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陈耀认为,目前,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远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但各经济圈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差异。长三角人均和地均GDP分别是珠三角的1.16倍和1.73倍,是环渤海的1.43倍和2.14倍。如果以长三角为1,则三大经济圈的人均GDP比值为1∶0.859∶0.699,地均GDP比值为1∶0.578∶0.468.可见,无论按人口平均,还是按土地面积平均,长三角都是经济产出效率或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区域,而珠三角和环渤海则依次递减。①
然而,许多人却得出了与陈耀相反的观点。杨京英等人认为,长三角的GDP规模高于珠三角,但人均GDP却低于珠三角。②周运源、黄桂良认为,长三角的综合发展水平已经超过了珠三角,但珠三角的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却高于长三角。③刘玉认为,通过三个地区人均GDP指标的比较,可以看出珠三角是目前我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长三角地区次之,环渤海地区最弱。④
(二)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1.固定资产投资
刘玉认为,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长三角最多,环渤海次之,珠三角最少。这说明国家最近一段时间的投资重点依然在长三角,但重点建设的目标已经在向环渤海转移,国家下一个重点开发的对象应该是环渤海地区。⑤
2.对外贸易
杨京英等人认为,珠三角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高于长三角,两地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52.3%。⑥刘玉认为,三大经济圈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差别不是很大,但相对珠三角和长三角来说,环渤海的进出口贸易情况相对弱一些。⑦
3.利用外资
周运源、黄桂良认为,长三角利用外资总额已经超过珠三角,但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来看,珠三角仍然是全国外向型经济的“领头羊”。①
4.城市首位度
陈耀认为,三大经济圈首位城市的首位度以长三角最高,为2.60;环渤海次之,为1.55;珠三角最小,为1.34.②因此,珠三角没有真正具有核心地位的经济中心和明显的“极地—扩散”效应,应被看做是“环珠江口城市经济带”,其地理意义大于经济学意义。只有把香港特别行政区加进来,大珠三角经济中心的首位度达到5以上,并且实施了区域一体化的实质步骤后,珠三角的经济学意义才会凸显出来。③
(三)主要经济特征比较
陈耀认为,三大城市经济圈是中国经济的“主产区”,它们具有各自的特点。(1)从增长源泉来看,长三角侧重于投资拉动,珠三角侧重于出口拉动,而环渤海侧重于内需拉动。(2)从动力机制看,长三角为民资主导型,珠三角为外资推动型,而环渤海为国资主导型。(3)从产业特色看,长三角为高科技—知识密集型,珠三角为轻纺—劳动密集型,而环渤海为重化工—资本密集型。④
(四)经济发展优势比较
王何、白庆华认为,环渤海在科研和人才方面优势明显,区位优势也较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珠三角的优势在于:边界条件独特,经济国际化水平较高,社会信息化水平也比较高。长三角的优势是:经济总量大,加工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城镇体系层次性明显;区域形象力较强。⑤
(五)竞争力比较
新望认为,三大城市经济圈各有其竞争力优势。环渤海经济圈的聚集竞争力最高,其形成和发展得益于现有体制下全国资源向首都的集中;长三角的区位竞争力最高,它将有望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亚太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经济示范区;珠三角的制度竞争力最高,是中国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都市经济圈。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