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泻痢固肠丸功能健脾化湿,益气固肠。每次1~2丸,每日2次。治疗慢性痢疾之脾虚湿盛者。
3.补中益气丸功能健脾益气,升举阳气。每次6克,每日2次。适用于慢性菌痢之病久脱肛。
4.锡类散功能解毒化腐。每次1.2克,每日2次口服;或者100毫升蒸馏水加锡类散0.6克,加温至38℃,保留灌肠2小时以上,14日为1疗程,连用1~2个疗程。适用于慢性菌痢之正气亏虚者。
5.戊己丸功能泻肝火,和脾胃。每次3~6克,每日2次。适用于肝胃不和、口苦嘈杂、呕吐吞酸、腹痛泻痢者。
6.枳实导滞丸功能消积导滞,清利湿热。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适用于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之湿阻气滞证。
7.乌梅安胃丸功能理肝和胃,酸敛降逆。每次9克,每日2次。适用于久痢不止、寒热错杂者。
细菌性痢疾的单验方
1.地锦草250克,加水1500毫升,煎取1000毫升,每次100毫升,每日3次。适用于慢性菌痢之湿热较盛者。
2.马齿苋100~150克,水煎服,每日2次,或鲜汁半杯,每日2次。适用于慢性菌痢之热毒内蕴者。
3.凤尾草30~40克,水煎服,每日3次。适用于慢性菌痢之湿热较盛者。
4.紫皮大蒜100克,取汁;茶叶120克,加水200毫升,浸泡30分钟,取滤汁;金银花32克,甘草12克,加水180毫升,煎取80毫升,合剂,每次20毫升口服,每日3次。适用于慢性菌痢之湿热蕴结者。
5.乌梅烘干研末,每次吞服3~6克,每日3次。治疗慢性菌痢日久不愈者。
6.独头大蒜、黄连各等份,研成细末,制成丸状。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慢性菌痢之热毒较盛者。
7.生萝卜汁3杯,老生姜汁半杯,生蜂蜜汁1杯,陈细茶6克,用水浓煎1杯,放在一起调匀,细呷服。适用于噤口痢。
8.黄芪、乌梅各200克,加水1000毫升,煮取500毫升,加红糖250克,收膏装瓶。每服20毫升,每日2次。适用于气阴两虚之久痢者。
细菌性痢疾的敷脐治疗
1.取大黄30克,川连、木香各等量。将三药研成细末,用食醋调和,制成厚泥状,捏成圆形弹子大药丸备用。取药丸1枚,纳入脐孔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日为1疗程。治湿热痢。
2.取木香、丁香、杏仁霜、巴豆霜、百草霜、肉蔻霜、炮姜炭、木鳖仁炭各等份,将诸药研成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3~5克,填入脐孔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日为1疗程。治寒湿痢。
3.取公丁香、母丁香各6克,番木鳖2个。将诸药研成细末,再用麝香0.3克,以米醋调匀,制成厚泥样,做成梧桐子大药丸备用。每天取药丸1枚,纳入脐中,治久痢不止。
4.取阳和膏1张,加入丁香、肉桂少许,贴脐部,治寒湿痢。
细菌性痢疾的饮食治疗
1.山楂30~60克,或鲜山楂60克,大米60克,砂糖10克。
先用山楂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大米、砂糖煮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痢疾。
2.陈茶叶5~10克,大米30~60克。先用茶叶煮汁,去渣,入大米同煮为粥。适用于慢性菌痢湿热较盛者。
3.肉豆蔻5~10克,生姜2片,大米30克。先把肉豆蔻捣碎,研为细末,用大米煮粥,待煮沸后加入豆蔻末及生姜,同煮为粥。适用于虚寒痢。
4.槟榔10~15克,大米30~60克。先将槟榔片煎汁去渣后,加入大米,一同煮粥。适用于实证痢疾以气滞为主者。
5.莲子10枚,大米30克,冰糖或砂糖10克。先将莲子洗净,用清水浸泡,小火煮沸,入大米同煮至熟,对入糖,顿服。适用于脾虚之泄泻及痢疾。
6.鲫鱼1000克,大蒜2枚,胡椒、陈皮、缩砂仁、荜茇各6克。将葱、酱油、精盐、药料、蒜入鱼肚内,煎熟作羹,五味调和令匀,空心食之。适用于慢性痢疾以虚寒为主者。
7.薤白30~60克,糯米1碗,煮粥,每日晨起趁热一次吃下。可用于湿邪蕴结肠道的赤白痢。
8.鲜萝卜、大蒜、鲜马齿苋一起捣烂挤汁,加食醋少许。治疗慢性菌痢急性发作,热势较重者。
9.白木耳30克,小火炖服,加红糖。治疗休息痢。
10.萝卜汁1杯,蜂蜜1匙,老姜汁1杯,陈皮汁1杯,相混合煎热即可口服。通治痢疾,赤痢尤宜。
细菌性痢疾的针灸治疗
