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连心—手部动作与思想密切相连
情境再现
公司裁员的名单上有小陈的名字,祸不单行,偏偏在这个时候他又接到了女友的分手电话。他放下电话,双手十指交扣,痛苦地紧握在一起,双肘支撑在桌子上,握紧的手顶着脑袋。他觉得自己头痛欲裂。
手部姿势是最能体现一个人内心的身体语言之一。比如情境再现中的小陈,在遭受了一系列打击之后,他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于是开始自我封闭。紧握的双手所形成的闭合空间就是他封闭内心的外在表现。现实生活中,手势反映心理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健忘者在猛然想起一件事时,会用手掌猛击一下头部,以此表示对自己忘性的惩罚。这也是我们很多人的一个习惯性动作。
十指连心,心连十指
为什么心里的想法会很容易被手部姿势所反映呢?这并不是虚妄之谈,科学上也有相关的证据。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十指连心”的说法。按照中医理论,每一根手指上都有经络,经过四肢直接通到大脑,所以称“十指连心”。现代科学证明,手部有着丰富的神经,是人身上神经末梢最多的地方之一。因此,它的触觉、温觉、痛觉等极为敏锐,稍有较大的痛楚,就会使人感到“揪心”似的疼痛。而我们运动手指时,也可以刺激到大脑不同的中枢。
同理,脑部活动也会通过神经传达到手部,其中也包括各种潜在意识。你可能自己还没有觉察到,但这些意识已经传导到手部,你的手部姿势就反映出了这些意识。
摩拳擦掌
“摩拳擦掌”用来形容人在进行某项活动前的兴奋、期待之情。这并不是文字的夸饰,这个词是源于生活的,现实中人们常常会用摩擦手掌的动作来表达对某一事物的期待之情。这一动作是手部反映心理的又一个绝佳例子。
新上任的部门经理召开部门会议,阐述了他的未来计划,他可能会在会议最后摩擦双手,对大家做最后的鼓动:“我们大家一起加油!”摩擦双手就代表了他内心的冲劲和大干一场的决心。掷骰子的人也总爱先摩擦自己的双手,或者双手握住骰子后再吹一口气,仿佛这样的动作就能为他带来好运,而这种动作也代表了他们内心一种急切地想赢的愿望。
但是,在这里还要区分两种情况就是,急速地搓动着手掌,表达你内心的一种急切的跃跃欲试的心情;而慢慢地搓手掌,则说明你遇到有决定性作用的选择时的一种犹豫不决,或是要做的事阻力很大。比如,向业务主管提交一份工作计划,主管看完后,如果飞快地搓了搓手掌,然后,抬起头,在他做出回答之前,你已从他的动作中看出,计划已通过了。但是,如果他慢慢地搓动着手掌,则说明这份计划有可能部分被否决甚至是被“枪毙”,所以在他讲话之前,你在心理上就要有所准备。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身体语言总是和它的使用背景密切相关。所以,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当时的“语境”。比如摩拳擦掌,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代表兴奋和期待。寒冷的冬季,你看见一个摩拳擦掌的人,他可能也像掷骰子的人一样往手心里呵气,但那仅仅是因为太冷了,想要摩擦生热而已。
整个手掌的互相摩擦能表达兴奋心情,而只揉搓拇指和食指指尖的动作就另有含义。东西方在只揉搓拇指和食指指尖这个动作的含义上达成了一致,一般都用来暗指金钱,或是表达索取金钱的意愿。
不过,人们对于金钱总是会产生一些负面的联想,很多人不喜欢公开地谈钱的问题,所以做出这种动作的人就容易招人反感。如果你是销售者或者你需要博得对方的好感,千万要控制住自己的手,不要经常做这个动作。
打响指表露积极情绪
“打响指”也是一个手指的摩擦动作。人们用拇指和中指,或者拇指和食指快速地摩擦,从而发出清脆的响声。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这个动作,通常只有常常练习者才能让其发出响声。这样的动作通常表达出一种积极和正面的情绪,动作者的内心很快乐、兴奋。比如当你发表一个观点时,如果谈话对象觉得意见跟你不谋而合,他可能就会做出这个动作,打一个响指,然后说:“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男性,尤其是年轻的男性经常做这个动作,很多年轻人认为它很“酷”。这可能也是受一些歌星的带动,很多歌星会用打响指的方式来为自己打拍子,以控制节奏。女性中爱做这个动作的就不算多,不过一些女性在表达同意对方的观点时,会突然拍一下手,说:“就是这个。”这个动作就跟男性的打响指意义相近。
