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08900000007

第7章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一个秋天的黄昏,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他在楼下的时候还是初唐,他刚刚告别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到了楼上已是盛唐,张九龄、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张继,已济济一堂。

胡应麟认为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宣告盛唐驾到,但更多人觉得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才是盛唐风标。这首诗出现之后,唐朝从贞观永徽进入开元天宝,那种天下太平、百姓富足的景象,杜甫多年之后依然念念不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开元和天宝初年不但政治清明,百姓安宁,而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天公不劝也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后世有人把汉武帝时期以及清朝康乾盛世与其相提并论。汉武帝时文有司马相如司马迁,武有李广卫青霍去病,但因为连年战争已经民不聊生;康乾盛世除了纳兰容若,再无一流诗人,而纳兰容若在盛唐很难进入前十名。盛唐,只有盛唐,才高八斗,富得流油,才情财富,应有尽有。

盛唐使我想起苏州。苏州不但风景优美,自古以来就是天下首富,而且文化发达,人才辈出。明清两朝苏州一府考中的状元,竟然三倍于北方诸省。

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和《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普救寺相距不远。《西厢记》改编自元稹的《会真记》,张生的原型极有可能是元稹本人。当地的两大名胜都和唐代诗人有关。永济离潼关很近,交通方便,所以鹳雀楼经常有诗人登临赋诗。中唐诗人畅当也写过五言绝句《登鹳雀楼》,这首诗可以和王之涣所作分庭抗礼。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畅当姓氏罕见,他和王之涣一样出身官宦家庭,不过他父亲畅璀官至礼部尚书,比王之涣的父辈官大得多。畅当是军人出身,然后才考中进士弃武从文。这首诗也写得境界高远,豪气干云。

太原王氏是魏晋以来的名门望族,不过王之涣这一支早已家道中落,从他曾祖到父亲都是县令一级的地方官。王之涣的兄弟之咸、之贲也有文名。有人奇怪王之涣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因为王之涣靠祖荫不用经过考试就可以做公务员,他才不愿意皓首穷经。

王之涣和王昌龄、高适是好朋友,三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既不读书考进士,也没想过要做诗人。有一天不知是互相约好,还是像鱼玄机一样受了新科进士的刺激,突然拿起笔开始写诗,并且很快声名鹊起。

开元中,他们三人已经名满天下,经常一起游山玩水,不醉不归。这日微雪天寒,三人照例去旗亭饮酒取暖——那里允许他们拖欠酒钱。有一群梨园子弟随后走进旗亭。三人见对方人多,主动把八仙桌让给他们,自己移到角落上的小桌,一边烤火一边冷眼旁观。过了一会儿又有几位妙龄歌姬陆续赶到。大概是因为喝了点酒心情不错,这些梨园子弟开始轻歌曼舞。

王昌龄说:“我们都是小有名气的诗人,平时谁也不服谁,今天是个一分高下的机会。”

王之涣问:“你想赛诗?我奉陪。谁输了谁出酒钱。”

三人中高适最年轻也最穷,平时下馆子付钱的时候都躲在后面,今天要是凭本事赢了,就可以还二王的部分人情,所以也欣然同意比拼。

“你说怎么比?”王之涣跃跃欲试。

“不用比,他们会帮我们分出高低。”王昌龄指着那些歌姬说,“我们的诗歌都已经被改编成流行歌曲,一会儿她们肯定会唱到,我们只要计数就行了。谁的诗歌被她们唱得最多,谁就笑到最后。”

王之涣和高适都觉得这办法不错。

一个歌姬果然开始唱“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他得意地放下一枚筷子。

过会儿又一歌姬唱“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这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所以高适也放下一枚筷子。

第三个歌姬唱的是“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这又是王昌龄的得意之作《长信秋词》。

王之涣一看急了,他说:“这几个歌姬根本不懂诗歌,欣赏不了我的阳春白雪。”

王昌龄见他想耍赖,当然不干。高适好容易赢了一回,也不答应。

王之涣无奈,只好指着歌姬中长得最美的那位说:“这样行不行,我们以这位美女唱什么定输赢。如果她唱的依然不是我的诗,那我对你们五体投地,从此以后心甘情愿做小弟。不过她要是唱了我的诗,你们得拜我为师。”

王昌龄和高适勉强同意。

过了一会儿,那个梳双鬟的美女清清嗓子起来歌唱。

王之涣提心吊胆,直到她唱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得意忘形,手舞足蹈。

“怎么样,服了没有,还不快叫师傅?”

