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便秘患者必要时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一些中药,如麻仁丸等。但长期服用泻药,不仅可引起大肠功能障碍,使肠壁神经感受细胞应激性降低,即使肠内有足量粪便也不产生正常蠕动和排便反射,成为泻剂依赖性顽固性便秘。而且可引起结肠和直肠形态学改变。
通便泻药可使结肠过度排空,结肠运动紊乱,降低便意形成的敏感度,易使某些一时性的便秘形成真正的便秘。老年人由于某种原因引起便秘,适当应用药物帮助通便解除痛苦,这是对症治疗。用泻药时要根据便秘的原因、程度和时间的长短,需在医师指导下应用,自己不要滥用泻药,更不要养成依赖泻药通便的习惯。因为老年人胃肠功能降低,滥用泻药或依赖性地长期用泻药,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如腹泻、大便失禁,或便秘愈加严重等不良后果。
正常人若发生一时性便秘,查明原因后最好是通过饮食调节等予以纠正,不要滥用泻药;如果发生较严重便秘,持续时间较长者,则需认真检查对待,及早查明原因,及时治疗。应用泻药的目的是排除肠内毒物,治疗便秘,或与驱虫药合用,帮助驱出虫体和排除剩余的驱虫药等。有些人发生便秘,不问病因就用泻药通大便,结果泻药用量越来越大,便秘也更加顽固,因此在用泻药时须注意如下3点。
(1)不要把服用泻药看成常规治疗便秘的惟一方法。对便秘应注重病因治疗,并从生活、饮食习惯等方面加以纠正。如便秘系饮食过少、食物过于精细所致,宜多食富有植物纤维的蔬菜等;如为腹肌和结肠肌肉无力所致,可给予适量的轻泻药或缓泻药协助通便,更重要的是,应鼓励患者多做体力运动,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总之,泻药的作用是刺激肠黏膜,使它产生排便冲动或者润滑肠壁。得了便秘,想通过泻药彻底解决问题,一般是不可能的,它只能起救“急”之用。只有查出便秘原因,再进行治疗,才有药到病除的效果。
(2)要根据病情选择药物。如慢性便秘不用致泻力强的峻泻药(硫酸镁等),因这类药物可使小肠蠕动加强,长期服用易导致消化道功能紊乱;只在排除肠内毒素和辅助驱虫药驱除肠虫时,才宜使用。同时也要注意,患者体质过弱者不宜用;蓖麻油等泻药不能用来排除肠溶性毒物,因它可促进该类毒物的吸收。此外,大黄及以大黄为主的清热泻下药,如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等,对年老、孕产妇属气血虚弱所致的便秘患者不宜使用,以免损伤脾胃。
(3)对诊断不明的腹痛患者切忌使用泻药,以免延误诊治。泻药可使极度衰弱及脱水状态的患者失水情况进一步加重;可使患有机械性肠梗阻,伤寒,腹膜炎等疾病的患者有并发肠穿孔的危险;还可反射性地引起盆腔器官充血,故孕妇及月经期妇女也应慎用,以免发生流产、早产或月经过多。
连续服用某些药物可引起药物性便秘。这类便秘患者要先停药,即停用能引起便秘的治疗用药,如止痛药吗啡、解痉药阿托品、制酸药氢氧化铝等。同时多饮水,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豆类、各种新鲜蔬菜、水果等,并可食用海参汤、银耳汤、黑芝麻核桃仁粥、菜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