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觥筹交错的party上,怎么可以让别人认为你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呢?不要说这里没有你所熟悉的人,其实有些看起来很亲昵的人很可能是刚刚认识的朋友。只要勇敢地说出第一句话,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人们是否愿意成为朋友或什么时候可能成为朋友,按照信纳德·佐宁博士在《交际》一书中的观点,陌生人之间接触的头4分钟是至关重要的。“当你在社交场合中遇到陌生人,你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4分钟。很多人的生活将因此而改变。”
与陌生人交往最有效的是迅速找到自己与陌生人的共同点,那么怎样找到与陌生人的共同点呢?
1.察颜观色,寻找共同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们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共同点。
当然,这察颜观色发现的东西,还要同自己的情趣爱好相结合,自己对此也有兴趣,打破沉寂的气氛才有可能。否则,即使发现了共同点,也还会无话可讲,或讲一两句就“卡壳”。
2.以话试探,侦察共同点
两个陌生人为了打破这沉默的局面,开口讲话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开场,询问对方籍贯,身份,从中获取信息;有人通过听说话口音、言辞,侦察对方情况;有的以动作开场,边帮对方做某些急需帮助的事,边以话试探;有的甚至借火吸烟,也可以发现对方特点,找到开口交际的理由。
3.听人介绍,猜度共同点
你去朋友家串门,遇到有生人在座,作为对于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会马上出面为双方介绍,说明双方与主人的关系,各自的身份,工作单位,甚至个性特点,爱好等等。细心人会从介绍中马上发现对方与自己有什么共同之处。
4.揣摩谈话,探索共同点
为了发现陌生人同自己的共同点,可以在需要交际的人同别人谈话时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对方和自己交谈时揣摩对方的话语,从中发现共同点。
5.步步深入,挖掘共同点
发现共同点是不太难的,但这只能是谈话的初级阶段所需要的。随着交谈内容的深入,共同点会越来越多。为了使交谈更有益于对方,必须一步步地挖掘深一层的共同点,才能如愿以偿。
寻找共同点的方法有很多,譬如面临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工作任务,共同的行路方向,共同的生活习惯等等,只要仔细发现,陌生人无话可讲的局面是不难打破的。
如果遇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人,为了给第二次的见面做好铺垫,你不妨直呼他的名字,说点无伤大雅的笑话,讲点轻松的小故事,给对方留下轻松和谐的印象。但要注意的是,交谈中,尽量不要提出一些只能让人回答yes或是no的问题来,这样的话,等于在扼杀你们的谈话,要给人能够展开话题的余地。而且,不要说出太随便的话,否则很有可能会冒犯到你新认识的朋友,使得你之前所作的努力全部报废。
另外,我们不能让别人认为我们很自负,对别人显示出兴趣或表示同情是很重要的。要知道别人也有自己的需要、恐惧和希望。
你或许会说,我不是一个天性友好或自信的人,这样做,不是不诚实吗?或许吧!事实上完全的诚实对于社交关系来说往往并不合适,特别是在相互接触的头几分钟,这时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是适当的表演,在和陌生人的交际中是最好的一种方式。这时不是抱怨自己的健康问题或找别人缺点的时候,这也不是彻底地把自己的观点和印象和盘托出的时候。
第一次相遇,如何给对方留下
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无论好坏往往都很难改变,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首因效应”。你也可以简单地认为是先入为主效应。我们的大脑在第一次看陌生人时会像照相机一样给对方来个“快照”,这个直观的印象会以画面的形式存储下来,只有经过很久交往的人,才会逐渐把这种直观形象转换为能用言语描述的概念形象。所以有的人可能没能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但通过长期的交往逐渐改变了对方对自己的印象——但谁都知道,这可是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第一印象往往是交往的基石,能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你就成功了一半!为了让你每次都能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下面我们就从各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让你每次“出击”都能成功,拥有绝佳的人缘、美好的恋情!
