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戏术是《鬼谷子》关于弥补缝隙的一种方法。任何事物都会出现裂痕,小的裂痕会酿成大的裂隙。而裂隙出现是有征兆的,故要防微杜渐,在裂隙的萌芽状态时就要“抵”住。“抵”住缝隙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抵”使裂痕闭塞,通过“抵”使裂痕减小,通过“抵”使裂隙消失,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鬼谷子》尤其着眼于天下治道中的“抵戏”,认为天下纷乱之时,朝廷无明主,公侯乏道德,小人猖狂,忠良放逐,圣人隐居,结果上下猜疑,纲纪混乱,百姓相残,父子离散,夫妻反目,这些都是裂痕,需要以一定法术来治理,或者弥补,或者征服。其抵戏之术被纵横家们运用于各个方面。
【原文】
物①有自然②,事有合离③。有近而不可见④,有远而可知⑤。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注释】
①物:世间万物。
②自然:天然。这里是有规律之意。
③合离:聚合分离。陶弘景注云:“此言合离,若乃‘自然之理’。”
④见:发现、觉察。
⑤知:知晓,了解。本句意谓:事物有离得很近反而不能觉察,离得远却能知晓的。
【译文】
万物都有自然发展的规律,万事都有聚合分离的法则。有时离得很近反而不能觉察,离得远的却能知晓。离得近却不能觉察,是没有考察他的言辞;离得远却可以知晓,是因为追溯过去并验证了将来。
【原文】
巇者①,罅也②。罅者,涧也③,河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④,可抵而塞⑤,可抵而却⑥,可抵而息⑦,可抵而匿⑧,可抵而得⑨,此谓抵戏之理也⑩。
【注释】
①戏:裂缝,缝隙。陶弘景注:“隙大则崩毁将至,故宜有以抵之也。”
②罅:裂隙、裂缝。义与“戏”同,裂的程度略深。
③涧:山沟。从文意看,“戏”发展成为“罅”,“罅”发展成为“涧”,这是从小隙向大隙的演变过程。
④朕:征兆,萌芽之态。
⑤塞:阻塞。
⑥却:退却。
⑦息:止息。
⑧匿:消失。
⑨得:得到。
⑩抵巇之理:堵塞缝隙的道理。抵巇之理就是鬼谷子本篇的要旨,这是一切谋略中普遍适用的计术。陶弘景注云:“抵,击实也;戏,衅隙也。墙崩因隙,器坏因衅。而击实之,则墙器不败。若不可救,因而除之,更有所营置,人事亦犹是也。”
【译文】
巇,也就是罅。罅是由小的裂缝开始,像山涧发展成大裂隙一样。裂隙事先都有征兆,可以抵的方法而堵塞,可以抵的方法而使之退却,可以抵的方法而使之停止,可以抵的方法而使之消失,可以抵的方法而获得成功,这就是抵戏之术堵塞缝隙的道理。
【原文】
事之危①也,圣人知②之,独保其用③。因化④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⑤。经⑥起秋毫之末⑦,挥⑧之于太山⑨之本。其施外⑩,兆萌芽蘖之谋,皆由抵巇。抵巇隙,为道术。
【注释】
①事之危:事情有了危险的征候。
②知:觉察。
③独保其用:能够独自发挥应有的作用。故陶弘景注云:“形而上者,谓之圣人。故危兆才形,朗然先觉,既明且哲,故独保其用也。”
④因化:顺应变化。
⑤以识细微:认识事物的细微之处。这句意为:依据变化陈述事物,善于使用计谋,在细微之处认识预防。陶弘景注云:“因化说事,随机逞术,通达计谋,以经识纬,而预防之也。”
⑥经:始。
⑦秋毫之末:秋天动物所生出的细毛,形容细小。
⑧挥:挥动。
⑨太山:泰山,形容稳壮之物。
⑩施外:施教于人。
兆萌芽蘖:兆萌是微小的征候,芽蘖是伐木后从根部生出的新芽。形容事物微小的变化。
【译文】
事情有了危险的征兆,圣人可以觉察出来,能够独自发挥应有的作用。顺应变化分析事物,善于使用计谋,在细微之处认识预防。事情初起时如秋毫之末那样微小,发展起来可以形成震动泰山的效果。当圣人向外施以教化时,事物出现微小细微的变化,都可以利用抵巇之术。抵戏堵塞缝隙,就是一种道术。
【原文】
