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8400000068

第68章 通海地震与刘心武的“亏心事”

1970年春,“文革”仍在高潮。以前的“历史问题”是许多人惨遭迫害的原因,此时二十八岁的中学青年老师刘心武,当然没有“历史问题”,所以不必担心被当作“历史反革命”被揪出来。不过,他却十分害怕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因为当时稍有不慎,说错一句话,甚至没有说错话也会被人“上纲上线”,而日记、书信之类更是“危险品”,许多人只因日记、书信中的一句话便成了“反革命”“阶级敌人”。此时,他只能谨言慎行“过日子”,只求“不出事”。

那时他还单身。一天,一位比他年长的同事夫妇两人请他到家里吃饭,在同事家的书架上,他发现有本“文革”前出版的一位埃及作家的小说《日子》。同事两口子老家在云南,是回民,在“文革”初期“破四旧”时没等红卫兵上门抄家,主动处理了许多图书,可能由于家中前辈好几位都曾在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过学,而《日子》描写的恰是爱资哈尔大学的生活,所以还是冒险将此书悄悄留下。他与同事夫妇是彼此“信得过”的朋友,就从他们家借回此书。那时候,只有“信得过”才能彼此借书。

回到宿舍,当他打开这本书时,突然从中掉出一张折叠得很薄的纸,未加考虑,便展读起来。原来是云南老家一位亲戚寄给同事两口子的一封家信,末尾注明的时间是那一年的春节。但是,“我读完不禁从床上惊跳下地,把信凑拢电灯正下方又读了一遍,心里马上乱了”,因为“那是一封报丧的信,告诉他们家乡那一片地方在1月5日深夜发生了特大地震,房屋几乎都塌光了,压死了很多人。信中还一并列出了与我那位同事及爱人有关的一个名单”。名单很长,前面开列的是类似哥嫂侄甥叔姨舅那样的至亲,后面则是一些邻里同窗,最后说还有许多受伤者,“兹不详赘”。

“那晚,在昏暗的灯光下,我捏着一封别人的信,呆立了很久,惊诧莫名。云南1月5日真的有那么大的地震发生吗?报纸上没那么报道过,广播里没那么广播过。”如果真的发生了地震,“光与他们两位有关的亲友就死了那么多,那该地区一共死了多少人呢?”“在‘文革’时期,像我这样的普通的中国人,被一种‘革命思维’所训练,那思维逻辑里,不要说人祸一定是资本主义社会才有,就是天灾也应该是资本主义国家首当其冲。我们这边即使偶有天灾,也终究是人定胜天,怎么会死掉那么多人?而且,报上没那么说、广播里没那么播,那事情就应该是没有。散布、传播报纸上广播里没有的消息,便一定是造谣。造谣不仅可耻,而且有罪。再说,革命者应该懂得: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应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算真的死了那么多人,这封信竟只是纯客观地报道死讯,写法也成问题。”

该怎样处理这封信,使刘心武非常为难,以至辗转反侧,彻夜失眠。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很难理解一封信何至于此,把信还给人家,说明无意中看了私信,道个歉顺便问候安慰一番不就行了?但在那个“非常”年代,“正常”行为往往会铸成大错。他与这位同事彼此“信得过”,但在交谈中他们从未对刘提起过家乡的地震、亲人的死亡,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说出这些,“现反”无疑,他们和写信者都将被“专政”。现在,同事、朋友中交谈这类事太正常不过,但那时就是“犯罪”。刘心武也知道,如果他把信还给同事,同事夫妇一定会紧张万分,因为这种内容的信已被别人知道,若再扩散,他们的结果一定不好。很可能,同事会为有他人知道这封信、自己是否应向组织上交这封信而左右为难,如果上交,自己可能没事,但肯定会连累写信的亲戚。

他们是否记得这封信夹在书里?刘心武也没有把握。随后的几天,他注意观察,同事的眼光并未和他对接,也未主动接近他。他主动凑到同事身边几次,甚至小声说:“那本《日子》挺有味道……”但同事却完全不接这一茬儿,眼神木然,并无探询成分。他断定,同事完全不记得把信夹在书中了,但又想同事的妻子可能会想起此信,没准会向他问及。但过了一周,他们夫妻二人均未提过此信。于是,他决定不提此事,把信夹在书中不动声色地还到同事家里,径直把书插到书架。但临到行动时,又犹豫起来,因为搞不好会弄巧成拙,问题反而复杂化。思来想去,他最后把书还给他们,却把信悄悄烧掉了事。“这样他们就永远不会因为我看到了他们的私信而产生任何一种心理反应。我将永远守口如瓶,是的,我只看过《日子》,而没看到,也不晓得,那一年的1月5日在云南发生过那样可怕的地震。”

