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67800000022

第22章 重写“妇女解放”:从改良到革命

第二章仍以第三人称叙述君实继续他的回想,痛苦中夹杂着成功的欢欣,即在过去两年里他如何在娴娴身上煞费苦心,终于造就她成为一个“理想”的女子。然而这一段历史从君实的父亲谈起,实即在为晚清以来中国改良主义的教育方针和思想路线作总结。“自从戊戌政变那年落职后,老人家就无意仕进,做了 ‘海上寓公’,专心整理产业,管教儿子。”通过某种典律化的历史叙述,可见君实的父亲是个正宗的改良派,却不无骨气,又懂得实业和教育的重要。“他把满肚子救国强种的经纶都传授了儿子,也把这大担子付托了儿子。”作者似乎暗示,这改良主义人格在新旧交嬗之际,也必然遗传到君实这一代,形成那种功利型的缺乏热情的资产阶级人格。所谓“父亲在日的谆谆不倦的 ‘庭训’,早把他的青春情绪剥完,成为有计划的实事求是的人”。

这一章看似叙述君实成功“创造”娴娴的过程,而在追寻她的思想中“毒”的根由时,正隐伏着“创造”失败的痛苦;事实上,这一中间部分的较为乏味的迂回叙述为的是给他最后的失败更具戏剧性的一击;娴娴这一“君实的卓绝的创造品”却不断反叛,也继续构成反讽修辞的内在步调。在第一、三章的“失败”框架的映衬下,同样富于讽刺的是,叙述“创造”的过程策略地暴露了君实的改良主义性格的根本弱点:尽管他也读过马克思、列宁,“然而他的政治观念是中正健全的,合法的”。也即蕴含着他和那些“民族主义”者之间的分歧:他们的实质在于热中衷维护资产阶级现存秩序,急于与当权者分享一杯羹。

《创造》在叙述娴娴的思想成长过程时,事实上把她作为一个中国妇女的集体指符,勾画了“新女性”如何受新文化启蒙而最终认同“革命”而走向自我解放的历史,并通过历史的重构,解构了近代以来资产阶级的现代性,其中讽嘲了改良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理想的虚伪性及其内在矛盾:规定妇女在新民族国家里的社会角色,给她们配备一切最新最时髦的知识和思想,要求她们担负起“家庭中为妻为母的责任”,最终为的是将她们打扮成男人的“花瓶”。然而这一启蒙工程是命定要失败,因为“革命”本身是更自觉、更合乎人的本性的。当“启蒙”和“解放”一旦自成逻辑,就必然成为脱缰之马,不受教育者的控制。如小说里描绘的,君实的“创造欲”得之于他父亲的遗传,为了将娴娴这块“璞玉”创造成为“理想”夫人,经过他的精心设计,因循善诱,使娴娴掌握了种种新知识,使她从从来不看报到关心政治,最后鉴于她那种“乐天达观出世主义”的思想之“毒”,不得不“投了唯物论的猛剂”,结果适得其反,却使娴娴如虎添翼,其政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更投入社会活动,遂使他日益失望和不满。

在妇女问题上,茅盾很早就加入争论而持某种浪漫、激进的立场。本书前面提到早在1919年他为《妇女杂志》写了一系列文章,针对该刊的“贤妻良母主义”而声称:“我是极力主张妇女解放的一人”,鼓吹“让妇女从良母贤妻里解放出来”,甚至“主张没有家庭的形式”。 这些激进论调带有时兴的无政府主义色彩,事实上不外乎一种“男人”的企划。茅盾并不讳言:“男人要把改良社会促进文化的担子分给她们;妇女要准备精神学好本事来接这担子;这才称是真解放,这样的妇女,便是解放的妇女。”在具体所提的要求中,妇女应当“确立高贵的人格和理想”、“了解新思潮的意义”,还包括:“希望她们的活动不出于现社会生活情形所能容许的范围之外。”由此看来他的妇女解放的激进高调仍是有限的,既与现存社会秩序相配合,也与《妇女杂志》的主流话语相妥协。但在写《创造》时,茅盾借娴娴这一形象反思他自己十年前的妇女解放理论,实际上承认那种“男人”企划的破产;且从娴娴最后离家出走而投入暧昧的理想式“革命”空间来看,确实与他十年前的主张有了质的变化。此时的茅盾甚至对五四新文化也进行了清算,更明确地将胡适等人划入资产阶级一边。正如在《虹》里通过梅女士的思想所表示的,从他现在更为激进的立场反过来看代表五四精神的经典《玩偶之家》,他觉得问题不在于娜拉的出走,还在于她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因此梅女士觉得更应该称赞的是林顿夫人,而不是娜拉。

