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08900000005

第5章 张若虚压倒 全唐贺知章老大回乡

进士出身的李峤、苏味道和张九龄等人相继拜相,让唐朝读书人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李峤、苏味道的出身都很平常,张九龄更是来自偏僻的岭南曲江。魏晋南北朝以来那种门第决定一切的社会风气开始转向,以至于“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高门大族第一次在真才实学面前信心沦丧。

唐朝举子进京参加进士考试必须由地方行政长官推荐,称为岁贡。就像现在保送上大学,肯定会有人走后门,但如果地方官推荐的举子总是名落孙山,就会被认为没有知人之明,甚至有受贿之嫌。所以一般情况下,真有才华的人还是能得到推荐,因为这关系到地方官的脸面。不过荆南地区发生天方夜谭,在唐朝开国之后长达两百年的时间里,这里选送的举子竟然全部名落孙山。荆南是号称“惟楚有才”的古代楚国的地方。当时人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天荒”。大中四年(850年)长沙人刘蜕考中进士之后,荆南读书人奔走相告。节度使崔铉为了表彰刘蜕“破天荒”,下令发给刘家七十万制钱重奖。

进士不但在普通人眼里无限光荣,在皇帝眼中也非常拉风。唐太宗力主恢复科举,要求在传统考试科目中加考经史。有一次他站在城楼上看着新科进士鱼贯而入皇城,对魏征等人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彀是指弓箭射程,唐太宗的意思是天下英雄都在我控制之中。唐宣宗每次接见朝臣,都要问其是否为进士出身。如果回答“是”,他接着还要追问主考官姓名以及当时的试题。遇到没有考中进士的才子,他会非常惋惜。他甚至自封“乡贡进士李道龙”。

正因为朝野重视进士,莘莘学子一旦得到地方推荐成为贡生,立刻被当作潜在的高官显宦,人称“白衣公卿”或“一品白衫”。进士考试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最受重视的考试科目。举国上下都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进士高。金榜题名被视为“登龙门”,有诗为证:

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

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万里尽传名。

很多读书人为了得到这份荣耀,一生都在为考试忙碌。中唐诗人赵嘏不禁感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进士放榜之日,俗称曲江大会。皇帝亲临曲江南岸紫云楼,教坊优伶载歌载舞,长安万人空巷。每年都有年少英俊的进士被选为探花郎,他们可以走进任何一位王公贵族的花园采摘花朵,集花成囊带回琼林宴上。花木被攀折践踏的王公贵族不但不生气,反而像中了大奖一样到处宣扬。连平康里的歌妓都以接待新科进士为荣。

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

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桂枝香。

那种轰动长安、名扬天下的娇宠,连出家人都心动。晚唐女道士鱼玄机有次出游看到曲江大会的盛况,回去郁闷了很多天,“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上名”。

这天也是富贵人家挑女婿的日子。他们往往全家出动守在金榜前,一听说有人大叫“我中了”,立刻扑上去抢人。无论老少俊丑,先抢回家再说。回去之后沐浴更衣,大摆筵席,追问“结婚了没有”?没结婚或丧偶最好,结婚了就动员离婚,总之来了就别想走。李商隐和韩冬郎的父亲韩瞻是同榜进士,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出动部下勇士抢人。他们双双做了王茂元的女婿。

江淮举子卢储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来到长安,向大臣李翱行卷请求推荐。李翱正好有事必须外出,便将卢储的诗文随手放在书案上。李翱长女刚刚十五岁,在父亲书房偶然看到卢储的文章。当晚她对父亲说“此人才气非凡,肯定能中状元”。李翱看完觉得确实不错,请人向卢储提亲。古人结婚很早,估计卢储已经成家,所以婉言谢绝。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在友人劝说之下,卢储又答应了。当时李翱的老师韩愈已经是文坛领袖,李翱也很有门路,经他不遗余力的推荐,卢储果然在第二年高中状元。

