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6400000012

第12章 我的老师周同庆先生

物理系 潘笃武

1952年下学期,国内大学刚进行了院系调整,我考进复旦大学物理系。进校后不很长一段时间里就认识了物理系的多数教授和老师,其中就有周同庆教授。周先生白皙的面庞,架着黑边眼镜,瘦瘦的身材,说话不多,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他当时正带领几位青年研究人员研制 X光管。1953年,解放日报第一版报道复旦大学研制成我国第一个 X光管的报道时,登载了周同庆教授和方俊鑫先生手拿 X光管的大幅照片。

我在大学二年级时上周同庆先生讲授的原子物理学。周先生不仅给我们上大课,还亲自给我们上习题课。他总是要求学生多提问题,写条子给他。他在习题课上不是简单地解答学生的问题,还不厌其烦地指出学生们所提的问题中不恰当、不合逻辑的地方。周先生不仅自己讲课思路清楚、逻辑严密,也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这对学习和科学研究都是特别重要的。

原子物理学的考试是我大学学习的转折点。当时考试的方法是口试,记分是5分制。学生抽题,准备半个小时,然后到老师面前口头回答考题,老师还要提问。轮到我进入考场,抽出考题一看,觉得很有把握。但是在回答到第二道题时,我表述不严密,周先生抓住不放,我被追问得狼狈不堪,冷汗直冒。幸而第三题答得还不错。周先生说:给你3分是没有问题的,但为了鼓励鼓励你就给4分吧。这一番话给我很大的刺激,我各科的考试成绩虽然没有把握一定得5分,但考4分是没有问题的。这一次连4分都差一点得不到,何其难堪 !

走出考场时我觉得很委屈,埋怨周先生太严厉了。后来慢慢想想,就感到自己确有不足,周先生严得好。从此以后,我更加用功读书学习,并改进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学习有了较大的进步。大学毕业后,一位老师曾对我说:“大学一、二年级时,我们对你没什么印象 ;到大学三、四年级时,我们对你的印象好起来了。我”自己心里明白,我的变化、进步,周先生所赐 !

大四时,我又听周先生的分子光谱学。上课我用心听讲、记笔记;课后,认真阅读周先生指定的英文参考书,悉心领会周先生的思路。考试的时候,我按照周先生讲课的逻辑回答了考题,周先生二话没说就给了我5分。大学毕业,我有幸成了周同庆先生的研究生。

当时,研究生人数很少,没有专给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代之以自己学习导师指定的专著和文献。作为研究生,我定期到周先生那里汇报和请教。有一次,周先生在指导我阅读一本英文专业书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字他也不认识。他当着我的面找来字典,查阅以后给我讲解。堂堂的一位学部委员、一级教授,当着学生的面坦白承认自己不认识这字,并立即查字典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坦荡胸怀,是真正的科学家的风范。

在我1956年9月开始做研究生到1957年夏天的一年中,复旦大学物理系光学教研室在周同庆先生领导下开展了许多学术活动,学术气氛十分活跃。当时的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王大珩先生来做了研制光栅的学术报告。列宁格勒 (现在的彼得堡 )大学的潘金教授来复旦讲学,讲授。气体放电光谱学。一个月。北京大学光学教研室主任赵广增教授带了他的两位研究生也来复旦参加潘金讲学活动。潘金还带来一块苏联制造的光栅的次品赠送给我们。我在周同庆先生和潘金指导下设计了一台用这块光栅作色散元件的光谱仪,并请金工场的杨雅南师傅制造安装。

那时光学教研组还有一位叶蕴理教授。叶先生年纪较大,身体也不好,所以光学教研组的担子都落到周同庆先生一人肩上。在向科学进军的口号下,教研组不仅要开出专门化课程,还要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在1956年到1957年的一年多时间里,周同庆先生讲授了分子光谱学和光学专题讲座,其他几位老师也都分别开了高等光学 (叶蕴理先生)、应用光学 (周雄豪先生)、实验光谱学 (毛清献先生 )等新课程。那个时候,虽然已在周同庆先生领导下研制成了我国第一个 X光管,但基础科学研究还十分薄弱。作为学部委员的周同庆先生要带领一批青年人改变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落后面貌。他自费订阅了俄文的物理杂志,每期都仔细研究,了解世界上物理学和光学的最新进展。他常对我们讲:搞科学研究就要开垦处女地,要能提出合适的、别人没有做过的题目。