1.体针取天枢(双)、关元、足三里(双)、气海、上巨虚(双)为主穴。发热者加大椎、曲池、风池;湿重者加阴陵泉;恶心呕吐者加中脘、内关;腹痛者加三阴交、中脘;里急后重者加下脘、照海;泻痢不止者配止泻穴(脐下2寸半)。每次选主穴2~3个,配穴1~2个,用提插配合捻转泻法,留针30~60分钟,每隔15分钟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10日为1疗程。慢性痢疾宜针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三阴交、足三里,采用平补平泻法或补法。
2.电针取足三里、三焦俞、天枢为主穴,根据病情酌加配穴。针刺得气后,用电针仪通电30~40分钟,每日治疗1~2次,10日为1疗程。
3.耳针取小肠、大肠、胃、直肠下段、神门、交感、脾、肾等穴,一般留针10~20分钟,每次选穴3~5个,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也可用贴耳穴法,将王不留行籽置于上述穴位,胶布固定。每日按压3~7次,2~3日一换。
4.水针一是取长强、天枢(双)、足三里(双)等穴,用仙鹤草素注射液注入长强穴2毫升,黄连素注射液注入天枢、足三里各2毫升。每日1次,3日为1疗程。二是取下脘、天枢、气海、足三里(双)等穴,皮试后,用0.25%普鲁卡因分别注入3毫升,每日1次,3日为1疗程。
5.灸法取神阙、关元、气海、脾俞、肾俞、大肠俞、胃俞、足三里等穴。每次选2~3穴,用大艾炷隔盐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次3~5壮,每日1~2次。适用于慢性痢疾久治不愈者。
细菌性痢疾的按摩治疗
1.基本方法揉天枢2分钟,拿肚角3~5次,揉拿止泻穴20~25次,揉按大肠俞15次。
2.辨证加减湿热痢加清大肠300次,清小肠200次,推下七节300次;疫毒痢高热者,清天河水500次,推脊400次,推涌泉40次;寒湿痢补脾俞400次,补大肠200次,揉外劳宫30次,摩腹5分钟;休息痢补脾俞400次,补大肠200次,推三关400次,摩中脘8分钟,揉脐5分钟,按揉足三里10次。
肠易激综合征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紊乱性消化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形状异常等,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以解释的综合证,肠道功能的激惹性增加是其最主要的特征。本综合征最早报道是在1820年,此后人们曾用过很多名称描述此病,如“过敏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神经性结肠炎”、“结肠痉挛”、“易激结肠”、“黏液性结肠炎”、“结肠功能紊乱”、“结肠敏感”,至今均已废弃不用,统一命名为肠易激综合征。
根据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可归属于祖国医学腹痛、便秘、泄泻范畴。本病主要因外感六淫、内伤情志、调养不当、禀赋不足等致肝郁气滞,疏泄失职,肝气横逆犯脾,脾胃运化失健,升降失调,湿浊内生,阻滞肠道,气机不畅,传导失司而发病。病位在肠,与肝、脾(胃)、肾密切相关。脾胃虚弱是该病的病理基础。
病机变化在早期多属实证,以肝郁气滞或湿浊阻滞为主,随着病情的发展,肝木乘脾,脾虚失运而成虚实夹杂证,或寒湿内蕴化热而为寒热夹杂之证;病程迁延日久,累及于肾,则为脾肾两虚之证;若波及血分则可见气滞血瘀的证候。
本病从症状分当属腹痛、便秘、泄泻范畴。对此三者历代医家则有较深刻的认识,《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澄彻清冷,皆属于寒。”《伤寒论》将便秘分为阳结、阴结。《诸病源候论·腹痛病诸候》指出:“腹痛者,因府藏虚,寒冷之气,客于肠胃募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景岳全书·泄泻》指出:“泄泻……或为饮食所伤,或为时邪所犯……因食生冷寒滞者。”说明本病是由于正气内虚、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七情不和损伤脾胃所致。《素问》中有“湿盛则濡泄”之说。《景岳全书·泄泻》谓:“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说明脾虚湿盛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关键。《医宗必读》提出的治泻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医学真传》有“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此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或便秘腹泻交替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很重要的理论依据。叶天士久痛入络之说,采用辛温活血通络之法,对缠绵不愈之腹痛尤为有效。
