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76200000013

第13章 太空之花:飞出地球的女性(4)

香农负责28项实验,目的只有一个:观察微重力状态下的实验及结果与地面重力环境下的实验及结果有何不同。

第一项实验是观察日本鹌鹑蛋在微重力状态下的孵化情况。香农要把与她同机抵达“和平号”的30只鹌鹑蛋放入一个孵化器,16天后每天拿出一只鹌鹑蛋放入多聚甲醛溶液,以阻止其继续孵化。这些被固定在不同孵化阶段的鹌鹑蛋随后搭乘货舱返回地面,接受进一步研究。

听起来这也许是个容易做的实验。但实际上,微重力状态下把鹌鹑蛋放入溶液是件相当复杂的工作。一旦实验过程中有一滴多聚甲醛溶液泄漏,那它就有可能飘浮到航天员的眼睛里,造成严重烧伤。为防止意外,溶液存放在3层外壳包裹的容器内,整个容器又放在一个特制密封袋中。香农必须通过袋子上向内凹进的手套形状,完全凭手上的感觉把每个鹌鹑蛋准确放入容器内。

而香农做的时间最长的实验是在“晶体号”的温室内种小麦,观察小麦的生长和成熟情况。由于小麦可以为长期太空飞行提供氧气和食物,因此实验的意义非常重大。

香农把小麦种在硅酸盐土壤中,湿度、温度和光照都由电脑系统控制。按照计划,她与两名俄罗斯同事定期给小麦拍照,在不同阶段“收割”部分小麦,并把小麦存放在抑制生长的固定剂中。大约40天后,终于出现了麦穗,香农和同事们高兴得大喊大叫。

“和平号”上的实验,使香农意识到载人空间站的意义。实验过程中,她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实验环境和内容;设备出现故障时,与俄罗斯同事及时修理;更重要的是,她可以亲身观察实验进程,记录一些摄像镜头无法捕捉到的细微变化。正是由于载人空间站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她负责的28项实验中,有27项获得了成功,只有一项因为器材无法修复而不得不中止。

痛苦的健身

除工作之外,航天员们每天还得坚持锻炼,防止肌肉在失重状态下萎缩。“和平号”上的健身器材包括基座内的两台跑步机和“晶体号”上的一辆自行车测力器。俄罗斯生理学家为大家制订了3套分别长达45分钟的健身方案,她们每天做一套,如此周而复始。

香农在飞船内健身香农说,健身是她在“和平号”上最痛苦的体验。首先,为了重新获得重力感,她必须把一套像马具一样的设备套在身上,然后连接跑步机上的橡皮带,利用橡皮带的拉力使自己稳稳地“站”在跑步机上。其次,由于跑步机噪声巨大,跑步时无法与同事对话,跑步也变得异常单调。为此,她只好戴着随身听。6个月时间里,她把空间站上的所有磁带都听了好几遍。

难忘的聊天

语言的隔阂、性别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别都没有成为香农和俄罗斯同事共事的障碍。两名俄罗斯航天员从来没有因为香农是美国人而对她有所排斥,只要情况允许,他们3人就聚在一起喝茶、吃饼干,谈天说地,探讨工作。工作出现差错时,他们也从来不互相埋怨。

长达6个月的太空生活有许多片断都使香农铭记终生,但最令她难忘的,还是与俄罗斯同事的一次聊天。一天傍晚,她们聊起了童年。香农告诉他们,她小时候上学时经常遇到空袭演习,每次都以最快的速度钻到课桌下面。从小,她都生活在苏联发动核战争的恐惧之中。令她感到意外的是,俄罗斯同事们也有相同的感受,他俩幼年时也担心美国的轰炸机会把他们生活的村庄夷为平地。

说完这段经历,她们相视而笑。想想看,两个国家以前是势不两立的死对头,而现在,一名美国人和两名俄罗斯人不仅和谐地生活、工作在一起,而且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重返故乡

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进行创纪录的飞行之后,香农受到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接见。2002年,她当上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首席科学家,一直在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工作。

香农受到克林顿总统的接见2006年9月,作为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带队的访华代表团的成员,香农·露西德在阔别中国半个世纪之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上海。63岁的露西德告诉记者,几十年来,她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在太空中凝望地球、寻找上海的轮廓;而今天,她终于可以再次亲手触摸它的土地。

香农说:“一听说格里芬局长要带我一道访问中国,我真是太激动了!这是我小时候离开上海后,第一次返回自己的出生地。”