在这一章里,有些描写娴娴的细节表明茅盾似乎在为中国现代文化以及他的革命理想寻找一种新的生动活泼的文化源头,有迹象表明他对于一向反对的传统文化采取某种妥协——茅盾的这一迹象值得注意,后来进一步在“东方美人”梅女士这一形象及《子夜》上体现出来。对他来说是对五四以来思想文化又一次的“重新估价”,更含有实用的色彩。对于五四新文化重新定义时,一切问题聚焦在“左”或“右”的政治路线区分上,即坚持五四的激进主义,而不再那么极端的反传统。如故事里所描写的,问题发生在娴娴关心政治之后,君实突然发觉她那种“乐天达观”的性格,像他一样得之于“父亲的遗传”,然而她的父亲是“名士”类型。如果说君实的父亲更属于儒家的类型,他那种谆谆的“庭训”使得君实到二十岁时“却没有半点浪漫的气味”,那么娴娴在十八岁时听她的父亲讲《庄子》,则属于另一种文化传统的启蒙,其结果完全不同。庄子的“此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文化相对论却成为娴娴的“出世主义”的根源;而庄子的“神游乎六合之外”的逍遥境界也变成她同情“衣衫褴褛的醉汉”的根据。这一种人格类型,显然要比君实的那种要可爱、自然得多;文化上也更开放,更有活力。正如此后所发生的,当她一旦领悟了“唯物主义”后,就产生新的思想动力,更自觉地投入了革命的实际运动。

这一番庄子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也是茅盾为无产阶级及其乌托邦革命理想寻找、重组新的文化资源。有趣的是在对自身传统的选择及微妙转化中,不仅文学被当作批判改良主义的武器,其艺术再现本身也象征了后来所谓的“革命的浪漫主义”。比起胡适他们,这样的文化选择或许更有吸引力,但这一选择在小说里通过娴娴、甚至通过她的身体指符得以实现,则显出“斧砍”的痕迹,就使自然、可爱的程度打了折扣。这一章里写得最诗化的,即描写娴娴显示“乐天达观”性格的一段:

娴娴的这种性格,直到结婚半年后一个明媚的四月的下午,第一次被君实发见。那一天,他们夫妇俩游龙华,坐在泥路旁的一簇桃树下歇息。娴娴仰起了面孔,接受那些悠悠然飘下来的桃花瓣。那浅红的小圆片落在她的眉间,她的嘴唇旁,她的颈际——又从衣领的微开处直滑下去,粘在她的乳峰的上端。娴娴觉得这些花瓣的每一个轻妙的接触都像初夜时君实的抚摸,使她心灵震撼,感着甜美的奇趣,似乎大自然的春气已经电化了她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条神经纤维,每一枝极细极细的血管,以至于她能够感到最轻的拂触,最弱的声浪,使她记忆起尘封在脑角的每一件最琐屑的事。同时一种神秘的活力在她脑海里翻腾了;有无数的感想滔滔滚滚的涌上来,有一种似酸又甜的味儿灌满了她的心;她觉得有无数的话要说,但一个字也没有。她只抓住了君实的手,紧紧地握着,似乎这便是她的无声的话语。

这也是这篇小说中叙述口吻最诡谲之处:好像这一切是君实的“发现”,事实上这是他的回忆的组成部分,但娴娴的身心感触如此细腻微妙,当然超出不够浪漫的君实的想象。通过叙述笔端的神奇透镜,呈现在读者眼前令人心醉的一刻——“那浅红的小圆片”“粘在她的乳峰的上端”——娴娴作为“自然”的指符由此得到充足表演。这是关键的一刻,在这自然的天性深处,正隐伏着与君实的根本分歧之处。如接下来发生的,她对那个“醉汉”的同情,引起了君实的恐惧。对于娴娴的这段描写,既说明她后来倾向革命乃根由于她的天性,同时也为革命打上了“自然”的印记。最有揶揄意味的是此处关于新婚“初夜”的甜蜜经验,这一发生在更早的事实却出现在这一叙述时间里,无异于暗示爱情的死亡。

这一章最后一节所谓“然而还有一点小节须得君实去完工”,说明他的“创造”工程在完成了对娴娴的思想教育之后,更在情感方面启发她。使她克服那种“旧式女子的娇羞的态度”,终于出落得“又活泼又大方,知道了如何在人前对丈夫表示细腻的昵爱了”。这一补笔意在指出君实的“创造”工程的精致之处,却在人物形象上前后不一致。首先是“在闺房之内,她常常是被动的,也使君实感到平淡无味……所以也用了十二分的热心在娴娴身上做工夫”。君实在这里对“性”趣有所要求,而且似乎很在行;所谓“工夫”也应当包括床上工夫。这些描写跟故事开始所说的那个“没半点浪漫的气味”的君实对不上号。另外“他是信仰遗传学的,他深恐娴娴的腼腆性格将来会在子女身上种下了怯弱的根性”,这一笔点出改良主义者的“救国强种的经纶”,补得要紧。而君实的“创造”工程,一开始就从灌输新思想入手,却忽视了更要紧的有关妇女日常生活方面的科学,这也与他的精于“计划”的性格不怎么合拍。另一面我们看前面说娴娴“从母亲学会了管理家务”,但有趣的是她后来却朝着她的父亲的“名士”方向发展了。

