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说女人善变,其实男人在某些时候也是让人难以琢磨的。不过不用担心,即使男人不说实话,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他的身体语言来看透他的真实想法,因为身体语言最能真实的反应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表情—让你的心情一览无余
情境再现
法庭辩论环节,原告和被告的代理律师在激烈地辩论着。听着他们的陈述,原告小王的脸上显现出复杂的表情,因为被告正是他的弟弟。小王嘴唇紧紧地抿着,眉头也皱成一个“川”字,脖颈儿因为内心极度压抑而迸出青筋。而被告小王的弟弟却是另一副模样:他眉毛上扬,望着哥哥,显出满不在乎的神情。
如果不考虑背景因素或者案件内容,单从兄弟两人的表情,我们可以这样推断:哥哥为人沉稳、内敛,感情丰富,而弟弟则张扬、外露,玩世不恭。这些判断都来自两人的表情。不要小看表情,它可能让你的内心一览无余。
喜、怒、哀、乐、爱、忍、惧是人的七种基本情感。一般人们用语言来表达这些情感,但实际上,语言远不能准确表达内心所想。比如你说“我很高兴”,但“高兴”这个词不能涵盖你情绪中可能有的欣慰、满足、意外等情绪。其实,面部表情在人的情感表达中比语言表达更重要、更直接,能够造成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效果。
面部可以说是人体最富表现力的部位,它能表达多种复杂的信息—愉快、冷漠、惊奇、诱惑、恐惧、愤怒、悲伤、厌恶、轻蔑、迷惑不解、刚毅果断等。在人际关系中,面部表情会比其他媒介传递更多精确的情感信息。
表情透露你的性格
表情能够清晰、直接地表达你的内心活动,所以我们可以推测经常有某种表情的人也就长期处于这种心态中,而他的性格类型也就很明显了。
经常有笑容的人,多半性格开朗、乐观活泼、心胸宽广、为人热情。而平时面部就很少有表情的人,即使旁人哄堂大笑,他也只是浅浅地微笑,这种人的性格较沉闷、内向,待人处世小心谨慎。他们不希望被别人窥破心思,证明其内心对外部环境存在着不安全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烈。
经常皱眉的人,人生态度有些消极。他们通常只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所以总是对周遭的人或事不满。而经常撇嘴唇的人,则有一种傲慢的态度,他们对事物通常持否定意见,并且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认为除了自身的意见外,其他人的观点都不值得一提。
眉毛的语言
眉毛也有着丰富的“语言”。人们常用“扬眉吐气”一词来形容自豪、高兴的心情。扬眉这个动作,能扩大视野。不过,单侧眉毛上扬和双侧眉毛都上扬,所传达出来的意思极不相同。当一个人双眉上扬时,表示非常欣喜或极度惊讶;单眉上扬时,表示对别人所说的话、做的事不理解、有疑问。
前面提过的皱眉这一动作,其实也包括两种情形:防护性和侵略性。防护性的皱眉只是保护眼睛免受外来的伤害;至于侵略性的皱眉,其基点仍是出于防御,是担心自己的情绪会激起对方的反击,与自卫有关。
当我们面临某种令我们感到恐惧的事件时,可以用皱眉来保护眼睛,也可以用扬眉来扩大视野,不过只能选择其一。
耸眉指眉毛先扬起,停留片刻,然后再下降。有时它表示的是一种惊奇,有时它表示的是一种无可奈何。但无论是哪一种情绪,耸眉的基调都是不愉快的。
斜挑是两条眉毛中的单侧向上扬起,这种无声语言,较多在成年男子脸上看到,反映了眉毛斜挑者怀疑的心理。
眉毛也可以用来打招呼。这种表示和对方打招呼的眉毛闪动的动作通常是这样:眉毛先上扬,然后在瞬间再下降。眉毛闪动的动作,是人类通用的表示欢迎的信号,是一种友善的行为。
鼻子的语言
鼻子在人的脸部中央,通常很能吸引对方的注意,所以在表情达意上很重要。鼻子的表情较为明确,厌恶时耸起鼻子,愤怒时鼻孔张大,紧张时鼻腔收缩,屏息敛气。
当你在谈话时发现对方频频摸鼻子,就说明对方没有在耐心听你讲话。鼻子与自信、高傲关系密切。若某人仰着脸,就是用鼻孔而不是用眼睛“看”人了,这跟用手捂捏着鼻子一样,是表达反感的情绪。
当你希望传达一种观点,或者请求对方做某事时,如果对方做出用手摸鼻子的动作,或是用鼻子对着你“看”,就应该知道他接受请求的可能性不大,或者对你的讲话表示怀疑。
嘴的语言
嘴巴也是脸上最富于表情的部位。张开闭合、向前向后、向上向下、抿紧放松—嘴通过这四种基本方式可以组成复杂的动作,传达出丰富的意义。