不过,离开的时间太长,香农对上海的记忆已经模糊:“我保存了父母的大量照片,所以在我脑海里,上海就是一张张发黄老照片里的样子。”好像时空旅行一样,只记得二战时期的上海,只看过400千米太空外的上海,香农终于在半个世纪后,回到了上海,“今天的上海太让人吃惊了!与50年前是如此不同。我会再回来的,带着我的家人,让他们看看我这个老祖母出生的地方。”

知识点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又称为太空梭或太空穿梭机,是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它既能代表运载火箭把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轨道上运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在大气层中滑翔着陆。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它大大降低航天活动的费用,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惠特森:当之无愧的太空行走女王

2007年12月18日,作为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位女性指挥官,惠特森以32小时36分钟的记录成为太空行走累计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是当之无愧的“太空行走女王”。

空间站的第一位女指挥官

1960年2月9日,佩吉·惠特森(PeggyWhitson)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的比肯斯菲尔德。她曾经是一名生物化学研究人员,已婚无子女,1996年入选美国航空航天局,成为一名航天员。美国航空航天局有73名男航天员,女航天员只有18名,惠特森就是其中之一。

惠特森是国际空间站第16批长期考察组成员,她于2006年10月和俄罗斯航天员尤里·马连琴科及马来西亚首位航天员谢赫·穆扎法尔一起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来到国际空间站。惠特森担任指令长,同时也是空间站的第一位女性指挥官。2002年,她曾在国际空间站工作过一段时间。

“发现真相”之旅

2007年12月18日美国东部时间11时46分,惠特森与飞行工程师丹尼尔·塔尼一起完成了空间站的第100次太空行走,他们当日的太空行走耗时6小时56分钟。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地面控制人员把这次行走称为“发现真相”之旅,因为他们此次执行的主要任务是检查空间站右侧太阳能电池板的“太阳阿尔法旋转接头”和“贝塔万向架组件”。这两个设备的作用是让电池板能保持一直朝向太阳的方向,不过它们先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故障:前者有金属磨损现象,后者出现短路问题。两个设备被暂停运转,但空间站运行及电力供应并未受影响。地面专家将根据这次太空行走的检查情况,判断两个故障的问题所在。

这是惠特森的第5次太空行走。这一次她创造了历史,因为这是空间站航天员实施的第100次太空行走。本次太空行走完成后,她还刷新了此前由美国女航天员苏尼特·威廉斯创造的女航天员累计太空行走时间纪录。结束这次太空行走以后,惠特森的累计太空行走时间达到了32小时36分钟。

勇敢者的幽默

这次历史性太空行走还因为航天员与地面控制人员间的谐趣对话,多了几分轻松。

惠特森在太空舱内工作一名地面人员请联系人员问女指令长惠特森,太空行走是否比做饭和缝衣更有趣。惠特森回答说:“请转告他,我回去后会负责照顾他。不过,照顾方式可能不会让他好受。”

虽然气氛轻松,但惠特森和地面人员深知,每次太空行走实际上都是一次历险。在太空行走的航天员由于无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远近大小和移动速度快慢。如果一次疏忽导致航天员脱离空间站,航天员就可能会迷失在茫茫太空,成为人体卫星。

两位女性指挥官会师太空

2007年10月25日北京时间20点40分,“发现号”航天飞机同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在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对接时舱门打开的那一刻,惠特森还创造了另一个历史。在距地球322千米的高空,惠特森与“发现号”女机长帕梅拉·梅尔罗伊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握手,这标志着太空飞行史上首次有两名女指挥官带领机组人员同时在轨从事科研活动。这也被称为航天飞行史上首次由女性“掌权”。

对接前,“发现号”在女指令长梅尔罗伊的操纵下,在接近国际空间站下方近200米时,做了一个360度“后空翻”,使机身腹部朝向空间站。航天员这时为机腹拍照,以确定飞机在发射升空过程中未受损。随后,梅尔罗伊驾驶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梅尔罗伊和惠特森都为能与对方在太空相遇感到荣幸。“对我来说,这是此次飞行任务的最重要意义之一。”梅尔罗伊说。

“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次特殊的事,”惠特森说,“有许多女性都参与了国际空间站建设……航天飞行历史上发生过很多事情,这是我们的机遇。”

梅尔罗伊和惠特森在国际空间站上共同度过了约10天的时间,在此期间,她们带领包括一名女性在内的另外8名航天员完成了艰巨的工作。

同事的支持

对于惠特森的领导,她的男同事们都表示支持。惠特森升入太空前,一名同事送给她一条传统的哈萨克斯坦鞭子。在哈斯克斯坦,鞭子是权力的象征。

惠特森说,她喜欢这份礼物,“我认为这挺有趣,同事们说通常哈萨克斯坦人并不让女人持有鞭子”。

跟随梅尔罗伊一起搭乘“发现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的航天员丹尼尔·塔尼和妻子养育有两个女儿,他幽默地表达了对惠特森和梅尔罗伊的敬意:“有意思的是,我的生活最近由女性主宰着,我工作中有两个女老板,家里有3个女老板。”

