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19500000047

第47章 血液系统卷(4)

2.铁的来源和吸收正常人制造新鲜红细胞所需的铁为20~25mg/d,大部分来自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从食物中摄取1~1.5mg/d的铁即可维持体内铁的平衡(孕妇和哺乳的妇女铁的需要量为2~4mg)。多数食物中都含有铁,以海带、紫菜、木耳、香菇以及动物的肝、肉、血中铁的含量较丰富。肉类食品中的肌红蛋白所含的铁可完整地直接被吸收,吸收率约为20%。植物中的铁吸收率仅为1%~7%,因为植物铁多为三价铁,不容易被吸收。维生素C及其他还原剂能使高铁还原成亚铁;蛋白质分解后的氨基酸、酰胺及胺类可促使铁成为溶解状态,均可促进铁的吸收。体内铁储存量的多少对铁的吸收亦有影响。当储存量多时,幼红细胞上的转铁蛋白受体增多,铁的吸收增多。正常人的吸收率约为10%,当缺铁时,吸收率可增至30%~40%。

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的上段。小肠上皮细胞根据体内铁的储存及红细胞生成状态调节铁的吸收。

3.铁的运输进入血浆中的二价铁经氧化成三价铁后,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被运到各组织中去。转铁蛋白是一种球蛋白,体内仅1/3的转铁蛋白呈铁饱和状态。每一分子的转铁蛋白可与两个三价铁结合。带铁的转铁蛋白在幼红细胞表面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通过胞饮作用进入细胞内。在细胞内铁与转铁蛋白分离,再次还原成二价铁,在线粒体上与原卟啉、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

4.铁的再利用和排泄红细胞的正常寿命约为120d,故人体每天约有0.8%的红细胞老化而破坏。红细胞破坏后的血红素铁几乎全部被利用于制造相等数量的新生红细胞的血红素。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维持体内铁的动态平衡。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铁的排泄量不超过1mg/d。主要是随肠黏膜脱落细胞从粪便中排出,少数由尿中排泄,随皮肤、汗液排出的铁量极少。哺乳的妇女从乳汁中排出的铁约1mg/d。

5.铁的储存体内多余的铁是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中。铁蛋白是以磷酸氧化高铁的形式存在,能溶于水。当身体对铁需要增加时,可被再利用。含铁血黄素是铁蛋白部分变性,部分被溶酶体作用分解的降解物,可被亚铁氰化钾染成蓝色,不溶于水,不容易被再利用。

【病因与发病机制】在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维持动态平衡。缺铁的主要病因为铁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

1.摄入不足育龄妇女、婴儿和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青少年的需要量增加,如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或吸收不良,就容易发生缺铁。肉类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容易被吸收,蔬菜、谷类、茶叶中的磷酸盐、丹宁酸等可影响铁的吸收。胃、十二指肠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术后)和某些药物(如碳酸钙、硫酸镁及H2受体拮抗药等)亦可影响铁的吸收。

2.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常见的原因,尤以消化道慢性失血或妇女月经过多为多见。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钩虫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及服用阿司匹林后出血;子宫肌瘤或功能性出血会导致月经过多(每月出血量>40ml)。

【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贫血、组织缺铁及发生缺铁的基础疾病三方面。

1.贫血的表现早期常没有症状或症状很轻。常见的症状为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

2.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和吞咽困难。

3.体征除皮肤黏膜苍白外,毛发干燥,指甲扁平、无光泽、易碎裂,部分患者指甲呈勺状(反甲)或脾脏轻度大。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C<32%)。

血片中可见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计数高低不一。

2.骨髓象骨髓涂片呈现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常数量增多,早幼红细胞和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染色质颗粒致密,胞质少。

3.生化检查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均降低。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体内储存铁耗尽(ID):①血清铁蛋白<12μg/L;②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少于15%;③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正常。

(2)红细胞内铁缺乏(IDE):①ID的①+②;②转铁蛋白饱和度<15%;③游离原卟啉/血红蛋白>4.5μg/g;④血红蛋白正常。

(3)缺铁性贫血(IDA):①IDE①+②+③;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110g/L,孕妇血红蛋白<100g/L;MCV<80fl,MCH<27pg,MCHC<32%。

(4)病因诊断:只有病因明确,本病才可根治;另外,有时缺铁的病因比贫血本身更为严重,如胃肠道恶性肿瘤。

2.鉴别诊断

(1)慢性病性贫血:常伴有肿瘤或感染疾病;血清铁蛋白增多,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加。