关于打响指还有一个有趣的记录:美国人鲍伯向吉尼斯世界纪录机构申请了最响的响指纪录。他的两个手指一碰竟可制造108分贝的声响,我们在繁华街市里听到的噪音的分贝数也不过如此了。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情境再现
纳粹的敬礼动作世人皆知:他们把右手臂直直地向前方伸出,手心完全朝向下方。当波兰被侵略时,波兰民众也被要求以这个姿势欢迎侵略者。此时,让受尽屈辱的波兰人民做出这个动作显然十分困难,并且与他们的内心不符。
为什么希特勒喜欢这种手心向下的敬礼姿势呢?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这种敬礼方式象征着独裁者的无上权力。如果你不相信,可以自己尝试着做这个姿势,然后再比较一下跟它刚好相反的另一个姿势—手心朝上,你的感觉就会大不一样。这就是手掌的力量,一个小小的手掌动作就能传达出不同的内心感受。最常见的手掌动作就是这两种:手心示人和手背示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两种动作可让人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
你是善意的,那就把手心示人
手心示人通常表示服从和妥协,可以说这是一种表达善意的手势。这个动作首先让我们联想到乞丐乞讨时表达哀求的惯用动作。而从历史上看,这个动作用来告知对方:我的手中并没有武器,我是友好的。
表达友好的手心向上动作也经常见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比如礼仪小姐在指引路线时,就会用手心向上的动作指明方向,代表了一种友善的诚意。又比如向某人介绍另一人时,也会用手心向上的手势指着被介绍者,这其中还蕴涵着尊敬感。
而表示妥协的手心向上姿势我们也经常见到。当丈夫遭到妻子的责骂时,通常会双手一摊,表示“我的确什么也没做过”。这个姿势既表明自己的清白,也有着承认错误并且要求妥协的意思,不希望妻子继续责骂他。但撒谎的男人一般不会做这个动作,他会下意识地隐藏自己的手心,而敏感的妻子就能从中发现不妥之处。
举起一只手并以手心示人,表明自己想要发言,或者想引起注意。而将手掌按压于心口之上,表明自己的真心。基督教徒对着《圣经》发誓时,也把手心按在《圣经》上面,以示自己没有撒谎。
希望控制对方,那就隐藏手心
与手心向上或者露出手心相比,手心向下或者隐藏手心就有了完全相反的意思。多数时候,这个姿势代表一种权威性。
你对着某人将手掌反过来,摆出手心朝下的手势,对方可能马上就会感觉到你的控制欲。一般来说,这个动作多由上级对下级做出。假如你和对方的身份和地位平等,当你对他提出要求并做出了手心朝下的动作,这个时候对方很可能会拒绝你的要求,因为你的动作让他感觉到了你想控制他,而通常男性是不会希望同级别的另一个人指挥自己的。
这个动作在生活中有了变体,身体语言专家亚伦·皮斯曾在他的著作《身体语言密码》中提到这一点。他以夫妻牵手为例,认为我们能从牵手动作中察觉谁在这个家庭中更有权威性。通常男性会稍稍走在另一方的前面,而他的手也就自然而然地压在了跟在他后面的妻子的手的上方,其手心面朝后方。他的妻子由于位置稍稍靠后,其手心也就会很自然地向前迎合丈夫朝后展开的手掌。这个小小的细节足以体现男性在这个家庭中拥有主导的权力,也暗含了他的强者姿态。
所以,现在你也就可以理解我们在本节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了,希特勒为何青睐这种手势,因为它暴露了一个独裁者的权力和野心。
手指带来的权威感
情境再现
小王到马来西亚旅行,当地导游给他介绍了很好的景点路线。他很高兴地把这个信息与朋友分享,并用食指指着导游对朋友介绍说:“Good!”没想到导游却很不高兴,周围的当地人也都对他露出了不满的神情。
可怜的小王不知道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用食指指向他人,是对对方的一种侮辱,在当地,这样的手势只会被用于指动物。如果要指路或者指明一个物体,马来西亚人会习惯使用拇指。小王不明白当地的风俗,使用了这个手势,当然会引起大家的不愉快了。
合上拳头、伸出食指的动作,除了在马来西亚被视为不敬,在其他地方也有着不友好的意思。比如在我国,鲁迅先生就曾撰文批评国人喜欢用手指着对方吵架的姿势,并且认为这样的手势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因为当你的一个指头指着对方的同时,另有三个指头指向了自己。那么,为什么人们要用手指指着对方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呢?因为这个手势给人一种压迫感,会在对方的潜意识中产生出一种负面的影响。
食指表达攻击性
