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33100000025

第25章 方寸之间有大美(3)

“三千”是“大千世界”之意,是佛家称之为的佛教化世界。作者在处理这简单的字的结体上很巧妙,把三个千字连在一起,暗示三个千是一个整体,即大千世界。在字的处理上,由大到小,由近及远,很有境界感。在印面处理上,左宽右窄,与字的左小右大形成矛盾,增加了趣味。重要的是作者将三个千的三竖写得长短不一,使其参差有致,增加了印的变化和美的视觉效果。

三、使刀如笔华彩斑斓——篆刻的刀法美

篆刻是金石艺术,是不可须臾离开刻刀的,本质上说,它是随刀而生的艺术。人们常说,篆刻是始于书,立于章,成于刀,可见刀法对篆刻的重要性。篆刻的行刀在工匠手下是一种技能,而在艺术家手下就是一门艺术,它要追求趣味、情调、境界,从技能上升到审美的高度,因此就有了我们下面所要论说的刀法美。明代朱简在其《印经》中说到:“刀法浑融,无迹可寻,神品也。有笔无刀,妙品也。有刀无笔,能品也。刀笔之外而有别趣,逸品也。有刀锋而似锯牙燕尾,外道也。无刀锋而似墨猪铁线,庸工也。”徐坚在《印笺说》中也说:“章法,形也;刀法,神也。形可以摹,神不可摹。”他们都说出了刀法在篆刻艺术中的核心地位,刀法可以创造印章多姿的面孔,可以丰富印章的美。

因此,印坛有识见者说:“难莫难于刀法,章法次之,字法又次之。”(沈野《印谈》)印家们也是毕其一生在刀法上摸索、创造,并形成一些规范的刀法。从技术角度讲,刀法有冲刀法、切刀法、兼冲带切法。在三种刀法下,还可以衍生出许多刀法,如用刀十三法等。我们这里不从技术角度来谈论刀法,只从欣赏角度,看在不同刀法下,印章呈现出来的美学特征,以学会对篆刻艺术的审美体认。

明代朱简在《印章要论》中曾说:“吾所谓刀法者,如笔之有起伏、有转折、有轻重,各完笔意,不得孟浪……刀法也者,所以传笔法也。”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篆刻的刀法是传达笔情墨趣的一种手段。古时许多篆刻家都深明此理,于是就有了“印从书出”、“以刀代笔”、“用刀如驱笔”、“印章用刀不啻书家用笔”等说法。齐白石在其《白石老人自述》中曾说:“我刻印,如同写字一样。”著名画家陈子庄也说过:“刻印要刻得使人恍眼一看产生错觉,像是烂钉子盖的,不是刻的字;仔细看,刻的笔画要像写的那样自然,才有趣。”举凡这些,都说明篆刻一大基本审美特征,就是要有笔意美。

清中叶以后,大量碑刻的出土,金石学的兴盛,为篆刻的发展起了催化作用,出现了一批篆刻大家,如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这些大家强调“书从印入,印从书出”,追求印风同书风的一致,使印章线条笔意浓郁,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获得了较强的审美效果。我们看赵之谦的“悲盒”就是一幅上好的书法,其笔势舒展开张,婀娜遒劲,纤细却饱满的线条把我们带入书法的境界中,就像他笔笔中锋写就的两个大字,还散发着墨香。赵之谦是“重篆轻刻派”,他认为“古印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和石”,强调“有笔有墨”是篆刻的理想境界。我们观赵之谦的篆刻作品就明白了他的艺术实践。

齐白石也是位刀与笔、印风与书风髙度一致的大家。他曾说:“我刻印,同写字一样。写字,下笔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决不回刀。”还说,“予之刻印,少时即刻意古人篆法,然后即追求‘刻’字之解义,不为‘摹,、‘作,、‘削,三字所害,虚掷精神。”正如其说的,齐白石在中年以后,“胆敢独造,扫除凡格”,形成了横冲直撞,一无阻拦,眼底无物,猛悍有余近于霸,豪情偏于外露的书法审美风格,他将这一风格带入篆刻,“我的刻印,比较有劲,等于写字有笔力”,(齐白石语)形成自己有奇崛质朴美感和戛戛独造魄力的印章风格。我们遍览齐白石的印章,哪一方不是加了边栏的书法,看其书法又无不是没有边栏的篆刻,刀如笔,笔如刀,其气势、神力自从笔画间溢出,摄人魂魄。我们把他的篆刻“悔乌堂”和篆书对联放在一齐对照就可见一斑。