那些梨园子弟看见三人一直在指点议论,走过来询问原因。高适告诉他们实情。

这些伶工歌姬久仰大名,当即请他们入席,为他们付酒钱并索要签名。他们醉倒之前惟一记得的画面,就是几位歌姬脉脉含情的眼睛。

当时写诗只有虚名,不能养家糊口。三个好朋友迫于生计只好分手。王之涣来到冀州衡水县做主簿。就在衡水主簿任上,他尝到了做诗人的甜头。衡水县令李涤的小女儿仰慕他的才华,向父母表示非他不嫁。此时王之涣早已有妻有子,李小姐只能做他小妾,她父母当然不愿意。李小姐只好祭出自古以来小女孩对付父母的绝招,一哭二闹三上吊。李涤拗不过女儿,最终同意这门婚事。

大概是因为偶尔挪用公款请朋友喝酒,王之涣遭人投诉,老丈人也不便袒护。王之涣一气之下带着李小姐拂袖而去,在外游荡了十五年,不但把祖先留下的家产全部变成了柴米油盐,还欠了不少钱。这时候他和李小姐又有了几个正在上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他因为失业连学费都交不起,不得不重新开始写简历求职。吏部官员都在家里教子孙背诵过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所以对他很有好感。正好这时文安县尉离任,王之涣的祖父又做过文安县令,于是王之涣被派往文安。因为他几次做官都在河北境内,《唐才子传》误以为他是蓟门人。

文安在今天的河北廊坊,地处北京和天津之间。这里当时靠近边关,民风强悍。王之涣在文安做官期间,高适曾经来看望他,两人一起同游蓟门,最远到过今天的山海关外。高适写下一首《营州歌》,描述当地少数民族的游猎生活。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文安当地的匪盗听说王之涣是个书生,而且年过五十,所以没把他放在眼里。王之涣不动声色,暗中摸清匪情后把他们一网打尽。这些匪盗多是地方豪强子弟,他们的父母纷纷找人上门说情。王之涣不为所动,他给这些匪盗两条路,当兵或坐牢。那时因为连年战争,当兵要到六十岁才能退伍,而人均寿命只有四十年,当兵就等于判了无期徒刑。但坐牢有损家族名声,所以地方豪强虽然对王之涣恨得咬牙切齿,还是敲锣打鼓把子弟送去当兵。驻军将领正为兵员不足的事发愁,所以王之涣的拥军行为让他非常感动,知道他是著名诗人后,更以和他交往为荣。地方豪强本想伺机报复王之涣,见此情景便也不敢轻举妄动。

文安从此果然既文明又安全,老百姓对他很满意,上司在干部考察的时候也对他极力推荐。王之涣工作更加卖力,白天上街巡逻,晚上陪驻军将领喝酒赌博泡妞,因此积劳成疾,终于在五十五岁的时候以身殉职。驻军将领派兵护送他的遗体和家眷回乡,王昌龄和高适等人把他安葬在洛阳北邙。生在洛阳、死葬北邙是当时上流社会的人生理想,王之涣实现了一半。

不幸中的万幸,王之涣是少数留下墓志铭的诗人之一。他的墓志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被发现,作者靳能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但不知什么原因,这位著名诗人的作品只有六首流传至今。除了成为盛唐风标的《登鹳雀楼》,他的《凉州词》其实更有意境,本人也更喜欢。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通过玉门关外的荒凉景象表达反战的倾向,但是含蓄蕴藉,哀而不伤。

唐朝好战并鼓励文人从军,所以唐朝诗人大多有慷慨豪侠的一面。南宋以后的文人受儒家思想束缚,小心谨慎明哲保身,所以再也没有出现伟大诗人。

这首《凉州词》被章太炎誉为“绝句之最”。但更多人认为这首诗在名篇如云的唐朝还不至于“天下独绝”,至少王昌龄的《出塞》可以和它平分秋色。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最有意思的是,这两首诗因为都属边塞诗经典,而且押的是同一种韵,经常被人弄混。很多小朋友背诵《凉州词》的时候,直接从“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跳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或者反过来,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直取“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的两首名作都和黄河有关,他一生好像也没有离开过黄河两岸。真希望他去过江南。

