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测验、考试中有失误与丢分是任何一个学生都难以避免的。有些学生常把失误归因于粗心,不进行仔细分析与反思,结果第二次又出现类似的失误。他可能不明白这种失误就是自己的知识与思维缺陷,就是学习过程中的疑难与障碍。如何从失误中找出原因,避免下一次重犯,使再次出现失误的机会减少呢?笔者认为,准备一本专门记录和分析自己失误的笔记本是必要的。譬如某道题做错了,是错在概念混淆,还是原理应用及推理分析,这就找出了自己的知识缺陷及思维方式的偏差。还要进一步分析,解答这道题还可以运用哪些原理?还可以通过什么题型与方式来考核?同样的原理还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等。举一反三,运用辐合与发散思维对类似的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学习效果就大不同了。为什么强调对失误的分析呢?因为它恰恰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障碍之处,而且这种疑难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命题者通常也善于以它为切入点设计试题,又恰恰是考生容易丢分的地方。
除了老师安排的测验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学生本身也可以选择参考书中的训练题、模拟题,尤其是历年高考试卷进行适度的答题训练。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知识和思维上的缺陷;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但最好严格遵循试卷设定的时间完成。这种自我模拟测试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信息及时反馈有助于调整学习策略及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