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方法:蹲位、立位或坐位,经尿道将一导尿管置入膀胱,其余操作与充盈性膀胱测压相同。待达到最大尿意容量时嘱患者尽最大努力排尿。同时记录尿流率、膀胱压、逼尿肌压及直肠压4条曲线。
从理论上该项检查是反映有否梗阻及梗阻程度的最佳方法,但膀胱尿道的组织结构特性使其又不完全遵循欧姆定律,从而演化出多种指标和参数。
1排尿前压排尿前压是排尿开始前的压力,包括排尿前膀胱压、排尿前腹压和排尿前逼尿肌压。
2开放压即排尿使尿液流出时的压力,包括开放膀胱压、开放腹压及开放逼尿肌压。
3最大尿流率压即最大尿流率时的压力,包括最大尿流率膀胱压、最大尿流率腹压、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当其>;40cmH2O时应考虑有下尿路梗阻。
4尿道阻力因子根据尿流率与逼尿肌压成正比,与尿道阻力成反比的基本原理,其中最常用的公式为最小尿道阻力(Rmin)公式为:Rmin=最大尿流率逼尿肌/(最大尿流率)2。Rmin正常参考值为026±019cmH2O/(ml·s),当RminI≥06cmH2O/(ml·s)应考虑诊断为尿道梗阻。
5压力/流率函数曲线图该曲线图以逼尿肌为纵坐标,以尿流率为横坐标,依排尿时间顺序,记录排尿全过程中逼尿肌压与尿流率的相互关系。正常应为一高流率低压力益线,即开放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和尿流结束时逼尿肌压低,尿流率高,曲线平缓。下尿路梗阻时典型改变为低流率高压力。
6A-G图(abrams/griffiths图)该图是在大宗病例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压力-流率函数曲线图分为梗阻、可疑梗阻和非梗阻3个区域,以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在图中的位置确定是否存在着梗阻。对落入可疑梗阻区者再参考下述标准进行判断:最小尿流率逼尿肌压(排尿过程中的最小逼尿肌压力值)>;40cmH2O或压力流率曲线下部的斜率>;20cmH2O/(ml·s)为梗阻。
7线性化被动尿道阻力关系图(简称Linp-URR)该图将压力流率函数曲线图分为0~VI区,共7个区域,分别代表梗阻的不同程度。0~I区为非梗阻;Ⅲ~Ⅵ区为梗阻,且梗阻程度依次增加;Ⅱ区为可疑梗阻。根据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在图中的分布区域确定有否梗阻及梗阻程度。
8确定膀胱收缩功能的常用参数确定膀胱功能不仅仅是为了区别排尿困难是否系因逼尿肌收缩无力所致,对确定下尿路梗阻也是十分重要的。下尿路梗阻是在一个足够力量、速度及时间的逼尿肌收缩强度下产生一个低的流率,即高压力伴低流率。与此相反,若低压力下产生一个高流率为非梗阻。典型的逼尿肌收缩无力为低压力伴低流率。但若梗阻的同时伴有逼尿肌收缩受损,其压力流率表达为不同程度的低压力伴低流率,对此类患者,需对逼尿肌功能进行评估。
(1)等容积逼尿肌收缩压:在排尿过程中嘱患者突然中断排尿,此时膀胱容积未改变,但逼尿肌压力达到最大值,称之为等容积逼尿肌压。正常参数值为50~100cmH2O。大于100cmH2O为逼尿肌收缩亢进,小于50cmH2O为逼尿肌收缩无力。
(2)逼尿肌收缩强度(WF):为排尿全过程中,单位逼尿肌面积的机械收缩力,是从逼尿肌压、尿流率和膀胱容量计算得到。
压力/尿期外括约肌肌电图同步检查
同步记录储尿期和排尿期膀胱压力图和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用以反映膀胱舒缩活动与尿道外括约肌活动的协调关系。本项检查对确定神经源性和非神经源性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是非常重要的。
在前述6项检查中,较常用的是尿流率测定。充盈性膀胱测压和压力流率同步检查、尿道压力图也十分重要。检查者也可根据不同目的选用其他检查。第四届国际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咨询委员会和国际尿控协会都推荐压力流率同步检查作为确定有无膀胱出口梗阻及其程度的必须检查项目,推荐充盈性膀胱测压作为评价膀胱功能的必须检查项目。应注意的是,尿流动力学检查是通过功能变化反映形态学变化,因此在分析尿流动力学结果时,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前列腺穿刺病理学检查
活体组织检查是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随着穿刺针和穿刺技术的不断改进,穿刺成功率及安全性大大提高。前列腺肿块确诊依赖于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前列腺穿刺活检是前列腺肿块诊断的重要方法,穿刺途径多采用经会阴或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法,穿刺手法又分为手指引导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法。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细胞学检查