同类推荐
  • 楼王之谜

    楼王之谜

    《楼王之谜》是一部另类的现实题材图书,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房地产开发题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现代社会的道德伦理,社会安全和谐进行了关照,这种关照是准确的,明晰的。它采取的表现手法是智慧的、悬疑的。它的情感表现是有浓度的、真实的。这是一部用全新的视角演绎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闲适中的挣扎

    闲适中的挣扎

    本书收入的文章分为四辑,“阅人”部分以亲历及第一手材料为依据,所涉主要是做编辑的父亲和他熟悉的作家朋友:“涉世”部分是个人经历,包括下乡、就业、旅美及退休生活;“读书”部分包括旧案钩沉、读书札记和影评,其中涉及刘大杰、程鹤西与鲁迅的纠葛,吴清源的民族操守,各依据前所未见的资料做出了澄清;“译文”部分大致是上世纪80年代所作,那时作者泛泛关心过日~本文学,所以译文也包括了不同的文学体裁。
  • 弘一法师全集04:文艺·诗歌

    弘一法师全集04:文艺·诗歌

    一个孤独却能孤独至灵魂丰满的禅者,一位让林语堂、张爱玲、朱光潜、丰子恺都感动的宗师。
  • 元曲之美:最是销魂曲中调

    元曲之美:最是销魂曲中调

    本书选取了二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元曲作家,用充满爱和美的笔触,如诉衷肠般通过品评曲人们的作品、思想生平,让我们了解元曲、欣赏元曲,最终爱上元曲。作者笔法清新,又不乏力量;说人说曲,两厢映照,将元曲自由活泼、质朴天成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失为说元曲的美文。
热门推荐
  • 噬心魔诀

    噬心魔诀

    东域朝万家,西域满天沙,南域千重山,北域风雪寒,中域精灵城,远古精灵皇,八面无尽海,长年绕四方。百族林立,万朝争霸,群魔乱舞,数不尽的珍禽异兽、强悍族群,看不完的绝美风景、死亡禁地,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精彩生活。遭人背叛,修为尽废却得强者相助,修得无上神功,重踏修行之路。看纨绔少年远离家乡,如何从最底层一步步爬起,和嗜血的妖兽厮杀,和贪婪的人性博弈,和大势力对立,然后——亡命天涯。加群:549932871给予建议和支持!
  • 天下之九天龙皇

    天下之九天龙皇

    真武学院的小杂役谷天,机缘巧合与九天龙帝之子睚眦精魄融合,得知洪荒妖兽九翼吞天蟒欲练不灭魔身,开启万世魔劫,残害苍生。山祖霸下,水祖螭吻,雷祖狴犴,音祖蒲牢,噬祖饕餮,武祖睚眦,火祖狻猊,灵祖椒图,风祖貔貅。看一介杂役如何得九祖相助,练成九龙狂气,成就一代龙皇!“纵使恶名昭彰,我亦要扬名天下!”
  •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本书精选了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50场人性游戏,本着趣味性、思想性、可读性的原则,尝试从人性的视角来解读人类历史,希望您在享受妙趣横生的故事的同时,能对历史和人性有更深入的思考。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1-2年级)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1-2年级)

    本书以聪明淘气、活泼可爱的“豆豆”为主人公,通过他的成长经历,映射出广大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普遍遇到的各种问题。编者从这一年龄段(小学1-2年级)孩子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和课程学习等方面入手,设计了很多有代表性的、生动有趣、轻松幽默的小故事,给出具体建议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家庭教育中的盲点。本书内容简洁、活泼、通俗、易懂,图画精美,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部指导孩子自主学习的快乐读本,同时对教育工作者也可以起到教学参考作用。
  • 英雄联盟之冠军之心

    英雄联盟之冠军之心

    在电竞这条路上,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有过胜利,也有过失败;有人离开了,有人还在奔跑。而那些还在坚持的人,为的,就是对得起自己的那颗冠军之心!
  • 风雨麒麟路

    风雨麒麟路

    少女安然飞机事故,借尸还魂来到了十二国世界,没想到,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异世界。她的身份更是匪夷所思,居然是一只命运多坎坷的水麒麟,在天大地大的使命前,且看女主如何行走这麒麟路。此故事并不与《十二国记》类同,所以不知道《十二国记》的书友们也能够轻松阅读。非常感谢!
  •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尊大有金书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尊大有金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徐志摩情书:致陆小曼

    徐志摩情书:致陆小曼

    本书所收徐志摩情书主要采自《爱眉小札》,但也收录了《爱眉小札》未曾辑录的部分情书。相信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文采、充满激情、充满睿智的徐志摩。
  • 半夜不要连wifi

    半夜不要连wifi

    苦逼女主因半夜不睡觉,偷偷连wifi,一不小心就穿越了……(⊙o⊙)没想到这里有男神!不过从刚开始激动到手足无措过渡到到后来怀疑自己是不是来搞笑的……蓝寻偷偷捂脸。虽然中间也有过忧虑到最后仍然成功的牵手男神也算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