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05700000011

第11章 谋篇第十

谋就是施展谋略计策,即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鬼谷子》强调凡事都需要谋略。有了谋略计策才能“制于事”。谋略要因人而生。“仁人轻货,不可以利诱之,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谋略的运用,还要掌握方法,公开不如隐蔽,循常理不如出奇计。谋的目的在于“制人”,而不“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指示的道理相当深刻。

【原文】

为人凡谋①有道②,必得其所因③,以求其情④。审⑤得其情,乃立三仪⑥。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⑦。奇不知其所拥⑧,始于古之所从⑨。故郑人⑩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注释】

①谋:谋虑、策划。

⑦道:规律、事弹。

③因:依据、凭借。

④求其情:把握有关的实际情况。

⑤审:审察、弄明白。

⑥三仪:指天、地、人。下文有“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意为三仪即上、中、下。陶弘景释之为“上智、中才、下愚”。

⑦参以立焉,以生奇:三仪互相参考运用,就可以产生卓越策略。参,参验、参考。奇,出人意料。

⑧奇不知其所拥:奇计是没有什么可以壅蔽的。拥,壅蔽。

⑨始于古之所从:是从古代就开始了的。

⑩郑人:郑国人。古郑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

取玉:挖掘玉石。

司南之车:指南车。车上装有指示南北方向的仪器。

惑:迷惑。

度材、量能、揣情:度量才干、能力,揣测实情。这是鬼谷子常用到的术语,详见《揣篇》。

同情:心意相同。

相亲:关系亲密。

俱成:一起成功。全句意为:若情意相同而又都互相亲密的人,一定是都很成功。

同欲:有同样的愿望。

相疏:相互疏远。

偏害:偏重于一边受害。本句意为:若有同样的愿望而又互相疏远,一定是有一方受损害。

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陶弘景释此句:“同恶谓同为彼所恶,后若俱害,情必相亲。”意为同时受到憎恨而又相亲密,一定是都受到损害。

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同时受到憎恨却相疏远,是只有一方受害。

益:有益、有利。本句意谓:互相有好处就相亲近。

损:减少、损害。本句意谓:互相有害就相疏远。

其数行也:这是规律在发挥作用。

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根据这个来判断异同,同类事物道理是一样的。分,标准。

隙:缝隙、裂缝。

节:植物分枝之处。这里指节疤。

斯盖其分:这大概是由于共同的规律。斯,这。分,标准、原则。

因以制于事:因而用来制约事物。陶弘景对这一段注释云:“言事有本根,各有从来,譬之卉木,因根而有枝条花叶,故曰变隙,然后生事业;生事业者,必须计谋成;计谋者,必须议说;议说必有当否,故须进退之;既有黜陟,须事以为法。”

百事:指各种事物。

百度:指各种法度。

数:数术。

【译文】

各种谋略规划都有一定的规律,一定要弄清事物的起因,把握有关的实际情况。弄明白实情,就可以确立三仪标准。三仪即上智、中才、下愚。三仪互相参考运用,就可以产生卓越策略。奇计是没有什么可以壅蔽的,是从古代就开始了的。所以郑国的人挖掘玉石,用安装有司南仪的车子装载,是为了不迷失方向。度量才干、能力,揣测实情,也是行事的指南。故心意相同而关系亲密,一定都会很成功;有相同的欲望而又相互疏远的,一定有一方受损害;同时受到憎恨而又相亲密,一定是都受到损害;同时受到憎恨却相疏远,是只有一方受害。所以相互有好处就亲近,互相有害就相疏远,这是规律在发挥作用;根据这个标准判断异同,同类事物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墙有了裂隙就会造成大祸,木料有了疤痕就会造成损毁,这大概也是由于共同的规律。所以事物变化会生出事端,有事变就生出计谋,有计谋就会有筹划,筹划产生议论的基础,议论产生学说,学说产生进退,进退确立规章制度,因而用来制约事物。各种事物遵循一个道理,各种道理遵循一个法度。

【原文】

夫仁人①轻货②,不可诱以利③,可使出费④;勇士轻难⑤,不可惧以患⑥,可使据危⑦;智者达于数,明于理⑧,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⑨;是三才也⑩。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有馀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注释】

①仁人:有仁义德行的人。

②货:财物。

③诱以利:以利益相引诱。

④出费:提供费用。

⑤难:灾难。

⑥患:祸患。

⑦据危:据守危险之地。

⑧达于数,明于理:通达数术,明白事理。

⑨立功:建立功业。《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⑩三才:古以天、地、人为“三才”,这里指上文所说的仁人、勇士、智者。

