,一连七七四十九天没下一滴雨,禾苗都变成了枯草,老百姓日子很难过。刘二也饿得头昏眼花,每天以野菜、树皮度日。但是,再难他也舍不得砍竹子换粮吃。
一天夜里,他似睡非睡,听到一个声音:我是您亲手栽的那根大竹,名叫竹仙,您救了我的命,多年来,精心栽培,为了报答您的恩情,我们在竹子上结了竹米。
刘二将信将疑,第二天一早,他走到竹林一看,一棵棵竹子上真的结了厚厚的一层竹米。竹米有麦粒那么大,长长的,两头尖,中间圆,淡黄色。他摘了两升,拿回去煮成稀饭,一尝,香喷喷,软绵绵,就像稻米那么好吃。
刘二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周围的乡亲。于是乡亲们成群结队地上山来了,遍山遍岭的竹米帮他们度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饥荒。
从此以后,衡山的老百姓对竹子有了特别的感情。他们经常垦竹山,赶野猪,保竹笋,使南岳山的竹子长得越来越茂盛。
到了唐尧、虞舜时代,就有了帝王们到恒山巡狩祭祀的记载,也就是在那时,衡山才有了正式的封号南岳,相传那时的尧帝、舜帝、禹帝均到过南岳祭祀。《尚书》、《周礼》、《尔雅》、《山海经》、《水经注》等着述中都均有关于南岳衡山的记述。
后来,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封禅收》记载了尧帝曾经巡狩到衡山:
舜。五月南巡,至于南岳。南岳,衡山也。
大禹治水时,也曾在衡山杀白马祭告天地,在皇帝岩斋戒祈求上天帮助,获天赐金筒玉书,取得了治水方案,制服滔天洪水,功垂万世。
[旁注]
炎帝神农氏号神农氏,又称赤帝,华夏始祖之一,与黄帝并称为中华始祖,我国远古时期部落首领。据说炎帝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炎帝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因此我国后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轩辕黄帝华夏上古传说时代一位着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是我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本姓公孙,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竹米竹子极少开花,因为竹花过后,竹林就会成片死亡。它的花小而洁白,近前去闻,还有点淡淡的清香。竹花开过后,便结成竹米,即竹子的种子,竹子结实更是罕见,因此史书常将此记载。因竹米不易得到,所以被抹上一层神秘色彩,传说中竹米是凤凰之食,古代有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之说。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我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
[阅读链接]
相传,每年祝融都会带着自己身边的官员,爬到南岳的最高峰上,主持举行祭山仪式,祈祷南方各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使这里人们的生活比赫胥氏时代又有了进步。
这里黎民百姓对祝融都非常尊敬,每年秋收以后,他们就成群结队地来朝拜祝融。因为,火是赤色,祝融教化大家如何用火。所以,这里的人们都尊称他为赤帝。
佛教的传入和方广寺绝景
随着道教信士的越来越多,道教开始进入衡山开坛,在道家的五岳真形图中,衡山为朱鸟,也即是朱雀的象征,有灵动飞升之意。而在风水表示方位的体系中,东方为青龙、西方为白虎、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因而南岳衡山又被认为是朱雀的化身。
当时,衡山已经建立起了一大批宫观,如衡岳观、招仙观、九真观、西灵观、中宫、北帝院、九仙宫、普贤院、玉清观、太平观和西台观等,道观多,道徒也多。南岳历史上最着名的道士,在南北朝期间有徐灵期、邓郁之、张昙要等。在后来的唐代,道士司马祯及其弟子薛季昌、王仙峤与后来的邓紫阳等人被封为天师。
大约在502年的梁天监年间,当时正是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南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来到我国传播禅法,并获得梁武帝的支持而佛教兴盛一时,就在此一时期佛教进入了南岳。经逐渐发展,后来的南岳衡山就成了十大丛林、八百茅庵之地。
后来,惠海和希遁两位大师来到南岳衡山开坛诗经,此时佛教文化才开始进入南岳衡山,比道家进入约迟了200多年。
