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0500000003

第3章 一束灵魂的火焰(1)

把心灵抓在手掌上

过去的事情又躲藏在时间的深处

1960年10月,阿·茨维塔耶娃在老友索菲娅·伊萨科夫娜·卡甘的相伴下,终于踏上了寻找姐姐——玛·茨维塔耶娃墓地的旅程。

弃火车,乘轮船,一路奔波,复杂的心情和漫长旅途,让人难以平静。途中的疲劳,对于已是高龄的阿·茨维塔耶娃够难的了,但是能找到姐姐的墓地,献上一束鲜花,捧一把泥土,也是她多年的愿望。这不是往日面对面的深情交谈——听姐姐朗读自己的诗歌,楼道里响起脚步声,她拎着可怜的食品送来。现在,姐姐归于泥土,不会再发出动人的声音,她的诗歌变成永恒的文字。船桨搅动卡马河的水,在身后抛下一堆浪花,风儿携着秋天的气息奔跑而来,阿·茨维塔耶娃褪色的发丝,被风一拨拨地撩乱。她还是不肯进舱休息,扶在船栏上眼睛尽搜两岸的情景,一棵树,一条路,一座村庄,在她的眼中有不一样的意义。当年姐姐是在无奈的情况下,带着儿子踏上这段路途的,水路通往远方,也是通往天堂之路。一只水鸟在水面上掠过,留下几声鸣叫,湿润的空气浸染,透出一股忧伤的情调。它精灵般的身体,是不是在歌唱姐姐的诗歌?

沿着凝滞不动的希伯来河,

血红的痕迹,银白的痕迹,

重叠在一起,流滴着——

我温柔的兄弟,我的姐妹!

多少年后,这条叫卡马河的水路,妹妹和姐姐的旅途重叠了,她们目的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的。叫一声姐姐好沉重,泣血的叫喊是祭奠的供品,阿·茨维塔耶娃日渐衰老的身体,已被岁月熬走了健康,再也经受不住撞击。想念和亲情是绕不过去的一座山,她必须登上去,这不是浏览风光,享受快乐的闲情,是责任,更是使命。水鸟飞走了,天空静了,哗哗的水声中,漂来玛·茨维塔耶娃的诗歌,也隐隐听到她焦虑的呼喊。老年的阿·茨维塔耶娃的手指,微微地动了一下,风抽得眼角疼痛,但没有泪水了。

2010年,10月1日的国庆长假,我躲在书房里,七天没走下楼一步,只是从敞开的窗前,感受秋风的吹拂。这个长假,我推开了游玩的诱惑,在文字中度过了。我重读玛·茨维塔耶娃的诗歌,读她的自传,读她的妹妹阿·茨维塔耶娃写的回忆录。《自杀的女诗人》是1995年我在地摊上买的一本书,那时我四处淘书,冬天的风冷得透骨,天黑得早,离单位不远的街灯下,每天有一个小伙子,推着一辆地排车卖旧书。车上摆满了书,什么类别的都有,买者一本本地挑选。当时阳信的旧书市闻名全国,早上他坐客车到那里收书,用麻袋背回来,晚上就在这里摆摊卖书。时间久了,他知道我需要什么书,每次总要留一两本。玛·茨维塔耶娃第一次,也是永远地闯进我的心中,我记住她的名字,还有她的诗歌。书摆在书橱里,试着读了几次,不忍心读下去。阿·茨维塔耶娃的文字,流动着忧郁的调子,形成了强大的力量。十多年后,读这本回忆录,跟随着阿·茨维塔耶娃走完了一段平常的、却不平静的旅程。