易蔽:容易被蒙蔽。

不肖者:品行不好的人。

易惧:容易害怕。

是因事而裁之:根据事情不同特点予以巧妙裁夺。是,指示代词,这里引申为这样看来。这是鬼谷子对谋略之道的总结,陶弘景注释云:“以此三术取彼三短,可以立事、立功也,谋者因事兴虑,宜知之而裁之,故曰因事而裁之。”

为强者积于弱也,有馀者积于不足也:强大是由弱小积聚而成,有馀是由不足积累而成。陶弘景释之云:“柔弱胜于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大,直若曲,故积曲可以为直,少则得众,故积不足可以为有馀。”

行:运行、体现。

【译文】

那些有道德的人轻视财物,不能用利益相引诱,可以让他们提供费用;勇士轻视灾难,不能以祸患去恐吓,可以让他们据守危险之地;智慧的人通达于术数,明白事理,不可用不诚实去欺骗,可以讲明道理,让他们建立功业,这是三种人才。所以愚笨的人容易被蒙蔽,品行不好的人容易害怕,贪婪的人容易受诱惑。这要根据不同特点巧妙裁夺。所以强大是由弱小积聚而成,有馀是由不足积累而成,这是道术的体现。

【原文】

故外亲①而内疏②者说内③,内亲④而外疏⑤者说外⑥。故因其疑以变之⑦,因其见以然之⑧,因其说以要之⑨,因其势以成之⑩,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注释】

①外亲:表面亲近。

②内疏:内心疏远。

③说内:从内心入手游说。

④内亲:内心亲近。

⑤外疏:表面疏远。

⑥说外:从外表入手游说。

⑦因其疑以变之:根据他的怀疑加以改变。陶弘景释云:“若内外无亲而怀疑者,则因其疑而变化之。”

⑧因其见以然之:根据他表现的予以肯定。

⑨因其说以要之:根据他的观点予以总结。陶弘景注云:“既然见彼或有可否之说,则因其说要结之。”

⑩因其势以成之:根据对方形势予以成就。陶弘景注云:“可否既形,便有去就之势,则因其势以成就之。”

因其恶以权之:根据对方缺陷权衡。

因其患以斥之:根据对方忧患予以排除。

摩而恐之:经过揣摩研究予以恐吓。

高而动之:提到一定高度感动他。陶弘景释云:“患恶既除,或恃胜而骄者,便切摩以恐惧之,高危以感动之。”

微而证之:稍微引据证实。

符而应之:设符验应证。陶弘景释云:“虽恐动之尚不知变者,则微有所引据以证之,为设符验以应之。”

拥而塞之:蒙蔽而阻塞。

乱而惑之:扰乱而迷惑。陶弘景释云:“虽有为设引据符验尚不知变者,此则或深不可救也,使拥而塞之,乱而惑之,因抵而得之。”

公不如私:公开不如保密。陶弘景注释云:“公者扬于王庭,名为聚讼,莫执其咎,其事难成。私者不出门庭,慎密无失,其功可立,故公不如私。”

私不如结:隐密不如同心相结。陶弘景释云:“虽复潜谋,不如与彼要结,二人同心,物莫之间,欲求其隙,其可得乎?”

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循常理不如出其不意,奇计一出则不可阻止。正,循常理。奇,奇巧,出乎意料之外。陶弘景释云:“正者循理守常难以速进,奇得反经合义,事同机发,故正不如奇。奇计一行则流通而莫知止也,故曰奇流不止者也。”

人主:人君、君主。

人臣:臣下。陶弘景释云:“与人主言奇,则非常之功可立;与人臣言私,则保身之道可全。”

【译文】

所以表面亲近而内心疏远的要从内心着手进行游说,内心亲近而表面疏远的要从外表入手游说。所以对内心与表面无所亲近而有所疑惑时,要根据其所怀疑的变换游说之辞,根据他的表现予以肯定,根据他的观点予以总结,根据对方形势予以成就,根据对方缺陷予以权衡,根据对方忧患予以排除。经过揣摩研究施以恐吓,提高到一定高度感动他,稍微引据证实,设符验应证,蒙蔽而阻塞,扰乱而迷惑,这就是计谋。计谋的运用,公开不如隐密,隐密不如同心相结,结为朋党而亲密没有间隙。循常理不如出其不意,奇计一出则不可阻止。所以游说君主,一定要陈述奇策;游说臣子,一定要讨论他的切身利益。

