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25600000004

第4章 一个颇具张力的学术问题(3)

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他们做出伟大的成就,也不见得在哲学思想上有多么全面而高深,他们大多信奉宗教。我们经常解释为他们不自觉地运用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言外之意也不自觉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这种说法不如反过来,一切人类文明成果都会成为人类继续进步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产生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它不会包罗万象,也不必包罗万象。比如什么叫作时间,什么叫作空间,什么叫作运动,什么叫作物质和意识,我们除了在《反杜林论》当中看到恩格斯分析杜林的一些糊涂观念和定义,哪里有现在教科书上所规定的那些完整的定义呢?难道没有这些完整的定义我们就没有哲学思维了么?谁都知道,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除了《导言》、《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三篇论文是完成式之外,其他部分都是思考的半成品。我们不能就此说恩格斯的思想是不系统的吧!当然,我们可以说这部著作是没有完整体系的,这原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爱因斯坦曾说过:“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和可认识的这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被称为当代的爱因斯坦的霍金写出了《时间简史》,普列高津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比尔·盖茨以计算机的超越性思维领跑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很难说它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结果。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因此而贬值,它还和原来一样,不愧为千年思想家领航而生成的人类解放学说,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经常讲牛顿是形而上学的时空观,先不说形而上学这个词,就说他的经典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被恩格斯说成是“夸张的命名”,但是,在地球范围内,也就是在初级物理学的层次上,谁不承认牛顿的三定律呢?难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可以把牛顿学说看作是光速运动以下的特殊情况么?我们经常灌输“运动是绝对的”,但是如果说“没有外力的作用,做均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就不会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不是更有内容和效用么?又比如“联系是普遍的”,如果不用具体条件做参数,它是要多空洞有多空洞,以至于有的学生从头至尾都不承认。请问马克思会这样叙述他的辩证法思想么?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这一节最抽象,曾有的教授把讲清这部分知识看作是最有水平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把自己加上许多主观前提的设定,又把诸多没有内在联系的事例分配在不同的矩阵点上聊以自慰罢了。本来清楚明白的矛盾学说,又有马克思带头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各种现象作榜样,却非要搞一个规律,而且是辩证法的核心。一本关于写作的书,提到了离合自然,融贯成篇。我们讲一个问题,要是先定好框框,接着就一步不离地围着它转圈,是不能讲清问题的。当我们解释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时,想到了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先进无所谓落后;当我们解释向对立面转化时则又举出了战争转化为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祸福相依等等。当说到矛盾双方互相利用时又拿出了外商投资中国市场的事例。请问这是一种活的辩证法么?这根本就是一种零散的确证,虽然有不小的启发意义,但离辩证法的智慧差得太多了。马克思如何展示辩证法的力量,是本书后面的内容。

现在扩展一下,再说“三个组成部分”,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体系,惯常的说法是哲学是基础,政治经济学是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落脚点。认真分析一下便可看出,是剩余价值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让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作为落脚点,或者作为目标,如果把科学社会主义单独作为一种理论形态,首先是和为它提供平台的两大支柱不相称(当然,苏联解体之后的各种社会现实的分析并不在原创理论的范围之内,比如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评价等内容),而且也难免有叙述上的重复。现在编写的研究生必读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很多内容就是在实践的角度又重复剩余价值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因此,“三个组成部分”这个体系,实际上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战线拉得太长了,反而拖累了它。马克思于1874年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时才使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里的告诫就像指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是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时候才使用一样,充分考虑了它们的针对性和范围。因此不能把它们绝对化。就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来说,在理论上,它不能与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平起平坐,如果说它是一种纲领,那就不妨把《哥达纲领批判》作为它的蓝本,而把《哥达纲领》作为它的反衬。如果说它是一种宣言,那就自然归为《共产党宣言》了。一个有趣而耐人寻味的事情值得注意,就是《共产党宣言》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如果马克思主义是三个组成部分,那么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还要单独提出呢?难道它还会在两个意义上诞生么?在我看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就以这两个纲领性的文件为中心,结合现实的状况分析问题非常有效,没必要为了凑体系重复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四、从比较中看系统与体系

