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半岛的中部,亚平宁山脉北部,利古里亚海和第勒尼安海之间,有一个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地区,这就是托斯卡纳。也许有人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是如果提起佛罗伦萨和比萨,一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这两座城市,都位于托斯卡纳地区。
托斯卡纳现为意大利中部的一个行政大区,意大利语为“Toscana”,由“Etruscans”(伊特鲁里亚人)演变而来。在古代,这一地区曾长期受到伊特鲁里亚文明的统治。
[知识雨滴]伊特鲁里亚人(Etruscans):亦称“伊特剌斯坎人”、“埃特鲁斯坎人”。意大利的古代民族,公元前8世纪分布在伊特鲁里亚地区(古意大利地区名,位于意大利半岛西北部阿尔诺河、台伯河之间,约为现在的托斯卡纳地区)。语言系属不明。借用希腊字母,存有大量碑铭,但是至今未能释译。公元前3世纪被罗马征服。信多神教,喜占卜。
从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吹来的微风,轻拂着托斯卡纳。一尘不染的碧绿草地和蔚蓝天空,历经沧桑的古代建筑遗迹以及那漫山遍野的葡萄园,所有这一切,都令人如痴如醉,魂牵梦绕。此外,这里的服装、金银手饰和葡萄酒也都享誉世界。
托斯卡纳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圣地,首府佛罗伦萨更是享誉世界的文化艺术古城。千余年的光辉岁月为它留下了60多座宫殿、40多所博物馆和美术馆,其中乌菲齐美术馆以收藏大量意大利艺术珍品而驰名于世。
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佛罗伦萨曾孕育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但丁、乔托等伟大的艺术家,伽利略等伟大的科学家,以及政治理论家马基雅弗利,旅行家美利加·韦斯普奇,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等一大批伟人。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从这里蓬勃兴起,然后波及整个欧洲的。因此,佛罗伦萨有“文艺复兴的摇篮”和“西方雅典”之称。
如今的佛罗伦萨,遍布中世纪留下来的教堂、城堡和塔楼等建筑遗迹,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和不懈的探索精神。街头巷尾,精美的大理石雕刻随处可见,让人联想起已经逝去的时光和那早已走远的人和事。
此外,托斯卡纳地区还有锡耶纳、比萨、卢卡等淳朴的古城小镇。它们同样以自己独一无二的魅力点缀于历史和现实之间,令人震撼和感动。
走在托斯卡纳的每一条路上,无论是两边长着高大树木的乡村土路,还是布满历史文化遗迹的古城街道,都会让人不禁感觉道路似乎永无尽头。沿着它们行走,就能回到托斯卡纳那无限辉煌的过去。
在13世纪以前,意大利的绘画一直受拜占庭艺术的影响,直到出现了像契马部埃这样的画家以后,这种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变。然而,真正使意大利的绘画摆脱拜占庭式的宗教画风格,并走向现实主义道路的第一人,却是契马部埃的学生乔托·迪邦多内。
[知识雨滴]拜占庭艺术:公元4—15世纪以君士坦丁堡(即拜占庭,今土耳其港市伊斯坦布尔)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会相结合的官方艺术。宣扬帝王崇拜思想和基督教神学,为巩固贵族阶级的统治服务。其风格特点是将罗马晚期艺术形式同以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为中心的东方艺术形式相结合,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在教堂建筑、圣像画、镶嵌画、壁画及工艺美术的风格创造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对中世纪欧洲各国尤其是东正教国家的艺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教会的束缚,后期风格倾向于公式化和概念化。1453年,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攻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艺术的历史即告终结,但其形式仍为东正教会所利用。
放羊的少年
乔托生于1267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最伟大的画家,也是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同时还是出色的建筑师和伟大的雕塑家。至于乔托是如何成为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契马部埃的学生的,这里面还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知识雨滴]契马部埃(Giovanni Cimabue 1240—1302):意大利佛罗伦萨最早的画家之一。原为镶嵌画匠,相传为乔托的老师。他的作品虽仍未摆脱拜占庭绘画末期风格,但是已经带有一些世俗情味,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具有前奏性意义。作品有《庄严的圣母子》等。
据说有一天,契马部埃离开佛罗伦萨去办一件事情。当他路过北郊的韦斯比亚诺村时,一个放羊的少年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碧蓝的天空下,翠绿的山野连绵起伏,一群洁白的山羊在山坡上悠闲地吃着草,远远看去就像一幅精美的油画。契马部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美丽的乡野风景。就在这时,他看见了一个在石头上画画的放羊少年。
这是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儿,他左手拿着放羊的鞭子,右手拿着一块小石头,正蹲在一块大石头旁专心致志地画着山羊、树木等自然景物。他的画虽然很粗糙,但是契马部埃觉得他很有绘画天赋。
放羊的少年画得非常专注,突然发现一个衣着华丽的陌生人站在自己身旁,他一惊,马上站起身来,不知所措地低下了头。
契马部埃和蔼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乔托,乔托·迪邦多内……”少年低声回答。
契马部埃沉吟了一下,试探着说:“我是个画家,你愿意做我的徒弟,和我到佛罗伦萨去学画画吗?”