擅绘画,其篆刻造诣尤深,一生治印四万余方,每每临印,一丝不苟,务求精善。他在治印过程中总结出“通三功,明四法”的经验,三功即文字、书法、雕刻之功,三者不可或缺;四法即字法、笔法、章法、刀法。而且强调四法中,刀法需体现笔法,为笔法服务。可谓印学真谛,制胜法宝。如此治印者,当不出谬品。我们看韩登安的“仁者寿”一印,就相信了这一点。该印文字紧缩、伸展合理,布局自然。特别是字法上,笔意浓郁,笔画十分遒劲、圆润、饱满,含蓄着力量感,使印章整体有一种神完气足、朴素自然的美感。

2.劲健

篆刻家韩天衡说:“高手运刀,皆贵在稳、准、狠,线条贵在健、厚、重。其运刀时,力发于腕而传递于刀,刀之入石则力全部地传递于线条里。故其线条充满着力的跳跃,生命力旺盛,所谓‘执刀须拔山扛鼎之力,运刀若风云雷电之神’即是。而不解用刀者,心手相乖,虽力就在于石也统统拌和在石屑中流失殆尽,所存线条则孱弱神失,一派病态。”他的话道出了篆刻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就是“线条充满着力”,不能“孱弱”、“病态”。我们看优秀的篆刻作品无不是线条劲健,充满力量感,而像书法中人们嗤鼻“墨猪”一样,孱弱而缺乏精神的线条总是为人诟病的。

“城固令印”是晋朝时的一方印,印风古朴简单,笔画直来直去,不事盘曲,上部印边呈斜势,左边作弯曲,很有艺术趣味。但吸引我们眼球的当属该印的线条,虽然笔画较细,但都如横枝竖干,劲挺无比,一派健然。“固”字右笔上粗下细,“古”的口的左窄右宽,左小竖的上粗下细,自然而又神妙,足见作者的艺术匠心。

清代钱松的“大小二篆生八分”是他为友人所刻。唐以前隶书称为“八分书”。该印清明疏朗,文字工整端庄、自然洒脱,信手为之,不见勉强。特别是“二”字的下横右近边栏,“生”字下两横左出,中间一竖略作弯曲,颇为机智。更为称道的是,该印的线条挺而不滑,细而不飘,沉着有神。细看“八”字右半部,“篆”字下半部,“生”字上半部更是令人击节叹赏。

3.迟涩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陈克恕在《篆刻针度》中也说:“欲行不行,如生涩之状。”即是说篆刻刀法中表现出的“涩”的味道。书法中讲究“屋漏痕”、“锥划沙”,即是追求艰涩,书篆同理。迟、涩味道可以显得朴拙、厚重,内含充实,传达出内在的力量,从而避免油滑和纤巧,获得意味深长的美感。

“种昆印信”是汉代的朱文私印,由于是用铜铸制的,受到经世累年的撞击和腐蚀,有的笔画残损,印边变形,形成一种巧夺天工的艺术美。特别是它的笔画有一种艰涩之味,虽细而有力,呈不易察觉的弯曲,如战行之状,让人能感到发自笔画深处的力量。其边栏更是妙不可言,四条边无一直,尤其是上边,弯曲得更是美妙,若有神助。

清代“浙派”的代表人物丁敬在篆刻上善于用刀,多以切刀入印,其作品古拗方折,并掺以隶意,使其方中见圆,稳中有活,一若书法之“涩笔”于字画之间。如他的“寂善之印”,仿汉玉印制式,章法自然、工整、妥帖,有疏朗雅静之气。最让人称道的是该印的线条,用刀含蓄,藏锋敛锷,隐隐有迟涩之状。特别是“善”和“印”字,直中含曲,正中有斜,古质遒劲,颇似屋漏之痕,不似人工,而有造化之美。我们不能不为丁敬人老(七十岁所作)刀熟之作而叹服。