哲学界内有句行话,叫作“哲学就是哲学史”。如果抛开哲学的功能,从它对人类文明的传承来讲这是没有问题的。不妨借此组织一次体系上的比较,看它对一个个系统思想有什么作用。康德的哲学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的批判》。黑格尔的《小逻辑》有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如果说德国古典哲学的这些大家思想丰富到没有几个平辈可以相提并论,那还有更多哲学家的思想被后人拆分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逻辑论、社会主张等等。再不然就分为自然观和历史观。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用《工具论》来表达他的演绎逻辑,到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的怀疑主义,从中国庄子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到朱熹的“理在事先”,再加上孙中山的“知难行易”等等,他们谁也不是按照后来分析家们编写教科书或学术专著的需要来建立自己的学说的,他们的体系都是后来者加给他们的,但是,这些思想成果的系统性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一些在马克思主义的公共教科书上提得比较少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也许没有过于缜密的体系,但是其主张和信仰总是让人们一目了然的。就拿让·保罗·萨特(法)来说,一部《存在与虚无》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态度,也可以用他的一个核心命题来概括其思想“存在先于本质”。当然,要想理解得更深入和细微一些,他还有不少文学作品供读者品咂,比如《苍蝇》、《墙》、《懂事的年龄》,到后来干脆写出了《字句》这样的作品,这里怎能不随着作者去感伤和虚妄一把?另外,威廉·詹姆士的《实用主义》这本书文字并不多,如果用体系结构的方法去分析可能觉得它算不上完整的哲学文本,但是一句“有用就是真理”,不是影响了并还在影响着好多人么?英国罗素的分析哲学到后来就直接是逻辑学了,难怪有人说“哲学就是逻辑学”。妙哇!逻辑学我们一下子就看到了它的体系,概念,判断,推理,但是请注意,这里的体系不是你建立与不建立的问题,它本来就是人类思维路径的自然表现,或者说存在方式,这就是系统,它是去掉了体系也照样存在的东西。可以说,系统是一个看不见的整体,它一惯发生作用,但不可分裂。维特根斯坦说:所有我没写出来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从这些形形色色的哲学万花筒来看,思想不必成体系,但必须是系统的。你在生活的某一焦点上把握了某种东西,你不会忘记它对全部生活的意义,在全面反思之后,就会有一个集中的表达,这绝不同于那些名言警句,思想片断之类的文字,因为这类文字离开了产生它们的背景就是随人任意解释的。

五、从经济学与哲学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

这里不得不从几年前开始、一直明暗起伏地延续至今的一场争论说起。先来看一篇文章的观点,郝敬之先生在《经济学之树怎么结出了哲学之果》一文的开头便指出:“张一兵先生所著《回到马克思》一书的主题是‘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为此,作者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源发处’完全归结为早期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社会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和最初形式,《回到马克思》却认为社会唯物主义是隐含在早期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的‘哲学线索’,而马克思的社会唯物主义正是对它的解悟和认同。从而作者也就把历史唯物主义的来源归结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社会唯物主义这个概念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说法。上文的作者不同意争论对象所讲的是资产阶级早期产生的哲学观点,而是马克思在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创立的。这使得问题有些复杂,马克思从一个唯心主义者——青年黑格尔派成长为一个唯物主义者;从一个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一些早期著作是我们对此进行考察的原始文本。加上一个社会唯物主义有什么意义呢?它与历史唯物主义又有什么区别呢?郝先生不同意这个概念是资产阶级早期的成果,应该归于马克思,但为什么用了这样一个标题——经济学之树怎么结出了哲学之果,来反驳对方呢?那么作者是否承认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至后来的《资本论》,在完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研究之后,同时也就完成甚至发展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点看来和作者的认识也是具有逻辑一致性的。那么,在这里不也照样是“经济学之树结出了哲学之果”吗?这与是不是资产阶级,是不是早期观点应该没有关系。

我选择以上的材料是为了说明,经济学和哲学并不是“树与果”的关系。从学科成长过程和存在形态来看,它们都是“树”;从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对人类发展起到了推进的功效来说,它们也都是“果”。这样一来,从形式上看,问题是简化了,但它却需要在内容上做大量的说明。

