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的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基本理念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有的人没有看到或不了解政治课的教学改革,简单地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政治课教学仍是传统的灌输。正是这些误解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因此,在许多学生的眼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很枯燥的课程,许多学生一看见思想政治课就“望而生畏”,退避三舍。其实教材的观点和原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要运用教材的观点和原理指导生活,必须先将其还原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就能很好地提炼生活中鲜活典型的案例服务于教育和教学。
把教材上的观点和原理还原于生活,在丰富的生活中提炼观点和原理,相得益彰,既拓展了活水的源头,又能够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信度,而且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如枟经济生活枠第一单元就是“生活和消费”,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消费,必须了解货币和各种信用工具在经济生活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价格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可循?如何选择质优价廉的商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需求?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多种的消费方式和行为?这些都是我们同学中每天遇到或者思考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就在我们的身边。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现实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也有着一定的差距,影响了我们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但只要端正自己的认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变枯燥为乐趣,化被动为主动,是成功学习政治课的前提。高中的政治课有其自身的学科体系和价值,虽然其语言比较抽象,侧重表达的不是人的情感,而是一种思想,理论性较强,但政治学科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辩证思维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比拟的,要学好政治必须把握其特点,因此,不能像读散文一样去读政治,关键是去理解政治的思想观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解书中引举的事例是如何来论证原理说明问题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联想自己了解的一些实例,做到融会贯通,才能使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的个人体验,做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每当你了解到一种重大事实、时髦现象就会习惯地去运用政治观点去分析思考时,那么你就会在思考中找到乐趣。
如在学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时,总感到很抽象,但一个同学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时,却充满激情地说道:“我们正值花季、雨季,也饱尝了矛盾的滋味,初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当我们的考试成绩‘潮起潮落’的时候;当我们的友谊出现裂痕,渴望理解的彩虹在心灵的蓝天重新飞架的时候;当我们的节假日被应试教育的秋风从青春的大树上轻轻吹落的时候;当丘比特之箭过早地射上我们,情感的野马即将挣脱理智的缰绳,向着学业荒废的悬崖狂奔的时候? ?这就是层峦叠嶂的矛盾的‘三峡’在迎接我们这些满载民族希望的生命之帆!”情绪高涨激情满怀的一席话,不仅提升了同学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而且把同学们带进了一个奋进的人生境界。这时的同学们一定激荡着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不会不感到思想政治课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