【原文】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近所不欲①,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②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③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④。故去⑤之者纵之,纵⑥之者乘⑦之。貌⑧者不美⑨,又不恶⑩,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言。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

【注释】

①近所不欲:所不愿意。俞樾考证“近”为衍文。

②好:喜爱。

③恶:厌恶。

④阴道而阳取之也:悄悄地进行,公开地收获。阴道,隐秘的方法。陶弘景注云:“学顺人之所好,避讳人之所恶,但阴自为之,非彼所逆,彼必感悦,明言以报之,故曰阴道而阳取之也。”

⑤去:除去、去掉。

⑥纵:放纵。

⑦乘:利用、乘机。陶弘景注云:“将欲去之,必先听从,令极其过恶,过恶既极,便可以法乘之,故曰纵之者乘之也。”

⑧貌:面貌、容貌,也指外形、外表。

⑨美:美好、美丽。

⑩恶:与“美”相对,丑。陶弘景诠释本句意蕴云:“貌者谓察人之貌以知其情也,谓其人中和平淡,见善不美,见恶不非,如此者可以至情托之,故曰至情托焉。”

可知者:可知心的人。

可用也:可以任用。

制:制约、控制。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制命:命运为人控制。

圣人之道阴:圣德的人行事的原则隐秘。陶弘景云:“圣人之道内阳而外阴。”

愚人之道阳:愚笨的人行事的方法大肆张扬。陶弘景云:“愚人之道内阴而外阳。”

事易:易事,容易奉事。

事难:难事,难以奉事。

本句意为:救亡图存和转危为安是很难的事,他人不能为,只有智者可以做到。

用见可否:清人俞樾在《诸子平议补录》本条注下云:“此以‘见可’、‘见不可’相对为文,不当云‘见可否’也。‘否’衍字。”本句意为施展才智如果可行。

择事而为之:选择事情去做。

所以自为:这是为自己去做。

所以为人:这是为别人而做。

先王:前代君王。

言有之:有这样的说法。

化:生、造化,指自然生成万物的功能。

制道:法则与道理。

非独:不仅仅。

忠、信、仁、义:忠心、诚实、仁爱、道义,这是古代基本的道德法则。

中正:正直。

道理达于此义者:本句意为,要彻底认清这种道理。

则可与言:就可以与人交谈。

则可与谷远近之义:就可以培养远近的关系。谷,养育。陶弘景释云:“谷,养也,若能得此道之义,则可与居大宝之位,养远近之人,诱于仁寿之域也。”

【译文】

关系很亲密而说的话却很见外,就会被疏远,关系很疏远而说的话很深入就会很危险。不要将别人所不乐意接受的强加于人;不要将别人所不知道的,去教训别人。别人有所喜爱,可以学习迎合他的兴趣;别人有所憎恶,回避而不要言及;所以用隐秘的方法进行而公开地收获。所以要去除某事就可以放纵它,放纵的目的在于寻找可乘之机。那些外表形色不轻易表现喜怒的人,可以将大事托付给他。可知心的人,就可以任用;不能知心的人,深谋远虑的人不会任用他。所以行事贵在控制别人,而不被别人所控制。控制别人就掌握了主动权,被人控制就是命运被人把握。所以圣德的人的行事原则隐秘,而愚笨的入的行事方法大肆张扬。智慧的人容易侍奉,愚笨的人很难侍奉。由此看来,求亡图存和转危为安是很难的事,他人不能为,只有智者能够做到;智慧能够用于普通人所不能了解,又不能见到的地方。施展才智如果可行,选择事情去做,这是为自己去做;如果不可行,选择事情去做,这是为别人去做。所以前代君王做事贵在隐秘。有这样的说法:“天地万物的造化,在高与深;圣人把握道术,在于隐秘藏匿。不仅仅是忠、信、仁、义,而是合乎中庸平乒之道罢了。”要认清这种道理就可以与人交谈。得到这些道理就可以培养远近的关系。

同类推荐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在汉代出现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奇书,这部书虽然在当时默默流传,世人很难理解它的奥秘;但唐代后名声大振,宋代时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丹经之祖”、“丹中王”,可谓古今炼丹第一书。
  •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冰鉴》与《挺经》皆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压案之作”。
  • 脉经