先要对学科分类做一个大体的说明。实际上,不管什么学科,都是人类的一种特定的认知方式。我们都知道,一个学科的性质取决于它的研究对象,但是这个对象是在特定方式下来把握的东西,它包括特定的视角、方法和一系列术语表达。但是这种圈定并不排除别的学科在另一视角对现实客体的另一认知体系。比如同样是人体,医学研究它的生理过程和表现;美学研究它的造型、动感;生物学研究它的遗传变异等等。应该记住,学科的研究对象总是具体的,因而是狭窄的,受限的。所谓哲学研究对象的包罗万象,它首先也受到了层次的限制,即它只能选择形上的东西。比如遗传和变异是怎么完成的,这就不是哲学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它却能告诉人们,遗传和变异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以免你在生物研究的过程中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得出不客观的结论。恒星的寿命分为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这是天文学的事,但是哲学会及时提醒人们,天体运动正像一切运动一样,不但在量上是守恒的,而且在质上也是不灭的,就是说从机械运动到社会运动,各种运动形式不会少了哪一种,在此时此地失去现有存在形式的运动,在彼时彼地还会以铁的必然性重新产生出来。现代医学可以通过换器官来挽救人的生命,但是它却解决不了你到底为什么活着的问题。这并没有夸大哲学的功能,一个即将进入手术台的患者,期待的还是医术而不是信仰。我们只是说学科之间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区别则是学科内部不同人的学术水准高低。

经济学是什么学问?在我看来它就是研究人类生产、消费、交换、分配关系的学问。很显然,这就是人类生产关系的动态方式,它也是社会存在或物质生活过程的核心内容。这样看来,它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站在同一个起点上,但正如前文所述,你选择了一种客体,同时还要选择一种解释、分析、判断和推测事实的方法,这就是说,没有哲学的思维,经济学就不是一种学问,只能是生活报告。哲学家查尔斯·泰勒说:“从词源学的角度看,‘经济’(Economics)乃是指家庭管理术;它指明了一个需要谨慎且节俭管理的特定领域。当人们开始把整个王国当作家庭一样而需要以家庭管理术来管理其生产和消费时,它已然引发了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它使我们跨越到‘政治经济’(politicaleconomy)的领域”,“一家的管理有‘术’则可,一国的经济管理远非如此简单,它需要由‘术’到‘学’,即是说,它需要专门性的学问来应对和说明十分复杂的情况”。这里必须强调,不管有没有“政治”这个词放在前面,经济学也绝对脱离不了政治,因为很简单,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同类推荐
  •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作者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最终产生的过程。
  •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品读国学大师之言;解读古代圣人之道;领悟智慧人生真谛国学大师南怀瑾一生学问的精髓集合,让你在闲暇之际享受一份逍遥,在得意之时谦恭淡然,在失意之时镇定泰然。人生就好比是下棋,高手往往能看到十步、几十步,乃至更多,但普通人却只能看到两三步,有的甚至是走一步看一步。高手往往能够顾全大局、从全局中进行布阵、从细微处逐个击破。而普通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寸土必争,最后辛苦半天却也是落得个惨败。那么,在人生这盘棋局中,如何能够步步为营、走向成功,这是很多人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其实,这各种真理,中国古代圣人早已为我们找到了方法。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中国儒学之精神

    中国儒学之精神

    郭齐勇教授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儒者,数十年来沉浸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国儒学之精神》即汇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大学与民间演讲儒学的成果。全书深入浅出、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论述了儒学的源流、一代宗师、发展轨迹、经典著作;儒家的礼乐文化、社会理想、治国方略、管理智慧、人性学说、核心价值、人生意境;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当今的意义与价值,经济全球化下的创造转化与应对之道。对学术前沿的课题,如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公与私、公德与私德、亲亲互隐与人权、儒学的宗教性及宗教对话等论域,亦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有拨乱反正之功。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热门推荐
  • 灵武圣天

    灵武圣天

    血雨腥风因我起,情义恩仇永存心。琴棋书画自应有,浪迹天涯化乾坤。为尊严而战,为父母而战,为爱人而战,战战战。高考少年偶得无字卷轴,穿越异世再现旷世功法,看少年林天,如何书写自己的传奇经历新人新书,望大家多多支持。
  • 养成王者

