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奎认为,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我国自古以来区域经济发展就不平衡,发展重心也是不确定的。自19世纪中叶发展近代工业一百多年以来,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总体上说,地区差距呈扩大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经济都有很大的发展;横向比较,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发展更快,地区差距拉大了。保持比较发达地区快速发展和扶持落后地区发展,都是国家的既定政策。通过对导致差距扩大的因素和抑制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地区差距近期是继续扩大的趋势;第二,政府在抑制地区差距扩大方面存在着政策选择空间。①
潘?认为,当今世界各国要搞好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在时间上保持一定幅度的高速、持续、稳健发展,而且要在空间上统筹兼顾,形成一种各地区相互协调、你推我拉的弹钢琴式的整体发展。②
宋健坤认为,一国或区域经济最佳的增长模式取决于两个条件:其一是注重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的投资,并使之达到协调;其二是取决于对他国或他区三大资本的态度,即应积极主动地采取投资与补偿的行为,至少是不把自身的发展建立在牺牲他国或他区环境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基础上。就一个拥有陆海空资源的国家或地区而言,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它不仅要考虑陆地区域间的持续性,还要考虑地区当代和代际间的可持续性,而且其定义域或边界也必然包含陆海空之间的可持续性。从一国的经济发展来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经济发展主要由依靠陆地经济不断转向依靠海洋经济、内层空间经济和外层空间经济,但其经济发展的立体性和全方位性是不容改变的。①
从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来看,刘朝明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从1978年以来的高增长是高投入带来的高增长,增长质量不高,速度不稳定或下降,最终会出现停滞或接近于停滞,而且这是一种以掠夺自然资源为代价的扭曲增长,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从以资源为代价的扭曲型转变为确保各种资产达到有序和平衡状态的持续增长。区域经济增长可用各地区GDP的增量来计量。如果一个区域的增长率与其他地区保持同步,或达到全国的平均增长率,可称之为增长的数量均衡(或速度均衡)。但如果一个地区在取得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还提高了本地区的聚集经济效应,或改善了区域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则称之为增长的质量有所提高。一个地区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提高增长质量来获得不竭的动力。②
胡乃武等人认为,统筹区域发展,就是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角度,有重点、分阶段地全面解决各种类型的区域问题,通过政府有目的的调控逐步协调区域关系并促进各种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这是未来国民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核心要求,无论是从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所面临的区域问题来看,还是从未来区域经济关系格局的演变趋势来看,统筹区域发展和协调区域经济关系已经成为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