1.表现出友好
你可以注意到,一般人并不专心致志地注意自己刚认识的人,他不断地东张西望,似乎在寻找更加有趣的人。如果谁这样对待你,你一定不会喜欢他。
当我们被介绍给新朋友时,我们应当尽量显得友好和自信。一般来说,人们喜欢喜爱自己的人。
2.礼貌待人,主动热情
礼貌待人首先要求用语礼貌,使用“请”、“谢谢您”、“对不起”等等这些日常礼貌用语,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主动热情要求在交往中表现为喜欢、赞美和关注他人。同时良好的卫生习惯、机灵勤快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脸上常带微笑
人人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微笑的核心是眼睛,真正的微笑会通过眼睛到达心灵。发自内心的微笑会给他人留下好印象,自己也显得那么富有魅力。有这样的人,不论何时见面,总是面沉似水,好像对面之人欠他多少钱一般。要知道,人与人交往本是高兴的事情,谁也不愿意给自己找不痛快。如果你总是心绪不佳,你一定不会给别人留下什么好印象。还有一点也要注意,对第一次见面的人,切不可动辄就哈哈大笑——笑过分了也不好。
4.请用眼神沟通
跟人家第一次见面,特别是跟异性第一次见面时,万万不可盯着人家不放,否则人家很容易会对你产生误解。不论是第一次见面,还是第二次、第三次,与他人面对面交谈,应该用眼神平视对方,也就是用眼神说话,这样你会给人家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5.杜绝无用动作
与人家见面,要集中注意力,不要有什么小动作。如果你跟人家说话的时候,小动作不断,诸如搔首弄姿、整理衣服,那说明你对人家缺少起码的尊重。如果有紧急情况,需要打电话或者发短信,可以告诉对方,说一声“不好意思”,一般人都会理解这一点。
6.保持积极态度
态度说明很多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你所释放的信息。谈论“第一印象”的人都强调拥有正确的态度有多重要,可是很少有人告诉我们积极态度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意味着什么。即便在焦急、紧张的情况下,你的积极态度也会给周围的人产生良好影响的,遇事冷静而不烦躁会使你得分不少。我们大多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一个人跟你谈话的时候始终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你就会觉得好感大增、信心增多。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提升第一印象的黄金三大法则:
★表情
嘴角的表情和双眸都能流露笑意的话,就能给人好印象。第一印象的好坏决定于初见时的第一眼感觉,而人与人初次见面时,表情就是决定印象好坏的最大因素。心理学认为“微笑”就是“接纳、亲切”的标志,也就是说当你微笑时,等于告诉对方“我不会害你”、“我对你并没有敌意存在”。第一次见面时若没有笑容的话,会让对方感到紧张,以为你在拒绝他,难与你亲近。嘴角上扬、连眼神也在笑的表情就是一种好感的表示。当你一直微笑看着对方时,就能消除对方的警戒心。
★服装打扮
穿着类似能拉近距离,差异太大则会拉远距离。服装打扮也是第一印象的决定因素,我们能在一瞬间就断定出这个人与那个人的差异,也能马上感受到谁与自己是同类,谁与自己是异类,而且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上就大概可以知道这个人的个性如何。也许你觉得这样的断定太过主观,不过这就是所谓的第一印象。一向对颜色敏感的人就会看对方的衣服颜色做印象判定,对流行敏感的人则会根据配件的搭配来判断对方是哪类人。如果品味相同就会有亲近感,品味不同当然就有疏离感了。
★姿势
如果你以轻松的站姿,正面面向对方,感觉容易亲近。相反地,将手交握于后面或双手交叉抱于胸前,都会让人有隔阂感。如果把包包放在前面,面对对方,虽然双手没有交叉抱着,但还是会让人有距离感。包包最好背在肩上,才能给人留下容易亲近的第一印象。
得体的自我介绍会令对方有
“一见如故”之感
生活中,经常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被邀请参加宴会,但是在我们的前后左右,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除了微微点头招呼之外,简直不知说什么好。在这种陌生的场合,如何打破沉闷的局面呢?这时就需要有个介绍人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但是,万一没有人替你介绍,或者介绍得很草率,而你又不想枯坐一隅,浪费宝贵光阴,失掉结识朋友的好机会,那么,你就要来一个“自我介绍”了。
假如,你对某人有兴趣,你就可以自己走上前去,亲切有礼地打个招呼,向他道出自己的姓名。自然你还必须向对方提供一些情况,让对方对你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如你可以说:“我跟某人很熟。”而某人刚好是对方的朋友。或者,可以说:“我对桥牌很有兴趣。”而你知道对方是个桥牌迷。
但是,自我介绍时,不能把自己的社会地位或成就直接说出来。例如,不能自我介绍说:“我是某某单位的领导。”而应说:“我在某某单位工作。”自我介绍还切忌长篇大论,应该适可而止。如果引起了对方谈话的兴趣,就应少谈自己,多谈别人,把自我表白留在双方建立了良好印象,发生了兴趣,需要彼此更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
自我介绍要以你的真诚和坦率使对方更愿意与你接近。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当谈话开始时,对方的态度很保留,不太愿意发展谈话,但当你相当坦率地表明你对某人或某事的态度,或者讲述个人的某段经历后,谈话便渐趋活跃,对方也肯说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了。因为你的坦率使对方有“一见如故”之感,继而可以敞开心扉。当然,这必须是在事先你对对方有相当的观察和准确估计的基础上,否则就会犯“交浅言深”的大忌。
当你掌握了介绍和自我介绍的艺术时,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会感到寂寞。在火车上,在旅途中,在公共场所,你都可以运转自如地去结交你想认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