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一些陈年旧事难免记不太清。但是翁马的父亲有一个爱书的灵魂,他就是在最后的时刻也不忘书的情缘,这是真实的。何老头更是热情有加,为了与书商拉近距离,不管是不是自己赊的书,一口咬定是债务人,并要找证据。小匡为了表明自己的父亲与书商的亲密关系,也不甘退出。倪辉是一个杂志的编辑,这杂志与要找的书有着历史渊源,所以也非常感兴趣,并说了自己爷爷的一些旧事。我们看,这些素不相识的人,由于翁家父子的记忆出了点错,却紧紧地被那本线装书联系起来了。中间的过程还表现了他们的执著和幽默。这就是从形式上的越走越远到心灵上的越走越近。时间可以抹去记忆中的精准刻度,但是对书伴人情之心结是越来越清晰的。
(二)记忆和忘却的相互转化
《我在哪里丢失了你》,主人公王友,一本杂志的编辑。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都是有关名片的事。名片薄里的第一号位,叫杜中天的人,只有名,却没有了名片。他忘记了是怎么丢的,而且这是他收到的第一张名片。多年前的一场宴会,到齐了的客人们互相都不认识,等主人来了,也就是那位领导来了才知道,大家都和他认识。交换名片后,大家才有话说了。就是在那次他收到了杜中天的名片。而且看到有人刚一退席就把杜中天的名片随手扔掉,正好被杜本人看到,闹了一场尬尴。后来他也不断向别人发自己的名片,招来了不少麻烦。最后有一位老太太,按照他名片上的电话地址找到了他,说她丈夫生前和王友有两次奇特的交往,王友为了安慰老人,只得迎合,补充细节。但说到唱歌却露了馅,老头从来不唱歌。最后老太太说:“谢谢你王友,谢谢你来跟我说了许多老许的事情,其实我知道,你说的都不是老许的事情,你说的都是假的。王友彻底楞住了。老太太又说,其实,我跟你说的老许的事情也是假的,你根本就不认得老许,老许也一样不认得你。王友奇怪了,指了指老许的名片薄说,那他怎么会有我的名片呢?老太太说,名片算什么,名片是最不能说明问题的,你说不是吗?这天下晚儿,王友从许有洪家出来,走了没多远,就看到地上有一张被扔掉的名片,他的脚步本来已经跨过去了,却又重新收了回来,弯腰把名片捡了起来,揣进口袋。就在他把名片揣进口袋的一瞬间,他忽然明白了,夹在许有洪名片薄里的他的名片,是老太太捡来的。”
这就是红尘中官场上,人们用名片交往的一幅图画。名片本来是加强记忆的工具,但却是最容易忘却的东西。甚至一开始就没有记住的打算,只是出于礼貌和避免尬尴。特别是多年之后,面对着一大堆毫无意义的人名,只能证明你有着赖不掉的历史。如果是对你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的人和事,它不需要任何辅助手段也是不会忘记的。人间万象之一瞥,世态炎凉总关情。
(三)变化的惆怅
《寻找卫华姐》,张卫华,一位普通白领丽人。她的同事小金,一个玩世不恭的小妹妹,某一天告诉卫华说,网上有人寻找卫华姐。不少人回应,说自己就是要找的人。但都因为暗号对不上被淘汰了,“我认为对方一定是找你的”。张卫华不情愿地接了头,对方说暗号是什么?她回答:什么暗号,从来就没有暗号。结果对方说暗号对上了,找的就是她。后来才知道自称鸟人的对方就是自己中学的同学崔建国,他工作在外地,要找卫华替他卖一套老房子。结果在寻找约定地点的时候,由于年头多了,那个叫“西七”的老地方已经搬走了。她打了两辆出租都没找到。后来见了崔建国,人由于生了一场大病,脱了形。在公证处人家硬是说身份证上不是这个人。经过一番争辩,他们没办法,只好让崔建国的弟弟国庆来冒充,反倒办妥了。但是在卖房的过程中,有一位看房人说身份证上的人和崔国庆脸上的痣长得不是一个地方,是骗子,告到了派出所。张卫华在回家的路上听着一首歌,心中别有感慨:直到开始找不到你,直到终于不想找到你,直到擦身而过也不认得你。