少年瞪大了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直直地望着契马部埃,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契马部埃指着不远处的韦斯比亚诺村问:“你是住在那个村子里吗?”少年点了点头。
随后,在小乔托的指引下,契马部埃来到了他的家。这是韦斯比亚诺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契马部埃的说服下,乔托的父母很快就同意让儿子跟随这位大画家去佛罗伦萨学艺。就这样,乔托成了契马部埃的学生。
在契马部埃的指导下,乔托虚心学习,刻苦实践,进步很快。他从古今的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再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突破了中世纪绘画缺乏艺术生命力的缺陷,创作了许多具有生活气息的宗教画作品。
中国有句古语,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这句话用在契马部埃和乔托师徒身上,真是无可辩驳。若干年后,乔托在绘画艺术上不仅超越了自己的老师契马部埃,而且还成为西方美术史上公认的一代大师,被尊为“意大利绘画之父”,在当时与伟大诗人但丁齐名。
“契马部埃强逞能,自负艺坛最英雄。而今乔托名扬远,竟将先生变后生。”这是但丁在《神曲》中对乔托的评价。
艺术大师
“……(他)生而具有超群的想象力,凡自然界的森罗万象,他无一不能运用他的妙笔画得惟妙惟肖,令见者几疑是物的真体。”
这是意大利著名人文主义小说家薄伽丘在他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里对乔托的描述。可见在当时人们眼中,乔托是位无所不能的天才画家。
[知识雨滴]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作家,人文主义的重要代表。他的早期创作多取材于古代传说,开辟了意大利散文和小说创作的道路。主要作品有传奇《菲洛柯洛》,长诗《菲拉斯特拉托》,中篇传奇《菲亚美达》等。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是其代表作,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品。由100篇故事组成,描写新兴市民阶级对禁欲主义的反抗,嘲讽贵族、教士的卑鄙、虚伪和残暴,集中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生活。这部作品在欧洲文学史上确立了短篇小说这一文学体裁。
乔托性格活泼,正直开朗,机智幽默,毫不趋炎附势,违心之事与乔托向无关联。据说,在一个非常炎热的夏天,当时的那不勒斯国王前来拜访他。此时的乔托不顾酷热,依然埋头作画。见此情景,国王说:“如果我是你,这样热的日子,我就不工作了。”乔托听后一笑说道:“如果我是国王,的确就不会工作了。”他的回答让国王哑口无言。
乔托一生主要为教堂绘制壁画。他在全国各地漫游,作品遍布佛罗伦萨、罗马、比萨、帕多瓦、维罗纳、那不勒斯、弗拉拉、米兰等城市。这在当时极大地推动了人文主义艺术的发展。
人文主义思想与正统的封建神学思想相对立。在乔托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人文主义思想虽然还没有形成一场思想运动,但是已经广泛萌生,人们开始从信仰神转变为信仰自己,尊重人性和人生的价值。乔托的壁画虽然仍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但是对绘画题材已经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方法,并且创造性地将人文主义思想和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之中。
在构图上,乔托尽量以现实的自然景物代替中世纪绘画惯用的那种金色及蓝色背景,在视觉效果上更加接近真实。在形象塑造上,他从拜占庭形式化的风格转向对人类表情和动作的更自然的表现。所以他塑造的宗教人物个性鲜明,形象丰满,有血有肉,非常贴近现实生活,而不再是神话中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在画面表现手法上,他力求体现立体空间的效果,因而画面层次分明,充满了空间感和深度感,人物形象也更具有体积感和分量感。在人物安排上,他善于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因此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
乔托的努力和创新是在与拜占庭传统艺术决裂的长期过程中进行的。祭坛画《宝座上的圣母子》是他1310年创作的作品,属于他的早期宗教画。尽管这幅画还保留着许多中世纪的笔法,但是,为了表现圣母的女性人体,乔托在她的衣服上添加了一些明暗的光影。这是中世纪宗教画上少见的成功尝试。此外,乔托在创作时已经注意到了空间关系。从画面上的人物造型、镶有图案的台阶等,都可以看出他在竭力表现一种空间结构。
从1305至1308年间,乔托为帕多瓦的阿雷纳教堂创作了一组壁画,即有名的阿雷纳教堂耶稣故事壁画。他以圣母及基督的生平事迹为题材,在阿雷纳教堂的墙上绘制了38幅连环壁画,塑造出一系列富有寓意性的人物形象。这组壁画被誉为“14世纪意大利艺术的重要纪念碑”,阿雷纳教堂也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之一。
