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指导思想
马凯认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②许克振认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确立的指导思想是: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推进循环经济作为政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期目标,采取“政府主导、财政支持、部门配合、各负其责、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吸引投资、政策优惠”的措施,使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③齐建国认为,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彻底转变GDP至上的政策目标,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把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宗旨。④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
刘宝庭认为,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唤起全民的节约意识、环境意识、循环经济意识。①季昆森认为,要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要把宣传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与相关知识常识结合起来。②王格芳和王成新认为,应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循环经济知识和环保法规,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现代生态价值观,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③王钦敏认为,应通过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循环经济观念,建立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④徐月风和黄承武认为,应将资源综合利用的常识列入小学教材,提高全社会尤其是从娃娃起对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重要性的认识,使全民都来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资源综合利用事业,从而使循环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⑤
(三)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统一规划和战略
谢旭人认为,应加快制定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提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等,指导全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⑥韩民青认为,应确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分阶段逐步实施循环经济战略。要把建设新工业化和循环经济纳入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在一些领域马上着手建立循环生产体系。⑦王格芳和王成新认为,应科学地制定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各类经济计划、国土计划、城市规划以及城乡建设的各个层面。⑧许克振认为,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对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对各地区在全局发展过程中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①
(四)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宋涛认为,要建立循环经济,关键之一就是要改革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从企业到国家建立一套绿色经济核算制度,包括企业绿色会计制度、政府和企业绿色审计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②解振华认为,在经济核算体系中,要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开展绿色经济核算,并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③陈维健等人认为,必须把产品和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作为评价产品和企业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从企业到国家建立起一套绿色GDP的核算体系,用这种统计核算办法扣除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使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明确显在的正价值,更重要的是也看到潜在的负价值,使人们摒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④吴海燕认为,绿色GDP并非只是在GDP中加入环保指标,还应包括社会人文、基础教育、公共设施、资源回收利用等诸多经济指标,这才是综合国力和人民福利的真实体现。⑤
(五)建立和完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体系
李艳岩认为,应完善循环经济立法。(1)要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应当在环境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将循环经济作为一项原则予以规定,从而为生态环境单行法的制定提供法律依据。还应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以此为母法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废旧汽车回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废旧家电回收条例》等一系列子法,使循环经济法律形成一个体系。(2)应通过立法明确政府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职责,要求政府在各种规划中,合理安排工业、农业、商业的布局,以减少资源的耗损和污染的排放。(3)要通过立法强制重点企业实施循环经济。(4)要通过立法规定消费者在循环经济中的义务,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①马凯认为,应加快制定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②
(六)建立和完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齐建国认为,一方面要通过政策调整,使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污染者治理、受益者补偿机制。③马凯认为,应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的经济政策。④范红霞和白炜认为,政府在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通过经济、技术、法律、舆论等手段引导企业自觉开展清洁生产。在投资方面,可以引导资金向与清洁生产相关的技术改造项目及行业流动,促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在消费方面,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引导公众消费绿色产品,以需求拉动循环经济的发展。⑤
(七)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马凯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要重点抓好5个环节:(1)在资源开采阶段,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效率;(2)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4)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5)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①谢旭人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抓住重点不放松。(1)以节水、节能为重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以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环保产业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3)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为重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为新型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②尤完、齐建国认为,应按照区域特点确定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城市地区以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和资源再生利用为重点;开发区以构建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网络为重点;农村地区以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绿色产品、有机产品为重点;西部地区以生态保护和恢复为出发点,以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后发优势为重点。③
(八)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马凯认为,要组织开发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④解振华认为,应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技术工程、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通过采用和推广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投入少、产出高、污染低,尽可能把污染排放和环境损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⑤徐月风、黄承武认为,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研究新技术、新工艺,选用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强技术集成,逐步提高能源循环利用、能源回收利用的技术装备水平。要在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实现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前提下,依托市场,实现规模化生产。①
(九)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循环经济效益
王格芳和王成新认为,应进一步提高环保资金的投入比例,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他们建议,探索成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滚动发展,专款专用。同时创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建立股票债券融资、招商引资、金融信贷、民间资本等多元化筹融资体系,为循环经济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②
(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区
宋涛认为,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从环境角度看,生态工业园区才是最具环境保护意义和生态绿色概念的工业园区,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国家发改委可设立相应的机构,统管全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各级政府也应设立此类机构组织,指导与协调地方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③夏冰认为,对于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应进行循环经济改造规划,在园中形成能源、物料的循环利用网络,建立不同生产环节间物料的闭路循环生态链条,通过废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工业废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④
统筹区域发展问题讨论综述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提出来的。统筹区域发展是五大统筹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理解和实现这一目标,人们有不同的认识,现将有关观点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