紧闭双唇的人能够保密。这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十分谨慎,谨慎到经常显得过度敏感。
嘴唇的曲线能暴露内心活动,正如作家阿·托尔斯泰所说的:“嘴不善于装假。”在不同情形下,人的嘴会有不同表示:鄙视时嘴角下撇,惊愕时张口结舌,忍耐时紧咬下唇,微笑时嘴角上翘,气急时嘴唇发抖,委屈时撅起嘴巴,仇恨时咬牙切齿。你只用嘴巴就能把你的内心活动真切地反映出来。
嘴除了能够单独反映人的内心活动以外,与其他脸部器官配合也能明确表达情绪。一个人如果嘴角向后咧,面部肌肉上移,眼睛变细等,这便是愉快的一种表情。相反,嘴角下垂,面部肌肉下移、紧皱眉毛,就是不愉快的表情,是诸如痛苦、绝望、悲哀、愤怒、恐惧时表情的共同特征。
探究脸上的地图—为视线找到“落脚点”
情境再现
路易走进面试间,三名面试官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令他紧张不已。虽然他与面试官们隔着一个较宽的办公桌,但仍可感觉到他们灼人的目光。他不知道自己该望向哪里,是直视面试官的眼睛,还是聚焦在他们的额头上。路易左瞄右瞄,就是不知道该怎么为自己的视线找一个令人安心的“落脚点”。
一个视线左右游移的面试者恐怕是很难被录取的,因为这样的神态很难让人产生信任感。如果路易能够事先练习一下控制自己的视线,并且在面试官的脸上寻找到合适的“落脚点”,他看起来就不会显得那样没有自信和慌乱不堪。事实上,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学会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注视对方面部和身体的哪个部位,将会对最终的交流结果产生极大影响。
目光投向区域
1.对方眼睛以上的额头区域
把目光投向对方的这个区域,会让你的目光变得很有威严感,让他人感觉到你的威严和可信。因为你的视线可以凌驾在对方视线之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人一等”的感觉。你的这种注视让对方觉得你似乎对他有些轻视,或者觉得你的优越感甚强,这样的心理会让他感觉到不舒服,而你们之间的气氛就会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如果你的职位高于对方,这样的视线投向还不会让对方特别反感,但如果你对同事或者上司使用这种目光投向,就会让对方对你产生不满。
如果你是一个高层管理者,却缺乏震慑力,这样的注视可以帮助你树立威信。另外,这种威严注视也可用在你将受到别人的攻击时,死死盯住对方的眼睛不眨眼,同时把眼皮压得很低,视线尽量集中在对方的眼睛上,这种目光一定会令对方感到害怕。
2.对方下巴以下甚至更低的区域
这个区域所汇集的目光通常会很暧昧,所以最常见于男女之间。通常能够突出性别区别的部位就在这个区域。特殊场合,比如宴会、酒吧里,单身男女想要寻找另一半,这样的目光区域并不会引起反感,如果对方对你有意,也会把视线投到你身上相同的区域。
3.对方的眼睛和嘴巴组成的三角区域
这个区域是普通社交活动中人们目光投向的基本区域。专家曾做过实验,证明在一般的社交活动中,大约有90%的时间人们的目光都停留在这个三角区域。我们在一般的社交活动中会自然而然地注视交谈对象脸上的这个区域,对方的视线也会落在我们脸上这个部位,所以,这样的注视是最普通和平常的,也能让双方都感到安心。
一般的交往中,将你的目光投向对方面部的这个区域,你们的谈话就能够顺利进行。上文说到的路易在面试时也可以把目光落在面试官的这个区域。
给路易的建议
给路易的建议同样适用于任何跟他处在相同位置的人。当你参加一个面试时,进入房间用全景视野看一看有几名面试官,然后礼貌地跟他们一一握手,给他们提供两三秒钟的时间,使之可以从容地上下打量你,形成对你的总体印象。握手过程中以视线跟每一位面试官的眼睛接触一下。然后,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视线投射在眼睛和嘴巴组成的三角区域内。如果有几个面试官,则选择跟你正对的那一个。
视线的投射也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当你明白了我们所说的面部“地理学”,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加练习,这些技巧就能成为习惯,让你感觉轻松自如。
视线具有“高能量”
情境再现