在卢储和李翱千金新婚之夜,卢储乘兴写了一首诗《催妆》。

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

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考进士做高官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你更容易青史留名。以下面将要出场的张若虚和贺知章为例。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足以笑傲唐朝,贺知章的《咏柳》和两首《回乡偶书》在唐诗中只能算是中上之作。可是史书上贺知章的事迹很多,而张若虚几乎没有提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贺知章进士出身并且官位很高。

今天我们都知道张若虚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是《春江花月夜》。可你如果翻查唐宋以来的各种唐诗选集、诗话杂记,你会怀疑张若虚和张无忌一样,是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人物。这些书上几乎没有一字提及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是近几百年最流行的唐诗选本,《春江花月夜》也没有入选。

古代文化的传播条件远不如现在,即使是李白、李商隐和李贺这样的著名诗人,也有很多作品没有流传下来。《春江花月夜》能够保存至今已经非常幸运。这首诗当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可能和它的体裁有关。自从初唐格律诗定型之后,虽然李白、李颀、白居易等人都写过脍炙人口的歌行体长诗,但总的来说是格律诗一统天下,加上张若虚作品很少,名声不大,《春江花月夜》渐渐就成了山谷里寂寞的野花。

有时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那就是作品流传下来,作者却不知道姓甚名谁。因为他的作品附会到另一位名人身上。最著名的例子是归于李白名下的两首词《忆秦娥?·箫声咽》和《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这两首词极有可能是后人假托李白之名,因为最早提到它们的是北宋和尚文莹撰写的《湘山野录》。如果这两首词真是出自李白之手,怎么可能整个唐朝没人见过?这两首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艺术水准之高又似乎只有李白才能达到,所以千百年来争论不休。

张若虚是扬州人,做过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兵曹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武装部长,主要任务是忽悠农家子弟上战场,告诉他们当兵可以欣赏边疆风光,那里的少数民族姑娘都很热情。农家子弟虽然老实但不傻,很快就不再受骗上当。当时男子为了逃避兵役宁愿自残或请他人把自己打伤,白居易因此写了《新丰折臂翁》。整天和一群躲在山里宁死不当兵的老百姓捉迷藏,一定不是张若虚小学作文里表达的“我的理想”。

最早收录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上有《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这首只是其中之一。隋炀帝和晚唐温庭筠都写过这个乐府旧题。只不过因为张若虚这首名声太响,而且写的就是夜晚的春江花月,所以容易让人以为这个诗题是张若虚独创。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相对于大江明月的永恒,人生就像春花容易凋残。而在这短暂的人生里,我们还要经历离合聚散。整首诗清新空灵,既有北朝民歌的明快,又有南朝民歌的婉转。晚清文史家王闿运盛赞《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后来的咏月诗词,鲜能出其轨范。“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几乎涵盖所有和月亮有关的诗文。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其实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没有脱出《春江花月夜》的范围。

贺知章是张若虚的朋友,因为都属于吴越才子,早年经常一起唱和遨游。在唐代诗人中,贺知章可能是人生最圆满的人。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说自己打赢了十场战争。我觉得贺知章才是真正的十全老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贺知章几乎没有。

他出生在和西湖一江之隔的会稽永兴,也就是现在的杭州萧山,后来随家人迁移到山阴也就是现在的绍兴。在苏东坡到达杭州之前,绍兴是浙江乃至江南的文化都城,因为那里有王羲之的兰亭。贺知章前半生忙着考试,中进士并考取超拔群类科时已经年近四十,后半生和风流天子唐玄宗重叠,横跨贞观永徽和开元天宝两大盛世。

贺知章来到世上和离开人间仿佛经过神仙掐算,他在贞观之治刚刚过去十年的时候出生,安史之乱爆发前十年他已回到家乡寿终正寝。这九十年是唐朝历史上最好的九十年,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九十年。他不但没有像李白杜甫王维那样被安史之乱波及,反而因为他过去侍读的太子李亨利用这次动乱掌握皇权,获得了礼部尚书的追赠。