4.古拙

元朝印学理论家吾丘衍在他的《三十五举》中说:“《书体括》云:方劲古拙,斩钉截铁,备矣。”明代徐上达在《印法参同》中也说:“太作聪明,则伤巧;过守成规,则伤拙。须是巧以藏其拙,拙以藏其巧,求所谓大巧若拙,斯可矣。”明代沈野在《印谈》中也提到:

“汉、晋之印,古拙飞动,奇正相生。”他们都提出篆刻的一个审美特征:古拙。拙,从审美角度看,是着重于本质的、内在美的追求,不以华丽纤巧的外表为尚,故多与苍古、朴素、自然、大方、含蓄、力量等联系在一起。有时从外表看并不美,甚至还有些丑、怪、残、粗、稚等,但它的美属于潜在的、深厚的,非具备一定审美修养的人,不能领会其美之所在。

而刀法的古拙不同于前面讲过的篆法的稚拙,稚拙意在结篆的形象,古拙却是刻刀走过留下的痕迹。

战国印“客戒之玺”便有一种古拙的气象。印呈田字格形式,界格竖线上细下粗,横线左低右高;左边线粗细有致,上角处欲断还连;右边线剥蚀严重,细于左边,下方自然向回收;四字笔画或粗或细,饱满浑厚,一任自然,使整个印看上去古貌森森,拙然有趣。

“青藤道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徐渭的自用印。该印布局率意,“青”和“人”字作了挪让,对角呼应,却不露痕迹。刀法快意,颇有急就的意味。印面的残损处理,边栏的大胆削蚀,特别是左下角的大弧圆、左上角的尖出,仿佛该印不是在规正的印章石上刻出的。这些都构成了该印的古拙不羁的风貌。

徐渭的水墨写意花鸟大象淋漓,无几人可及,连傲世独立的郑板桥都曾刻印曰“青藤门下牛马走”,表达对他的倾倒。虽不知“青藤道人”这方印的作者是谁,但徐渭欣然而用,足见该印的风骨同徐渭的作画做人的风格是一致的。

5老辣

篆刻刊之于金石,传之以久远,印面上羁留的多是岁月的风霜。因此,刀法多有沧桑感,会使篆刻的质形统一,丰富了它的美。老辣就是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老辣是相对于甜腻而言的,就是指刀法的艰涩生厉,而且比我们前面提到的迟涩刀法还要进一步,若千年古藤,如深山枯柯,一派沉郁苍浑、老辣荒寒之态。

“吴俊卿”是清代书画篆刻大家吴昌硕创作的自用印。印中刀法老道硬朗,势如破竹,线条上有粗有细,有断有连,多有剥蚀,不经意处倶有神韵。如“吴”的“口”右移,右上角由细到无,“卿”字的右边也是渐渐消失。特别是边栏,随字形凹凸,石头在刀下剥磔,更增加了印的老辣之味,难怪吴昌硕自信地刻下“三字有气魄”的边款。

邓散木的“跋扈将军”是一方屡屡被人提及的印章。这方印四字不做平均排列,为了加强气势,“跋”、“将”二字占地较小,“扈”、“军”二字占地大一些,为显得印面均衡,作者将四字笔画多有穿插,在痛快淋漓中使字与字有了联系。在笔画上多用方笔,笔画粗细对比明显,四字均左重右轻、左低右高。字与字相连处有迸裂之处,行刀很是泼辣,纤细处更见刀锋,劲厉骇人。印边也无一处直线,上方破边,多有岁月的印痕。统观整方印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刻出了飞扬跋扈的境界。

