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6400000074

第74章 领悟创新

———追踪寻迹望道先生

中文系 宗廷虎

创新这一论题,由于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今年是陈望道先生 (以下从众尊称 “望老 ”)逝世30周年,纵观其一生,他有着多方面的、持续不断的创新,早就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创新型人才了。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望老创建的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从事修辞学研究,迄今已有46个年头。几十年来,我一面目睹望老怎样创新,一面经常温习、思考望老有关创新的教诲。可以说,我从事修辞学研究的过程,也是不断领悟他的创新思想的过程。以下由近至远地撷取几个片段,叙说我的几点心得。

又一原创性成果:领悟创新的新结晶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决心牵头抓一项较大的科研成果:“中国修辞史 ”。我邀请本校陈光磊先生与我共同主编,并组织了一支团队,齐心协力拼搏了5年多,数易其稿,终于在今年4月,由吉林教育出版社推出了。中国修辞史。(以下简称。史。)三卷本,150万字。

由于 “中国修辞史 ”这个角度过去没有人系统探索过,早在撰写期间,就得到了校文科科研处的大力支持,鼓励我们申报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 ”,最终获得批准。市里的专家组评定为: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识 ”,填“补了汉语修辞研究中的一项空白,标志着汉语修辞史这一新学科的建立 ”。同时该书还被列为 “十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书出版后,即在厦门于华东修辞学会召开年会期间,举行了学术讨论会讨论此书,与会学者反响强烈,认为该成果具有 “原创性 ”。著名修辞学家、首都师大张炼强教授以。评中国第一部。中国修辞史 为名作了长篇发言。中国修辞学会顾问、华东师大濮侃教授以。开天辟地:。中国修辞史 为题,提交了书面发言,认为此书进行了 “前无古人的探索 ”。浙江大学博导池昌海认为该书 “筚路蓝缕拓荒伟,浩瀚史海钩沉勤 ”。5月份在一次修辞学国际会议上,我代表课题组赠书给几位知名外国同行。前国际修辞学研究会会长、美国南加州大学劳伦斯 葛林教授,既收到郑子瑜、我与陈光磊主编的。中国修辞学通史。五卷本 (1998年出版 ),又收到。史。三卷本,他连连说:“一共八本书,了不起,了不起 !”在西方以中国修辞为研究方向的澳大利亚安迪教授 (中文名柯安竹,现为香港教育学院英文系主任 ),用汉语对我说:“我看过你主编的。中国修辞学通史。五卷本,现在又拿到。中国修辞史。三卷本,我一定认真读。”研究西方修辞学的同行告诉我:西“方并不严格区分修辞史和修辞学史。他们以研究断代修辞学史为主,他们的探讨很有特色。”

其实,最早明确区分 “中国修辞史 ”和 “中国修辞学史 ”的是本校顾问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高级研究员、新加坡籍华人郑子瑜教授。他在1990年就说过:“将各时代诗文中的修辞现象,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史的论述,夹叙夹议,以明修辞现象的变迁和进化,是修辞史 ;将各时代的修辞理论作史的叙述 (或评述 ),以明修辞思想的萌芽、成熟以至于发展的经过,是修辞学史。他”当时即呼吁有人研究修辞史。可是十多年来,一直无人捧出系统的专著。但是,如进一步追溯,望老早在1932年的。修辞学发凡。中即有此类思想。例如。说语辞的梗概。列专节探讨的 “汉语文变迁发展的大势 ”,实际上就是 “中国修辞史”演变的雏型 发凡。专篇论述的 “修辞现象的变化和统一 ”,集中阐明了修辞现象常有 “上落 ”、“生灭 ”的发展变化观。这次我们把它作为撰写。史。谋求创新的指导思想,。史。是我们对望老修辞学思想领悟的新结晶。

我与陈光磊的共同感觉是:。史。其实还很粗糙,打磨的工夫尚很不够。现今得到国内外修辞学同行的首肯,这是一种鞭策,鼓励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来自市场的信息也还令人振奋,出版社说:首版印2200套,很快即售罄。最近又印2100套精装本,也被征订一空。可见读者是渴求原创性图书的。