唐朝人的平均寿命可能不到四十岁,杜甫四十出头写的《赠卫八处士》已经提到“访旧半为鬼”,但贺知章活了将近九十年。在那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这相当于现在的百岁人瑞。考虑到贺知章嗜酒如命,如此健康长寿更是罕见。看来饮酒有碍健康的理论,至少在贺知章身上没有应验。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不清醒,很多留恋权位的政治家老了甚至祸国殃民。但贺知章最好的几首诗都是告老还乡之后的作品。

除了文章风度名扬天下,贺知章还是著名书法家。当时有些人为了得到他的墨迹,每天准备好纸笔跟着他,请他下馆子帮他追美女。贺知章喝醉之后来者不拒,而且往往比清醒时写得更加潇洒飘逸。他兴之所至还喜欢在亭台和屏风上写字。每次当他写完转身,后面就打成一片。

贺知章平易近人,善于奖掖后进。他看了李白的《蜀道难》后夸赞李白是天上谪仙,使李白一夜之间名动京城。到了晚年,贺知章更加放荡不羁,喜欢和里巷百姓称兄道弟,自号“四明狂客”和“秘书外监”。和那些道貌岸然的官僚不同,贺知章始终像个顽童。

贺知章懂得享受,喜欢美食美酒。他和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是当时的“饮中八仙”,经常在长安酒肆流连。可能有人觉得身为大臣醉卧街头有失体面,但贺知章不以为然,因为八仙中有人比他地位更高。其中那位李琎是唐朝宗室汝阳王,爱好音乐而且容貌俊秀,被他叔叔唐玄宗李隆基赞为“花奴”。

虽然率性随意,但贺知章不失大臣之体,诙谐幽默,谈吐风雅。工部尚书陆象先是他的远亲,特别喜欢和他交往。他曾经说过“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高士。我和子弟很久不见面,并不想念他们,可是和贺知章一天不见,就觉得自己像个猥琐小人”。

“仕宦而至将相”,他官至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太子宾客和太子亦师亦友,一般都是公认德高望重的人才能担任,离将相只有一步之遥。唐玄宗甚至亲自为他撰写操行评语。在他做太子宾客期间发生一件有趣的事:因为唐玄宗寿命太长,太子即后来的唐肃宗迟迟不能继承大统,太子属官因此也多年得不到升迁。贺知章的同僚左补阙薛令之把这种不满写在墙上公开抱怨。唐玄宗知道之后请他自便,爱干吗干吗。薛令之一气之下,徒步走回老家。

“富贵而归故乡”,连没读过多少书的项羽都知道,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古人最讲究叶落归根,但很多人都倒在追求名利的路上。天宝三年(744年),贺知章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夜游仙宫,醒来之后明白大限将至。他以年老为由上表请求允许他做道士并回到山阴故里。

李隆基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把他请入皇宫,让所有皇子皇孙都来和他辞行,并且亲自写诗相送,同时命令有关部门在城外大摆筵席,允许文武百官放假一天,送别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此外李隆基还封贺知章之子为朝散大夫兼本郡司马,惟一的职责就是侍候他老爸。贺知章希望可以得到周宫湖数顷湖面做放生池,玄宗干脆赐他镜湖剡川一曲。

贺知章在子孙护送下坐轿南下,他已经多年没回家,过去的熟人都已经走得差不多了。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最有意思的是,他虽然乡音未变,可是村里的儿童已经把他当作外乡人。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除了这两首《回乡偶书》,贺知章还有一首《咏柳》脍炙人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吴中四士”之一的张旭是苏州人。他做过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和贺知章一样好饮,一样癫狂,世称张颠。他也属于“饮中八仙”。他的书法造诣连贺知章也退避三舍,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张旭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书法真迹传世。

张旭之母陆氏为初唐书法家陆柬之的侄女,也是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外孙女。张旭从小在母亲督促下练字。做官之后,经常喝得烂醉在街上暴走,想得到他真迹的人比贺知章的追随者更辛苦,因为他们必须跟着他奔跑。张旭兴之所至,甚至以头发蘸墨作书。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用祝枝山身体作画,极有可能是受到张旭启发。诗人李颀擅长用诗歌为人物画像,他笔下的张旭遗世独立,旁若无人。

