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递增、都市节奏太快,不是女白领不小心,而是职场压力太大。有数据显示,中国约有70%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时下风行的各类减压方式,更是令身心俱疲的白领们深感迷茫。
1993年3月,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宏跳楼身亡;
2003年6月,温州市浙江东方集团副总经理朱永龙因长期精神抑郁自杀身亡;同年8月4日凌晨,韩国现代集团董事长郑梦宪跳楼归去;
2005年4月,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由于心脏骤停在京突然辞世。
伴随这些精英的离世,职场压力像块冰冷的石头一样横在人们心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贝佛利曾说过:“过度疲劳的人是在追求死亡”。如果在Google上输入“白领减压”四个字,共得到36100项与之相关的结果。而每年中国有近45%的人觉得压力较大,有21%的人觉得很大,有3%的人觉得压力极大,濒临崩溃。
一般情况下,生理性反应无法以意识加以控制。而心理性反应则与个体对外界环境的知觉和解释及个体处理压力的能力有关,它是可以学习得到的。这些心理反应可以归纳为行为的、情绪的和认知的三方面。
行为方面
面对压力,个体会有各种行为方面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决定于压力的程度,个体的特质和环境的可能性。一般压力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的压力会增强个体的一些生物性行为,如进食,攻击和性行为,也可以导致正向的行为适应,比如对环境刺激敏感性增大,警觉性提高,使用较适当的态度以及处理技巧。
压力如果长期不解决,则会随着时间的累积,而成为较严重的压力,从而引起不良的适应行为反应,如注意力减退,耐心降低,容易烦躁。中度压力会妨碍行为,特别是需要身体各部位协调的复杂行为。中度压力会造成重复的,刻板行为动作,使个体无法调和环境的要求,而这些刻板的行为动作会成为一种稳定的形态。
事实上,这些反应有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它可减低个体对环境的敏感性,降低压力刺激,另一方面这些动作也是对环境无法适应的表现。
情绪方面
压力的情绪反应是多样化的,从较正面的精神振奋,到普遍的负向情绪,如愤怒,暴躁,忧郁,焦虑,沮丧等。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压力所带来的多为负向的情绪反应。
认知方面
当个体认定某一压力源具有威胁性时,在智力方面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一般而言,压力越大,认知效能就越低,思维的变通性便越差。人们的注意力是相当有限的,如果将注意的焦点置于威胁性的事件及个人的焦虑上,对外界环境的注意力便会大幅度下降,威胁便不容易消除。
此外,压力还会影响个体的记忆力,干扰问题的解决、判断和决策,这是由于压力使知觉范围缩小,并以僵化的方式思考所致。
心理压力会引发躯体症状和情感、精神方面的症状,实际上这种压力最终导致躯体和心理方面的症状有一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就是警戒阶段,一旦有一个事件,比如工作负担突然加重的情况,大脑接受这个信号之后,大脑皮层就会发信号给脑垂体,脑垂体给你的肾上腺、胰腺、免疫系统发信号,让你产生躯体的变化,比如呼吸增快、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汗腺分泌增加。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身体为了让你产生足够的能量去应付这样的负担,完成领导交给你这么重的任务。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是对抗期,或者说战斗期,除了第一阶段的症状外,第二阶段主要是平衡,比如已经跟领导之间达成共识要完成这个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你体内激素的分泌会发生变化,血糖会增高,免疫系统的功能会增强,这个时候人体处在一种战斗的状态。
这些身体的变化目的是使你很好地完成这个工作任务,虽然很困难,但是你完成了,可以说战胜了这个压力,完成之后你会很放松。但是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的人就完不成,到12点,到凌晨1点还没完成工作任务,到了衰竭的程度,免疫系统会被损坏,再发展下去就是我刚才说的躯体、精神、情感症状,这是压力给人体造成损害的过程。
心 灵 驿 站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所谓的负荷、压力,大多都不是外界强加给我们的。事实上,心中的负担才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重的负担和精神桎梏。只有把生命中那些多余的东西完全抛弃,我们的生活才能过得轻松而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