(2)铁粒幼细胞贫血:主要是由于先天或后天获得的铁利用障碍所致,好发于老年人,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及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或环形铁幼细胞增多。

【治疗】治疗原则为控制病因或原发病,正确补充铁剂。

1.病因治疗应尽可能地除去导致缺铁的病因。

2.补充铁剂铁剂的补充以口服制剂为首选。目前常用的有琥珀酸亚铁和富马酸亚铁等,服元素铁150~200mg/d即可。于餐后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铁剂忌与茶同时服用,否则铁不易吸收。患者服用铁剂后,自觉症状可以很快地恢复。网织红细胞于服用后逐渐上升,7d左右达高峰。在血红蛋白完全正常后,仍需继续补充铁剂3~6个月,或待血清铁蛋白>50μg/L后再停药。

如果患者对口服铁剂不能耐受,可改用胃肠外给药。常用的是右旋糖酐铁或山梨醇铁肌内注射。用药总剂量的计算方法是:所需补充铁(mg)=[150-患者Hb(g/L)]×体重(kg)×0.33)。

3.中医辨证论治参照“虚劳”病证辨证论治,治法以健脾益气生血为治疗原则。脾胃虚弱者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心脾两虚者用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脾肾亏虚者用右归丸加减。

【预防】改进婴幼儿的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和及时添加辅食,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应予补充铁剂。在钩虫流行地区应大规模地进行防治工作,及时治疗各种慢性出血性疾病等。

巨幼细胞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细胞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其特点是骨髓呈现典型的“巨幼变”。维生素B12缺乏者还可有各种神经系统和精神方面的异常。本病属中医“虚劳”等病证范畴。

在我国,因叶酸缺乏所致巨幼细胞贫血较为多见,以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等地多发。维生素B12缺乏者较少,恶性贫血极为罕见。

【病因与发病机制】巨幼细胞贫血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1.叶酸缺乏主要因素有:①摄入量不足。如食物中缺少新鲜蔬菜,过度烹煮或腌制食物可使叶酸丢失。乙醇可干扰叶酸的代谢,酗酒者常会有叶酸缺乏。

小肠(尤其是空肠段)炎症、肿瘤手术切除后等均可导致叶酸的吸收不足。②需要量增加。妊娠、哺乳、慢性反复溶血、慢性炎症、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白血病、恶性肿瘤等,叶酸的需要量都会增加,如补充不足就会发生叶酸缺乏。③药物。甲氨蝶呤、乙胺嘧啶、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及柳氮黄吡啶等均可影响叶酸吸收。

2.维生素B12缺乏主要因素有:①吸收障碍,为维生素B12缺乏最常见原因,主要见于某些胃肠道疾病,如内因子、胃酸、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缺乏;②摄入减少,绝对素食者和老年人、萎缩性胃炎可有维生素B12摄入减少。但常需若干年后才致病。

叶酸和维生素B12都是DNA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辅酶,如果缺乏,会导致细胞核中的DNA合成速度减慢,胞质内RNA仍继续成熟,RNA与DNA的比例失调,造成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细胞体积大而细胞核发育较幼稚,即“巨幼变”。

巨幼变的细胞大部分在骨髓内未成熟就被破坏,称为无效性造血。

另外,维生素B12的缺乏,常因影响神经髓鞘形成而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临床表现】

1.贫血起病大多缓慢,特别是维生索B12缺乏者。临床上常表现为中度至重度贫血。除一般慢性贫血的症状,如乏力、头晕、活动后心悸、气短外,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

2.胃肠道症状常有食欲缺乏、腹胀、便秘和腹泻。舌质红,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而呈牛肉样舌。

3.神经系统表现和精神症状常由维生素B12缺乏引起。主要表现为手足对称性麻木、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部分腱反射消失及锥体束征阳性,特别是老年患者可表现精神异常、抑郁、嗜睡等。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状。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象属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可呈现全血细胞减少。血涂片中红细胞大小不等或大卵圆形红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可有6叶或更多的分叶。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多。

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细胞最为显著。各细胞均可见到“巨幼变”,细胞体积增大,核发育明显落后于胞质。巨核细胞减少,亦可见体积增大及分叶过多。

3.生化检查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均可下降,分别低于6.8nmol/L(3ng/ml)及低于74pmol/L(100pg/ml);红细胞叶酸水平降低,低于227nmol/L(100ng/ml)。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高于正常。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血象呈现大细胞性贫血,嗜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5叶者占5%以上或有6叶者)就考虑有巨幼细胞贫血的可能,骨髓细胞呈现典型的“巨幼变”就可肯定诊断;如无条件检测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lz,可给予诊断性治疗,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1周左右网织红细胞上升者,应考虑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