[知识雨滴]帕多瓦(Padova):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位于威尼斯的西面。中世纪时是个重要的文化中心,以乔托、曼特尼亚以及多纳泰罗的艺术和建筑作品而闻名。伽利略自1592到1610年曾在该市的大学执教。
在这组壁画中,有4幅最为著名,分别是《金门之会》、《逃亡埃及》、《犹大之吻》和《哀悼基督》,其中《犹大之吻》是乔托最有代表性的圣经历史画杰作之一。
《犹大之吻》描述的是耶稣被犹大出卖的故事。这是当时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艺术创作题材。乔托在自己的作品中更为深刻地再现了这个故事的具体细节。一吻之间,虚伪与博大,凶残与宽宏,这些对立的范畴都在他的笔下生动再现。这幅画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世纪那种僵硬呆板的构图形式,但是乔托把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安排得更加接近真实,使人物更有主次之分,使空间更具立体感。他的这种革新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是非常难得的,对后辈画家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乔托身上充满了中世纪革新家的探索精神。他通过直接观察自然的方式来再现客观现实,从而开创了绘画早期的科学时代。他在实践中摸索出的艺术处理方法成为后来欧洲绘画的典范,他也因而成为写实画风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近代绘画之父”。
乔托被公认为是使西方美术摆脱中世纪美术模式的第一人。鉴于他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曾授予他“艺术大师”的称号。
佛罗伦萨大教堂
除了在绘画艺术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乔托还是意大利当时有名的建筑师和雕刻家。他曾被任命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工程的总负责人,有名的乔托钟楼最初就是由他设计建造的。
佛罗伦萨大教堂始建于1296年,最后完工于1436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瑰宝。它位于佛罗伦萨市的杜阿莫广场和相邻的圣·日奥瓦妮广场上,由主教堂、圣乔凡尼洗礼堂和乔托钟楼组成。
主教堂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部分,也叫“圣母百花大教堂”。它始建于1296年,是为纪念一次平民斗争的胜利而建的。
1293年,佛罗伦萨市内的行会纷纷起义,封建贵族被富商、银行家和部分手工工场主赶下政治舞台。为了彰显市民的力量与财富,佛罗伦萨市政当局决定兴建一座大教堂。当时,市政当局将教堂的设计任务委托给了当时的著名建筑师阿诺弗·迪·卡姆比奥,在给他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您将建立人类技艺所能想象的最宏伟、最壮丽的大厦。”
当教堂完工后,它的确成为一座华丽、大气而又不失精致和细腻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它的设计和建造过程、技术成就和艺术特色,都体现了文艺复兴这个崭新时代的蓬勃进取精神。
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状,外墙以粉红色、绿色和奶油白三色的大理石砌成,高雅且华丽。教堂内部华丽空阔,长达82.3米,分为4个间跨。教堂的南、北、东三面各为半八角形巨室,巨室的外围包容有5个呈放射状布置的小礼拜堂。
教堂中央的巨大穹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穹顶建筑中的典范之作,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之一,非常引人注目。它由当时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师勃鲁涅斯基设计,基部呈八角形,内径达43米。基座以上是各面都带有圆窗的鼓座。穹顶正中央有希腊式的圆柱尖顶塔亭,总计高达106米。穹顶的结构分内外两层,内部由8根主肋和16根间肋组成,构造合理,受力均匀。它的外墙以带有黑、绿、粉色条纹的大理石砌成各式格板,上面有精美的雕刻、马赛克和石刻花窗,显示出非常华丽的格调。在几百年前,设计和建造这样的穹顶,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整个穹顶外观稳重端庄,比例和谐,融合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屋顶形式和哥特式建筑的风格,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它因此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建筑的代表作,也是佛罗伦萨市的标志性建筑。难怪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见到这个穹顶后不无感慨地说:“我可以盖个比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更大的穹顶,但绝无法及上它的美。”