虾带来的麻烦

截至2008年年底,惠特森已经在太空度过了漫长的300多天。她对自己的太空生活感到愉快而满意,如果真的要问有什么麻烦的话,也许是她带了太多的虾到太空来。

这位国际空间站的女科学家说:“也许人到了太空里,口味就会发生变化。虾是我在地面上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但到了这儿,我却再也受不了了。”

从空间站的物品清单中可以看出,惠特森为她的太空之行一共准备了40顿“虾餐”。在空间站的还有惠特森的同伴,俄罗斯航天员瓦莱里·科尔尊和谢尔盖。她说:“他们都很爱吃,所以我带来的虾都用来犒劳他们了。”

太空的食物总是平淡无味,还好有辣味番茄酱来帮忙。惠特森说:“如果蘸上辣味番茄酱,我们甚至可以把纸也吞下去。”

可足茧问题就没那么容易克服了。由于失重,航天员在太空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站立,只能靠在脚部固定装置里移动脚来四处“游走”。

惠特森说:“在这里待上几个月,脚底的老茧都不见了,它们全部都长到了脚背上,这对我来说实在是有趣之极。”

再创历史

2008年4月16日,身在国际空间站的惠特森又创造了一项新的航天纪录,成为美国历史上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航天员。当天她在太空停留的累积时间达到374天,由此成为美国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惠特森平安返回2008年4月19日,惠特森与俄罗斯籍飞行工程师尤里·马连琴科和韩国首位航天员李素妍一同返回地面。这次,她在太空飞行的累积时间增至377天,这是她执行两次太空飞行任务所取得的成绩。

惠特森此次打破了美国航天员迈克尔·弗勒之前保持的373天18小时18分钟的太空飞行纪录。这一纪录是他通过6次太空任务完成的,其中,他在2003年至2004年曾作为国际空间站第8长期考察组指令长飞赴太空。作为国际空间站第16长期考察组的指令长,惠特森已经在太空中飞行了192天,而上一次即2002年,她曾作为第5长期考察组飞行工程师在国际空间站上停留了185天。

另外,惠特森还保持着女航天员太空行走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同时也是世界上太空行走经验最为丰富的航天员,截至2008年年底,她已完成了20次太空行走。

知识点太空食品

太空中所有的物品都失去了重量,变得可以随处飞扬,这样,宇航员就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可以随时取食,轻松地嚼咽了。因此,科学家在研制宇宙飞船的同时,也研究制造太空食品。现在供宇航员食用的食品,种类繁多,不仅有新鲜的面包、水果、巧克力,也有装在太空食品盒里的炒菜、肉丸等,还有番茄酱等调味品。这些食品大多是高度浓缩的、流质状的。所以,宇航员的进食方式与在地球上的不同。吃饭时,只要“飘游”到厨房内,向食品盒注入一定的水,进行加热,然后就可以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挤进嘴里美餐一顿。当然,如果要吃花生米类硬颗粒状食物,那就不能直接往嘴里送,否则会塞到鼻孔里。比较稳妥的办法是让花生米在空中飘着,然后张大嘴去捕捉。

同类推荐
  • 辉煌60年

    辉煌60年

    2011年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为弘扬“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集团宗旨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集团理念,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离退休人员管理局、中国航空报社、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了“辉煌60年”征文活动, 组织离退休老同志以著书立说的形式, 发掘航空工业的光荣历史。活动得到老同志积极响应, 收到来自集团总部及所属成员单位老同志撰写的征文320余篇。经过专家评审, 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共计100篇。
  • 地球是烫的:低碳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地球是烫的:低碳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本书分上、下两篇,共12章。其中,上篇讲述了低碳概念的成因及高碳对未来人类影响,包括“后天也许不是一个传说”“生活在碳基社会”“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得不做的选择”“开疆拓源勇往直前”“低碳城市”。下篇介绍了低碳与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联系,并介绍如何才能更经济地走向低碳、走向绿色健康生活的方式,包括 “低碳生活我做主”“消费低碳”“低碳起居”“交通低碳”“办公低碳”“低碳旅游”。全书事例清楚、条理清晰,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实惠。
  • 生活与生态(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生活与生态(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 新时期安全教育