有幸亲聆望老有关创新的教诲

我是1961年进望老创建的研究室的,20多年后系统研究修辞学史才认识到:1957年至1965年是望老修辞学研究的第二次高峰。他这一时期对修辞学的一系列基本理论,有着许多创造性的发展,它们主要表现在众多的讲演和在语言研究室的内部讲话中。后者恰恰集中在1961年至1965年,我每次都有幸聆听。其中常有他关于创新的认识,能听到真是一种幸福 !当时厚厚的一个笔记本,我珍藏至今,有时拿出来翻翻,常有新的领悟,因为望老的学术讲演中充满了哲理。

本文限于篇幅,只谈1957年12月4日听他对本校学生作学术讲演时的一点体会,那时我还是一名在读的学生。望老那带有浓重义乌乡音的抑扬顿挫声,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他把科研分为 “继承性研究 ”和“创造性研究 ”两种,指出前者是基础,探讨时 “不要怕难 ”、 “不要怕繁 ”,先要把前人的优秀成果、出色成就继承下来,第二步再力求有所创造,有所超越。他谆谆告诫大家:我“们的憧憬不是在守成,而是在创新。他”的一个创造性的比喻迄今还在修辞学界传为美谈。他把学术研究比作接力赛跑:不“是从别人的出发点起步,而是从别人的到达点起步。这样才会越跑越远,越往前走水平越高。”

望老逝世30年来,我着重在修辞学基本理论和修辞学史两个方面全力探索。我牢记望老上述比喻,要 “从别人的到达点起步 ”。在修辞学理论方面,我深入比较了望老和我国现当代修辞学其他各家所提的理论,比较了他们在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性质、范围、纲领、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论述时力求有所前进,有所发展。

在修辞学史研究方面,郑子瑜先生于1965年和1984年分别推出了。中国修辞学的变迁。和。中国修辞学史稿,在修辞学界享有盛誉。但由于是开创性著作,不可能把所有该探讨的问题包揽无遗,我和李金苓在。汉语修辞学史纲。中,就尽量探索前人较少涉及或未曾探索过的角度和课题,如有关修辞学史的系列理论、戏曲和小说的修辞理论,等等。“从别人的到达点起步 ”,使该书获得了国家教委颁发的二等奖。又鉴于前人对我国现代修辞学史未进行过系统的探索,我交出的。中国现代修辞学史。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系统和深入,获得了上海市颁发的二等奖。又由于前人没有进行过多卷本的修辞学史探索,我们合作主编的。中国修辞学通史。五卷本,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前进,获得了第12届“中国图书奖 ”,等等。所有这些探索完全是跟随望老领悟创新所致。

把“接力棒 ”交给学生

为了使陈望道修辞学思想能够发扬光大,我把望老传下来的 “接力棒 ”不断转交给我指导过的学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访问学者 ”以及对修辞学感兴趣的、曾在复旦中文系历届 “助教进修班 ”进修过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因为他们一无例外地都要从事科研,要写学位论文和一般论文,有的还要撰写专著。我首先要他们学深学透望老上述闪光论述。一般是:我先要他们排摸修辞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从中寻找关键性课题。确定课题后,就让他们将前人有关该课题的论述尽可能找全,通过学习、分析、研究,判断本课题的探讨已经达到何等水平,还有哪些重要内容和视角可以出新,尚有哪些空白等待填补,然后 “在前人到达点上起步 ”,全力攻治。与此同时,我还重视引导他们学习望老的创新思想,剖析望老的创新思维和创新途径,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在开拓学术视野的基础上,多角度地寻求自己的创新之路。在望老上述思想的启示下,不少学生不但写出了质量较高的学位论文,还增强了科研创新的信心和决心,学到了科研创新的重要方法,找到了登堂入室的钥匙。以曹德和为例,他反复学习了望老关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一系列论述后,于多方寻找中外学者有关论述,在此基础上阐述自己论点时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最后写出的博士论文。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修辞学思考。获得专家组较高评价,认为富有创见。后由系、校推荐至上海市,被批准列入 “上海市博士文库 ”出版,。光明日报。还发表书评予以赞扬。曹本人由于对望老创新思想学得较为深透,同时撰写了一批获较高评价的论文,后来不但升上了教授,还被评为博导。又如博士生疏志强的学位论文。禅宗修辞研究,由于视角新颖,对前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均作了较多努力,专家评审时评价较高,特别为专家组组长、台湾著名修辞学家沈谦所褒扬。最后被系、研究生院推荐为博士生代表,在全校博士生毕业典礼上发言。以上仅是我带领学生追随望老领悟创新,从中感受威力的两例。