大多数教导人们如何演讲的课程都会这样告诫:不要老对着你的观众做出指指点点的动作。一个老是喜欢对着自己的观众伸出食指的演讲者是不受欢迎的,这样的姿势给观众一种压迫感,让观众觉得这个人咄咄逼人。所以,观众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而消极情绪者是最难接受对方意见的。做出这种手势的演讲者的观点,是很难被观众接受的。
为什么这个姿势会让人感到压迫和反感呢?因为用食指指着别人这个动作传达出了一种攻击性的意味。其他的手指蜷缩,伸出的食指就好像聚集了所有的力量,显得一触即发。争吵的双方会不由自主地做出这个动作,生活中就经常会有这样的场面:吵架的双方用食指指着对方,还不停地摆动手臂,让食指可以来回伸缩。食指在这里充当了“虚拟的武器”,想要给对方沉重的打击。
正因为单独伸出的食指会表达出这样的意思,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做出这个动作。尤其是想要推销自己观点的人,如演讲家、推销员、谈判代表等。
改良方案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这种手势总是会招来一些对你的负面评价。为了改变你的形象,我们建议你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这一习惯。不过,已经形成的手势习惯是比较难改变的,假如你实在无法适应使用其他手势,你不妨尝试着对这一手势进行改良。身体语言学家亚伦·皮斯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可以将原本伸直且突出的手指弯曲,顶住大拇指指尖,做出一个“OK”状的手势;或者将其他紧握的手指微微松开,使得你的拳头看起来不那么强硬。改良后的手势并不会影响你原有的权威性,却让你看起来显得更加温和而亲切。
手掌表示的坦率与真诚
情境再现
当人们宣誓的时候,会把手掌贴在心口的位置以示自己的忠诚。在很多西方的影视作品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在法庭上,证人在出庭作证之前都要用左手拿着圣经,右手掌握起来面向法官,以表明自己的语言将是真实可信的。
在人类的身体语言中,手掌往往是与坦率、真诚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便有上面的情境再现。
在一般情况下,摊开的手掌表示真切、诚恳、忠贞和顺从。当某人向你表示真诚时,他会暴露部分或是整只手掌在你面前。这种姿势给人一种说实话的感觉。
手掌姿势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坦率的最有效方法
西方有心理学家断言:“判断一个人是否坦率与真诚,最有效的、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观察其手掌姿势是否双手摊开。”当人们愿意表示完全坦率或真诚时,就向人们摊开双手,说:“没有什么值得隐瞒的,让我坦率告诉你吧。”
有些人在说话时总是把手掌张开显示给对方,像大多数身体语言一样,这一举止有时是无意识的,有时是有意识的,它都使人感到或预感到对方将要讲真话。
另外,与他人交谈时你不时地伸出双手摊开,能够使你显得诚实可靠。有趣的是,大多数人发现摊开手掌时不仅不容易说谎,而且还有助于制止对方说谎并且鼓励对方坦诚相待。
相反,小孩在撒谎或隐瞒真情时总是将其手掌藏在背后;当夜晚玩耍通宵方归的丈夫不愿对妻子说出他的去处时,常常将手插在衣兜里或两臂相抱将手掌藏起来,而妻子则可以从丈夫隐藏的手掌上感觉到丈夫在隐瞒实情。这些姿势和大部分身体语言一样,是完全无意识的,但是却把真实的信息传递出来。
因此,大多数推销人员被告知,当顾客解释他不买这个产品的原因时,要看看他手掌的姿势。如果他把手掌藏起来,那么他就是在说谎;只有摊开手掌时,他说出来的理由才是真实可信的。
利用手掌来说谎
既然摊开的手掌表示的是真诚和坦率,那么,也许有人会觉得如果摊开手掌去撒谎,谎言的可信度将会增加。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摊开手掌撒谎,你仍然会使对方感到你不是真诚的,因为你说真话时的许多其他动作不见了,而说谎时的一些负面动作却不知不觉地显露出来,这同摊开手掌的姿势是不一致的。
例如,当一个人对你摊开手掌撒谎时,虽然他微笑着向你伸出手掌,但是其他一些动作却暴露了说谎者的表里不一:他的瞳孔收缩着,眉毛竖起来了,嘴角也许还扭曲着。这些动作与张开手掌所表现的真诚是矛盾的。这样,往往使人们不容易相信说谎者的谎言。
政客、律师、演员等,他们的职业使得他们需要经常说谎话,因此他们掌握了一种使非语言信号补充其谎言的特殊艺术。也就是说,他们的身体语言已经修炼到家,使人很难看出他们在撒谎。这样的职业撒谎家越能有效地使用非语言的伪装诚实姿势,那么,他的职业就越能获得成功。