    新时期安全教育

    本书名为《新世纪安全教育》,重点突出在“新”字上,在编写前,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取其精华,兼收并蓄,但又不囿于传统。我们颠覆了传统的写作模式和手法,打破章节条框,让主题划分更科学,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此外我们还想尝试探索一下在有限容量内传递信息量的极限,突出信息量大这一特点,实现安全教育无盲点,打造百科全书式的安全教育。
  • 微型航天器:航模(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微型航天器:航模(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航空模型的制作与放飞,从古至今一直吸引着无数人。20世纪初飞机发明后,全世界出现了空前的航空热。发达国家竞相发展自己的航空事业,而模型飞机是学习航空技术、研究飞机最为简捷有效的方法。发达国家把航空模型活动当做普及航空教育,培养航空人才,发展航空事业的基础,从而形成了有组织有领导的群众性航模运动。
热门推荐
  • 海客帝国

    海客帝国

    文明与文明在海洋里相互碰撞,海盗的旗帜在每一片海域里飘扬,魔法与科技开始借着西方文明的崛起重新焕发活力,而武士们的长刀却渐渐不再锋利。黑暗的力量趁机吞噬着这个世界,各大种族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而在一片温暖的海湾里,有一个少年却渴望着伟大的冒险。当命运的车轮开始压过少年的身体,当无情的风暴吹散了所有的梦境,他是选择愤怒的咆哮,还是漫长的复仇?
  • 扈江离与辟芷兮

    扈江离与辟芷兮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清心寡欲的岛主大人从来就没有想过出岛寻药会遇到这么多的麻烦。而最大的麻烦似乎就是那个天天跟在他身后吵着要嫁给他的魔女。对于古姒,扈江离觉得本性不坏,她只是自幼生在魔教而已。但是为什么就是不能娶她呢?扈江离是这么说的:她只是一个孩子,见的人少了便觉得我就是她全部的依靠了。“扈江离,为了你我被同伴抛弃被撵出西域,你不能不对我负责。”当古姒一身是血站在扈江离面前的时候他承认他的心动摇了。“古姒,我娶了你那我该和你爹称兄道弟呢还是你和我女儿姐妹相称呢?”“扈江离,我爹娘早没了,至于你女儿。姐妹相称不是更显得我们关系融洽?”作者有话说:大叔和魔女的故事,希望大家多支持!
  • 入赘姑爷

    入赘姑爷

    一个21世纪的宅男穿越了,莫名其妙的成了杭州府仁和县一商贾之家的赘婿。而他的妻子周敏却是一个强悍的商场高手,为了挣脱来自极品妻子强大气场的束缚,宅男周钦毅然决然的投入到高俅的怀抱里,成了历史上大奸臣太尉高俅,实际上的县令芝麻官的刑房小攒点。凭着超人的见识阅历,他成了高俅步步高升的得力臂助。为高俅破案无数,为治下百姓讨得了公道,广为百姓传颂,人称“周青天”
  • 岚幽

    岚幽

    我只是一个小宅女,为什么看个漫画都要穿越?异界大陆?我的天呀,我看到了什么?山河被人一掌劈开了,星辰被人一剑分成了两半。为什么我是一个孤儿?要知道,我这个人最讨厌麻烦了。
  • 丹经极论

    丹经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春有约(读者精品)

    青春有约(读者精品)

    要前进的青年们大抵想寻求一个导师。然而我敢说:他们将永远寻不到。寻不到倒是运气;自知的谢不敏,自许的果真识路么?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掬了,老态可掬了,圆稳而已,自己却误以为识路。假如真识路,自己就早进向他的目标,何至于还在做导师。
  • 逐鹿异大陆

    逐鹿异大陆

    这是一个异大陆的争霸故事,有兄弟,有热血,让我们一起争霸世界吧
  • 洪荒唯武

    洪荒唯武

    当瑛姑,一灯相继离世,生性好动的老顽童周伯通耐不住寂寞,踏出百花谷,游历世间数百年后,终于集天下武道之大成,踏入白日飞升之境。天劫如约而至,去处却未如所知,阴差阳错之下,周伯通的魂魄竟穿越茫茫时空,附身在异世一名铁匠学徒的身上……是天意弄人,或是命运安排,而那原本平凡的铁匠学徒,又将因此开启怎样一段不同的人生?一切的一切,尽在《洪荒唯武》,翻开本书,带您体验武道如何在剑与魔法的世界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 天才与笨蛋同在

    天才与笨蛋同在

    学渣狗少年郁浩然,无意之间得到一个与自己定过娃娃亲即是天才也是智障的美少女做自己的未婚妻,然而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 巅峰宿命

    巅峰宿命

    他说,我本仁慈,奈何苍天不许!那我便逆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