当时,周先生打算在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光谱学,这是周先生比较熟悉的领域,光学教研室也有一点基础 ;另一方面是固体发光,固体物理学是当时比较新的学科,周先生要把它和光学结合起来研究。光学教研组的教师和研究生都积极地围绕着这两个方向开始做准备工作,我也为周先生给我提出具体的研究课题做准备。

可是好景不长。1957年夏天开始了反右运动,一切工作都停了下来。到1957年底,我和同班同学、周同庆先生的另一研究生贾玉润和许多青年教师一同下放到农村。半年以后,物理系的青年教师都调回学校,唯独周同庆先生的研究生我和贾玉润留在农村,且整整待了一年,全复旦也只有此一例。当时,周先生正好去印度参加学术会议,未得周先生同意而将他的两个研究生调开,是公开表示对他的不信任、不支持。对于我来说,当时当然是要听党的话,“义无反顾 ”

地到农村去了。但是,当周同庆先生从印度回来,发现两个研究生已不告而别,心里的滋味可以想象。光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不仅要求导师提出研究课题,也需要有学生配合,完成大量的实验工作,没有研究生,老师孤掌难鸣。

我们在农村期间,听说周同庆先生在学校受到批判、斗争,具体情况我不得而知。到1958年底,我们在农村劳动了整整一年后又回到了学校,名义上仍然是研究生,但立即被分配担任教学和其他任务,事实上已不再是研究生了,也没有见到周同庆先生来实验室。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不能去看周先生,他也不便于找我们。1960年初,我接到人事处通知,将研究生学生证换成教师工作证,就此结束了我的研究生生活。论文没有写,副博士学位当然也没有。那时学位制度已被批判为资产阶级的东西,必须取消。

1960年,“大跃进 ”终于结束了,一切又逐步回到正路上来。周同庆先生重又来到实验室。1961年,周先生参加了给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摘帽 ”的广州会议,情况开始有些好转。周先生积极性也高起来,他打算通过组织教研组学术讨论会把教研组的科学研究组织起来。但是,因为大家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很分散,对讨论会的兴趣不大,不久就不了了之。周同庆先生虽然是学部委员,但也得不到充分的研究经费的资助以及研究人员的配备。

有一次,周先生突然把我叫到他家里去,和我商量,要我帮他在光栅光谱仪上为他做一点试验。当时我有比较多的基础课教学任务,还有些其他的工作,就婉言推辞了周先生的要求,心里还想:你周先生平时不关心我的工作和学习,也不为我争取一些研究经费,要用到我的时候就来找我了,再说这又不是教研组正式安排的任务。现在想起这事,觉得当时情况确实很微妙。周先生作为教研室主任,却不能正式安排我的工作,只能以个人的名义要我帮忙。要说周先生不关心我,也不能责怪周先生。自从反右、“大跃进 ”以来周先生实际上已不再全面指导教研组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了。

1963年,光学教研室中一位党员教师提出研究激光,得到校党委的支持。按照周同庆先生的学术造诣,他在物理学界的地位,理应请他出来主持、指导激光研究。这对于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都有好处。但是,周先生始终没有参加进来。我当时也是研究小组成员,明显感觉到有关人士并不欢迎周先生参加这项研究,我在组内也只能打杂、跑腿。周同庆先生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又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如不诚心诚意地请他来指导,他自己又如何提出要参加该项研究呢 ?其实,周先生是很关心激光研究的。我在协助周同庆先生的子女整理周先生的遗稿时发现周先生从那时候起读了许多关于激光的文献资料,还准备写有关激光的文章。

周同庆先生过世多年以后,我曾和当时光学教研室的一位党员负责人谈起当时没有充分发挥周先生的作用时,他也认识到这种做法对我们自己、对复旦,以及对科学事业都是损失。

“文化大革命 ”一开始,周同庆先生首当其冲。他和毛清献先生一同被学生揪出去批斗,他们被墨汁淋头、戴高帽、拳打脚踢,受尽了精神上的凌辱和肉体上的折磨。当天晚上,毛清献先生就以自杀来抗争。周同庆先生总算坚强地挺了过来。

在“文革 ”中有一段时间,周先生和学校内理科其他几位老教授曾被吸收到 “理科大批判组 ”翻译外文资料,这是一段比较安定的日子,周先生抓紧这个机会阅读了一些有关激光的文献,即使在那种情况下,他也保持着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1970年以后,周同庆先生开始显现出早老性痴呆的症状了。那一段时期,运动稍微平静一些,开始 “复课闹革命 ”。人们常常看到周先生到物理系图书馆看书、查阅外文资料。他还念念不忘 “文革 ”以前交给他的编书任务。我们以前从来未曾听他唱歌,这段时期总听他哼着那时流行的调子。有一天,我在物理楼二楼走廊里,周先生在走廊另一头喊我的名字,叫我过去。他说:昨天我在图书馆问他的英文字他已替我查出来了。我诧异地说:我昨天没有问过你英文生字,也没有去过图书馆。他反而责问我:怎么会没有呢 !我们都已发现他有点不大正常了。

