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中国工薪族,辛辛苦苦一辈子,为了买房、买车,使劲攒钱、攒钱,但生活状态又怎样呢?在网上曾经流行的一则笑话,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话说,有两个老太太,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
美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通过贷款买了房子,边住着好房子,边还着房贷。到了快退休的时候,这所房子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她将房子转手卖出,所得的钱又在风景迷人的地方买了一幢更好的房子,安享晚年。
而中国老太太呢?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辛辛苦苦节约了一辈子,靠着那点普通的工资,终于省出了一栋房子的钱。当她终于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心愿,刚住进了好房子的时候,她也到了风烛残年。仅仅几个月之后,她就永远安息在自己为之操劳一生的好房子里。
同样的工资水平,为什么两位老太太的生活之间有如此巨大的差异?仅仅就是因为观念不同所造成的。中国老太太选择安守自己的工资,安守那一份稳定,所以受穷一生。美国老太太呢?她同样没有过多的收入来源,但是她敢于借贷,敢于投资,边还贷边投资边生活,于是一生都住在舒适的大房子里。
目前,我国民众的生活观念已大为改观,像美国老太太那样借贷买房、买车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分期付款使不少人提前享受到了中产阶级的生活。但面对贷款的高利率,我们也需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那么,应该如何合理规划房贷和车贷呢?
下面有两个案例,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家庭理财高手给我们的启示。
案例1:
张菲和老公2003年10月结婚,为了结婚前装修房子方便,他们在2003年2月买了车,当时首付了20%,每个月还约1,700元。结婚以后,他们住的是父母的房子,但总觉得自己有赚钱的能力,再住父母的房子不太好意思。于是,他们又自己贷款买了一套房子,房子总价80万,首付了20万,贷款60万,需要20年还清。这样,他们每个月要还约3,000元的房贷。考虑到车贷和房贷加在一起负担有点重,他们就提前还了几次车款,现在车贷降到每月约500元了。每月3,000块钱的房贷加上500块钱的车贷,再加上养车的费用和日常的正常开销,真是让他们体会到了持家的不容易。
结婚前,她和老公都属于“月光族”,她的钱更多是花在购买衣服、化妆品上,而老公的钱甚至都不知道花在什么地方就没了。但是,婚后,他们不会那样了。他们变得更有计划性,而且还养成了记账的习惯。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清晰地知道哪些钱是必须要支出的,哪些是可花可不花的,哪些是不该花的。而且,他们在购物消费时也变得更理性了。贷款带来的压力肯定是有的,但他们的原则是不能降低生活的品质。如果那样,就失去生活的意义了。他们还年轻,他们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希望过一种蹦得高才能摸得到的生活。
张菲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
1)超前消费是一个个性化的选择。首先,在做贷款前需要先衡量自己的能力,以免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其次,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面对巨额债务。假如您能够以比较积极的心态面对,超前消费也并不是洪水猛兽;再次,创造收入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确实对于未来的收入和收入的增长很有把握,暂时做“负翁”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2)一个家庭每月还款的比例最好不要超过家庭月收入的30%~40%。在这个范围内,家庭财务才会比较安全,超出这个范围就需要重新进行理财安排了。
3)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把贷款(特别是房贷)尽可能地延长,以减少每月还款的压力。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个人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随着收入的增加,未来还款的压力也会逐渐降低。
案例2:
孔亮36岁,从事财务工作,结婚8年,有一个女儿。工作单位离家比较远,为了出行方便,他贷款买了车,就是为了代步,所以没有选择那么高档的。这样一来,一个月几百块钱的贷款也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压力。
很快,孔亮和妻子又用按揭方式买了房,每个月要负担约2500元的贷款。车贷加上房贷,他们每个月要负担约3000块钱的贷款。贷款虽然也不是很多,但是因为他们有个女儿,孩子每个月的开销也不小。而且,他们还需要给孩子储备一定的教育基金,所以还是感到了一定的压力。孔亮觉得,月还款总额在自己家庭的月收入中占30%是比较合理的,再多就会感到压力了。
孔亮给我们的启示是:
1)为了保证财务安全,家庭的主要经济负担者需要做出一定的职业安排。比如,如果夫妻二人中有一个职业不稳定,另一个就应该要求收入相对稳定。
2)为减少贷款的利息支出,可以尽可能地选择利率较低项目来贷款,比如买车尽量一次性付款,买房采用贷款。因为通常房贷年利率较车贷的年利率稍低,而且车贷的数额虽少,也同样需要支付律师费等诸多费用,不如一次性付清划算。从优化负债结构出发,舍车贷而选房贷更为合理。
3)有孩子的家庭,一定要把孩子的教育基金考虑进去。每个月除了还贷以外,还需要为孩子储备一定的教育基金。
买房买车,投入都比较大,都算是人生的大事,马虎不得。小心谨慎的同时,也要做出果断的决定。房子和汽车价格若是合适了,该出手时就出手,毕竟有车有房也算是步入中产阶级的生活了。不过,这里的前提是,您必须具备养房养车的经济条件,必须学会合理安排财务支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