    养成王者

    四神觉醒,天下归一。且看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孩童,一步一步成长,最后走向称王之路!
  • 青涩渐远去

    青涩渐远去

    三年的暗恋,终于有勇气说出口,以为一切都能和想象的一样,可原来那些都只是想象而已。--苏了了:“顾承喻!我喜欢你,很喜欢很喜欢你,不管你喜不喜欢我,反正我就是喜欢你!”——顾承喻:“女流氓,你先是跟我表白,再闯我浴室,然后心安理得的住进我家,还异想天开的让我喜欢你?天方夜谭!”-原来放弃一个人也需要勇气,当受伤害的她,想要离开霸道的他...——“智障儿童需要呵护,我也有义务去执行”霸道的一句话,就把苏了了给拐回了家....
  • 少年歌

    少年歌

    有一次我问三哥:你以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三哥朗声说:得意的时候,可以飞扬跋扈,指点江山;失意的时候,可以肆意放纵,醉生梦死!春风和煦,阳光打在三哥扬起的脸上,我的心不由的涌起万千豪情。
  • 钻石恋人:七封情书

    钻石恋人:七封情书

    当一个傲娇的男神告诉你,他暗恋你很久了,你的第一反应什么?惊喜?还是惊吓?顾小木第一反应就是:哥哥,你是在玩真心话大冒险?男神:……
  • 清花词

    清花词

    传说,在一家熏香店里,有一位活了上千年的神兽,却像画中千年的嫡仙,常年身着旗袍,甚是奇异。她轻看世间红尘迷离,笑谈千年前的乱世,你,有幸一听吗?
  • 穿越之守护甜心恋

    穿越之守护甜心恋

    她,因一次实验意外死亡而穿越到了守护甜心世界里,诞生了守护甜心,一心想要帮亚梦赶走悦梦,为了亚梦和唯世在一起,就算死也值得(注:才不是不是百合呢!)。可是,水见悦梦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结局,究竟是什么呢?她们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 重生之非梦

    重生之非梦

    前世,她嚣张跋扈,目中无人,臭名远扬,却心软如泥听信奸人所言被利用,陷害,欺骗,蹂躏,糟蹋,死后抛尸荒野今世,她才貌双全,城府深沉,傻名远播,却仍不忘本醒后给自己狠狠一记,为自己收尸,收起自己廉价的眼泪,汗水挥洒在坟墓上,此刻,她明白了什么叫做物是人非前世的恨今世报,前世的秦诺,今世的李非梦,她要让所有令她痛苦的人,血洒她的墓前,给她磕头认错当她爱情摆在她的面前,她的心曾动摇过,摇摆不定之际,一把如深深的刺入骨的利刃髓蔓延全身的痛楚,如晴天霹雳般的砸在她的头上。天泽背对着她走了两步,淡然的仰天长叹”这东西太容易变了”非梦沉思许久,没有任何动作与神情,犹如看透般的回答:“因为它叫感情”
  • 猎物者

    猎物者

    不务正业的猎人,他是猎人界的另类传说,被迫当起“恶魔奶爸”;洁癖的半犀族长老,他是自然界风之主人,甘愿沦为“超级奶妈”;个性怪怪的千年玄狐,她是狐族单传精灵,化身客串“妩媚阿姨”;最诡异特别的婴儿,竟是非人界万众期盼的新一代王者!
  • 有时候爱不是占有

    有时候爱不是占有

    林静蓉原本生活在二十一世界,在父母的沥爱下无风无雨的长大。他比同龄女孩显得更加单纯、任性、贪玩。一次偶遇的机会使她卷入了古代历史的爱恨情仇。她化身为吴雪晴。蓝志轩爱因为爱她而放弃她。蓝志清因为爱她而不惜害死自己的亲兄弟,甚至还想放弃皇位和她远走高飞。上官星辰对他更是百般照顾,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她。单纯可爱而对自由冲满向往的林静蓉(吴雪晴)会选择谁呢?知道什么叫爱吗?她不是自私的,有时候要学会放弃。这是我在蓝志轩身上总结的经验。他真的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