合上布满沧桑的书,过去的事情又躲藏在时间的深处,它们不肯见阳光,还是我怕它们见阳光,我不知道。

白色的平凡和黑色的神圣

“让我依依不舍的只有音乐和太阳。”音乐,阳光,在她心中的重要,这是母亲临终时说的一句话。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位中国着名学者和语言哲学家——萌萌,患了肺癌晚期,她给学生上了最后的一堂课。她再没多余的气力,站立在课堂上为自己心爱的学生们上完一节完整的课。一缕阳光穿越窗子,投映在地上,多少年后,田一坡还是忘记不了当时的情景,他写道:“突然,她停顿下来。眼眶里涌出豆大的泪水,一直淌到她的面颊。然后她将头慢慢仰向椅子的靠背。她说:‘我看不见了。突然的黑暗。’”不久之后,萌萌踏着黑影走了,她的文字留下了。萌萌和玛·茨维塔耶娃的母亲一样,热爱阳光,留恋阳光。母亲在生命中最后一次给女儿演奏钢琴,手指挤满了病菌,琴声在房间中缠绕,松木板散发的新鲜气息和琴声纠扯在一起,留在玛·茨维塔耶娃的记忆里。1934年,她写下了《母亲与音乐》,清晰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哎,母亲是多么操之过急呀,又是教我识谱,又是教我识字,还要我读《温迪娜》,读《简·爱》,读《安东·戈列梅科一家》;教我如何蔑视肉体的痛苦,教我敬仰神圣的叶莲娜,教我学会面对众人坚持己见,崇尚自我”。1892年10月8日,玛·茨维塔耶娃姐妹俩出生在莫斯科,父亲在大学教授艺术史,是位有名望的教授,他是普希金国家造型艺术馆的创始人之一。母亲具有音乐的天赋,身上流淌着德国和波兰的血统,是着名钢琴家鲁宾斯坦的学生。阿·茨维塔耶娃姐妹俩是幸运的,来到了这样的家庭里,从一出生,艺术的爱神就与她们姐妹俩相伴。音乐与普希金的诗歌,阳光和空气一般,滋养成长的过程。阿·茨维塔耶娃和姐姐有同样的感受,她在回忆中说:“我们在阁楼上聆听着下面大厅里传来妈妈那充满音乐激情的美妙演奏入睡。通过妈妈的演奏,我们熟悉了所有古典作曲家的作品……”姐妹俩的童年是在快乐和神圣的美中度过的,没受到杂质的污染。普希金和鲁宾斯坦,诗歌和音乐上的两座高洁的雪峰,带给了姐妹俩太多的渴望。在母亲的目光下,她们姐妹敲响了黑白键盘,在音乐的旋律中度过了许多的美好时光。

诗歌即命运,命运也是诗歌。玛·茨维塔耶娃对于诗歌,可能更有特殊的情感,她把普希金称为“我的普希金”。母亲的卧室里挂着一幅油画,是阿·纳乌莫夫创作的《普希金的决斗》,'这幅画影响了她一生。

再见吧,自由的元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

多想常常的,在你的岸上

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

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

啊,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

普希金纪念像是她童年散步的地方,围绕着纪念像她和妹妹做游戏,背诵普希金的《致大海》。这是她们姐妹的功课,每天必须到,有时妹妹说:“让我们去普希金那里坐一会儿。”玛·茨维塔耶娃坚决地纠正她的说法:“不是去普希金那里,是去普希金纪念像那里。”玛·茨维塔耶娃说:“普希金纪念像使我对黑色有一种疯狂的热爱。这种对黑色的迷恋伴随我一生,直到今天我也会因为那些偶然闯入我眼睛的黑色的东西而感到愉快,譬如,在电车车厢里或者在其他什么地方,只要我身边有黑色的东西,我心里就特别高兴。在我身上同时并存着白色的平凡和黑色的神圣。在每一位黑人身上,我都能体会出对普希金的爱,都能认出普希金的模样——我那启蒙前的童年时代,也是整个俄罗斯的黑色普希金纪念像。”1910年,18岁的玛·茨维塔耶娃出版了诗集《黄昏纪念册》,初入诗坛就引起文学前辈们的注意,但死亡的精灵,在青春的季节偷偷地出现:

基督和上帝!我渴盼着奇迹,

如今,现在,一如既往!

啊,请让我即刻就去死,

整个生命只是我的一本书。

我爱十字架,爱绸缎,也爱头盔,

我的灵魂呀,瞬息万变……

你给过我童年,更给过我童话,

不如给我一个死——就在十七岁。

玛·茨维塔耶娃过早地闻到死亡的气息,这是她创作所关注的主题。死亡是黑色的大氅,暗中跟随她四处漂泊,直到有一天披在她的身上。1930年,在巴黎的玛·茨维塔耶娃拍了一幅照片,她穿着黑色的短袖衣服,右手贴在胸前,手指间夹着一根烟。她的眉微微地皱着,眼睛忧郁地注视远方,齐耳的短发,显示着个性的鲜明。摄影师捕捉到了玛·茨维塔耶娃的神情,也让我们有机会看到真实的玛·茨维塔耶娃。

1911年,在科克杰别利的家中,玛·茨维塔耶娃认识了谢尔盖·艾伏隆,1912年,他们结婚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身份改变了,命运也改变了。玛·茨维塔耶娃的第二本诗集《神奇的路灯》出版,这时也遭遇到了很多人的批评。以玛·茨维塔耶娃的个性和对诗歌的理解,她不会举手示降的,也不会盲目地崇拜,她有自己的普希金。