天下分错①,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②,则小人谗贼③,贤人不用,圣人窜匿④,贪利⑤诈伪者作⑥,君臣相惑⑦,土崩瓦解⑧,而相伐射⑨,父子离散⑩,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圣人见萌芽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注释】
①分错:分裂、离析。
②道德:古代指通物得理。
③谗贼:进谗言干坏事。
④窜匿:逃跑隐藏。
⑤贪利:贪图利益。
⑥作:兴起。
⑦惑:疑惑,猜疑。
⑧土崩瓦解:像土倒塌、瓦碎裂。
⑨伐射:互相射杀。
⑩父子离散:“父不父,子不子”,指父子关系失去礼仪。
乖乱反目:反目为仇,既无父子礼仪,更相视若仇。
萌牙巇罅:由小的缝隙发展为大的裂隙。意谓乱政萌芽会逐渐发展为国之大的裂痕。牙,通“芽”,意谓发芽。
法:方法、措施。本句意谓圣人用“抵戏之术”来堵塞这些裂隙。
抵如此:指上文中“抵而塞之”。
抵如彼:指上文中“抵而得之”。
反之:恢复之。
覆之:取代之。本句是阐明“抵巇”之术的多种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手段,得到不相同的结果,说明“抵巇”思想的丰富多样,应灵活运用。
五帝:指传说中上古五个帝王,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一说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又说是:少皡、颛顼、高辛、尧、舜。
三王:古代三位明主: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陶弘景注云:“五帝之政,世间犹可理,故曰抵而塞之,是以有禅让之事;三王之事,世间不可理,故曰抵而得之,是以有征伐之事也。”
相抵:相互抵制、抵抗。
右:上位。
【译文】
天下分崩离析,上没有圣明的君主,公侯丧失道德,那么进谗言干坏事的小人就会出现,贤良的人得不到任用,圣人逃跑隐藏,贪图利益和弄虚作假的人兴风作浪,君主和臣下之间出现猜疑,国家土崩瓦解,互相攻击射杀,父子关系离散,甚至反目为仇,这就是国家大乱的征兆。圣人发现这些萌芽征兆,就会采取抵巇之术堵塞裂隙。天下还具备治理的基础就以抵巇方法堵塞缝隙,天下不可治理就用抵巇的方法获得它。或者堵塞缝隙,或者得到天下,或者恢复天下,或者取代天下。传说中上古五帝之时,是以抵戏之术堵塞天下,上古三王之时,是以抵戏之术得到天下。诸侯之间互相用抵巇之术争夺的很多。那时,善于运用抵巇之术者就处于上位。
【原文】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①,不可不察也②。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③。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④,可以检下⑤。能因⑥能循⑦,为天地守神⑧。
【注释】
①戏隙:可理解为逆乱事件。
②本句意谓:与天地有离合终始一样,裂隙逆乱总相伴随,不能不明察秋毫。
③天地之使:天地的代行者。可理解为天人之间的使者,即指国家的主宰者。
④上合:打击之后加以堵塞。
⑤检下:打击之后得到它。陶注云:“上合谓抵而塞之,助时为治;检下,谓抵而得之,束手归己也。”
⑥因:根据。
⑦循:遵循。
⑧天地守神:为天地守其神祀,意即为国家的统治者。陶弘景注此句云:“言能因循此道,则大宝之位可居,故能为天地守其神祀也。”
【译文】
与天地有离合终始一样,裂隙逆乱总相伴随,不能不明察秋毫。能够以捭阖之道观察,并运用自如,就是圣人。圣人,就是天地的使者。世间没有裂隙需要抵塞,就深深地隐藏以等待时机;遇到裂隙出现需要抵塞,那么就为此谋划。可以打击之后予以堵塞恢复,也可以打击之后得到它。能够充分依据和运用抵戏之术,就可以为天地守住神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