《凉州词》的故事还有续集。据说到了晚清,慈禧太后也喜欢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有天她让一位书法很好的大臣把《凉州词》写在檀香扇上。大臣不敢怠慢,回去反复练习之后才开始书写这把珍贵的扇子。谁知他过于紧张,竟然少写了一个“间”字。他把老婆孩子都叫到一起,提前交代后事,告诉儿子读书做官太危险,以后就在老家种田,打死也别考公务员。

老婆孩子哭成一片。大臣长叹一声,硬着头皮进宫求见。

慈禧太后拿过扇子一看,果然拉长老脸。

“怎么少写了一个字?”

大臣灵机一动为自己狡辩。

“老佛爷,臣没有漏字,只是略作调整,推陈出新。”

他把王之涣的诗重新断句后,就成了下面这首词。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反复诵读了几遍,觉得也算勉强过关,于是放过这位大臣。

王昌龄是琅琊王氏。天下王姓分为三房,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和京兆王氏。琅琊王氏因为帮助东晋建国,“王与马,共天下”,所以在王氏三房中最兴旺。但是到了王昌龄这一代,早已和王之涣一样沦为普通士族。

王昌龄住在“水临灞岸,山接芷阳,风传长乐之钟,日下新丰之树”的白鹿原上。他年轻的时候笑傲王侯,无奈家道中落,一度穷困到需要下田耕作。因为物价太贵,自己在房前屋后种了点有机蔬菜,时不时还把多余的青菜挑到集市上去卖。

有的学者根据王昌龄边塞诗对边疆地理风情的准确描述,判断他在中进士前去过西北边疆漫游,最远可能到过传说中李白的出生地中亚碎叶城。穷家富路,旅游是最花钱的一项活动,王昌龄的家产说不定就是因此被他挥霍一空。

王昌龄写过两首《少年行》,极有可能描述的是他早年的生活情景。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走马远相寻,西楼下夕阴。

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

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深。

夜阑须尽饮,莫负百年心。

早年的王昌龄和西陵少年一样,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觉得没有必要进官场。中年以后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他的家庭背景连王之涣、高适都不如,史书上没有留下他父祖做官的记录,他不考进士就没有出路,年近不惑始中进士。不是他不擅长考试,而是他起步晚,证据之一是他不久之后又考取难度更高的博学宏词。

王昌龄在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做了一段时间秘书省校书郎。这个职位和奉礼郎一样属于从九品上,待遇相当于现在的普通大学老师,并不优厚。唐朝很多诗人如白居易、杜牧、李商隐都做过秘书省校书郎或弘文馆校书郎,但他们很快就会设法离开这两个清水衙门。王昌龄因为朝中无人,一直没有得到升迁。一气之下他又在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参加了博学宏词考试,通过考试后被任命为汜水尉。这依然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官,王之涣没考上进士一样可以做文安县尉。

汜水惟一强过文安的地方就是靠近东都洛阳,境内虎牢关传说是当年周穆王圈养诸侯进贡的猛虎的地方。虎牢关北临黄河,南枕嵩山,在先秦曾经是和函谷关齐名的天下雄关。虎牢关在唐朝相当于现在的革命圣地延安,唐朝开国初年,李世民带领三千玄甲军在此大破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十万联军,一举奠定大唐江山。

凡是有雄关的地方一定是交通要道,虎牢关大名鼎鼎,过往的官员自然要下马参观。这时王昌龄已经是著名诗人,因此汜水县令设宴招待过往官员的时候,很多官员指定要见王昌龄。看见无数草包青云直上趾高气扬,愤愤不平的王昌龄经常喝醉酒骂人。他后来莫名其妙成为官场公敌,很可能和他口无遮拦有关。他在河南期间和缑氏尉沈兴宗是哥们,酒后留诗说沈氏“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名义上是为朋友抱不平,实际上是为自己不忿。

做了几年汜水尉之后,王昌龄第一次遭到流放。地点是唐朝官员的主要流放地岭南。但不知什么原因,这次流放没有太多史料证明,以至流放的原因和具体地点至今是个谜团。只知道他由伊洛南下,途经襄阳和孟浩然见过面,拜见了当时正在做荆州长史的前宰相张九龄。