后来,周先生不来图书馆看书了,每天在校园里散步。我见到他,向他打招呼,他会说:我“认识你的脸,但是名字已经想不起了。”再过一段时间,在校园里见到他,他只是两眼瞪着我,不说话,大概脸也认不出来了。后来周先生家里派了一位保姆跟着他出来。再后来,只好把他关在家中。“文革 ”结束后不久,物理系一位同事打算出国留学,慕周先生的名望,要我帮他找周先生给他推荐。我把这位同事带到周先生家里,周先生完全不认识我,神情木然,外孙女奚青照顾着他,但他还会在指定的地方工整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在周同庆先生逝世前几年就被送进华东医院。我去探望其他老师时也去探望周同庆先生,周先生神智完全不清楚了。照顾他的保姆告诉我,周先生喜欢吃香蕉。下次我就带了一串香蕉去看他,保姆俯在周先生耳旁高声叫道:你的学生来看你了,给你带来香蕉。说着把一只香蕉塞到他嘴里。只见周先生嘴里哼哼发出声音,几口就把香蕉吃下去了。那时他大概还有味觉,知道吃东西。见到这一幕,我心里感慨万分。想当年,周同庆先生脑子特别敏锐,思维条理清楚。他60岁稍多一点,早老性痴呆就开始发作了。周同庆先生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人,青年时期就表现出不一般的智力,学业和事业都一帆风顺。但是50岁以后就不那么顺利了,加上 “文化大革命 ”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极度创伤,这些是否是加速他的早老性痴呆症发生的因素,这就要待今后的医学发展来解释了。

在我72岁的时候回忆这些往事,许多情景犹历历在目。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对各种事情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我是个一辈子担任教学和科研等业务工作的人,回想起来,我的本领都是老师教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在老师们的教育下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学问,学到了工作方法,打下了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想到我和我的老师们都同样怀抱着要在一生中为科学、为祖国作出我们最大的贡献的愿望,可是大家都还留下不少遗憾。记得在卢鹤绂教授80岁的庆祝会上,卢先生表示了没有能为祖国、为科学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遗憾。如果周同庆先生到晚年神志仍旧清楚,他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感慨。

没完没了政治运动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胡锦涛主席的领导下正在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在科教兴国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科技界的知识分子有更宽松的环境,更优良的工作条件,我国的科学技术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指日可待。周同庆先生的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的理想在他学生的学生的一代一定会实现。

同类推荐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本书详细讲解了小主持人所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的训练方法,包括语音基础、用气发声、语言表达、朗诵艺术、歌唱艺术、表演技巧、演讲要领、礼仪常识、采访写作、口头评述、主持艺术等,还提供了大量的训练素材。本书内容全面,论述精当,既可以作为小主持人高效实用的学习训练宝典,又可以作为小主持人专业教师的教学指导用书。
  • 传媒实践力

    传媒实践力

    来自传媒一线学者的经验总结。内容涵盖新闻、传播、出版、公关以及广告等方面,描绘新媒体发展现状,阐述传统媒体的行业特色;探讨手机媒体的优劣,分析网络媒体的趋势;详解新闻传播理论,梳理伦理法规脉络。持论有据,案例经典,既可领略草根博客的犀利,又可触摸学术论文的深邃。
  •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本书记载了作者的心灵成长、记录了作者变革的梦想,体现了作者对理想教育的向往及一种大教育的情怀。全书内容包括:走向讲台——在执著与坚毅中为人师表、享受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的精神舞台、学生观——你的心我永远会懂等七章。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热门推荐
  • 重生未来:全能废柴