赠张旭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

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

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

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

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据说张旭早年书法并无过人之处,有一次偶然遇见公主车驾和重庆棒棒军争道,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开始领略笔法之妙,后来又从公孙大娘舞剑器得到顿悟,从此更上一层楼。初唐书法大家像盛唐著名诗人一样争相问世,互争高低。人们认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都不算尽善尽美,惟有张旭毫无争议。传说颜真卿曾两度辞官,专心拜他为师。杜甫称赞张旭草书“悲风生微绡,万里起古色。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

张旭留下的诗文不多,但《桃花溪》却入选《唐诗三百首》。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包融是“吴中四士”中最不起眼的一个,文学成就也最低,没有好诗传世。

包融可以忽略不计,但王湾却不能不提。贺知章将近四十岁才中进士,王湾二十不到就金榜题名,他是唐朝年龄最小的进士之一。王湾是洛阳人,做过荥阳主簿。《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殷璠说王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开元五年(717年)朝廷命马怀素主持编校《群书四部录》。王湾受荐编书,书成升任洛阳尉。

洛阳当时地位和长安相当,洛阳尉就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市公安局长。可是王湾并不留恋官位,不久之后他就远走高飞。开元十七年(729年)他曾写诗献给当时的宰相萧嵩和裴光庭,这是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最后一点音讯。王湾少年得志,学问才华登峰造极,仕途也还算顺利,可是这一切他都可以毅然放弃。他这样做只有一种解释:“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散带疏狂。”相比陶渊明的被迫归隐,王湾更加自由奔放。

王湾虽然是北方人,但他对江南情有独钟,经常往来吴楚间。他最著名的诗《次北固山下》就是他的江南游记。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不同版本差异很大,有的甚至已经改名。殷璠《河岳英灵集》更名为《江南意》,内容大相径庭。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根据殷璠记载:“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燕公就是燕国公张说,他把这句诗亲手书写在宰相衙门的屏风上,当作好文章的榜样。

明代胡应麟认为“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入毫颠,可以作为初唐和盛唐诗歌的分水岭。

同类推荐
  • 东北人在三国

    东北人在三国

    ”老板,来盆猪肉炖粉条子!“一个东北人穿越到东汉末年的交州,满嘴的东北话,掠夺土著,创建科学院,开了一家全国连锁的“东北一锅香”饭店。”普及东北话,统一全天下。爆笑上演!
  • 锦衣卫

    锦衣卫

    如果在明朝的历史中选取关键词,“锦衣卫”是为必选。 这是中国最早的特务机构,从建立之初。其触角就遍及了王朝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不是钦差大臣,但却有着比钦差大臣更为恐怖的力量。他们是专属于皇帝的监察机构、侦察机构,以及最为有效的行动队伍。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锦衣卫成了秘密审查与特别行动的代名词,而它与东西两厂之间的权力斗争更让人触目惊心……
  • 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中国皇室家庭教育

    中国皇室家庭教育

    中国历代帝王的育子心法,现代家庭教育的皇室培养秘笈。本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揭开了皇室教育的神秘面纱,也为世人揭示了皇帝的另一面:他们不仅仅是不可一世的帝王,也是谆谆善诱的慈父。同时,也将古人的教育经验现代化,使其更具有指导性,使原来只在深宫大院的教育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
  • 权路巅峰

    权路巅峰

    “上帝的物归上帝,我的必须是我的!”一一恺撒以罗马时代为背景和人物讲述一个架空历史式的大杂绘故事,不过其中又不缺那些鲜为人知的事迹,尔虞我诈的政治,勾心斗角的谋略,壮烈的史诗战争故事,以及那无上荣耀的王者传说。
热门推荐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5种美德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5种美德

    本书总结了为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所推崇的十五种职场美德,分别是:忠诚、敬业、诚信、感恩、勤奋、责任、节俭、激情、坚韧、团队、执行、专注、自制、认真、谦虚。它们是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秘诀,也是所有想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崇高美德。
  • 妃常穿越:妃为王纲

