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切体会:“热爱家乡”必需要了解家乡。一个优秀的民族应当传承历史精华,才能自强自立,才能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作为一个有志于写作的人,写下自己乡镇的人和事来为文化强市(强镇)建设做点贡献!这些都给力予我,促使我笨拙地弹动键盘,机械地操作相机,在文档页面上堆集图片和文字,做成书稿。
上个世纪70年代参加工作后,我就多次带领我的学生到龙华山登高、到石牛寨爬山、到石柱峰观景,有过颇多的感受。从1994年8月起,我开始收集有关资料。比如本书中的《柱峰日出》照片,就是1994年7月拍摄留下来的。近年,我翻阅有关资料,并自费回乡采访。我写的尽管是一个人口不足5万,土地面积仅171平方千米小镇的人和事、物,但从书中不难读出中华民族的诸多优秀品质……。每个人的家乡都有故事,都有值得了解的东西。只要我们用心去调查!
书中写到“关羽捞刀”。从诸多资料中,我找到了7种说法。就地点来说也有的说在社港境内,大多数说在长沙境内。根据留下的地名“落刀嘴”等来看,应该是在长沙比较正确。书中我采用了在长沙的说法。当然还有下面要讲到的理由。至于刀怎样落水、怎样捞刀、在什么地方捞刀,我反复思考。首先我写在下游找到,已经成文了,后来看到一些资料,我又重新写过了。觉得在上游找到更符合捞刀河的历史状况,更使捞刀河名称富有传奇色彩,更理解了劳动人民为什么要改称捞刀河而不称“北川河”、“潦浒河”的思想感情。当然,在下游落刀从上游捞刀,是不是故弄玄虚,或者说有迷信色彩,甚至如传说中说,关公宝刀上镶嵌的青龙入水而活,宝刀入水后,青龙荷着宝刀逆水而上这样神乎呢?这就有待我们了解一些相关情况。故事中有两个细节是我所看到的7种说法都一致认为的:船被突然涌来大浪颠簸,向来稳重的关将军失手落刀然后捞刀;刀捞起后比落水前更锋利。为什么会突然涌来大浪,它与在上游捞刀有什么因果。这由捞刀河特殊的地理状况决定了。有“长沙市第二大内河”之称的捞刀河原来是朝南逆向上流流入湘江,上游2公里处是浏阳河流入湘江。汛期时,三条河的交汇处形成巨大的“顶托”。捞刀河逆流入江,导致湘江水倒灌,河道两边的五合垸、捞湖垸、福安垸内的长沙市民因此连年遭灾。根据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关将军在察看的时候长沙应该是天气晴朗,捞刀河流域没有降水。而湘江、浏阳河上游某一段突降暴雨。在关将军回到捞刀河时,洪水“顶”入,倒灌捞刀河,船被突然涌来大浪颠簸,向来稳重的关将军失手落刀。刀落水后由倒灌的逆流而推到上游。因此,刀在上游捞到。2004年捞刀河入湘江处拉直了,减少了水灾,也没有了“顶托”现象,就不可能把刀逆推到上游了。说到刀捞起后比落水前更锋利,也不是故弄玄虚或神化。长沙县捞刀河镇生产的“捞刀河”刀剪与北京“王麻子”和杭州“张小泉”刀剪齐名,自明末以来畅销于世,用了捞刀河水卒火是其中原因之一。捞刀河发源地社港周洛桂花峡内有一名胜叫磨刀坑。用磨刀坑的水磨刀,比用其他地方的水容易使刀锋利。捞刀河水确有使刀锋利的元素。
书的出版,承蒙中国文联出版社和长沙作家网老师们的关爱,特别是“芙蓉国文丛”总策划张立云先生的精心指导和辛勤工作,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