同类推荐
  •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西方电影理论”概念。过去人们以为,所谓“当代电影理论”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在符号学、结构主义、意识形态批评、女权主义、文化研究等等影响下的电影研究。而作者在对历史的追溯中令人信服地指出,事实上,西方电影理论有两个传统。我们所熟知的只是欧陆传统下的电影理论,而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美电影学术圈中,影响更深远、且在目前更具有生命力的,是另一个传统——分析哲学的传统。
  • 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从动画电影艺术的内部角度纵观其故事的构成问题,分析传统的几大叙事元素,即人物、情节、时间、空间和修辞等,以求对动画电影故事产生和创作的范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在解析带有人类集体无意识和具有普遍经验意义故事模式的同时,寻求其中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力求呈现一个相对全面的、客观的动画电影叙述研究。
  • 影视精品导视

    影视精品导视

    任何教材都是关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认识会有不同的知识体现,不同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的知识追求。“影视精品导视”课程,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影视类专业的基础课。
  •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洋洋近百篇,洒洒30余万字,记下了韦君琳在艺术领域求知、求进、求成、求精的步履和心得,记下了他对那些他所崇敬的前辈长者和同气相求的朋友们的艺术道路、生活剪影、多彩人生或艺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热门推荐
  • 晨曦语浅,幽境影深

    晨曦语浅,幽境影深

    这是一个离奇的故事。平凡的少女,却有一位不普通的哥哥。他带着她,走进了两个帮派。晨语组,幽影组。他是晨语组的前任队长。而她,将成为晨语组的继任队长。她将继承哥哥的使命,和她的朋友们一起,和晨语组的队友们一起,带着代表身份的神秘石,与幽影组,抗争。
  • 《不要跟我讲道理》

    《不要跟我讲道理》

    说我这么做凶残?孩纸,你在和我讲道理嘛?信不信我打死你?挡我路干嘛?找死?通通打死!他是我的人,你都敢打,你这是在打我脸?通通打死!
  • 噬魂之主

    噬魂之主

    万载熔炼,千年等待,穿行三界九幽,只为等待你的出现,我名噬魂,愿伴你一生。
  • 血脉大陆之皇族兴起

    血脉大陆之皇族兴起

    传送炎黄两帝曾大战蚩尤,留下千古神话并成皇立世,后又由各种氏族所取代,那么他们的后族还能再现曾经的辉煌么?
  • 寂寞狼烟

    寂寞狼烟

    魔血铸就魔躯,用生命封印六十年,却换来不堪回首的童年。家束我,国束我,天下束我,我作茧自缚,埋骨冰疆!我叛家,叛国,叛天下,众生讨伐,谁取我首!既然来,皆是劫,我用我的方法,纵死不惜!屠尽苍生,只为发泄心中怒火,试看天下,谁敢阻我。归一甲子葬魔关,鲜血讨伐犹未寒。天下英雄谁敌手,誓伴红颜堕江山。一路何安,至死方休。
  • 噩梦未残

    噩梦未残

    诶,好像是穿着那种款式的保安制服的人呢。保安先生,来陪我们玩吧!自从1987年以来,我们很孤单……-我的任务,不仅仅是看着你们。你一直在看着我们。-今晚我要活着离开。你没法离开的!加入我们,或者与我们为敌。呐,保安先生……我么来玩游戏吧!
  • 逆生:拐妃二嫁

    逆生:拐妃二嫁

    正值少女年华的柳倾竟重生于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妃身上,更为惊悚的是她还是逆生长。看着镜中的小女孩,柳倾不禁扬天长啸: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呀!
  • 宇宙终结

    宇宙终结

    佛与魔,天堂与地狱,现代科学与神话传说的交融,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生命是什么、宇宙是什么,它来自那里,又去向何方?真亦是幻,幻亦是真。仰天长啸,我于天高,横空拔剑冲云霄,劈星斩日,任逍遥我自横刀笑,俯瞰星云变幻,笑看天地桑海沧田!
  • 命理探密

    命理探密

    本书是一本通过阴阳平衡解剖人体的吉凶祸福,趋吉避凶,人生预测学木的祥细讲解。
  • 青春遇见你!

    青春遇见你!

    人生的四个五年,都只为遇见最好的你。无论走到哪里,我们一定会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