肠易激综合征如何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肠易激综合征可分为以下三型:
1.结肠运动障碍肠易激综合征以结肠运动障碍为主的较多见,其腹痛位置模糊,多诉在中腹或下腹。由于降结肠或乙状结肠痉挛,患者有阵发性肠绞痛,主要位于左下腹,痛时可扪及痉挛的肠曲。高位或过长的结肠脾曲痉挛所致的疼痛,主要位于左肋缘下腋前线附近,可放射至胸骨下及左上臂,称为脾曲综合征,诊断应在排除食管裂孔疝及心绞痛以后才能做出。肠易激综合征的腹痛发作和持续时间虽不很规则,但多数在早餐后发作,提示胃结肠反射亢进,熟睡时极少见。一般因进食或冷饮而加重,在排便、排气及灌肠通便后减轻。腹痛常伴排便次数增加、排便不畅感和腹胀,粪便可稀可干,结肠持续痉挛时,推进性蠕动减弱,则引起痛性便秘。这一情况可称为痉挛性结肠。
2.结肠分泌障碍以结肠分泌功能障碍为主的病例少见。
患者腹痛不明显,但有经常或间歇性腹泻,粪呈糊状,含大量黏液,有时粪质很少,粪便镜检大致正常。这种类型也称黏液性腹泻。
3.混合型上述两型的混合型,其便秘与腹泻不规则地间歇交替出现。
肠易激综合征的预防
肠易激综合征的预防要从心理、饮食、运动诸方面入手,日常要调畅情志,保持开朗、乐观的精神状态。戒除过度忧思恼怒,避免紧张。控制饮食,定时定量,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对本病预防均有重要意义。
肠易激综合征经过合理治疗,大多数可以治愈,症状及阳性体征可以消失。但本病易反复,再遇到精神刺激、心情不畅、过度劳累、饮食不慎时均可复发或加重。因此在服药治疗期间要加强意志磨练,时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同时注意饮食调养和体育锻炼,可减少复发。
肠易激综合征的西医治疗
1.饮食调节避免诱发因素。应选用易消化、少脂肪的食物,禁食刺激性、敏感性食物。便秘、腹胀者,可适当多吃膳食纤维丰富,但不易产气的食物,过食及零食应避免。以腹泻为主的患者,应少吃含膳食纤维的食品。
2.精神治疗肠道症状与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以同情和负责的态度向患者解释疾病的性质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应用镇静、抗抑郁药,如盐酸氟西汀(百忧解),以缓解其精神异常,使腹痛等不适症状得以缓解。亦可选用阿米替林、多塞平或脱甲丙咪嗪,睡眠差者可服地西泮等。
3.药物治疗
(1)钙通道阻滞剂:可用于解除胃肠痉挛。特别是胃肠道高选择性L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匹维溴铵能通过消除肠平滑肌的高反应性,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腹泻、便秘,特别是交替出现的腹泻和便秘症状。用法:每次50毫克,每日3次。
奥替溴铵是另一种同类药物,研究认为其能减轻患者腹痛、腹胀,提高痛阈。用法:每次40毫克,每日3次。
(2)纤维素制剂:纤维素被广泛应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辅助治疗,其中果胶、车前草、燕麦麸等可溶性纤维素能保持粪便中的水分,而植物纤维素、木质素等不可溶性纤维素可增加大便量。研究发现卵叶车前对便秘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但在改善腹痛、腹胀症状方面与安慰剂无明显差异。
(3)导泻药:便秘腹胀者导泻应当用最小剂量、最短疗程。
长期使用导泻剂容易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便秘腹胀出现紧急情况时,可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灌肠,但不宜长期使用。
(4)止泻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用思密达止泻,重者改用复方地芬诺酯。
(5)抗胆碱药:用于餐后腹痛或兼腹泻者,但有一定不良反应,如口干、心悸、尿潴留、青光眼加重等。
(6)促胃肠动力药:腹胀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可用西沙必利,其不良反应是偶有腹痛。最近研制问世的替加色罗是一种选择性5-HT4受体部分激动剂,其对胃肠道的促动力作用比西沙必利更强。普卡必利是另一种新型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