2.鉴别诊断须与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鉴别。这些疾病除巨幼细胞外,还有过多的原始粒细胞和病态造血的表现,而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均不降低。

【治疗】治疗原则为控制病因(原发病),补充叶酸和(或)维生素B12原则上缺什么补什么。

1.叶酸的补充叶酸5~10mg,3/d。胃肠道不能吸收者可肌内注射亚叶酸钙(四氢叶酸钙)5~10mg,1/d,直到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如果同时有维生素B12缺乏,宜两者同时补充。

2.维生素B12的补充维生素B12100μg肌内注射,1/d,直到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对恶性贫血或全胃切除的患者需终生用维生素B12维持治疗(每月注射1次)。

3.钾盐及铁剂叶酸及维生素B12补充治疗后,应注意钾盐及铁剂的补充。

4.中医辨证论治参照“虚劳”病证辨证论治。

【预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预后良好。补充治疗及改善营养后,均能恢复。恶性贫血患者无法根治,需终生维持治疗。维生素B12缺乏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常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预防】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恰当的烹调习惯,可预防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特别是对需要量多的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青少年及孕妇、哺乳期妇女。有慢性溶血性疾病、慢性炎症、感染及恶性肿瘤、骨髓增生性疾病者,应予补充叶酸。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受损,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本病中医学称为“髓劳”。慢性再障属于“虚劳”、“血虚”、“血证”范畴。急性再障属于“急劳”、“热劳”等范畴。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约半数以上的患者找不到明确的病因。根据研究,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化学因素。包括各类可以引起骨髓抑制的药物(氯霉素、合霉素及抗肿瘤药、磺胺类)和工业用化学物品(苯)。②物理因素。如X线、镭、放射性核素。

③生物因素。包括病毒性肝炎、各种严重感染等。

2.发病机制目前尚没有完全阐明。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造血干(祖)细胞内在的缺陷;②异常免疫反应损伤造血干(祖)细胞;③造血微环境支持功能缺陷;④遗传倾向等。

传统学说认为,在一定遗传背景下,本病作为一组后天暴露于某些致病因子后获得的异质性“综合征”,可能通过三种机制发病:原发、继发性造血干(祖)细胞,(“种子”)缺陷、造血微环境(“土壤”)及免疫(“虫子”)异常。近年多数学者又认为,T细胞功能异常亢进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杀伤和(或)淋巴因子介导的造血干细胞过度凋亡,引起的骨髓功能衰竭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同类推荐
  • 我是医学知识大王

    我是医学知识大王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有男女之别,通过这样的方式延续着新的生命,一代又一代的延绵不息。生命是个奇特的个体,它有着最为原始的魅力令人痴迷;它有着自身独特的奥秘激发人们去不断的认识它。如何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怎样加强疾病的自我预防?碰到伤及生命的意外情况怎么处理?如何正确的识别运用药品?……《我是医学知识大王》,以通俗讲解的形式、精炼有趣的语言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生命健康的科学知识,以使广大少年读者了解身体结构,增强防病保健能力,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 察颜观色识健康

    察颜观色识健康

    本书从眼、耳、口、鼻等脸部不同器官,以及皮肤的肤色、身体的预警信号等方面出发,通过察颜观色来检查人体的健康状况,并介绍了一些简单又实用的身体部件诊病法和疾病预兆自查法。
  • 实用奇方名药

    实用奇方名药

    中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偏方、验方、秘方都是这个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的历史悠久,内容浩瀚,包含了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为炎黄子孙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偏方、验方、秘方流传于民间,它对疾病的防治作用不可忽视,有时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
  • 病毒性疾病中成药的药理与临床

    病毒性疾病中成药的药理与临床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代医学对不少疾病逐渐有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手段,对于感染性疾病来说,现代医学疗效更是突出。但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些感染性疾病如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艾滋病等,由于病原体的变化、感染方式的变化等,使现代医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 全科医师速查手册

    全科医师速查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临床常见病的诊断要点,简明扼要,易于查阅、记忆、掌握。治疗要点中具体治疗方法比较详尽,用药具体到剂量、用法、疗程等,充分体现了《全科医师速查手册》内容的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热门推荐
  • 沧海桑田:玲珑花