到了南北朝的陈朝时,慧思带了徒众40余人前往湖南、入住南岳。在那里继续提倡修禅,陈地信众望风归附,陈主迎他到陈都建业,住在栖玄寺,讲《大品般若》。
慧思很感慨当时南地佛学界偏重理论,轻视禅观,于是双开定慧两门,日间谈理,夜间修禅,同时讲说禅波罗蜜,陈主尊他为大禅师,倾动一时。
慧思的门下颇多,最着名的当推善于发展师说、创立天台学系的智顗,其次有新罗人玄光及大善,其他如南岳的僧照、枝江的慧成、江陵的慧威等都着名于一时。后来南岳慧思被尊为天台三祖,智觊为四祖。
慧思的弟子玄光更是将南岳思想传入新罗,为以后台宗教义流行于朝鲜半岛的先驱。天台宗学说更是远传日本,流布甚广,成为南岳佛家最重要的宗派。
后来,南岳惠海、慧思、大善、法照、惠成、惠开等18僧人,被誉为南岳18高僧。
因为这里融合了佛、道两教,又同时是佛、道二教的圣地,故而历朝历代以来,这里云集了众多的高僧仙道,同时亦留下了众多的着名寺庵、道观,香火旺盛,绵延不绝,方广寺就是在这个时候建造的。
南岳方广寺地处幽深,多泉石、枫树和杉树,深林密竹,风景极美,有不游方广,不知南岳之深之说,为南岳之一绝。
沿南天门山脊南行,经西岭顺北麓约5000米,就到了深邃幽雅的方广寺,这里古木森森,银泉淙淙,周围八座山峰如莲花瓣瓣,方广寺就是莲心。
方广寺周围有各种珍奇树术,有树冠碧绿如伞的红豆杉,伯乐树,有挺拔的花榈木,银雀树,有芬芳的香果树,果实赤色的红豆杉。花榈木的木纹斑斓多彩,质地坚硬,过去多用来作为宝剑柄。
方广寺后有一棵腰围6尺,高10余米的娑罗树,传说这种树木在天上的月宫中才看到。后来仙家将树种送到人间种植,世上才有这种树木。
树下有一水泉,依树取名,叫娑罗泉。僧人将泉水用竹枧引入寺中,饮用十分方便,清人邓辅纶作《娑罗泉》写道:
甘露一夕觉,明月当空掸。
上有菩提树,下有娑罗泉。
拨雾掏寒缘,饮此心冷然。
寺院下方不远,有当年惠海和尚洗衣的石台,岩壁上刻着洗衲两字,下面就是洗衲池。路边还有明代着名作家张溥读书的啸台和谭元春题留的恋响石刻,附近还有南岳最大的一片金钱松林,木质坚硬,树形美观,是很好的风景园林树种。
方广寺四周山坡上还有不少的珍奇物产,如猕猴桃,方广野茶,方竹,龙须草等。此外,山中还盛产罗汉芋。这种罗汉芋制作烹食方法十分奇怪,据《莲峰志》记载:制作时,要到半夜才能采根磨浆蒸煮,且在蒸煮时不能讲话。否则,闻人声刚辛沸不可尝,放一名鬼芋。朱熹、张拭曾作《罗汉芋》诗唱和。
方广寺在南岳衡山莲花峰中央花蕊之上。据《南岳志》中记载,方广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南岳高僧之一的惠海来到这8座青峰围绕的狭长山谷中,见此地与世隔绝,岩壑幽邃,就在这里结草为庵。
明朝初期,浩空和尚将寺院改建为板屋,盖上铁瓦,增设佛堂。并在寺院内雕龙绘凤,把寺院装饰一新。
明崇祯时期,王夫之兄弟及夏汝弼等人受巡抚褚胤锡委托,再次筹款,重新修建。经过两年时间,方广寺焕然一新,雄伟壮观。
后不久,方广寺毁于大火。直到清道光年间,曾国藩的曾任陕甘总督的弟弟曾国荃,费资白银20000余两重新修建了方广寺。
[旁注]
菩提达摩意译为觉法。是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我国禅宗的始祖,故我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达摩祖师在我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被认为是禅宗的开始。
慧思俗姓李,后魏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人,15岁信仰佛教出家,对于所习诸经论,每有独自悟入之处,多结合实践加以申说,他的着作大都出于口授的记录,自具体系。在实践上,结合到从《法华经》上体会到的圆顿法门,倡导了法华安乐行的实践行法。
天台宗我国佛教宗派之一。实际创始人是陈隋之际的智顗。因常住浙江天台山,故名。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主张一切事物都是法性真如的显现,以中、假、空三谛圆融的观点解释世界。
娑罗树植物名,又名波罗叉树,摩诃娑罗树、沙罗树,为佛教圣树之一。原产于印度及马来半岛雨林之中,为龙脑香科娑罗树属,多年生乔木。树身高大,叶为长卵形而尖,表面光滑,花淡黄色,萼及花瓣外有灰色刚毛。因为气味芳香,木材坚固,可以用来制作家具或建材,又可供作药用或香料。
巡抚古代官名。北周与唐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抚之事,是临时差遣,巡抚亦未成为官名。到了明清时,正式成为官名,又称抚台,主要职责是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时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