可以练习摊开手掌的姿势,使你在同别人交谈时显得比较可信。不妨试试这样的方法。故意摊开双手向一个朋友撒谎,然后想办法压抑一切负面的姿势。当摊开手掌说谎成为一种很自然的习惯时,那么,撒谎就变得容易多了。但是很有趣的是,大部分人在做这样的练习时,发现很难摊开手掌去撒谎。因此可见,身体语言比口头语言更能真实地反映出我们的内心。
简单握手,玄机暗藏
情境再现
莫里斯与女友在餐馆就餐时,遇到了女友以前的情人比尔。女友尴尬地为两人介绍,莫里斯与比尔握手致意。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莫里斯感觉到对方的力度越来越大,并且扳着他的手,想让自己的手心朝下。莫里斯暗想:“这可真是个厉害的人物。”
握手是在相见、离别、恭贺或致谢时相互表示情谊、致意的一种礼节,双方往往是先打招呼,后握手致意。据说握手最早发生在人类“刀耕火种”的年代。那时人们手上经常拿着石块或棍棒等武器,他们遇见陌生人时,如果大家都无恶意,就要放下手中的东西,伸开手掌,让对方抚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没有藏武器。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握手”礼节。而现在,握手已经逐渐演变为人们用来维系业务关系的一种沟通方法,尤其是男人之间。
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握手礼,其中却暗藏着不少玄机。结合前面所讲的手心朝向的优劣地位,你就会发现用简单的握手动作就可以掌握主动权,营造不可战胜的气势。
握手传达信息
初次见面的双方握手致意,通过这一动作,可以感受到对方传递过来的一些微小的信号,这些信号可能是无心,也可能是有意,而你也可以由此对对方作出初步评价。一般来说会有三种评价:一是认为对方极为强势,觉得对方想控制自己。这就是情境再现中莫里斯对比尔的看法。二是觉得对方比较弱势,认为自己可以掌控对方。三是感受到彼此的平等地位,觉得和这个人在一起很舒服。
著名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曾经这样写道:“我接触过的手,虽然无声,却极有表现性……我握着他们冷冰冰的指尖,就像和凛冽的北风握手一样。也有些人的手充满了阳光,他们握住你的手,使你感到温暖。”海伦·凯勒虽然不能用眼睛观察到对方,但她的触感是极其敏锐的,她关于握手的描写也极其精彩地展现了握手能带给人的不同感觉。
通常情况下,男性不希望给人一种弱势的感觉,所以在握手时也会尽量注意姿势的选择,以塑造掌控者的姿态。比如比尔与莫里斯握手时将手掌翻转,使自己的手心朝下,从而给对方一种强势的感觉。这种凌驾于人的握手方式并不少见。专家曾对350位高级行政主管开展了一项关于握手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对象89%为男性。结果显示,在各种面对面的会谈中,88%的男性主管和31%的女性主管在握手时都会采用这种能够制造强势效果的握手方法,而且这种握手的力度也会相对较大,甚至会令对方有轻微疼痛感。
如何应对强势的握手
1.凌波微步
当对方主动伸出手时,你可以在回应的同时向前迈出左脚,这是很多人的习惯动作。紧接着,你需要再跟着迈出右脚,向前移动小小的一步。这一套“凌波微步”可以使你进入原本属于对方的私人空间,对方就不得不弯曲原本笔直的手臂,把私人的空间拱手相让。
2.一拳难敌二手
当对方伸出强势的手掌,你用右手接过之后,立刻送上左手。你可以抓住对方的手腕,或者对方的肘部,用双手牢牢握住对方,最终压制住对方来势汹汹的右手。他的“一拳”是怎么也不敌你的“二手”的。而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姿势却又显示出你的热情,只有握手的双方才会知道谁是真正的强势一方。
营造良好气氛的握手
事实上,我们并不建议在任何场合都采用强势的握手方法和讨巧的应对措施。握手的原意是双方表示友好,所以用握手营造良好的气氛,为自己树立良好形象才是最重要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时,还没有完全从客机旋梯上下来就对迎接他的周总理伸出了手。这个历史性的握手见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能营造良好气氛的握手需要双方采取相同的姿势,任何一方都不要有凌驾于另一方的趋势。整个过程中双方的手掌保持垂直,力度上要适度,并且相当。这样的握手能表达彼此之间的尊重和默契。握手的时间以3~4秒为佳,蜻蜓点水似的握手有明显的敷衍感,而长时间的握手又可能引发尴尬和误解,尤其是异性之间更要控制时间。握手时面露微笑,凝视对方的双眼,这样的姿态能充分地将你的友好与热情传达给对方。