过了几天,小金说又有人找卫华姐,对方叫“金三角”。张卫华说这不是你用过的名字吗?小金说难道这个寻找卫华姐的贴子是我自己发的?卫华说有可能,但是你干吗要寻找卫华姐呢,你不是说过,我就在你面前,不用找吗?小金彻底迷糊了,说,难道还有另一个我?卫华说难说,有的人一个人分裂成好几个人呢。小金说,卫华姐你别吓唬我,卫华说我没吓唬你,我现在都不知道到底有几个卫华姐。
小金迷迷瞪瞪回到自己的办公桌上去了。只过了片刻,她又过来了,说,卫华姐,又有人来了。卫华说什么人?小金说,自称卫华姐。卫华问,她说什么了?小金说,她和她的妹妹失散多年了。卫华说,小金,恭喜你啊,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姐妹。
网络的发达让人们联系起来如此方便,但现实的人联系起来又如此困难。前者是虚拟,后者为实体。虚拟不用负责,因此也没危险;但现实中人心的距离却是叵测的。在整个寻找卫华姐的过程中,只有一个场景是真实的,就是那个与寻找事件无关的建筑工地上的工人,他已经告诉了卫华,要找的餐馆不在这个地方。但是他马上又从工棚里返回说,昨天晚上也有人来找的。当问到什么人,他摇了摇头说,天太黑,看不清,男的。这第二次的自觉提供信息,尽管没有决定性的确认作用,但还是有推进作用。能从口气里听出他的实在。
世事变迁,只要你想寻找多年前的人和地,不管网络多么方便,也不能代替物是人非的变化的惆怅。
(四)存在与虚无
《关系》,我和妻子的关系,本来十分恩爱。为了给上大学的儿子挣学费,我妻子宋佳上白班开公交车,我上夜班在玛钢厂值守。你给我留条,我给你留条,商量家事也交流心思。但是由于对门夫妻的吵架和打架,让我们无法逃避干系。为了夫妻短暂的相聚,我调了一次班,正是中午时分。对门大打出手,女人被骂有外遇,遭到男人的毒打。我和妻子也没有心情了。一会对门女人使劲敲我们家门,我出去一看,女人已经遍体鳞伤,并急着对我说:“救救他,救救他。”我到他家一看,男人使劲按着自己的腹部,血在不断向外涌。我打了120,但最后没有救过来。女人说他想拿刀吓唬自己,在争夺中,误伤了他自己。在法庭上,让我做证。结果,男人的姐姐污蔑我是第三者,尽管后来被证明是清白的,但是我妻子的心理却发生了可怕的变化。当我们单位领导给我调了白班后,我虽然可以天天和妻子在一起过正常人家的生活,但是却没话说了。要么一说就是说那个对门的女人。“意外还是发生了。对门女人横穿马路,宋佳踩急刹车,一辆轿车追了尾。其实,前方什么也没有。公司以宋佳不宜再开车为由,把她安排到调度室,专管夜间调度。就这样,我和宋佳又分开了,不同的是我俩的时间颠倒了一下。我和宋佳见不上面,又开始传纸条。我不提那个第三者,宋佳也没再说——谢天谢地,总算甩掉她了。但那个问题总在心里结着,对门女人和我们究竟有什么关系?”
对门女人确实和这对夫妻没有实际上的关系,但是他们演绎的生活过程却是无数夫妻面临的抽象可能性。列宁说,没有结果的恐惧,不如恐惧的结果。这是一种实与虚的辩证法。在别人身上看到的,就像没有结果的恐惧,在自己身上发生的,至多也就是恐惧的结果,“不过如此”,“而已而已”。不过,这种关系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时间和空间上的相近性。如果太久远和太遥远的话就不会有这种牵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