刘心武没有提到或者根本没有想到,其实他当时还有一种选择,就是把这封信上交“组织”,这样他“为革命立了一功”。如果他特别天真、单纯,就会这样做,因为完全“相信组织”“相信革命”,当时这样单纯天真的人确实很多。如果他非常自私、狡诈,也会这样做,因为自己会因此得某些好处,当时这样自私狡诈的人也委实不少。但不论是天真单纯还是自私狡诈,结果却都一样,收信人和写信人将大倒其霉。而他未将此信上交而是悄悄烧掉,说明他既不那样天真单纯,也不那样自私狡诈。不过,只要想起曾经悄悄烧掉别人私信,他总还是感到自己做了“亏心事”。

其实,他大可不必为此感到内疚。在那个畸形年代,这确实是“最佳选择”,不然,那两口子将长期惶惶不可终日。刘心武和他的同事只是普普通通的中学老师,并无“异端”思想,更无“窥测方向,以求一逞”的“狼子野心”,他们与其他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样,只想平平安安地过日子。然而,在“全面专政”的年代,“政治”一定要侵入一切领域,就是要干预寻常百姓的寻常日子,让平民百姓都没法正常过日子。古往今来,坚决镇压“反对者”的时代、朝代多的是,不足为奇。然而,干预并无政治思想、野心的平民百姓日常生活到如此程度,如同事邻里之间不敢谈年景收成,要谈,不论丰年灾年只能说“大丰收”,否则就是“恶毒攻击”,更不敢谈自己家乡的天灾和亲人的不幸……这样的时代、朝代还真不多见。《日子》中的一封普通家信就让刘心武如此焦虑不安的日子,确是最荒诞、畸形、难过、可怕的“日子”。所以,刘心武祈盼:“真实情况不再被封锁为秘密,日子不要再让它特殊而应使其永处正常状态,而像我曾做过的那种‘亏心事’,越离得久的后辈们,越必须经过多层诠释,才能费劲地懂得,那究竟是为了什么……”

(发表于《锐思评论》,2008年6月)

同类推荐
  • 行知班的那些事:班主任工作手记

    行知班的那些事:班主任工作手记

    青春会散场,时间会变成流水,流水会带走记忆。即使无法牵手走遍世界的角角落落,却很庆幸,我们曾经拥有同一段青春。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最广泛意义的传播是一切生命物体或非生命状态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因此有学者认为“传播行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①。远古时期的先民通过部落战争和长期接触、交融,终于融会成古老的华夏民族,生成了原始华夏语,并创造了实现人神沟通和人际交流的传播符号——汉字。凭着对先祖文化的认同和对原始汉语的认同,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繁衍和发展,创造着古老的文明,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传播地域非常辽阔,传播活动非常活跃,传播方式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原始神话、原始巫术和古老汉字等方面去窥探先祖们的创造性传播行为,揭示这些行为背后蕴涵的原始传播思想。
  •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毋庸讳言,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其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新闻作品,政治色彩是十分强烈的,是那个时代中剧烈动荡的政治在他新闻作品中的折射,反映了那个时代中社会变迁的某些方面。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新闻事业,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中普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是值得一看的。
  •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甘肃省陇南市是2008年我国重大地震的一个重要区域,在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人口迁移和异地搬迁安置,是重建工作的一个重点。陇南市又是我国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地区之一,也是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研究这个区域的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对策问题,有着非常现实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学院风云

    英雄联盟之学院风云

    乔羽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除了电子竞技外没任何特长,原本对高考不抱任何希望了,但那时候,国内办立了第一所电子竞技大学。
  • 道易