校长要就校园环境问题向全体学生做一次演讲,入场前,他从场外看到学生们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他走上演说台,在开始说话以前,先用目光扫视了全体学生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尽量跟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有视线接触。这样巡视一遍以后,学生安静了下来。之后,校长在演讲过程中不断地转换着视线落点。
校长先用目光扫视全场,既表达了一种等待之意—等待学生进入聆听状态,又传达出对每一个学生的重视。他尽量跟学生都有目光接触,是为了让他们知道他的关注。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受到校长的关注时,就会全神贯注地听他演讲了。这也是校长为什么在演讲过程中还是不断变换视线落点的原因,他的每一个落点都会让数十个学生觉得“校长在看我呢”。
视线的魔力
正如前文所说,视线表达了一种关注,被视线关注的人自然会用心聆听凝视者的话。视线还有其他的魔力—确立优劣地位和发表意见。
当两个人在交谈中产生第一次目光接触时,往往是弱势的一方会先把视线移开,而转移目光就是屈服的表示。
课堂上,老师发现某个学生在“走神”,或者在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时,会用严厉的目光盯着他,而当学生注意到这种目光时便会下意识地低下头,同时缩紧脖子,想要躲避这种目光。
不变的视线确立了你的优势地位。当对方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观点时,你久久地注视对方,那就表示你不同意他的看法。这种表达意见的方法是委婉的,可以用在下级对上级发表意见时。比如你和你的老板谈话,当对方的某个意见你不是很赞同时,你注视他的时间可以比平时稍长一点,这样他就会感觉到你的态度,而你又不用明确地说出口,造成他的尴尬。当然,这一招也不能经常使用,因为长期表现出一种“欲言又止”的状态,会让对方怀疑你的态度和能力。
含义丰富的斜视
斜视的含义很丰富,它可能是表示感兴趣,也可能是表示不确定,甚至是表示敌意。如果人们在目光投向侧方的同时,眉毛微微上扬或者面带笑容,那就是很有兴趣的表现,恋爱中的人们经常将之作为求爱的信号。
如果斜视的目光伴随着压低的眉毛、紧皱的眉头或者下拉的嘴角,那就表示猜疑、敌意或者批判的态度。
让对方的视线尽在你掌握
既然视线能够传达出关注感,我们就应该好好利用它。当你与别人谈话时,如果你希望对方能够重视你的谈话内容,就应该牢牢吸引住他的视线。所以,你可以在说话的同时,注视着他的眼睛。不过语言和表情要尽量柔和一点,你可以微笑着望着他。对方感受到你的关注,出于礼貌也会回望你。
如果你是一个演说家,面对着台下众多的观众,你很难和每一个人都保持目光交流。这个时候你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转换一下视线。比如你可以把观众分成左边、中间、右边三个大的区域,你的视线落在区域的中心点,这个区域的观众就会觉得你在关注他们。随着你的视线不停地变换,每个区域的一部分听众就会认为你在跟他们进行独立的目光交流,这样你也就能跟大部分的听众建立起较为亲密的交流关系了。他们的视线也就自然而然地投向你了。不过需要记住的是,你的视线变换不要过于频繁,你需要保证在每个区域都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否则频繁地移动视线会让观众觉得你内心紧张了。
除了用自己的视线去吸引对方的关注外,借助外物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比如两个人面对面交流时,你一只手拿着钢笔,另一只手的手掌则保持平摊的姿势。你可以用钢笔指着面前的材料,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一过程中,你可以提起钢笔,把它放置在你和交谈对象的眼睛之间。这一做法能够吸引对方抬起头来看着你,这样他就能更集中注意力地倾听,从而最大限度地接收你所传递的信息。
东张西望惹人厌
情境再现
候选人在进行电视演讲。观众们发现2号候选人的眼神左右游移,这使得他看起来像在东张西望。这种动作和表情引起了观众的反感,很多人打电话到电视台质问:“他在干什么,简直像个什么都不懂的笨蛋。”
候选人在电视演播厅的举动很可能是因为他想跟现场观众保持目光接触,所以不停地转换视线。但他的动作由电视信号传递出去,更多的场外电视观众就会认为他的眼神游移,东张西望的神情也令人生厌。