加强信号姿势—语言的完美配合者
情境再现
两个人在进行争论,其中一个有着丰富的手部动作。他时而空拳紧握,时而用手掌在空中下劈,或者挥掌打断对方的讲话。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手势极大地增强了他的气势,在外人看来,他在争论中处于优势地位。
我们可能并不清楚两人的具体争论内容,也不知晓两人的言辞有多激烈,但其中一人所表现出来的气势却让我们感触颇深,所以他的争论对象显然也能感受到这份压迫感。其原因就在于他丰富的手部动作—加强信号动作。
加强信号动作的功能
加强信号动作是一种语言的伴随动作。做出此种姿势者可能是在发表演讲、电视演说,或者只是在跟人谈话时,运用一系列的手部、脑部、脚部等部位的动作来强调自己的说话内容。习惯边说话边做动作的人,甚至在打电话时,他的手也不会闲着。
加强信号动作的基本功能是,指示语言中的重点。当我们说到某个我们认为是重点的内容时,会下意识地用动作表明一下。这就像是老师们在讲到某个课业重点时,会用教鞭或者手指敲击黑板或者讲台,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而生活中,我们用加强信号的手势来提醒交谈对象“你要注意这一点”。
喜欢边说边“做”的人群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边说话边打手势的人,喜欢边说边“做”的人通常都是性格活泼、热情,甚至有些强硬的人。热情的人渴望与别人分享他的观点和看法,或者把自己所知晓的信息传达给别人。他们往往要强调每一句他们自己认为重要的话。而性格比较内敛的人就不会有这样的冲动。
另外,热情的人所做出的加强信号手势反映出他极力想在别人心中也唤起同样的热情。当他的讲话内容从倾听对象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他就会觉得自己很成功,并且激发他下面的讲话和动作热情。
是不是喜欢说话时打手势,也存在着国家差异。有些国家的人明显比其他国家更喜欢这种说话方式。比如意大利等地中海国家的人就有说话打手势的习惯。曾经有学者通过对电影镜头的分析,发现这种倾向在地域性方面比民族性方面表现得更明显。这可能是气候或者地理环境等因素造成的,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
常用手部强调动作
情境再现
一群进行示威游行的人举着标语,高喊着游行的口号。他们每呼喊一句口号都伴随着手部动作。他们把右手握成拳,从身体一侧向上推出,仿佛要去击打空中的某个物体一样。整个队伍都不断地呼喊口号并且做出这个动作。
空手握拳挥击的动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尤其是大群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这也是一个常见的集体动作,比如游行的人群,或者在体育场观看比赛的人群都经常做这个动作。动作者通常情绪都很激动,他们认为这个动作可以为他们的话语提供力量,并且增添威慑力。除了这个强调动作以外,我们平常常用的还有以下几个:
1.五指轻握
最常见的手指轻握动作有这样两种:五指相触或者拇指和食指相触。五指相触就是把五个手指尖聚在一起围成一个小孔,而让掌心空出来,就像一个收了口的小口袋。而拇指和食指相触则比五指相触更简单。
这样的动作反映出说话者想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强调他此刻所讲述的内容非常重要,需要对方仔细斟酌。轻握的手指就像在空中寻找什么东西一样,表现出说话者自身的疑虑,他也在继续寻找答案。
2.握拳
手指蜷缩的握拳有轻握和紧握两种。轻握比较温和,属于屈手姿势,蜷曲的手指只是轻轻地接触手掌。这有些虚张声势的意思,动作者此时对自己的观点没有足够的信心。而重握则带有明显的情绪信息,说话者有着强烈的控制欲望,希望把观众都抓在手里,然后灌输自己的意见。
3.空击
空击包括劈手和戳手。这里的手自身变成了一种武器,只是它击打的对象是空气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物体,说话者的强势和进攻性由此得以表现。
劈手就是用僵直的手掌像斧头一样从空中劈下。讲话者显得气势汹汹,并且斩钉截铁。戳手是用指尖指着说话对象猛刺,显示出了很强的敌意。
4.展开手掌
掌心朝下表示说话者头脑冷静,并且想平和某种情绪,从而控制它。而掌心向上则表示说话者希望得到说话对象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