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于是我们局公认的一等一的人才,专业对口,术有专攻,攻有所获。虽然自己发表的论文不多,但是写的论文不少,只不过标题底下署的都是局长、副局长抑或科长的大名。
大学毕业时老于还是小于,那时的小于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对前途充满憧憬,分得专业又对口,只觉得天也宽来地也阔。与他一起分到我们局的还有小陈小孙两个大学生,分得专业不如小于好。他俩怀疑小于有背景,暗地查了很长时间,小于的父亲是一名无权无势的普通工人,上溯三代是农民。他父亲当过的最大的官儿不过是个工会小组长。小陈小孙义务调查很辛苦,对调查的结果很无奈,叹口气说小于这小子真他妈的运气好。
小于的工作很努力,第一年就在全市专业知识竞赛中得了第一名,第二年在全省得了第一名,第三年在全行业得了第一名。连续三个第一,给我们局挣了很大的面子,一度成为我们局的骄傲和品牌。
三年时间过去了,小于变成了大于,还在原地踏步。同时变成大陈的小陈却十月怀胎——生(升)了。同时变成大孙的小孙也没有得到提拔,原因是工作吊儿郎当的,也不爱学习,其专业水准已经不能与小于同日而语了。
我比大于进局还早两年,看到大于一门心思钻研业务,对仕途上的事儿基本上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便好为人师地指点他:不要光顾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人家小陈业务能力不如你,但是比你有头脑,会来事儿,能讨得领导的欢心,领导不提拔自己喜欢的人提拔谁呢?大于的鼻子重重哼了一声,反问我,你那么有头脑,怎么到现在还是个大头科员呢?气得我干瞪眼,无言以对。大于说,无论什么时候,也得靠本事吃饭。
大于专业能力强,在国家权威媒体上发了几篇很有分量的论文,局长们认为不妨利用一下他的专长。现在当官讲究个专业化、知识化,弄个文凭、高级职称什么的要靠发表若干篇论文作支撑。于是,大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炮制论文,给局长写完了给副局长写,副局长写完了给科长写,科长写了给副科长写,甚至一些想混个中高级职称的科员也请大于写,大于成了我们局炮制论文的专业户。
就在大于为他人作嫁衣裳炮制论文的过程中,大于变成了老于,同时变成老孙的大孙也十月怀胎——生(升)了。老于这才着急了,要知道,专业再强也不能当饭吃,升职才是最实惠的。变成老于的大于已经结婚生子,老婆成天在他耳边聒噪,你熬灯费油绞尽脑汁为他们写论文,他们一个个凭借你写的论文想要职称的得到了职称,想升官的升了官,就你还在原地踏步,你冤不冤啊你。老于被老婆挤兑得没法子,鼓足勇气找到李局。李局推心置腹地说,其实,你早就应该得到提拔了,上几任局长有眼无珠啊。问题是提拔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了,组织部考察的不仅是专业能力,而且是综合素质。这几年你光顾给各级领导写论文了,其他方面尤其是政治学习方面落后了,你承认不承认?老于低头想了一会儿,可不是咋的,这两年就一门心思写论文了,其他方面还真的落伍了,尤其是政治学习压根儿就没有参加过。
老于切实有了危机感,他也是“奔四”的人了,再不上就没有机会了。有时间他会到我们办公室坐坐,不免对自己仕途不顺唏嘘一番。小林开导他说,会写论文是你的本事,这个本事你没有运用好,尽给人家做了垫脚石了,你要学会用它给自己做敲门砖。老于睁大眼睛说,此话怎讲?小林说,有一句话你是否听说过?老于说,哪句话?小林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老于说,我这把岁数了还能到哪里去?我拍着老于的肩膀说,老于啊,你低估了自己的价值,像你这个岁数,专业能达到这种高度的,不说凤毛麟角,也是稀缺资源,到哪里也是极品啊,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小水说,明珠也有暗藏的时候,老于这些年都包装别人了,却没有学会包装自己。认识他的人还是比较少啊。小林说,事在人为嘛。怕科长听见,他压低声音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地嘀嘀咕咕了一番。
不久,老于要调走的消息不胫而走,说国内最著名的猎头公司瞄准老于了。有的说老于要到国家某机关主持一个重要项目;还有的说有一家著名上市公司要聘请老于担任技术总监。风声传到了市委市政府,市委组织部部长亲自给李局打电话,说李局啊,听说你们局的于国文要调走?李局说,我也是刚听说,还没有核实呢。组织部长说,我是受书记委托给你打这个电话的。书记说,于国文是我市不可多得的专家,他被挖走对我们市的政治影响可不好,别人会说我们市留不住人才。组织部长话说得很平缓,甚至可以说很温和,李局却惊出了一身冷汗,什么事儿一旦提到了政治高度,就非同小可了。李局说,部长,请您放心,也转告书记放心,我们会妥善处理好这件事儿的。
放下电话,李局随即把老于叫了过来,热情地请老于坐在沙发上,嘘寒问暖一番。老于不习惯局长的平易近人,说局长您是不是要写论文?把题目和大致内容告诉我,我尽快完成。李局哈哈大笑,国文呀,你是不是写论文写上瘾了,三天不写手就发痒?我没有论文请你写。老于不好意思地笑了,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不好意思地说,那您叫我有什么吩咐?局长说,听说有猎头公司盯上你了,要挖你?老于说,李局,没影的事儿,您甭听他们瞎咧咧。脸上却是讳莫如深的表情。局长说,国文啊,你的专业很突出,这些年为我局和我市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志们有目共睹嘛。你还记得我曾经跟你说过的你早就该得到提拔了的话吗?我那是给你提个醒呢,意思是已经把你列入了提拔对象。嗨,你这个同志哟,怎么就听不出来呢?老于想了想,李局的确说过这话,而且还说了他综合素质不高、政治学习不够、已经错过提拔时机等话。这就是领导艺术啊!老于在心里感叹。老于说,李局,我这个人不在乎提拔不提拔的,不论到哪里工作,只要能展现个人价值就可以了,您说是不是?局长捏了一下老于的胳膊说,像你这样优秀的人才,再不提拔使用就是我们这些做领导的失职啊。
一周后,局里下发了任命文件,任命于国文为局下属科研所的所长,级别为副处级。这个职务原来内定的是李局长的一个亲信,并且已经以所长的身份主持工作了。这个亲信对老于的到任非常恼火,敲开了李局长办公室的门,倒出了满肚子苦水。不知道李局是怎么做的安抚工作,最终不了了之。据说,李局给他许了一个愿,许的这个愿是个更肥的差事。
李局长是个说话算话的人,既然许了愿,总是要还愿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