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04500000045

第45章 尽性至命超越生死——王阳明之生死智慧(2)

不当行而行,与当行而不行,其为取辱一也。废逐小臣,所守以待死者,忠信礼义而已,又弃此而不守,祸莫大焉!凡祸福利害之说,某亦尝讲之。君子以忠信为利,礼义为福。苟忠信礼义之不存,虽禄之万钟,爵以侯王之贵,君子犹谓之祸与害;如其忠信礼义之所在,虽剖心碎首,君子利而行之,自以为福也;况于流离串逐之微乎?某之居此,盖瘴疠蛊毒之与处,魑魅魍魉之与游,日有三死焉;然而居之泰然,未尝以动其中者,诚知生死之有命,不以一朝之患而忘其终身之忧也。”《答毛宪副》,《王阳明全集》,第801—802页。“跪”与“不跪”并不取决于权势地位的高下,而是以礼义为标准。阳明此时虽为“废逐小臣”,亦决意不受逼迫而下跪。通篇凛然正气,死都不惧,还怕什么?“狂者”之能“狂”的关键,在持有道义。阳明自信忠信礼义之道在握,故而“大丈夫”行于天地之间,能够无所畏惧,堂堂正正。“狂者”之形象跃然于字里行间。嘉靖三年八月,正是中秋时节,阳明设席于天泉桥,赴宴者仅弟子就一百多。酒半酣,歌声渐起,门人或投壸劝酒,或击鼓助兴,或泛舟湖中,好一派“风乎舞雩,咏而归”之景。阳明赋诗云:“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满太清。”又云:“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月夜二首,与诸生歌于天泉桥》,《王阳明全集》,第787页。以明月喻“良知”,坚信虽有阴霾遮蔽,终会云散雾消,“良知”由幽而显。阳明自信“致良知”是千载绝学,是他“百死千难中得来”。故而在此月白如昼、清风徐徐中,“狂歌勃发”,又以孔子和曾点之“狂”喻已之心情。“天泉夜宴”是一出人生大戏,是阳明“狂者胸次”之经典显现,其一生的事迹亦说明,他遵循内在良知的导引,生死以求成圣成贤,终于到达“狂者”的境界,与圣人之境只在毫厘之间,真正实现了一名儒者之“希圣希贤”之求,为天下人矗立起一座人生的丰碑。生死之念:“昼夜生死”生死之念是指一个人面对生死交替之际所迸发出的念头、想法,并转化为生死观而影响其一生。一般而言,每个人都或迟或早地会遭遇死亡,而死亡又是人类最大的痛苦与灾难。由于人具有意识与思维,所以必不可免地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死观。阳明曾多次遭遇“生”与“死”的危急关头,因而也就产生过多次生死之念。钱德洪追忆其师云:“吾师阳明先生出,少有志于圣人之学。求之宋儒不得,穷思物理,卒遇危疾,乃筑阳明洞天,为养生之术。静攝既久,恍若有悟,蝉脱尘坌,有飘飘遐举之意焉。然即之于心若未安也,复出而用世。谪居龙场,衡困拂郁,万死一生,乃大悟‘良知’之旨。”《阳明先生年谱序》,《王阳明全集》,第1357页。这段话点出了阳明学与其他学者之学有三个最大的不同点,首先,一般的学者总是在比较优雅、安静的环境中求学,而阳明则常常是身处“万死一生”的艰难环境中求学;其次,一般的学者为学常从经典释意入手,刻意构筑某种理论解释的体系,而阳明为学则常常求之于践履之中的内心体悟;第三,在为学目的上,一般的学者总是满足于理论体系的完整和自圆其说,而阳明则追求“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之便是行,知之必须行。阳明因有“九死一生”的经历,所以其求学之路与一般学人迥异,所得也非同一般。

弘治十八年,年仅十五岁的武宗即位,改元正德。宦官刘瑾专权,南京科道戴铣等人上疏得罪刘瑾,被矫诏下狱;为救戴铣,阳明毅然上疏,结果被廷杖四十,“既绝复醒”,死去活来,系于诏狱。此可谓一死难也。

