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每年用460多万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这些农药被喷洒到自然环境中。据美国康奈尔大学介绍,全世界每年使用的400余万吨农药,实际发挥效能的仅1%,其余99%都散发于土壤、空气及水体之中。环境中的农药在气象条件及生物作用下,在各环境要素间循环,造成农药在环境中重新分布,使其污染范围极大扩散,致使全球大气、水体(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生物体内都含有农药及其残留。
人类发明农药出来用以消灭害虫,农药为农牧业及至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药力的加大和使用范围的扩大,农药的弊端显露出来。农药一旦进入环境中,其毒性和高残留性就会发挥作用,造成严重的大气、水体及土壤污染。在生物圈中,农药在植物体内富集或残留于植物表面,通过植物、昆虫、鱼类、鸟类及气水流通的作用,转化和富集。一方面害虫逐步地产生了抗药性,使农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出现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益鸟、益虫被杀,生态失衡,造成新的、更大的虫害爆发。
此外,农药残留于植物表面或体内,进入自然界的水体、鱼类及昆虫体内,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影响人的神经、肝脏、肾脏等器官,引起慢性中毒,诱发癌症等多种病症。
我国是世界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且以使用杀虫剂为主,致使不少地区土壤、水体及粮食、蔬菜、水果中农药的残留量大大超过国家安全标准,对环境、生物及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我们应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推广高效低毒、对环境影响小的新型农药。充分发挥生态调节作用,保护益鸟、益虫,维持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