王昌龄从岭南北归应该是在开元末年,他再次去襄阳拜访孟浩然。没想到这次拜访却要了老朋友的命。孟浩然当时背上长了个毒疮,大夫嘱咐不能喝酒。孟浩然看见好朋友早把医嘱抛在脑后,立刻让家人宰了一只肥鹅,和王昌龄喝了个一醉方休。民间传说鹅肉带发。由于受到鹅肉和酒力的双重攻击,孟浩然背上的毒疮破裂,在王昌龄走后不久孟浩然就与世长辞。

王昌龄回到长安不久被任命为江宁丞。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都把这里当作都城。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相送。经过洛阳的时候,李颀和綦毋潜等人也为他饯行。王昌龄在江宁期间刘慎虚隐居在南京附近,两人交往频繁。这段时间王昌龄尽情观赏江南风景,应该有个不错的心情。

可是几年之后他又被流放龙标。唐人编的《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五代人编的《旧唐书》本传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元朝人编的《唐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但都没说具体罪名。日本高僧遍照金刚空海大师所著《文镜秘府论》中有王昌龄的两句逸诗“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隐约透露了他再遭贬斥的原因。

王昌龄觉得自己问心无愧,所以请辛渐代他向洛阳亲友致意。这就是他的名作《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离开江宁之后,他对江南山水依然恋恋不舍,写了一首《李四仓曹宅夜饮》回忆旧时月色。

霜天留后故情欢,银烛金炉夜不寒。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听说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写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希望自己可以陪朋友一起上路,顺便游览传说中的夜郎古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后来当唐肃宗君臣讨论如何处理加入永王反叛集团的李白时,有人想起这首诗,于是大家一致同意帮李白报名参加夜郎自驾游,满足他“随君直到夜郎西”的诉求。

龙标在今天的湘西洪江,毗邻沈从文的家乡凤凰。自从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以及李白写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已经算是历史文化名城。可是中国历朝历代的官僚喜欢折腾,龙标多次改名,最近一次改动是在1997年,改成了洪江。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之后,到处都有人声称桃花源就在他们家门口。但最符合陶渊明描述的可能是今天的湖南常德桃源县,因为这里西汉以来就是武陵郡。龙标曾是武陵属县。王昌龄在诗中多次提到武陵桃花源,很可能亲自探访过那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地方。这一带山清水秀,王昌龄也算因祸得福。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这首诗名叫《龙标野宴》,完全没有迁客骚人的满目凄凉。他还写过一首《送程六》的诗,除了别绪离伤,怎么看都不像在流放。

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脍橙荠。

武冈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云向西。

另一首诗《送柴侍御》干脆承认自己连离愁都没有。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当地人认为他的名篇《芙蓉楼送辛渐》也是在龙标写的,还特意重建了一座芙蓉楼。但多数学者认为芙蓉楼在润州丹阳即今天的江苏镇江丹阳。因为同名诗还有一首。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明确指出高楼是在江苏丹阳。但芙蓉楼在龙标的可能性也不是完全没有。唐宋时期湘、资、沅、澧流域芙蓉遍地,因此湖南一直被称为芙蓉国。龙标正在沅水流域。现在江苏丹阳和湖南洪江各有一座芙蓉楼,生前寂寞沦落的诗人肯定想不到自己身后会如此抢手。

在桃源仙境尽情遨游,王昌龄可以暂时忘记自己被放逐。当地官员也对他比较照顾。当他离开龙标的时候,武陵太守设宴相送。王昌龄写了一首《答武陵太守》表示感谢。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王昌龄在龙标期间,他的进士同年常建正在湖北长江南岸梁子湖一带隐居,曾经寄诗邀请王昌龄一起归隐。王昌龄离开龙标后,并没有赴常建之邀。他在洞庭湖一带和李白邂逅,写了一首《巴陵送李十二》。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此时安史之乱爆发,玄宗放弃京城逃往剑南。王昌龄无处可去,只好顺长江东下,在他熟悉的金陵一带停留了一段时间。后来看到叛军在郭子仪等人打击下节节败退,他渡江北上试图从军,在安徽濠州被刺史闾丘晓的部下抓住。王昌龄指责闾丘晓纵容士兵滥杀无辜,私设关卡掠夺财物。闾丘晓冷笑一声,反诬王昌龄企图投靠安史叛军。王昌龄拒绝下跪。闾丘晓下令砍断他的双腿,一不做二不休,随后命令士兵杀人灭口。诗家天子竟然死在闾丘晓这个官场小人手里。王昌龄之死和陈子昂一样可惜。

