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源垂着头,无精打采地站在班主任的办公桌旁边,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地听着班主任讲的那些大道理。
从教师办公室出来回到教室时,已经开始上课了,走进教室后千源看到几个损友正冲着他坏笑,千源也不甘示弱地还了他们一个白眼,而后便坐回了自己的座位。
整整一节课千源什么也没有听进去,脑中萦绕着昨夜那一幕幕似真似幻的场景,他有些迷惘了,虽然他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但他知道如果这些是真实的事情,自己有义务帮助这个可怜的女人。
对于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来说,那血腥的场景不仅仅只是给他带来了震撼,同时让他对人性上的思考更深了一层。
人怎么可能对人如此残忍?
这时的千源虽然比同龄更早地开始思考人性,但尚浅的社会经验及阅历,还不足以让他对这人性问题能有自己的见解。
各种不属于千源目前这个年龄的复杂问题,像一团乱麻般困扰着他,对于制造出这些问题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浑浑噩噩的一天过去了,千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中,晚饭也如同嚼蜡,饭后他早早地一头栽倒在床上就睡了过去。
时间这个东西,你想让它快的时候,它慢;你想让它慢的时候,它快。
一个月的时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自从那晚恶梦般的经历之后,千源身边也没有再发生什么事,就好像那些经历只是看了一部恐怖电影似的。
因为千源看到的事件经过中没有声音只有影像,所以他既不知道这个女孩叫什么名子,也不知道那个屠夫的名子。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可以说千源完全被这个问题挡住了前进的道路,这个问题也使得他有心无力。
事情的转机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
在发生这个事件的时期,像手机、网络等这些东西虽然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了,但还并不普及,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渠道还主要以看报纸、电视或听广播为主。那时也已经出现了少量的网吧,但多是以让人们玩游戏、聊天为主存在的,并且那时的网络信息量还没有那么庞大。
转机是从一张报纸上开始的。
下午放学后,千源因为被女孩的事情闹得很没心情,也就没有与他的那群损友们一起去玩,自己早早地回到了家中。
回到家后母亲正在做饭,父亲坐在沙发上看着当日的报纸,千源打了个招呼就回到了自己房中写作业去了。
到了晚饭点,母亲叫千源出来吃饭,千源出来后坐到桌子边等着开饭。坐在沙发上的父亲还在专注地看着报纸上体育版的新闻,母亲看到后有点不耐烦地说道:“我都叫了几遍开饭了,你还在那看,赶紧来吃饭。”
“噢,知道了,小源你帮我把报纸拿到卧室床头柜上,我晚上再看。”说着,父亲把手的中的报纸随手一折递给了千源。
千源应了一声接过了报纸,向父母的房间走去。本身千源并没有看报纸的习惯,在接过报纸去父母卧室的时候,不经意地向报纸上扫了那么一眼,就立刻收回了目光。蓦地,一个十分熟悉的影象出现在了千源脑海中,他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猛得打开报纸死死地盯着最上面一张报纸的中缝,在各种杂七杂八的广告下方有一则寻人启示。
寻人启示上印着一张头像,正是千源那晚看到的那个女孩。不会错,不会错!千源异常得兴奋。
“小源,你爸不看了,你怎么拿着看起来了?赶紧来吃饭!”母亲有些不高兴了,冲着千源说道。
“我知道了!妈,你们先吃,我抄个东西,很快!两分钟。”千源一边说一边拿着报纸回到自己的房中,也不理会母亲的唠叨声。
回到房间后,千源立刻拿出纸笔,将寻人启示上的信息抄了一遍,核对了几遍确认无误后,这才将报纸拿到父母房中,办完了这些后他才安心去吃饭。
这一顿饭千源吃得很香。
晚上千源躺在床上思索着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报警?不行,肯定不行。如果警察问起来该怎么回答,难道跟他们说我能看到鬼魂,是鬼魂告诉我的,这根本不靠谱啊。直接联系女孩的家人?也不行,如果他的家人问起来,自己一样也说不通的。
千源不想给自己制造麻烦,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好长时间,最终他决定用寄匿名信的方式通知女孩的家人。
次日,千源在上课的时候,找了一张纯白色的纸,用左手写下了“你女儿在洎河镇被屠夫杀害”一行字。放学后,他骑着车子绕了几乎半个城市,找到了一家邮局买了信封与邮票后,将写好字的纸装进信封,在信封上写好地址并贴上邮票,反复检查几遍确认无误后,将这封信扔进邮筒里,便匆匆地离开了。
回到了家后,千源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脑中重复地回忆着今天自己所办的事情,看有没有什么漏掉的地方。
在确认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没出什么问题后,千源这才完全安下心来,剩下的事情就是等着看报纸或电视上的新闻了。
一天、两天、一星期……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千源在这一个月里每天都会看父亲订阅的省报,从最开始的期盼着好消息到来,到后来的怀疑自己是否出错了,这期间一直备受煎熬。
眨眼间又是半个月过去了,千源已经认定是自己这边出的问题了,想一想那晚看到的情景中,唯一有价值的线索,只有女孩用相机拍下“洎河镇”石碑时的线索。可以说这个线索并不是那么明确,因为国家那么大,很可能不止一个镇子用这个名子。
虽然千源十分的沮丧,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但仍抱着一线希望,每天还会去看父亲订阅的报纸和电视新闻。
两个月后的一晚,家中。
父亲坐在沙发上看着报纸,千源已经对女孩的事几乎不抱任何希望了,但两个月来养成的习惯,让他不自觉地拿起父亲看过的报纸看了起来。
千源很随意地翻着手中的报纸,突然一行黑字跳入了眼帘——我省警方破获重大杀人案。标题立刻将千源吸引住了,他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起来,读着读着千源的表情变得越来越兴奋,直到最后他不由自主地跳了起来,这个举动让他旁边的父亲吓得不轻。
“你小子干什么呢?吃错药了?”父亲问道。
千源平复了一下心情后,说道:“爸,我是看到报纸上,警察抓到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后高兴成这样的。”
“你小子倒是挺有正义感啊!可这跟你有多大关系啊,搞这么大动静出来,吓我一跳。”父亲说道。
父亲当然不知道这事到底与千源有什么关系,但千源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中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并且自己与这件案子是有直接关系的。
千源并没有因为父亲的话而一激动,将自己的事情说出来,只是冲着父亲“嘿嘿”笑了笑,再次将这则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新闻读了一遍。
新闻中虽然没有写到办案的细节,但仍提到了警方是接到了一个失踪女孩家人的报案,并从女孩家人提供的一封匿名信中得到的线索后,才顺利的将案子破获。仅这一点千源就已经很肯定与自己有关系了,更不用说在新闻中出现的洎河镇、屠夫、失踪女孩等字眼了。不过让千源吃惊的是,原来失踪的女孩并不是第一个受害者,在她前面还有三名受害者。新闻也出现了“嫌犯用极残忍的手段杀害了受害者”,虽然新闻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详细地写出如何残忍,但千源几乎是身临其境地体会了什么是极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