    重生未来:全能废柴

    她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父亲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废物!母亲厌恶的望着自己生下的孩子,恶狠狠的对身边人吼道:抱着她滚,别再让我看见她!她被取名为佘惑,惑同祸,因她是祸害,便取名为佘惑。她一出生便被诊断为哑巴,母亲的厌恶和父亲的轻视,让身为堂堂佘家大小姐的她,只能挤在别墅最偏僻最旮旯的角落里,和家族里的老佣人相依为命。人人都说佘家的大小姐是个没有晶核属性的废物,是豪门世家的笑话。她每次外出总一身黑衣,将自己的身形容貌遮的一丝不露,人们说她是因为长的太丑,没脸见人。可是,事实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她叫云水瑶。三岁的时候父母车祸死亡,被叔叔关在实验室里做了七年的实验,然后被警察局的副局长收养了三年。养父死后,她被判定为杀人凶手,没进牢房却进了精神病院。最终,她死在精神病院里那些高智商变态们的手术刀下。重活一世,她已拥有绝世的容貌,却不敢示人,因她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怪物,害怕那些如同前世一般嫌恶嘲讽的目光。重活一世,她拥有惑人心魄的嗓音,却不喜多言,因她已经习惯了安静的做一个‘哑巴’,不被世人所容纳。重活一世,她依旧拥有无双的清眸,却遮于长发之下。因她没有足够的能力自保,害怕那些觊觎她清瞳的变态们,会如同前世一般,将她的眼睛挖出来永存在福尔马林里。重活一世,她漠然的接受着世人的嘲讽批判,以冷眼旁观的态度来面对世人的指责。她不在乎那些嘲笑讥讽,也无所谓父母的冷漠厌恶,这一世,她只渴望变强,变成一个别人再也无法轻易掌控拿捏的强者!
  • 花开下落

    花开下落

    “姐姐,再见!”“妹妹!妹妹!"我这是.......怎么了?...我连自己妹妹都保护不了......呜呜呜......妹妹.....
  • 井明下

    井明下

    一个穿越者的快乐人生,一些朋友,一些离别,一些阴谋,一些魔法
  • 斗剑武神

    斗剑武神

    一代武神惊天出世,即使他出身贫寒,但却有着无双的毅力,即使他开始很渺小,但却想成为超级强者。在阳凯大陆上有许多强者,但都要被他踩在脚下。得破天传承,脚踏神兽,闯破阳凯大陆,看他在大陆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让整个大陆颤抖吧!
  • 王俊凯:先婚后爱

    王俊凯:先婚后爱

    苏梓陌,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生,从小就喜欢王俊凯,长大后如愿以偿的嫁给王俊凯,婚后他们又发生了怎样的爱情故事呢?
  • 古炎修魂记

    古炎修魂记

    逆天武魂,吞噬天地,四大兽王,伴我同行。所有武魂任我挑,五湖四海任我游,一剑斩断尘世恨,快意恩仇度一生!这本书只有一个女主,这本书只有一个位面,这本书少了些套路,多了些善美,我写的不是小说,而是自己童年的梦想。
  • 娱乐圈之娘娘千岁

    娱乐圈之娘娘千岁

    萧凉景一直以为自己做的最愚蠢的事情是玩游戏被818自己在游戏里是小三,然后被扒皮掉马甲,最郁闷的事情是在娱乐圈发展得顺风顺水却始终笼罩在女神的光环下无力逃脱……但是最后她发现,自己实在是图样图森破。剑侠,get√!情缘,get√!三,get√!自己的游戏生涯圆满了。
  • 创世界

    创世界

    看浮世沉云,风云变,谈风花雪夜,泪始干。笑苍天大地,宰沉浮,我自问天,天不叫,翻手为云,覆为雨。我是一位平凡的人,一名走在街上见过一面下次也不记得的人,却老想着要肩负不平凡的责任。最终......心有所思,灵就一动。转战在现实...
  • 银杏王

    银杏王

    “银杏王”的大部分文章,都曾经在报刊上发表过,此书突出一个关键词“记”。阮道明抒写了少年在家乡卖柴火、烧木炭、捕溪鱼、抓毛蟹、捉黄鳝、拾田螺、挖薯榔等生活片段为题材的那些散文,如“牛缘”、“拄杖”、“种丝瓜”、“番薯情结”等篇。作者是个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人。他重观察、重欣赏、重聆听、重思考、重哲理。他对身边的物事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他视它们为友伴,珍惜它们的存在。
  • 独宠至尊狂妃:邪帝来嫁

    独宠至尊狂妃:邪帝来嫁

    一次无缘无故的溺水,一场惊心动魄的爱,呵。既然老天让我重生一场,我必须要活得精彩。说她是丑女,嘿嘿!不好意思,她乃天仙下凡之容说她是废材,呀呀!抱歉,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才妖孽她有着谜一样的身份,她,是谁?血色红衣在空中摇曳,站在世界的最顶端,俯瞰世界。她便是王凝红紫瑰的花语:永生永世,伴你相随王爷来求婚,不干王爷要嫁人,非我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