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风军
因为一座石碑,我想起了臧克家的诗《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因为这首诗,我的内心深处涌动无限的怀念和感伤,而且在人类进入21世纪,在中华英豪励精图治,祖国日益强大的现实面前,那份怀念和感伤愈加浓烈。就其缘由,还是国人常谈的话题,每天看到和听到的关于腐败的现象,话语历历在目、不绝于耳。于是,在滋生“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的地方,在西海固快速发展的山城一隅,像我这样的平庸之辈,只好选择轻轻地、静静地抚摸时光,感受时光深处的那份温暖,那种境界,以矫正自己的行为。
想来,世间万物,无一例外地被时光浸泡、雕刻着,其间,只有人反过来又用不同的方式雕刻时光。就这样,许许多多的物事经不起时光地浸泡,经不起岁月风霜地雕刻而销声匿迹,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将时光雕刻成永远的记忆,雕刻成醒世恒言,雕刻成不朽的丰碑……孙士寅这个人就是这样,他将时光锻造成一座石碑,而且以山石的品格封存了时光,以石碑为载体,刻入了一个人值得后人敬仰的风骨和情怀。
这座石碑矗立在云南曲靖市富源县胜境关,雄踞云贵两省之交大的古道上。古往今来,多少游人商贾踏着这青石驿道,兴冲冲出入滇黔两省,在惊叹险峻的地势、雄踞的关楼和九级斗拱胜境牌坊之余,留下无尽悲欢与兴叹之时,总免不了静心息气地品读这座石碑,这就是“鬻琴碑”。
对于此碑,富源城中百姓十之七八都能道出一二。就其碑名——“鬻琴碑”,区区三字记录的却是一方人民数百年磨不掉的记忆。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这地方废除卫制,原平夷卫与亦佐县合建平彝县(后更名富源县)。在立县不久,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浙江钱塘举人孙士寅受朝廷之命,携带一口心爱的宝琴,匆匆从这岭上赴平彝上任知县。由于这里地处两省交界,并且是少数民族地区,常年民族纷争,战火连连,致使百姓生活凄苦不堪、环境动荡不安。孙君一路风尘,跋山涉水几千公里到此地。在这一干就是六年,他平息争端、铲除地方恶霸,使得农业逐渐兴旺,粮丰肉盛,商贸畅通,百业兴盛。渐渐地连他的大堂上也逐渐冷清,只有很少的官司可断。荒凉的村寨升起了炊烟,昔日布满灰尘的饭甑有了用途,百姓弦歌舞起,脸上浮现出康健的容光。而他却日渐清瘦。他为官清廉,干事历练,深深得到当地豪绅与民众的爱戴。
在广为流传的“三年清县令,十万雪花银”的大背景下,他六年任期满时,依然一尘不染,袖可盈风。回家之时,为了准备路费,忍痛把来时携带的爱琴卖了。城中乡绅自发地为他捐赠盘缠,他一一婉言谢绝,洒脱地骑上那匹瘦弱的老马,踏上关山险阻的长安之路。清官即去,那些“精明”的官吏拈须讥笑:身入宝山空手而归,自讨苦吃啊。官吏尽自嘲讽冷笑,城中百姓闻之痛哭流涕,自发结队相送,长长的队伍一直延至界关……为缅怀孙士寅业绩,四方百姓自发捐资,勒石铭刻“遗爱碑”,屹立于胜境关之岭。
在他为政时,我无法想象那口琴之于他的作用,也没有听到琴弦所发出的心音,但是,可以断定那口琴于他好似红颜,好似知己,好似心仪的朋友。可以断定他时刻用琴音洁净着内心,清醒着思想。他没有留下施政方略,但我能想象出他在无数个静夜,将包容、和谐融进月光,融入琴弦,用清廉、果敢融化着刀光剑影,滋养着民风民德。这需要何等的能耐?这需要怎样的胸襟?在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今天,他绝对够得上是那方土地和人民的无价资产。
顺着历史,我想让他的境界提升我的人生,丰富我的精神,在相关他的故事中得到领悟。我找到了这样的文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新修平彝县志,块择河畔李恩光居士寻古探幽,登上这胜境关,在萋萋蓑草中除苔剥藓,发现这块斑驳的石碑。砂石质地的碑体受风雨侵蚀,已显得字迹模糊。李恩光细辨碑文,又遍访城中父老。虽然时光逝去二百余载,人们谈起此事莫不痛哭失声,这番情景深深感动了李恩光。小小石碑为何能在民众心间留下经久的震撼?清风掠过,松涛起伏,仿佛这是先生降下讨伐腐恶的旗帜!身处清朝暮年的李恩光,目睹官场黑暗,国力衰竭,一种正义感油然而生。于是,他毫不犹豫,重新刻石”,将“遗爱碑”更名为‘鬻琴碑’,并在他主修的《光绪平彝县志》中录下碑记:“来携此琴来,去鬻此琴去,伤哉,廉吏不可为!几载山城空叱驭。山城记得使君来,春满河阳花正开。外户不闭犬无吠,中泽既集鸿何哀。冰壶玉鉴清无底,心水肯教门如市。讼少庭闲散吏衙,尘甑之旁朱弦起。三年课绩循良奏,百姓见肥使君瘦。长途再将赢马驱,空囊只有焦桐售。焦桐纵售值几何,此去长安道路多。黠吏胡卢掩口笑,宝山空回计则讹。吏自笑,民自哭,丰碑屹立山一麓。一行巨墨云霞章,百年正气豺狼伏。我来剥藓访碑辞,父老往往为欷歆。清风卷起万松巅,仿佛先生降灵旗。嗟嗟一碑何足异,去思德政塞天地。争似史笔照空山,刻画龚黄无多字。不见岘山亭,羊叔记,贪夫读之尚汗池?呜呼,贪夫读此当汗池!”
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块歌颂清廉,歌颂洁己爱民的石碑,曾在“文化大革命”一片混乱的浪潮中,被当做“四旧”毁弃,幸好当时有智者将碑刻拓裱留存。
历史是绝对不能忘记的。重温先贤那些慷慨悲歌的壮丽篇章,最为痛心的是人类历朝历代都有被贪欲蒙蔽心智的官员前赴后继的落马,这值得深思……
一个人的生命在宇宙中是极为短暂的,但是,能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为广大民众谋幸福,他就会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的生命将会同日月一样长久。
在时光不停地流淌中,轻轻地、静静地抚摸刻入石碑中的那段时光,倾心感受封存在时光中那份温暖,那种傲岸挺拔的气象,那丝丝缕缕体察民意的情思,我感慨万千,双手合十,感念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修为。在无限的感念中,在无比的崇敬中,我默默诵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诗句!
《中国廉政文化研究》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