优点是成功率高,损伤小,缺点为有感染可能。一般经直肠穿刺采用Franzen穿刺针及导引器。Franzen穿刺器具包括长针头、10ml带有特殊把柄的针管及专门引导穿刺针走行方向及角度的指套各一件。
(一)操作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或胸膝位,肛周局部消毒处理,术者左手戴消毒手套,示指经肛门查找前列腺可疑病灶部位,在Franzen穿刺针引导指套引导下,将穿刺针刺人病变部位,利用Franzen穿刺针管产生的负压将可疑组织吸人针内送细胞学检查。为防止感染,在穿刺前一天及术后应用抗生素。此方式操作相对简单,可在门诊进行,也可重复穿刺观察治疗效果。
(二)临床意义
前列腺脱落细胞包含前列腺上皮细胞、精囊上皮细胞、尿道上皮细胞,偶含精子。
1正常前列腺脱落细胞
(1)前列腺上皮细胞:呈柱形、立方形或多边形,镜下为成群或散在分布,细胞浆巴氏染色着色,量适中,细胞边界清楚,胞核圆形,中心位。
(2)尿道上皮细胞:尿道上皮细胞包括移行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及粒状上皮细胞,因分布部位不同而不同。前列腺部尿道大部为移行上皮所覆盖,尿道大部为复层柱状上皮,尿道外口为复层鳞状上皮。
(3)淀粉样小体:为前列腺分泌物质,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呈同心圆结构,发生钙盐沉积后形成前列腺结石。淀粉样小体见于前列腺炎患者,也可见于正常前列腺液。
2异常前列腺脱落细胞成分
(1)前列腺炎:可见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脓细胞或陈旧红细胞。慢性前列腺炎时可见变性的上皮细胞。朗汉斯巨细胞是前列腺结核的典型标志。
(2)前列腺腺癌:根据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及低分化两类。高分化前列腺腺癌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胞浆中量,有空泡,核大小形态不一,位于偏心位,染色质增多,不均匀。低分化前列腺腺癌脱落细胞成团,排列紧密,细胞小,核浆比例失常,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可见核分裂象。
(3)前列腺腺管癌:发病率低,但癌细胞易脱落,故细胞学检查阳性率高,从而可做到早期诊断,涂片中可见成群团状脱落细胞,核体积增大、边缘不清,胞浆内含有大小不等分泌颗粒。
(4)前列腺移行细胞癌:多源于尿道周围的初级前列腺管,可伴有膀胱移行上皮癌。癌细胞易于脱落,恶性移行细胞多为圆形,核浆比例失常,核大浆少并畸形,可见到核仁,核染色质增多,分布不均。胞浆少,可见嗜天青颗粒。
(5)前列腺鳞状细胞癌:其发生率很低,细胞体积较大,胞浆内含有角蛋白,嗜酸性,细胞核大、着色深、形态呈畸形。
前列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根据采取标本途径可分为经会阴和经直肠活体组织检查两种方式。前列腺癌的最终诊断有赖于前列腺活体组织检查,因此,当临床怀疑前列腺疾病并不能确定是良性或恶性病变时,应进行前列腺活体组织检查。
(一)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有准确性较低的缺点,在无超声波定位的情况下,正确操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因穿刺针需要经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及筋膜等,当病灶较小时,要精确采取可疑组织有一定难度。有学者认为缺乏经验的医师,经会阴穿刺前列腺活体组织检查的满意率不足2/3。正确的操作方法应该是:患者取截石位,会阴局部消毒及麻醉,以左手示指经肛门寻找固定前列腺可疑病变部位,用Silrman或Tru-cut针经会阴穿刺,以规定操作方式,切取病变组织标本。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偶可发生尿道损伤、血尿、会阴血肿等并发症,应在操作过程中注意。
(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近年来经直肠超声波检查技术的准确率已超过其他方式,并在临床上得到较广泛的应用。经直肠B超引导下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准确率较高。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的适应证:①PSA>;4ng/ml且DRE或经直肠超声波检查(TRUS)异常,行可疑部位活检;②PSA>;10ng/ml,行前列腺不同方向系统性随机活检;③PSA在4~10ng/ml之间,DRE或TRUS异常,行系统性随机活检;④PSA正常,DRE或TRUS异常,行可疑部位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