不久之后唐肃宗任命张镐为河南节度使,持节都统淮南等道诸军事。正好这时张巡在睢阳被叛军包围,张镐立刻带领大军日夜兼程,同时传檄濠州刺史闾丘晓引兵救援。闾丘晓拥兵自重,迁延不进。当张镐赶到淮口时,睢阳已经被叛军攻陷,张巡、许远和猛将南霁云等为国捐躯。愤怒的张镐带兵突然闯进闾丘晓军营,下令把正搂着美女春眠不觉晓的闾丘晓拖出去杖杀。

闾丘晓演技一流,立刻开始痛心疾首。

张镐屏退左右,低声对闾丘晓说。

“其实我知道你即使出兵也于事无补。我完全可以不杀你。”

闾丘晓以为有了活命希望,激动得表示马上献出自己的全部家当。

“请大人放我一条生路。”

“你为什么不放王昌龄一条生路?”

“我上有八十老母,我要死了就没人尽孝。”

“王昌龄家里没有老母?”

“你既然一心要为王昌龄报仇,那就痛快给我一刀。”闾丘晓自知难以幸免,所以口气开始强硬。

“王昌龄是诗家天子,你是流浪狗身上的虱子,死一百次也不能给他偿命。就这么一刀砍死岂不便宜了你?”

“你想把我凌迟处死?”

“那样太残忍,而且现在正在打仗,不能在你身上浪费时间。”张镐命令军士,“来人,把他带去靶场,让那些胆小的新兵用来练箭。刺史大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为平定叛乱作最后的贡献。”

闾丘晓问:“这和凌迟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运气好的话你可能一箭就被射死,远没有凌迟痛苦。”

“我什么时候说我愿意了?”

“你还有其他选择吗?你放心,我会请求朝廷追认你为革命烈士。”

同类推荐
  • 燕云风月

    燕云风月

    他的理想只是每天无所事事,带着一群小流氓去街上调戏调戏良家妇女,奈何传承五千年的文明之光注定了他的不平凡!比诗、斗词、谱曲、经商、谋略、文治武功,内乱外患,何足道哉!他的到来,必将掀起燕云王朝的惊涛骇浪......
  • 北宋小捕头

    北宋小捕头

    张小天醉酒醒后发现自己穿越到北宋宋徽宗的年代,还没来得及回过神来,就陷入一宗杀人案里。凭着三脚猫的侦案技术,张小天终于得以全身而退,阴差阳错,又莫名其妙成为一名小捕头。他的责任就是抓抓坏蛋,查查案,赚赚钱,娶娶媳妇顺便纳几个妾,玩转大宋!
  • 大明权臣

    大明权臣

    一梦回明,他成了首辅徐阶的幼子徐瑛。而此时,致仕还乡的徐阶年老昏聩,已经不能视事。人情冷漠,群小跳梁。江南徐家盛极而衰,大厦将倾!内忧不断,外患频仍。大明王朝也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 玄鸟志

    玄鸟志

    ????????一个只有40户人家,170口人,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的小村庄。却因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闻名南北,传遍东西。???????玄鸟村比南部的县城高180余米,比北部的沿途村庄高120余米,是南北交通的交汇点,是南北区分的分界岭,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南北行人,客商和过往车辆经过一次玄鸟村而终生难忘。玄鸟村地处四周沟壑纵横。玄鸟村庄的形状十分特别,由东圪梁,西圪梁,沟底街,新院街,大窑垴等处组成,其状特像一只展飞翅翅翔的鸟,东西戈梁为鸟的两个翅膀,其余为鸟的身价。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文肇创一方文化,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玄鸟村民,一代代传承发展了独具特色的人文生
  • 穿越大清帝国