    道易

    一个纯朴少年,流离于道门小派,与世无争偏偏又身伏奇妖,修行是修心还是修术,大道是重道或是重德,少年被逼无奈,于俗世中挣扎求道,得道!失道!璇玑,三界异宝,传说中一出世便血贯长空,气裂云霄,可是世人为其争来夺去,又有几人见过它的真面目,可悲!可笑!红尘俗世,烦恼多少握一把凌云壮志剑血多少,恨多少?情丝百绕,花开妖娆断一地相思无了情舍得掉,舍不掉!⊙⊙⊙⊙⊙⊙⊙⊙⊙⊙⊙⊙⊙⊙⊙⊙⊙⊙⊙⊙道德,玄易,有无,变幻——《道易》⊙⊙⊙⊙⊙⊙⊙⊙⊙⊙⊙⊙⊙⊙⊙⊙⊙⊙⊙⊙禅诗有云,“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得意忘言方了言中味,还要忘意方与道不分。明明该万象,却又不易寻,及到寻着了,言说皆虚论。善恶在一念之间,生死在一念之间,轮回涅盘在一念之间,提起还是放下也在一念之间。不明白在念念之间,明白了在一念之间。不明白在念文字,明白了就在这一念。如何是无念,先要明白这一念。⊙⊙⊙⊙⊙⊙⊙⊙⊙⊙⊙⊙⊙⊙⊙⊙⊙⊙⊙⊙推荐:漂亮MM的可爱书《我的黑太子》77532草头将军的别样仙侠《异仙道》84120⊙⊙⊙⊙⊙⊙强力推荐《邪武大唐春》书号85063《九代单传》书号90927
  • 枭臣

    枭臣

    穿越至大明孝宗弘治年间,成为一名世袭锦衣。江山变幻,荣衰谁主。喝一杯满殿香,且看那红尘俗景。嚼一块虎皮肉,且听那雨打浮萍。哼一曲临江仙,且随那风起云涌。呼一声大丈夫当如是,这才要独掌权衡。且看锦衣缇骑,股肱心腹,鲜衣怒马,绣春刀出…扬威锦衣卫,一把血刀屠倭寇、斗藩王,开创锦衣霸业。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将军花白发,征人空回首。短褐垂首笑,长衫倚红楼。我怜大好关山月,又笑北疆好个秋。回首无人处。也罢!敬尔一杯酒。遥想年少时,戈矛同仇——穿越,权倾天下烽烟四起,乱世纷争,各国交战,群雄争霸,豪杰喋血战场,看帝王金戈铁马,恣意恩仇,长剑所指,气吞万里如虎!
  • 巴黎怪盗集团

    巴黎怪盗集团

    当一片玫瑰花瓣落在它的手心里时,那么一场夺宝战争开始。皇室第一神偷夏多佩没同情心,残忍。但固执,和亲生母亲作对。事业和爱情她该选择什么......
  • 战苍穹

    战苍穹

    一代天骄被人陷害,发生一段唯美在爱情故事
  • 把握好说不的分寸与说是的尺度

    把握好说不的分寸与说是的尺度

    纵观历史,哪个成功者不是知轻重、懂分寸、明尺度,能够把握好说 “不”的分寸和说。“是”的尺度?再看看那些碌碌无为的庸庸之辈,他们曾经跌过的跟斗、吃过的苦头、多走的弯路,很多都是由于自己的金口难开,不懂把握说“不”的分寸和说“是”的尺度。 该说“不”时就说“不”,才不会被“不”所谋;该说“是”时就说 “是”,才不至于被犹豫武断所累。而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其实也正在于此。 本书就是要告诉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中,都要掌握说“不” 的分寸和说“是”的尺度。通常所说的“掌握火候”、“划清界限”、“ 矫枉过正”、“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等等都是对说“不”的分寸和说“是”的尺度的评述。
  • 豪门婚宠:帝少宠妻无度

    豪门婚宠:帝少宠妻无度

    言城商业大楼的楼顶上,一身墨黑色长裙,黑红色相间耳钉,黑红色相间的项链以及红色高跟鞋的商盈颖正坐在总裁办公室的真皮沙发上,品着刚从国外进口的黎莫庄园进口的红酒,低头想着什么。
  • 深浅梦

    深浅梦

    这是一个暗恋成真后发生的各种故事,本文微宠。
  • 星际学校

    星际学校

    在宇宙中并不只有人类,在距离太阳系一百忆光年的寒冰星系有着另一中人类他们是超能人。
  • 魂则

    魂则

    世间都知“天纲主宰仙人神兽生死,地律掌控妖魔精怪轮回。”却少有人知晓,在天纲地律以外还有一奇法,名为“魂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