    妃常穿越:妃为王纲

    温妙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小迷糊,脾气有时好有时坏,好的时候可以把人哄得团团转;坏的时候可以气死人不偿命,属于直肠子,大的成见。至理名言就是:我的生活我做主。东方皓宇:一个国家的王爷,俊美无比,身份高贵。这样的人,是每个女子梦寐以求的如意郎,只可惜,此君好像认定了温妙可一样,非她不娶,至理名言就是:你的眼中只能看着我。
  • 思夜

    思夜

    回眸间早已是风雪漫漫,一分牵挂,几多叹惋,这一生到底谁才是过客?守着深入骨髓的痛苦只是不要让自己忘记你,依稀的往事渐渐斑驳,偶然入梦的面容也随着时间破碎,漫长的生命里,我每一刻都在思念你。看着你离开的方向,诉说着无人能懂的孤寂,太多的无能为力,太多的身不由已,太多的凄凉苦涩……这一生为你从未有任何怨言,哪怕只能守着你的影子,我也能知道,你,是爱我的……
  • 三国之雪域狼君

    三国之雪域狼君

    雪域之君,人称雪域狼君,他是东吴之子,归去东土复仇。从此,三国不再,天下再乱,直至大一统。
  • 我是文化人

    我是文化人

    自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以后,这个世界的文坛就分成两派啦!爱他的人认为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人,恨他的人认为他是文坛史上最大的败类,流氓。他是唐谦,自认为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化人!在他去世以后,无论爱他的还是恨他的人却都有了同一个共识:“天不生唐谦,文坛万古如长夜!”
  • 用节操拼出来的爱

    用节操拼出来的爱

    他对于她,热情似火她对于他,冷若冰霜当他沉险情网,而她却冷眼旁观.他(她)该如何选择。
  • 亲爱的,你说我听

    亲爱的,你说我听

    海滩上坐在两个女孩聊着最近发生的事,两个人总是那么无话不谈。俩人从小就认识都是一个幼儿园的因为南宫子琪家世显赫在哪里都有人认识,但她重来不摆有钱人的架子跟鹿晓妍玩的特别的好。
  • 问题爸爸成长方案

    问题爸爸成长方案

    本书记录了一个个大男人的情感表露,探究问题爸爸教育中的难题。从真实鲜活的案例入手,分析了各种问题爸爸背后的家庭故事,并为问题爸爸的提出解脱的方法。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红窖

    红窖

    一个作者在书写自己的作品前,都有一种极强烈的书写欲望在支配着他。让他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冲动。同时,一个有良知的作者,他应该具备一定的责任感。因为无论他的作品是怎样的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但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为什么说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必须去揭示那些人们熟视无睹的美好与丑恶的东西,把它们展示在世人面前。《红窖》是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它以郭徵海和宋娅琳的爱情纠葛为主线,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在各种主观意识和潜在意识的相互交织中抗争。宋娅琳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人,是一个有传统意识而又有着反传统观念的多面性女人,而她的家庭决定了她的悲剧。郭徵海是一个放荡不羁的男士。他有志向、有理想,但现实的无情让他欲挣无力、欲罢不能!他没有背景,但又心比天高,他有才能和智慧,但他的空中楼阁往往是那么不堪一击!其中也有一些时代的宠儿和幸运者,但他们永远也挣脱不了一种社会地位的窠臼,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五彩缤纷的上层生活对他们来说,也只是假象的幻影。物欲横流,人性堕落,也构建成了这个社会的繁华假象。处世的圆滑,视而不见的冷漠,更让人寒心!该何去何从?谁能回答?当然,一切说话的权力在读者心里。希望朋友们给予公正的点评、指点、收藏我的作品。喜欢我的朋友请加我为好友,大家共同探讨!我的qq号:1028264690.同时,我是一个孤独者,每天默默无闻地与我的作品为伍,我希望找到一个懂我、爱我、支持我的女士牵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