20年代是俄罗斯动荡不安的时期,玛·茨维塔耶娃与所有的人一样,为了一口食物,一点取暖的木柴,变卖身边的物品,在艰难困苦中活着,她无法摆脱身上的重负,只有诗歌使她暂时忘记一切。1919年寒冷的秋天,第一场雪还没来临,痛苦却急不可待地来到。送进库恩采夫育婴堂的小女儿,经受不住饥饿的折磨,无法和母亲见最后一面,在秋天阴郁的日子里死去了。过去的生活存在记忆中了,只是在诗歌中一次次重返,玛·茨维塔耶娃和大女儿为了生存而奔波。1921年,她出版了诗集《里程碑》,诗中写了对丈夫的思念,流露出对前途的困惑:

我的灵魂和你的灵魂是那样亲近,

仿佛一人身上的左手和右手……

我们闭上眼睛,陶醉和温存,

仿佛是鸟儿的左翼与右翼……

可一旦刮起风暴——无底深渊

便横亘在左右两翼之间。

1922年,艾伏隆随着白军的队伍流亡国外,从此杳无音信。在这乱世的时期,只有闭上眼睛,一切都静下来,温存的幸福似乎伸手可触。短暂的陶醉,带来更多的痛苦,睁开双眼,看到的是真实的存在。玛·茨维塔耶娃多方打听,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丈夫的消息,终于得知他离开军队,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玛·茨维塔耶娃的妹妹写道:“平地一声春雷,一下子既是幸福又是悲伤。玛琳娜得到爱伦堡从国外传来的消息;谢廖扎活着!他在布拉格即将大学毕业……她鼓起了翅膀飞到了我这里!”玛·茨维塔耶娃设计美好的未来,想象相聚时的快乐,欢乐冲昏了头脑,她说:“我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卖掉,做路费去他那里!”重新找回心爱的人,积压的情感处于喷发的状态中。玛·茨维塔耶娃什么都不想,只有一个念头,快一些办好手续。喜悦与行动在脸上表露得一清二楚,她没考虑到妹妹的心情怎样。妹妹阿·茨维塔耶娃伤感地说:“在我们欢天喜地的节日般的日子里,只有一点没有想到:我,仍然留下了。重新失去玛琳娜!失掉了马夫里基,失掉了鲍里斯——也失掉了她……”阿·茨维塔耶娃没叫一声姐姐,而是用了“她”,这一个字的变化,有了距离,有了遥远的时间概念。阿·茨维塔耶娃为姐姐祝福,不敢去想将来的情景。

阿·茨维塔耶娃不时地注视姐姐忙碌的身影,感到呼吸困难,心中积压一股滞重,竟然没表达的语言。姐姐要走了,这次一别何时再见,也许今生也不会见面了。她情不自禁地说:“一张罗马少女的脸,好像一尊铜塑的侧面像,一双眼睛是那样明亮,富于魅力……留给我的遗产是她的四部着作:《少女沙皇》《卡扎诺娃之死》和两部抒情诗集《里程碑》《篝火》。”夜深了,这是真正的告别。在没有一盏路灯的街角前,玛·茨维塔耶娃把一枚戴了很久的戒指摘下,送给了妹妹,“瞧很好的……我戴了很久。你戴吧!”阿·茨维塔耶娃戴在指上,从此以后,它就如同姐姐一样相伴了。戒指一直随着姐姐,是她的心爱之物,她身体的温度,呼吸和作诗时的状态,都一一被戒指记住了。如今姐姐将要走向远方,她将戒指送给妹妹,包含着深刻的意义。这不但是传送姐妹的情意,还有思念和爱的吩咐。不管分别多久,离别得多么遥远,只要一看到戒指就会想起两人在一起时的快乐。从姐姐的指上摘下的戒指,再戴到妹妹的指上,位置的转换,而且人也换了,人和戒指间的感情不同了。在分别后的日子,等待中,阿·茨维塔耶娃每一次亲吻戒指都是在亲吻姐姐,想起姐姐的诗歌。

姐姐向夜的深处走去,很快被吞噬掉。

同类推荐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 颠沛时光浮生梦:丁玲

    颠沛时光浮生梦:丁玲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丁玲:颠沛时光浮生梦》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 中的一册。传主丁玲是我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她一生坎坷,情路几经波折,是一位 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丁玲:颠沛时光浮生梦》感情充沛,以诗意的语言 讲述了丁玲光辉而曲折的人生。
  • “小鬼儿”谈天