    穿越大清帝国

    主人公清栩墨神不知鬼不觉穿越到了清朝,做了大清的顺治皇帝,大清朝在他这个幼主的统治下走向盛世。在短暂的二十年里,大清的科技想火箭一样直冲到二十世纪。在他的领导下,琉璃国、鄯善国等附属小国归顺大清,在英国皇家宫殿里,伊丽莎白说道:“只要大清退兵,英国政府每年进贡白银二千万两。”欧洲等国家主动为中国提供资源和军事基地。后来,由于王公大臣的干涉,清栩墨变法失败,各地农民纷纷起义......
热门推荐
  • 千竺泪

    千竺泪

    千漓惜与竺君默虐恋情缘,天界与魔界的孩子
  • 漫漫八月

    漫漫八月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异能重生之超级商女

    异能重生之超级商女

    唐依依,她被后妈带来的妹妹陷害,成了一个单脚的废人,一只脚残废了,不能下床,只能苟延残喘的活着,父亲被后妈下毒,活不了几日,还有后妈的刻意挑拨,让父亲把家产给了妹妹,父亲死后,妹妹便成了继承人,竟然直接将她扔垃圾堆了,TMD,扔哪不好非要扔垃圾堆,现在好了,竟然捡到一个戒指,我靠,竟然是纯金的啊,(作者大大:孩纸,你太乐观了,你应该先瞧瞧自己的处境。某女眨着无辜的大眼睛:你说什么?作者大大:,,,,,,)于是她带上戒指,奇迹发生了,只见她的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治好了,然后,某女嘚瑟了,在街上跑了两圈后“消失”了,,,,,,
  • 第三任皇后

    第三任皇后

    这是一场关于爱情的故事,在爱情的世界里兮凝、冷寒、孟子卿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情感纠葛。家国、爱恨、阴谋三者之间相互牵扯交叉会摩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兮凝是个真实的女孩子,她想要的很简单并不复杂,然而爱情并非那么容易得到,在经历毁容事件后,她的心里发生很大的变化,对爱情在没有之前的那份坚持的态度。报仇成为她活着的真正意义,但当敌人终于死去,留下的不过是无尽的孤寂罢了。这时的她终于想起自己的爱情,转身的时间,他又是否还在原地等待?最终,用阴谋害死自己的情敌,然而这场没有结局的爱情盛宴,又该如何收场?
  • 真祖物语

    真祖物语

    正经版简介:黑夜中的王者于朱红之月下起舞,带着冥冥之中的命运,名为罗兰的真祖踏上了万千位面的穿越之旅(目前进度:型月世界)————————————————————————通俗版简介:这是一个中二少年在各个世界穿越卖萌,顺带各种打酱油的故事。
  • 游点苍山记

    游点苍山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本妃有药:病娇王爷快开门

    本妃有药:病娇王爷快开门

    有一种好男人,叫做别人家的王爷。别人家的王爷温柔似水,苏言兮家的王爷病得像鬼;别人家的王爷冲冠一怒为红颜,苏言兮家的王爷冲冠一怒病半年;别人家的王爷千杯不醉,苏言兮家的王爷一杯就睡……总之,苏言兮很嫌弃自己家的王爷。“玉墨隐,你浑身上下都是病,得治。”某王爷眨眨眼睛,一脸无辜:“不是病,是毒。那毒的名字,叫苏言兮。”
  • 古代穿越之旅

    古代穿越之旅

    一个少年在森林中迷路路,误打误撞的进入了一座古墓,少年在古墓之中寻到了一本可以让人穿越的书,无意之间穿越到了古代,开始了他的古代之旅。
  • 古仙绝

    古仙绝

    今生的真爱化为泡沫,死而不朽。。。来世的尘缘将为神话,永不凋零。。。生死之间的徘徊,绝世力量的化身,使他走向不灭。。。
  • 川一堂

    川一堂

    创建了百年的川一堂,在江湖上具有居高临下的地位,不能说他是门派,但是这个川一堂就跟现在的高等学府一样,是所有江湖弟子都想进入的一个派别。但凡是与江湖有关的事情,川一堂都有绝对的发言权。连任了两任的堂主即使连续接任了两届,却依然贼心不死,试着在其20岁的儿子身上做文章,每10年举行一次的争霸赛就是所有人可以登上堂主地位的唯一途径,争霸赛上到底会死多少人,堂主与其儿子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