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急性发作时的处理方法
痛风初次发作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一般在午夜或黎明时分突发,初次发作多见于跖趾关节,且发作部位往往只有一处。发生剧痛时,如果没有足部受伤、化脓、磕碰等其他原因,即可考虑是痛风发作所致。此外,常见的发作部位还有足部踝关节、脚背、跟腱附近等。
痛风初次发作时,如果没有止痛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等),请保持平躺姿势,用褥子、靠垫等,将患肢垫起,高过心脏,避免关节负重。
然后用浸过冷水的毛巾冷敷患处。切勿揉搓或按摩患处,否则会刺激炎症,加重病情。阿司匹林类消炎止痛药会加剧痛风的发作,所以不要服用。
痛风初次发作时的疼痛症状会在7~10天内自行消失,但不能因此就忽略治疗。发作后需尽快找痛风病专科医生就诊,以防止病情恶化。
痛风再次发作
当痛风再次发作时,先服用止痛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剂),然后尽快去医院检查。止痛药物只能缓解疼痛,不能降低尿酸值。随着痛风的反复发作,病情会逐渐加重。如果不坚持长期的治疗,有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痛风的治疗分为3个阶段
发作期,预防和缓解症状
痛风急性发作时,应采用药物疗法来抑制疼痛。使用的药物有秋水仙碱和非类固醇类消炎药物。
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来自一种名为秋水仙的百合科植物的种子和球根。早在古希腊时代,医生就已经对用秋水仙治疗痛风做了记录。秋水仙碱能够抑制关节内白细胞的活动,在痛风初期发作阶段颇有疗效,如果在痛风发作24小时后再服用,效果将降低。
传统治疗方法是每小时服用05毫克秋水仙碱,但这样会在服药几小时内出现腹泻、腹痛、胃肠受损等不良反应。所以,现在多采用在痛风发作前兆出现时,服用一片秋水仙碱,以控制症状。对于痛风已经发作的患者,通常使用以下非类固醇类消炎药物来治疗。
非类固醇类消炎药物
非类固醇类消炎药物是指不含有类固醇激素并能抑制炎症的药物。痛风发作十分剧烈时,使用此类药物可以缓解症状,而且不良反应较小。
非类固醇类消炎药物包括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莫比可、炎痛喜康等。
除了使用药物治疗之外,患者还要注意改变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防止因饮食过量导致热量过剩,将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痛风患者往往容易患有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其他生活方式病。因此,治疗时需兼顾其他病症。
几乎所有的痛风患者都会出现肾脏受损、尿路结石等症状,因此一定要进行尿路调养。
缓解期,通过食疗自我调节
食疗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为避免肥胖,根据标准体重计算每日应摄取的热量,并严格遵守2注意膳食营养平衡3多饮水,使尿量保持在每天2升以上4将每天摄取的盐分控制在6~7克以下5尽量避免饮酒和其他酒精饮料慢性期,采取药物疗法慢性期患者仍需注意节制饮食和饮酒。若经食疗后仍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则需使用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血尿酸值仍大干9毫克/分升
·每年有2次以上急性发作者
·有痛风石和肾功能不全者
抑制尿酸产生的药物
目前通常使用别嘌醇抑制尿酸生成,用法:每次100毫克,每日2~3次。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常用的有苯溴马隆、丙磺舒、磺吡酮等。以苯溴马隆为例,开始用量为25毫克,每日1次,逐渐增加至每日100毫克。
另外,尿液的pH值小于6时呈酸性,尿酸难溶于酸性尿中,容易形成结石。因此,有些患者在服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必须搭配服用尿碱化药物。
痛风结节的治疗
什么是痛风结节
痛风结节是指尿酸盐结晶在皮下堆积,沉淀成块。较大的痛风结节直径可达7厘米以上。
如果急性痛风反复发作仍不加以治疗,或者治疗效果不好,急性就会转为慢性。过剩的尿酸无法全部溶解于体液和血液中,于是会逐渐沉积在关节、肾脏、皮下等部位,形成痛风结节。
痛风结节中的尿酸结晶,有的呈白色牙膏状,有的呈豆腐渣状。在皮下形成的痛风结节有的可通过肉眼观察,但是,在皮肤深处形成的结节即使通过X光透视也无法观察到,因为X射线能够穿透尿酸结晶。这种情况需要用针刺透结节,取出内容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如为尿酸结晶,即可确诊为痛风结节。
痛风结节形成后,不一定会出现疼痛、发热等自觉症状。痛风结节尤其容易出现在耳朵、手背、脚背、跟腱、膝盖、肘部等体温较低的部位,用手触摸患处会感觉生硬。早期的结节如米粒或大豆大小,如果任之发展,隆起处的皮肤就有可能破裂,露出形似豆腐渣的白色尿酸结晶。
痛风结节的出现,是尿酸水平慢性升高,痛风加重的一个标志。以前耳郭处出现结节被认为是痛风的标志,但是现在,除了酶异常导致的痛风和长期不进行治疗的痛风患者以外,耳郭结节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痛风结节的治疗
痛风结节会导致关节受到破坏而不能正常活动,所以一定要尽快治疗。
以前,由于没有控制尿酸升高的有效药物,50%以上的痛风患者会出现痛风结节,而尿酸值超过11毫克/分升以上的患者会有70%以上出现痛风结节。
痛风结节会随着尿酸值的下降而自然缩小,因此患者一般只需服用降低尿酸值的药物即可,基本不需要通过手术切除结节中的尿酸结晶。如果结节很大,引起身体机能障碍或影响美观,也可以通过手术切除。
近年来,能够有效控制尿酸值的药物相继问世,只要患者坚持治疗,出现痛风结节的情况就会较少。
