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就是一边是学,一边是习。“学”主要是指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及时巩固新知识。“习”主要是自我检测和运用(练习、考试、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记忆,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1畅 关于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它能够增加听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还能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首先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以及层次结构。如:枟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枠是整个经济生活教材的第一框题,在本框题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有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历史、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和其他职能、纸币的优点、含义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有关问题。
其次“要做好笔记”。在书上做出眉批,在笔记本上再将知识点予以概括,分别列出图表,圈出重点,列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倡 等)来提示自己,以达到在学习和复习中提醒自己注意,便于向老师提问或者避免遗漏知识和犯同样的错误。如学习货币的含义,就要注意三层意思:第一层货币是不是商品,具备不具备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第二层货币是不是一般等价物。第三层意思货币与它产生之前的一般等价物有什么样的明显区别(是否固定)。然后从货币发展历史和货币的含义得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这样就可以突破重点。
再次,要“勤思善想”,也就是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能阐释哪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如在学习高一思想政治第一课第一节时,就要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为什么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货币?②商品和货币的关系如何?③货币产生以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明白了这些问题,就基本掌握了本节的知识。
最后,要“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恒心、自信心。要把“课前预习”这个起始阶段搞得深入、扎实,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坚持一定时期才能见到效果。
2畅 关于听课
听好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听课的关键是“专心”。“心”专在哪里?一般来说专在看、听、记和积极参与。看、听、记、思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将书本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实际知识。
看:就是要看老师的板书或写在投影片上的文字、图片等。课堂教学板书一般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提炼加工过的语言等,是高度概括和提纲挈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浓缩,是突出教学主要内容的活动。因此,看板书必须重点看懂板书中的关键词、逻辑推论、易错点等。这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第一步,有助于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助于理解记忆和复习巩固,有助于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且能使自己得到美的熏陶、享受、启迪,从而提高政治课的效果。
听:就是要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听懂老师讲的是什么、问的是什么、在黑板上写的是什么,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具体来说主要听老师对知识的分析和推导过程,听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思路,听难点是如何突破的、重点是怎样分析的、疑点是怎样化解的、热点是怎样联系的等等,进而从老师的讲课中受到启发,发现问题,提高听课的质量。同时对老师提出问题,要主动思考,寻找答案,在听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听回答的思路或者误区,更要认真听老师的评价或者纠正,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只要长期坚持下去,自己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记:就是要记好课堂笔记。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课后复习巩固新知识,培养记笔记的能力也是听好课,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
做课堂笔记,我们不可能把老师上的内容都记下来,有时还会存在记和听的矛盾,当你记得时候,听就跟不上,而如集中精力听又记不下,这就要求学习时注意下列几点:第一,预习与听课结合起来,当你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摘抄下重点与难点,在听课时只不过进行补充,把主要精力放在听方面。第二,把听课与复习结合起来,在听课时必须紧跟老师的思维,或许你记下的是几个词或符号,为了在今后不会遗忘,必须把笔记进行整理。可见,记笔记不一定从听课开始,应该从预习开始;也不是老师所讲知识的照搬,应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第三,还要记录教师对问题的见解和思维方式,必要时还要加注,以备课后提炼、升华、复习备考和创造之用。第四,课堂笔记尽量要用短语、数字、图表及各类符号,眉目要清楚,语言要简练,文字要清晰,写的要快,以减少记录时间,从而使听、看、记、思相互结合,并能及时对讲授信息作出反馈。最后要记录下老师对容易混淆知识的对比方法,以及理论知识的现实应用(包括一些最新的时政信息,如党在政治、经济理论上的新突破、社会现实的新变化———银监会设立、国家宏观调控任务的变化、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的变化过程、国家取消农业税等等)。
当然课后对课堂笔记还要有一个整理的过程,通过整理课堂笔记,可以对教师讲的内容进行尝试回忆,可以对教材进行再一次阅读研究,对课堂笔记中记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对记得不清的进一步弄清,对记得不全的进行补充,对条理紊乱的把知识的逻辑关系与内在联系搞清? ?这一切,有利于将所学新知识进一步学懂,学深,学全,加深记忆,使所学的知识更系统化。整理课堂笔记是信息反馈和信息加工的过程,是脑手结合的积极思维过程,不仅对复习记忆所学的新知识有益,而且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刻苦钻研精神有利。
思:就是学会思考。学习离不开思考,思考始终贯穿于听课过程中。“思则明,不思则暗”,没有思考,理解新概念,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是一句空话,听课课的实际意义也就不复存在。
思考首先要求要跟随老师讲课的思路即教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规律,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这样就可以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习如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能力,掌握治学本领。其次,要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思考所学内容的来龙去脉,它与旧知识的联系以及在实际中的运用。主要思考那些重要的与现实联系紧密的问题、容易混淆以及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从而积极动脑与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全面提升自己的听课效率。再次要善于问答。学问学问,不问难以成学。在课堂,必须设问,但也不可乱问,一定要认真思考,问到点子上,问到关键处。旨在寻求答案的问于培养能力无益,旨在寻求思路的问是善问之道,并有助于培养能力,学生在善问的同时,还要养成喜欢积极回答和善于回答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问题的习惯。
总之,听课时要眼、耳、脑、手并用,看、听、思、记结合并协调好四者的关系。一般说来,在这四者中,首先是听,听是关键,是基础,听不清就记不清、记不全,思就无法进行;其次是记,记是听课的收获,是复习和作业的依据,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三是思,思能提高听课的质量,只有认真地思考才能跟上教师讲课的进度,发现问题,得到更多的收获,提高听课的质量;第四是看,看处于辅助的地位,为听、思、记服务。经过以上过程,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3畅 关于复习
学习具有实践性、个体性、反复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特别是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进行复习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忆”:即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如本课的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网络图等等,要达到在大脑中要像放电影一样能把它再现出来。读:读书、读笔记并同回忆进行对照,这样就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思:把新知识进行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让知识各就各位。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练:适当练习不仅巩固了应用了知识,而且起到查漏补缺作用,进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复习的这几个环节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学习中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不可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否则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当然,对不同年级知识点的复习思路是不同的,高中政治最重要的是对经济、哲学、政治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大部分试题都是要求运用课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时政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把此作为复习的重点。对基本原理的复习同学们应该做到:
第一步,准确概括原理名称。教材的每一单元都讲了多个原理,但每一个原理名称不都是很明显的,而且同一原理有时也有不同的表述,只有准确地概括出原理名称,才不会“张冠李戴”。
第二步,完整表述原理内容。教材中的每一原理的内容,都是严密准确和精炼的,它又是由多个概括程度高的观点或道理构成的,而每一个原理的内容又不都是集中体现在某一课,某一节。因此,完整地概括出原理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的基本要求。
第三步,掌握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我们掌握了原理内容,只是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要正确运用原理,还必须找出每个原理在方法论上的意义。这样,就能获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
第四步,原理运用训练。掌握了原理与方法,并不等于会运用。还有一个培养与训练过程,这一步是同学们普遍遇到的大难题。因此,要由弄懂原理转化为运用原理的能力。方法是:一是当我们看到一件国内外大事或一条方针政策,或一个事例,或一则故事,或一首诗词,或一句名言,要有意识地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条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去分析,从中概括出一定的原理。二是对社会实际或同学们存在的思想实际事例,或学过的数理化等具体科学中的典型材料,按指定的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方法去分析说明。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举一反三”,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