    沧海桑田:玲珑花

    沧海桑田中养育出一朵极其漂亮的七窍玲珑花,生来为神不用修炼就有通天本领。可这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某神女说:“我觉得,并不是我喜欢上你了,而你勾引我喜欢上你的。”子墨君挑动眉毛:“哦?你不是心甘情愿被我勾引的吗?”某神女含羞挥拳:“讨厌~”推荐作品:《莹本惊华》
  • 佛说八正道经

    佛说八正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混元天歌

    混元天歌

    他只是个古灵精怪,本性淡泊善良的少年,上苍却给他开了个大玩笑,把拯救凡界与灵界的万斤重担强加于他身上。超强的能力与本性之间,无休挣扎,该何去何从?虽轻松拥有旁人无法企及的一切,无上真元、绝世美姝、巅峰地位,都注定终世孤独!如何挣脱宿命魔咒?
  • 夜幕离歌之瑶光何以为清音

    夜幕离歌之瑶光何以为清音

    本是大地之母女娲补天时遗落下的一颗补天石,是这世上最古老的自然之神,本该高高在上却被他眉宇间的忧愁所惑,誓要与他一世相遇。终于,一千年后,她带着他人的记忆成为他此生唯一的徒弟,万丈红尘缚身,禁忌之恋相绊,她于水深火热中几个生死徘徊。万般绝望后,她终于不再回头,忘川河边,她心碎一笑:“如果你心里不曾有过我,为何上天要以这样的方式让你我相遇?我从不知,原来爱一个人是这世上最大的错误,此生已了,只愿来世,生生世世,都不再相见!”在他的惊恐声中,她跳下了死亡之河……她不知道的是,在她跳下的瞬间,他也跟着跳了下去……重生后,封印的记忆被打开,原来她竟是她!本文前期铺垫有点长,但绝对精彩哦!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魔教教主玩转江湖

    魔教教主玩转江湖

    本来是她的登基盛典,但是,却有一帮人来夺位,无奈之下,她被娘亲送去了江湖,还将她的记忆给封锁了,不过,也多亏这样能在江湖认识这么多的朋友,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轻松生活。但,她该尽的责任还是逃脱不掉,但是,这一次,却不一样了,她有一群小伙伴陪着她,还有她的真命天子陪着她,管他是什么人,遇神杀神,遇鬼杀鬼,放马过来吧!当她把教主之位夺回时,某风环住她:“纪星晴,现在,你该对我尽责任了!”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龙飞三下江南

    龙飞三下江南

    这是张宝瑞“文革”时期手抄本原创小说《一只绣花鞋》的续篇,也是当时流传甚广的手抄本小说之一。风流妩媚的女特务,诡诈异常的内奸,歹毒阴险的手段;计上计,案中案。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震惊世界的暗杀事件将发生于瞬间……中共优秀特工、第一神探龙飞临危受命,二上北京,三下江南,潜楚宅,巧施妙计,化险为夷。我之间盘根错节的残酷斗争,隐秘战线的神奇惊险,杀奸除恶的艰难壮烈,令小说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 迟钝宝贝:女人你不懂我的爱

    迟钝宝贝:女人你不懂我的爱

    她,出生于钢琴世家,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对钢琴犹如生命般的热爱。他,出生于豪门世家,是天之骄子,但他却只为笨笨的她心动了。在一次大型的钢琴大赛,她与他邂逅了。后来,她和他都在同一个学院里,她读音乐,他读金融。他一次次逗她,而她却认为他在讨厌她,整她,玩弄她。在一次次的意外,重重的打击了她,他在背后为她默默付出了许多,迟钝的她是否能不能明白他的爱,懂不懂他的付出?最终,笨笨的她会选择常年伴在自己身边的学长,还是‘讨厌’的他?还是另有他人?
  • 总裁唯爱小娇妻

    总裁唯爱小娇妻

    浑身疼痛不堪的我根本没办法出去,即使我出去也肯定跑不掉,门外的保镖们可不见得是吃素的。我只能蜷缩在墙角,离那张床,离那个人远远的。不知在黑暗中过了多久,他渐渐醒来,环视一周,不等洗漱便要出门,完完全全把墙角的我忽视了。就在他走到门口的时候,仿佛感觉到我在注视他,缓缓转头瞥了我一眼,蓦地瞪大了眼睛,但随即又恢复那冰冷的表情,好似我之前看到他表情的变化只是一种错觉。他抬脚出门,根本不曾理会我。只是,我恍惚中好像听到他对门口的人说了句:“她,给我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