    “小鬼儿”谈天

    本书从少年那些事儿说起,共分九个部分,包括引子、结尾各一部分,正文七部分,全文近20万字。全书以中国中部农村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记述农村青少年成长的生活片段,摹写了20世纪中后期向21世纪变迁的农村景象。作品用写实的语言把人生的价值取向融入逸闻趣事,用畅想的笔法把未来的美好希冀诉诸于字里行间,其中不乏灵魂的漫步、理想的萌芽、批判的责任以及矛盾的冲突和心灵的自白。作者以一个反躬自问的思考者形象出现,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还将向哪里去”等力求做出注脚,也显示了自己写作的初衷,探究了生活的真谛。整个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农村的生活画卷,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中国现代诗体论

    中国现代诗体论

    本书研究了国内外古今各类诗体,内容包括:中国古代诗体、外国诗体与中国新诗、微型诗、格律体新诗、歌词等。
  • 汶川地震诗歌漫谈

    汶川地震诗歌漫谈

    本书既有对汶川地震诗歌的总体描述,又有针对诗人诗作进行的具体分析,还有国内出版的汶川地震诗集(含CD)名录与部分报刊汶川地震诗歌评论(含访谈)篇目索引、序言、后记。
热门推荐
  • 夫宠之太子殿下快躺好

    夫宠之太子殿下快躺好

    “快……”“已经够快了。”“不是!我是要……”“我不是给你了吗?”躺在某人身下的美人欲哭无泪了。她只不是在青楼里买了他一夜,却没有想到再次相见居然是自己的顶头的人。本想着把他给上了,却被他反扑了。惹了这位腹黑又妖孽的男人,冷玉珺真心后悔,不分日夜的颠鸾倒凤,日日扶着酸痛的腰过日子。谁能告诉她怎么样才能把他这个妖孽给灭了!【霸气篇】“夫人昨晚你我已经是夫妻……”“夫人?阁主真会说笑,本宫合适嫁于你?”“刚刚……”“呸!就算嫁也是你嫁个我!说到底我才是你夫君!”“你是女子何来夫君这一身份……”“夫人既然这么蛮不讲理,那夫君理当好好罚罚!”“……”(此文有毒,谨慎入坑。)
  • 狂战不灭

    狂战不灭

    一个神秘的世界因一人而充满神秘.....
  • 魔卡少女樱续之永不枯萎的樱花

    魔卡少女樱续之永不枯萎的樱花

    小樱上中学了。第一周,小狼利用周末的时间去了一次日本。可是小狼回到香港时,他的另一个表妹李柔夜用记忆魔法删除了小狼在日本的差不多所有记忆。水月牌恰好在这时解除封印,李家就派了他们去日本收复。水月牌的封印者“纤燕”选定的继承人候选者就是小樱!
  • 逐梦源初

    逐梦源初

    古灵大陆,四面环海。生活在古灵大陆的人们一直企盼有一天自己能跨越大洋,到达海的彼端,目睹对岸的世界。后来,一位修为通天的人为世人提供了这个机会。他为世人打开了横渡大洋的通道,并规定只要有人通过试炼,那个人便有去海洋彼岸的资格。为此,人们竞相争逐,只为证明自我,圆心中的梦。在一次试炼中,六位少年机缘巧合地撞到了一起。他们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他们在另一片大陆又会有着怎样的奇遇与危机?
  • 血引灵

    血引灵

    别人养宠物,大都是有血有肉的动物,木泓随便一出手,白骨归他手。别人赚银钱,要么拼了老命努力奋斗,要么享受祖上之资,木泓不费吹灰之力便财宝百万。可是,这样真的好吗?
  • “三言二拍”与拟话本

    “三言二拍”与拟话本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都市鬼医

    都市鬼医

    18世纪被莫名变成吸血鬼,20世纪回到自己的祖国,21世纪终于有胆走向都市,在这座陌生的都市里,隐匿在私人诊所里,寻求属于自己的别样生活。
  • 花开了无痕

    花开了无痕

    一名清秀女子采蛋时被一位中年男子带走,随即与中年男子的爱徒发生了一系列......
  • 君子之欢

    君子之欢

    你哂笑于尘寰纷扰,踱步于烟花巷陌,世人皆道你处处留情,却不知你惆怅又与谁人解悲忧。我沉酣于往昔笑靥,辗转在书墨纸砚。他人皆闻我儒雅淡泊,却不知我心高欲上青天揽明月。——楚尚瑾,你真的想要这江山万顷?——宣陌画,我已经无法停止了,一旦停止,就是粉身碎骨。终是世人负我太多……
  • 那年,刚好

    那年,刚好

    这个年代的我们,爱情就像午后说走就走的去布拉格广场,奢侈,那么,就这样的暧昧吧,刚好,刚好,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