东张西望的根源
就像所有的外表身体语言都有它的内在根源一样,东张西望也不例外。它所透露出来的内心独白是:外部环境很陌生,我需要认清它并找到安全逃跑路线。如果你不相信,可以看看动物的反应。
很多动物被带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时,它们的视线就会上下左右四处扫视,而且动作相当明显,甚至伴有头部转动的动作。一旦受到惊吓,它们会立刻循着自己刚刚锁定的路线奔逃,一刻也不迟疑。这证明它们在东张西望时就已经安排好了逃跑路线。人类在新环境中的环视动作比动物隐蔽得多,但摄像机还是能记录这些不安的眼神。所以,东张西望的眼神是人们对于眼前的人或事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如果一个人老是东张西望,或是在谈话时总是不看对方的眼睛,那么我们对这个人的信任度就会急剧下降。我们会认为他没有淡定的风度,没有礼貌,并且不能应对突发情况。所以,情境再现中的候选人给了观众东张西望的印象,再想获得高支持率就很难了。
东张西望表达好恶
东张西望能表达好恶的情况通常出现在两个人的交谈中。如果A在与B谈话时,B的眼神没有落在A的身上,而是四处游移,甚至东张西望,那么很可能表明B并不喜欢A,或者对A的谈话内容毫无兴趣。
目光转向其他地方是对谈话失去兴趣的表现,会让对方感受到自己逃离的渴望。这也是一种本能,那就是不愿意面对讨厌的人和事。所以,当你和一个特别讨厌的人说话时,你本能地会想要看别的地方,寻找可能摆脱这个人的办法。大多数人出于礼貌,还是要把这次谈话进行下去,但内心的厌烦就没有办法阻止了,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身体语言上。
歪斜的视线
如果你的瞳孔偏到一旁,你用这样的视线去看别人,可以传达出不同的信号。
如果斜视的目光伴随着压低的眉毛、紧皱的眉头或者下拉的嘴角,那就表示猜疑、敌意或者批判。你在公司会议上发表见解时,如果发现你的老板和同事大多用这样的视线来看你,你就得警惕了,他们可能是对你本身有意见,或者对你的说话内容表示不屑。不管是哪一种,你的主张都没有办法打动别人。
而女人们通常喜欢用这种视线表达感兴趣的意思。同时伴有眉毛微微上扬或者面带笑容,那就是很有兴趣的表现,恋爱中的人们经常将之作为求爱的信号。
频繁眨眼泄露天机
情境再现
晚归的丈夫接受妻子的盘问,妻子让他说清楚这段时间都做了些什么。丈夫为了表达诚意,望着妻子的眼睛:“汽车没有油了,我绕远去了加油站。”他尽力让自己的目光显得真诚,却不停地眨眼。可是,敏感的妻子知道这其中肯定有秘密。
人们通常都认为男人比较喜欢说谎,但真实的原因是他们的谎言都比较拙劣,所以更容易被识破,而女人又天生是直觉动物,所以男人的一些小细节总是会泄露秘密,比如情境再现中丈夫的眨眼。不停地眨眼显然不是一种常态,而反常情况的最佳解释就是他在试图掩盖什么异于平常的东西。
频繁眨眼掩盖谎言
首先来看一下正常状态下人们的眨眼间隔。科学家通过暗中观察发现,人们在正常而放松的状态下,眼睛每分钟会眨6~8次,每一个眨眼动作眼睛闭合的时间只有0.1秒。而这种间隔在非正常状况下将被打破。所谓非正常状态,就是说你的内心情绪有较大起伏,比如因为说谎而紧张,这个时候你眨眼的频率就很可能会显著上升。可能的原因就是撒谎让你的内心无法平静,你承受着担心谎言被识破的巨大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你也许可以控制自己的口头表达,却很难控制身体语言,于是你的眼睛因为巨大的紧张感而不停地眨。
拉长眨眼时间
这里所说的拉长时间,并非指你的两次眨眼动作的间隔时间拉长,而是每一次眨眼动作的时间被拉长。要达到这个目的,人们在每次眨眼时,眼睛闭上的时间就要远远长于正常情况的0.1秒。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自己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动作,只是下意识地这样做了,但你的潜意识也随之浮上了水面。事实上,你做出这种动作是因为你对眼前的人感觉厌倦,你觉得谈话很无趣。在谈话中如果发现对方开始拖长眨眼时间,你就需要提醒自己谈话内容是否实在不能引起他的兴趣。
长时间眨眼的应对方案
如果你发现你在讲话时,对方开始有了拉长眨眼时间的行为,你就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了。