次年,明阳赴谪所贵州途中,刘谨派人追杀至钱塘,他觉得几乎无法逃脱,遂伪装投江自尽,骗过了杀手。

此可谓二死难也。乘商船赴福建,夜遭风暴,登岸求宿于深山古寺,遇一居心叵测、谋财害命的和尚,将阳明带到已成虎穴的废寺住宿。“夜半,虎绕廊大吼,不敢入”。虎口逃生,此可谓三死难也。正德三年,阳明经江西、湖南,历千辛万苦,始到谪所贵州龙场驿。“龙场在贵州西北万丛棘中,蛇虺魍魉,虫毒瘴疠,与居夷人鴃舌难语,可通语者,皆中土亡命。旧无居,始教之范土架木以居”。《年谱一》,《王阳明全集》,第1228页。阳明在这种环境下,已陷入食不果腹、缺医少药、没有居所、语言不通的地步,前程渺茫,与亲朋友人音信难通,此可谓四死难也。此时的阳明,不过三十七岁而已,却已经历了四次生死危机,这样的人生经历非常人所能遭遇。大多数人在如此险恶的人生风浪中,早已锐气全无,消极度日了。然而渴望“成圣成贤”的王阳明,其人生动力丝毫没有衰减,相反他愈挫愈奋,求“道”之心愈炽,终至“龙场悟道”。“龙场悟道”既是他求“道”的高峰,又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关于这点,有三条材料为证:其一,阳明自道曰:“昔谪官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证诸《六经》、《四子》,洞然无复可疑。独与朱子之说,有相牴牾,恒疚于心。”《年谱一》,《王阳明全集》,第1254页。其二,黄绾在《阳明先生行状》中云:“瑾欲害公之意未已。公于一切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不能遣于心,乃为石廓,自誓曰:‘吾今惟俟死而已,他复何计?’日夜端居默坐,澄心精虑,只求诸静一之中。”《世德记》,《王阳明全集》,第1408—1409页。其三,《年谱》中记载:“时瑾憾未已,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乃为石墩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而从者皆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饲之;又恐其怀仰忧,则与歌诗;又不悦,复调越曲,杂以诙笑,始能忘其为疾病夷狄患也。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臆说》。”《年谱一》,《王阳明全集》,第1228页。从文献学的角度而言,黄绾亲炙阳明之教较早,且从朋友转为师生关系,对阳明生平的了解当超过其他诸生。据《年谱》记载:“论实践之功。先生与黄绾、应良论圣学久不明,学者欲为圣人,必须廓清心体,使纤翳不留,真性始见,方有操持涵养之地。”《年谱一》,《王阳明全集》,第1231页。在讲习过程中,阳明完全可能向黄绾口述过“龙场悟道”的情景,因此他的《行状》内容是真实可信的。此处主要以黄绾的《行状》为基本史料,考查阳明“龙场悟道”之内涵与意义。阳明“龙场悟道”的经历后来曾广为流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超越功名利禄之求;二是突破“生死之念”;三是悟出“格物致知之旨”。现分述如下:当人沉溺于世俗功名利禄、追求感官快乐时,可能会抑制或窒灭“生死之念”。而此时的阳明,经过三十余年的苦苦追寻,已从佛老归于“圣学”,故对世俗功名和感性享乐早已看破和超越。另外在贬谪龙场之后,物质生活几乎降到最低点,根本无得无失、无名无誉可言。人到此空空落落之时,完全可能萌生“生死之念”。

但一个人若时时担忧生死,则难以“悟道”。原因很简单,当人觉得死亡将临,谁还会去想别的?死亡是一个人最难跨过的“坎”,阳明当然也不例外。所以,黄绾称其“不能遣于心”。“龙场悟道”的关键在于,阳明“生死之念”的“念”是什么?从生死哲学的角度而言,阳明之“念”首先应该是“惧死恋生之念”。阳明在此之前,已遭遇到“三死难”,而谪居龙场之后,刘瑾谋害于他的阴谋并未停止,加之“虫毒瘴疠”的肆虐,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其上。正处于“四死难”之中的阳明,死亡对他来说并不是一种可能性,而是近在眼前的现实性。这让阳明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一面是强烈的求生之意,但惧死之念又如影随形挥之不去。这就是阳明做一石棺相伴,并下决心“吾今惟俟死而已”的意思所在。阳明在产生“惧死恋生之念”的同时,也许会产生“求死解脱之念”,亦即人为结束自我生命的想法。谪居龙场,对阳明来说其人生似乎已步入绝境:外有追杀,前程已断送,举目无亲,生活难以为继,所以阳明会不时涌现出“他复何计”的念头。他曾在诗中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溪石何落落,溪水何冷冷。坐石弄溪水,欣然濯我缨。溪水清见底,照我白发生。年华若流水,一去不回停。

悠悠百年内,吾道终何成!”《王阳明全集》,第697页。在诗中,王阳明感慨时光如流水,自己贬谪龙场,难有出头之日,更痛苦的是,自己孜孜以求的圣贤之“道”也难以成功。因此阳明萌生“求死之念”,希望以死来脱离人生苦海,产生这种想法和念头是可以理解的。由于“惧死恋生之念”和“求死解脱之念”时时纠缠在阳明的脑海中,让他思绪如潮,无法安身。所以他做了一个石棺,发誓“吾惟俟死而已”:或等待加害者来取其性命;或等待自己临终之时的降临,反正是无所谓了,这是一般处于生死绝境者常常流露出的生死态度。然而,正是阳明下定决心“俟死”,感到生死都无所谓,他才能将世间的一切全都放下,真正进入“悟道”之状态。这里特别要区分清楚的是,在黄绾的《行状》中记载的是“俟死”,而《年谱》中则记之为“俟命”,不要忽略这一字之差,二者是有根本区别的。一般而言,成于二十多年后的《年谱》撰写当是参考《行状》等材料写成的。为何做这样一种改动呢?从事实上讲,《行状》早于《年谱》,内容当更接近于历史真实,也就是说,阳明当年在龙场悟道之初确实是一种“俟死”状态,他静候死亡的降临。