为了反映我和我指导过的学生跟随望老领悟创新的成果,我与山东文艺出版社商定,由我与陈光磊、冯广艺联合主编。新世纪修辞学书系,从2006年到2008年,计划推出12本专著。第一批4本业已出版。我在该。书系。“总序 ”中写道:“这套丛书的问世,表明了望道先生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既重视继承老师的观点,接过前辈学者的接力棒 ”,又“注重创新,显示了 …复旦人为21世纪我国修辞学新进展而献身的决心 ”。这套丛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追随望老领悟创新的一些认识,力求在选题、开掘、阐述或论析等方面有一定新意。

§§缤 纷 篇

同类推荐
  •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全面阐述了舆论监督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在目标、理念和实践意义方面与正义精神的高度一致性;分析了舆论监督作为现代社会的政治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论述了舆论监督之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揭示了舆论监督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体系以及在价值传播系统中的作用;通过中西方舆论监督比较、舆论监督案例评析,试图解析舆论监督在促进中国法制建设、推进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索舆论监督方法的规范化、合法化,从而寻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模式,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思行予政

    思行予政

    《思行予政》主要收编了庞波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省编办)党组书记、厅长,省人社厅厅长以来,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的文章,以履职尽责、为民服务为主线,全面反映了在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建立“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推动全省人力资源
  •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一名智慧的教师展开了讨论。全书分为实践篇、理论篇、业务篇、感悟篇、语录篇进行阐述,包括:“春风”化雨“自我”悔悟“克敌”制胜关于班主任的修养等。
热门推荐
  • 权利王座之白手起家

    权利王座之白手起家

    这一年,黄袍加身,顶冠加上父辈的责任千斤般压在了他的身上。他想逃,危坐庭上,傲慢并且权利比天还大的权臣直挺挺的站在他的面前。上天给了他一个机会,让另一个代替他受罪。这穿越而来的男人,能否拯救危在旦夕的皇室。
  • 武当风云录

    武当风云录

    文章铺陈极其广博大气,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张扬而充满颠覆性的故事情节,再加上神秘的武当道教文化,幽默风趣的写作风格,构成了一个气势恢宏的玄幻武侠小说,值得喜爱道教文化的读者一睹为快!
  • 绝色摄政王:第一盛宠

    绝色摄政王:第一盛宠

    翻手为云,覆手为天。江左有梅郎,邢国有九幽。前世,她轻而易举猜透人心,却死于非命。重生,她是女流之辈,却是人人望而不可及的摄政王。看她玩天下于手中。
  • 一生只为一个人

    一生只为一个人

    爱情追随的是一种纯粹干净的真挚,无需浮夸,无需炫耀,跟着心走,总会在对的时间遇到一生挚爱。
  • 四大家族之女王归来
  • 异世之紫月皇后

    异世之紫月皇后

    她,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月莲公主,是令江湖皇室闻风丧胆的冥仙,是……他,是光昱国比太子还受宠的的四皇子,是让江湖皇室不得不怕的日昇门门主,是……当她遇上了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寻找各各灵珠和冥珠之中,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 欢喜冤家之缘起天原

    欢喜冤家之缘起天原

    三个基友,三枚玉佩,一朝穿越,是永不相见,还是继续吐槽无限?是回到现代,还是为爱停留?物理系秦无双,生物系寒北辰,历史系肖冬阳,共谱新时代穿越迷章。
  • 破琴诗

    破琴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荣耀盛世

    荣耀盛世

    盛世大陆陷入黑暗与混乱,盛世之光在暴力侵犯中破茧而出,是为在带给盛世大陆新的光明!
  • 神隐世代

    神隐世代

    上帝七日造人,大天使梅丹佐将自然界托予人类管理,自此开启了人类的世代,伊甸园偷食禁果,大洪水诺亚方舟,雅各摔角,以诺升天……人类在上帝的教化之下渐渐步入了现代化社会,然而,生来便负有“原罪”的人类随着自我意识的加强,开始无视,甚至否定上天的恩惠,直到有一天……上帝隐去了神迹,彻底消失在天国,“神隐世代”的来临也为世界带来了剧变,天使、恶魔,究竟谁能笑傲寰宇……而人类又是否真的会在“末日审判”的号角声中灭亡……作者QQ:310596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