你可以故意问他:“哦对了,现在几点了?”对方就会改变现在的动作状态,而抬手看表。然后你可以说:“时间不早了,我就不说多了,你只记住这些就行……”这样的一个打断,再加上你表示马上结束对话的态度,对方就会重新打起精神听你说完。另外,重新抓住对方的兴趣,应该积极主动地邀请对方发表意见,你可以不时地问:“你觉得呢?”让对方也发表意见,这样的方式才能让人提起谈话的兴趣。
瞳孔反映人的内心世界
情境再现
有人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向男士们展示一组相片,在相片中有两个同样漂亮的女性面孔。相片中其他的任何地方都完全一样,但她们的瞳孔是经过修描的,因而其中一张双瞳显得很大,另一张双瞳则显得很小。这些男士们被要求每一张照片只许看一次。当他们看相片时,他们观赏的眼睛被拍摄下来。结果发现,当男士们看到那张脸部双瞳放大的相片时,他们自己的眼瞳也随之放大。
随后询问这些男士,虽然有少数的人认为其中的一张脸看起来较温柔、美丽,绝大多数的回答都相信相片是一样的,因为几乎没有一位男士注意到眼睛的差异。但显然地,在某种潜意识层面之下,扩大的瞳孔容易引人注意。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对未曾见过的人,一眼瞥见就会产生好感或恶感。
科学研究表明:瞳孔最能反映内心世界的变化。海斯在《暴露真情的眼神》一书中说,在人类所有的沟通信号中,眼神可能是最能说明问题、最准确的信号,因为眼睛是身体的焦点,瞳孔是单独发生作用的。
瞳孔的生理机能
人在胚胎时,眼睛是大脑的延伸,后来随着发育分化,眼睛才移出颅腔之外。但实际上眼睛仍是大脑的一面镜子,是心灵的窗口。
瞳孔又是生命机能的灵敏指示器。我们知道光线耀眼的时候,瞳孔会自动缩小,暗时又会开大。瞳孔对光反射是由脑干控制的。脑干还同时管理着呼吸、循环、血压等最重要的生命机能的活动。如果瞳孔对光反射变得迟钝了,就表明脑干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同时也意味着生命机能即将停止活动。所以,医生诊视危重病人时,总要翻开眼皮看看瞳孔以判断生命机能是否受到了威胁。
瞳孔的大小与情绪的关系
人的瞳孔大小与其情绪也有很大的关系。当人情绪低落、态度消极时,瞳孔就会缩小;而当人情绪高涨、态度积极时,瞳孔就会扩大。此外,有资料指出,一个人在极度恐惧或兴奋时,他的瞳孔一般会比正常状态下的瞳孔扩大3倍。
一对相爱的青年男女在相互注视对方时,也同时不自觉地在注视对方瞳孔的扩张,两个人都会因为对方瞳孔的扩张而激动。因此,大多数人的约会往往选择光线较暗的地方。其实这种做法并非完全是避开他人的耳目,从行为学的角度来讲,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增进双方的感情。
古时候的妓女常常会往眼睛里滴一种药水来扩大瞳孔,以增加自己的魅力。婴儿的瞳孔往往也比成年人要大。当有成年人在场时,他们的瞳孔也都放得大大的,使自己看起来更可爱,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
此外,瞳孔的扩大也可以激发人的兴趣。某些深夜从事写作或读书的人,也喜欢在稍弱一些的光线之下,问及原因,有人只觉得这样舒服而并非为了省电。其实这正是在弱光下瞳孔扩大,从而激发了自己更大兴趣的结果。
瞳孔是兴趣、偏好、态度、情感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高度灵敏的显像屏幕:表示爱、喜欢、兴趣和惊恐时,瞳孔放大;而表示消极、戒备、愤怒时,瞳孔缩小。而且瞳孔的变化是无法用意志来控制的。
因此,有些有经验的赌徒常常利用瞳孔的变化来观察对手。在赌桌上,他们只要一看到对方的瞳孔放大了,就可以肯定他抓了一把好牌,怎么玩法心里也就有底了。
但是,如果对手戴着墨镜,那么这些有经验的赌徒赢钱的机会就减少了。所以,一些电影中的“赌神”都喜欢戴墨镜,并不是完全为了“摆酷”,也是要挡住瞳孔以防泄密。
除了赌徒之外,也有很多人善于通过观察瞳孔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说,有很多魔术师声称,在耍扑克牌魔术时,他们之所以能指出一位志愿挑牌的观众先前所挑出来的那张牌来,是因为这个观众再度看到那张牌时,他的瞳孔就会放大。
观察瞳孔也是古代中国珠宝商常用的方法,他们在同顾客谈价钱时,会注意对方瞳孔的扩张。珠宝商人出售首饰时,总是根据顾客瞳孔的大小来要价的。如果一只钻戒的熠熠光泽能使顾客的瞳孔扩张,商人就会将价钱要得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