同类推荐
  • 中国国策报告(2013-2014)

    中国国策报告(2013-2014)

    本书记录2013年以来,中央、地方发生的重大事件,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生动、准确、客观、及时的政务决策信息,精彩纷呈的中国时政。书中内容包括:十八大开启中国改革新周期、三中全会与中国新改革经济学、中国新型城镇化、2014全国两会与全面深化改革清单等。
  • 能源博弈大战

    能源博弈大战

    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透过大国能源战略解读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针对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能源冲突解套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
  • 中国大数据(2013-2014)

    中国大数据(2013-2014)

    本书运用大量的数字图表和专题地图,来分析展示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政府运行与投资环境、人口与城市化、资源与环境、社会事业与消除贫困等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与尚待解决的问题。在国际和历史视角下,对中国发展数据进行多方位解读。
  •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为创作本书,作者走访了诸多知名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历史的隐秘;作者访问了100多位散布美国各个角落的朝鲜战争幸存老兵,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是很残酷的。哈伯斯塔姆为我们描绘和剖析了二战后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并从独特的角度得出了关乎历史和未来的一系列发人深思的新结论。
  • 衙门逻辑

    衙门逻辑

    本书是历史作家张程评点中国古代政体得失的力作,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皇帝也疯狂”(古代帝王的奇闻轶事)、“古代的官不好当”(古代官员的生存之道)、“衙门里面怪事多”(古代官场的潜规则与显规则)、“官府与百姓有什么关系”(权力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底蕴展览千年,将皇帝、官员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亦庄亦谐,将古代王侯布衣为得到权力、保有权力、攀附权力、避免权力对自己造成伤害而表现出来的世间百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欲知大道,必先治史。”闲时一读,可以怡情;静心思之,足以明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可以在本书里笑谈千年历史、淡看宦海浮沉。
热门推荐
  • 穿越火线之我的世界

    穿越火线之我的世界

    穿越火线之我的世界:我是S.W.A.T特警部队的中尉斯沃特,我的队伍总共67个人,6名军官带领6支小队,而我就是队长。这里,我给你们讲述穿越火线之我的世界为何而战!
  • A Book of Verse

    A Book of Ver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墓长生

    墓长生

    茶叶铺子小老板莫非,无意中听发小亮子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古河道上的诡异事故。之后又因亮子的求助与失踪,从而卷入到一场莫名其妙的探墓旅程之中。百鬼抱书、尸溜子、人魁......古墓之中各种诡异莫名的恐怖事物接连出现,最终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青梅之舞

    青梅之舞

    正直午后,烈日当空。聪明的人已经明白,这是光明散去,黑暗到来的前兆。黑夜将至,长剑出鞘,一切。
  • 春风无意惹桃花

    春风无意惹桃花

    我无法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想法,我可能很花心但是我爱你们每一个人,我不能给你们全部的爱,但是我向你们保证我真的会尽我所能守住我的爱情。我的人生是一场悲剧,我早已注定了结局,但是你为什么打乱了这一切。霍之言我的人生在交易中存活,但是我对你已经不能用作是交易,我爱上你,我抛弃自己,但是为什么你的身边不能只有我一个我嫉妒却无可奈何。天亦然。前世我目睹你的婚礼,今世不愿放开你的手,我知道我不能说什么,毕竟你来到这里就已说明你有多爱那人,如果你要,那我便成全你。顾离殇······本文为女尊文男主较多,随女主花心,但是却深爱每一位男子,本文故事女主是寻爱而来。身份冥界公主。
  • 玲珑台

    玲珑台

    玲珑台,玲珑心,我以玲珑伴你左右。这兵荒马乱有你足矣
  • 寄杨侍御

    寄杨侍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机武战皇

    机武战皇

    天若顾我,我自享之!天若欺我,我自取之!林辰,一个出生武学世家的天才少年,原本不爱习武只喜欢研究各种科技的他却因为家族惨遭屠戮而奋发向上,在这个机甲与武学并存的世界,创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 神魔法典

    神魔法典

    叶天璇是一位好学生,遵纪守法,腹黑却挺爱国。可这一天,一本魔典从天而降,将其带到了魔法的世界。是毁灭,还是创造?“既来之,则安之!”“什么,这个世界的人想要侵略我的世界,怎么可能!”——叶天璇手握魔杖,头顶符文,俯视着异界的芸芸众生。(第一本小说,大大们好看了多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