此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教堂里的大型彩色玻璃窗。这些玻璃窗色调优美,充满了艺术的美感,是佛罗伦萨长达几个世纪的玻璃艺术品生产传统的见证。它的生产还和绘画大师们的经历密切相关。这一传统至今仍然充满了活力。
圣乔凡尼洗礼堂
在主教堂的对面,是圣乔凡尼洗礼堂。这座八角形的洗礼堂建于1290年,由于里面供奉着佛罗伦萨的守护圣人乔凡尼而得名。
洗礼堂的外墙以白色和绿色的大理石饰面,外观匀称和谐,华美端庄高贵,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气质和独创性。洗礼堂直径为27.5米,由穹顶覆盖,高约31.4米。由于技术原因,穹顶直到15世纪上半叶才最后建成。穹顶内部的镶嵌画就是在但丁写《神曲》的那个时期绘制的,让人联想起天堂和地狱。但丁的许多描述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参照物,尤其是在有关地狱的画面上。
这座洗礼堂是托斯卡纳地区罗马式建筑的代表之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三扇青铜浮雕大门,尤其是出自洛伦佐·吉贝尔蒂之手的东门,它的魅力俘虏了所有来托斯卡纳的游人。
洛伦佐·吉贝尔蒂(1378—1455)是佛罗伦萨的雕刻家,也是文艺复兴盛期前夕的一位雕塑奠基人。他原是金饰匠出身,从小向佛罗伦萨的金银匠工艺师米开莱学艺,后来专门从事青铜装饰,善于把宗教题材世俗化,其工艺与雕塑造诣都很高。
吉贝尔蒂的浮雕广泛利用了绘画的透视原理,并结合了人体解剖知识,就像一幅立体的绘画。而且,在他的浮雕里,人物绝不单独出现,风景与建筑物占很大比重,这样就使人物置身于一种和谐的自然环境之中。他为佛罗伦萨大教堂洗礼堂的大门创作的青铜浮雕“天国之门”,是文艺复兴早期最伟大的艺术作品。
15世纪初,乔凡尼洗礼堂计划请艺术家设计三扇铜门。吉贝尔蒂以其独具匠心的构图和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战胜了竞争对手——著名建筑家布鲁奈列斯奇,获得了设计洗礼堂第二扇铜门的任务。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他凭借高超的技艺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此后,他又获得了为洗礼堂设计第三扇铜门(即东门)的任务。
1425年,吉贝尔蒂开始为第三扇铜门进行创作,直到1452年才最后完成,前后耗费了他20多年的心血。在创作中,吉贝尔蒂将大门的两扇门扉各分为5块方格,每一方格内都镶嵌一幅浮雕,一共是10幅。这10幅浮雕都以圣经旧约传说中的故事为题材,构图优美,塑痕细腻。有的方格内人物多达上百个,栩栩如生,立体感极强。在这10幅浮雕周围,以精致的小雕像和头像作装饰。这些小雕像个个生动自然,比例和谐,其中有一尊还是他自己的雕像。此外,沿着门扉外框,又饰以各种富有文艺复兴装饰特征的花叶瓜果之类的立体图案,美轮美奂。
当铜门最后完工之时,整个佛罗伦萨轰动了,居民们争相前来观赏。米开朗琪罗感慨地说:“这扇门富丽之极,称得上是一扇‘天国之门’了。”从此,这扇青铜大门就有了“天国之门”的称号。乔凡尼洗礼堂也因此更加闻名。
乔托钟楼
在主教堂右侧,就是有名的乔托钟楼。在佛罗伦萨大教堂的附属建筑中,数它备受世人称颂。除了它本身所具有的建筑美感以及历史渊源外,其建造者乔托的名望与此不无关系。
1334年,已经67岁高龄的乔托被佛罗伦萨市政厅指定领导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接受任务后,乔托对钟楼进行了总体设计,并专门为此设计了部分浮雕。这座钟楼也因此被称为“乔托钟楼”。可惜,钟楼刚刚完成第一层的建造,乔托就于1337年离开了人世,以后的工作由弗朗切斯科·塔兰蒂接替。20年后,这座钟楼终于完工了。
乔托钟楼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钟楼之一,作为佛罗伦萨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它甚至比主教堂显得更加华丽。它高85米,分4层,楼内共有370级台阶。登上楼顶,整个佛罗伦萨城尽收眼底。如此之高的钟楼,在中世纪的教堂建筑中非常罕见。钟楼的基部呈正方形,有13.7米见方,四周装饰着精美的浮雕作品,其中一部分就是乔托亲自设计的。这些浮雕内容丰富,展现了当时各行各业的情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钟楼的表面用托斯卡纳的花岗石贴面,白、绿、粉三种颜色以几何学的配色方式调和,同旁边的主教堂色调一致,显得非常和谐,共为一体。
乔托钟楼的风格,其形成时间几乎比哥特式建筑早了100多年。它是又一个令人瞩目的例证,显示了佛罗伦萨建筑革新精神的持续性。这种精神把它和古典的希腊、罗马传统紧密联系了起来。
如今,主教堂、圣乔凡尼洗礼堂和乔托钟楼这组宏伟的建筑依然默默伫立在佛罗伦萨市中心的广场上,历经数百年风雨,它们已经成为佛罗伦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乔托、吉贝尔蒂等艺术家的名字,不仅同这些建筑物一起被载入了历史的卷册,也深深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