痛风的尿路调养
必须进行尿路调养
高尿酸血症患者即使没有自觉症状,也必须进行尿路调养。如果患者未能坚持治疗,导致高尿酸血症转化为痛风,那么引起尿路并发症的可能性就更高。有研究表明,原发性痛风患者20%~25%并发尿酸性尿路结石,部分病人结石的症状早于关节炎的发作。继发性痛风患者尿路结石的发病率更高。细小泥沙状的结石可随尿液排出而无症状,较大的结石会引起肾绞痛、血尿及尿路感染。
所以,患者一定要在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的同时进行尿路调养。
控制尿液中的尿酸含量
要保证每天饮水2升以上,以增加尿量,促进尿酸的排泄。
采尿后,通过测量尿液的pH值确定其酸碱度。如果尿液的酸性过强,需服用柠檬酸制剂等碱化尿液的药物,使尿酸易溶于尿液中并排出体外。当尿液的pH值为7时,溶于尿液中的尿酸量为150~200毫克/分升;当pH值为5时,尿酸溶解度大约为15毫克/分升。
检查肾脏
肾脏检查包括尿素氮和血肌酐等血液生化检查,以及尿酸值的检查。
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后形成的剩余物,正常值为7~15毫克/分升。肌酐是肌肉中的肌酸代谢后形成的剩余物,女性血肌酐的正常值为05~1毫克/分升,男性为08~12毫克/分升。
如果上述检查出现异常,就说明存在肾功能障碍,甚至有可能是患上了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时会导致尿毒症。尿毒症会危及生命,因此一定要尽快进行人工透析。
痛风的食疗
食疗的必要性
痛风患者大多属于饮食不平衡、摄取热量过高的肥胖者。因此,患者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食疗,将体重降至标准体重。只要做到这一点,尿酸值就会相应下降。
尤其是除痛风之外还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各种合并症的患者,更应该通过食疗保持膳食营养平衡。
痛风患者应尽量避免富含嘌呤的食物
嘌呤是细胞中核酸经新陈代谢分解产生的物质,多见于细胞密集的肝脏、肾脏等脏器及鱼卵中。所谓富含嘌呤的食物是指每100克中含有嘌呤200毫克以上的食物,其种类并不太多。
另外,食物中的嘌呤数量还会因烹饪方法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嘌呤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油,所以油炸食物中嘌呤含量较高。但是,如果用水煮,嘌呤就会溶于汤中,食物中嘌呤的数量就会减少。当然,菜汤不可食用。
酒类也会引起尿酸值升高。啤酒是用麦芽等富含嘌呤的原料发酵而成,所以与其他酒精饮料相比,啤酒中含有的嘌呤较多(发泡酒中的嘌呤大约是普通啤酒的1/3)。即使是其他酒精饮料,痛风患者也应该尽量避免,因为酒精同时具有促进尿酸产生和抑制尿酸排泄的作用。
痛风的药物疗法
根据痛风的病因,服用相应的药物
尿酸生成过多型
一般使用抑制尿酸生成药物,例如别嘌醇。该药物能抑制将嘌呤分解为尿酸的酶,可以减少尿酸的生成。
尿酸排泄减少型
这种类型的痛风患者需使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例如:苯溴马隆、丙磺舒、磺吡酮等。
混合型
此类患者应根据病情,同时服用上述两种药物。
痛风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痛风也属于代谢综合征
痛风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患者由于长期暴饮暴食、缺乏运动导致内脏脂肪型肥胖,造成尿酸代谢异常,过量堆积于体内,形成痛风结节,从而引发剧痛。
不仅是痛风,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绝大多数生活方式病都有相同的病因:由于暴饮暴食引起内脏脂肪堆积,最终导致肥胖及代谢异常。
因此,近年来出现了“代谢综合征”这一新名词,总括了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各种生活方式病。
出现早期症状时,只要改变生活习惯即可好转
生活方式病是由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等生活习惯紊乱而引起的疾病。因此,只要改变生活习惯,病情即可得到控制。
改变饮食习惯、避免过量摄取热量可以有效控制体重,使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早期症状得到好转,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如果高尿酸血症转化为痛风,单靠改变生活习惯已经难以治愈,必须同时实施药物疗法。
痛风治疗必须坚持不懈
代谢异常疾病难以完全治愈
由于暴饮暴食、缺乏运动引起肥胖、代谢异常,进而造成人体机能低下,并发多种生活方式病。
近年来研究表明,脂肪细胞能够分泌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其中被称为“脂联素”的一种物质备受关注,它具有修复血管壁损伤、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脂联素在接近标准体重的人体中含量很高,但是一旦脂肪堆积于内脏,人体分泌的脂联素就开始减少,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增大,极易诱发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生活方式病。
生活方式病转为慢性后,必须坚持终生治疗
生活方式病一旦转化为慢性,就很难彻底治愈。例如: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高尿酸血症、慢性高脂血症、慢性肾炎、慢性心脏病、慢性糖尿病等。这些都是典型的难以治愈的生活方式病。
高尿酸血症转化为慢性后,应避免暴饮暴食、过量饮酒,要终生坚持食疗和药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