    脉经

    脉学是中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魏晋以前,脉学史料已经相当丰富。《脉经》编纂了从《黄帝内经》以来,直到华佗,有关脉学的经典理论和重要方法,各按类别递相依次排列,对中国公元3世纪以前脉学进行总结,并作了发挥。
  • 李贺集

    李贺集

    《李贺集》收录了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作品。宋代以后,李贺诗名鹊起,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北宋初传的《李贺集》为四卷,诗为219首,卷数与自编卷数相同,但篇目、篇数、编次略有不同。后又有五卷本,在四卷本的基础上加《外集》一卷,收诗22首,与四卷本合计,共241首。五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集名为《李贺歌诗编》。又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南宋本,名为《李长吉文集》。又有铁琴铜剑楼、《四部丛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贺歌诗编》。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本书在体例上将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诸篇。选编时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按时间排序,酌定标题,进行注释和点评。在內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侧重,如下所述:修身篇所选的家书旨在反映曾国藩在保身、进德修业、息心忍耐、有恒心、谨慎、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內在修为。劝学篇所选的家书包括教弟写字养神、劝弟学业宜精、阐述求学之法、教弟注重看书、读书要有恒心等內容,反映了曾国藩“读书、立志、有恒”的治学思想。
热门推荐
  • 时光证明我爱过你

    时光证明我爱过你

    项江北是一个从漫画里走出来的王子,拥有温暖的笑容,精致的五官,是井枫大学的传奇人物。赖尘一是个穷小子,可是脾气却很倔强,第一次见到项江北,他就展示了他的毒舌,在项江北看来却是十分可爱,绝对不是因为他被晒红的脸蛋。“尘一,我喜欢你”“江北你在胡说什么,我们是好哥们”“我是认真的,尘一你喜欢我吗?”“项江北你真让人恶心”项江北陪在赖尘一身边八年,看他换了一个又一个女朋友,每次他找女朋友,项江北总是揉着他的脑袋告诉自己:没关系,还可以等……这一等就是八年他结婚了,新娘是别人,新娘不是他,赖尘一那一刻才发现自己真的失去了项江北。
  • 良辰误

    良辰误

    她,八岁便认识他,爱上他。终于有一天,喜从天降,他向她提亲了,满心欢喜地嫁给他。新婚之夜,他却喊着姐姐的名字,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她要报仇,却忘不了他,恨不起他。
  • 娶谁,嫁谁?血型全知道!

    娶谁,嫁谁?血型全知道!

    本书简要介绍了血型心理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不同血型在婚恋家庭中的特点一一作了阐述。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并可据此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以更有效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 魔都诡话

    魔都诡话

    逝去的灵魂,面对活着的恋人,何所是从?家庭的压力,遭遇内心的自由,如何抉择?感情的执着,碰撞欲念的放纵,投身何处?徘徊于生与死的界线,辗转于爱与恨的边缘。得道与得情,成仙与成亲,这是个问题。这一切的根源,只是因为————他们都是男人……
  • 盛夏的骄阳

    盛夏的骄阳

    在这个匆忙与现实的世界上,张望着,重复着,习惯着而又疲倦着。同一辆车,相同的风景,无奈的结局早已写好了...注定了我们是逃不了的,又何必那么执着的想不开呢???
  • 莲生本记

    莲生本记

    黄粱枕中邯郸梦,蓬莱仙阁长生法。若如夏蝉鸣须臾,声化雷动南天瓦。浮生若梦,须臾待销,长生路遥,苦海无桥,只得佛莲做舟以求逍遥,小千世界内懵懂,大千世界里崛起,茫茫星空中为尊,待得我把威名笼罩三界十方,获得如来真知,永获极乐大自在。
  • 哥,可不可以喜欢你

    哥,可不可以喜欢你

    “哥,我喜欢你!我不会再做让哥受伤的事了!”“哥,我可不可以一直这样喜欢你?”“哥,那个人是谁?关系很好么?干啥的?”“哥,我怎么可能会讨厌哥啊!”“哥,不要胡思乱想,我只喜欢哥一个!”“哥,哥!哥!”——————————“随你便啦!”“那是你的事,你要喜欢就随你!”“以前的同学,只是一般般的朋友,现在和我是同事!”“我真的,真的是第一次好怕你会讨厌我!”“这次,就随你了!”
  • 绝品门卫

    绝品门卫

    门房小哥闯都市。三国智谋咱都懂,十八般武艺俺都行。商战斗恶霸,兄弟战强龙,没有异能照样冲!有人有钱有地盘,妹子都往哥前涌。
  •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