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籍记载,棘人人棺葬在中国3000多年前的周代就已出现,这也许同其他民族的天葬、火葬、水葬、土葬一样,是源于原始宗教的一种古老习俗。悬棺葬最早出现在福广一带,后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他十多个省区,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南岸的一些岛屿上也曾发现。
悬棺葬的特点是:棘人人死后,不埋土中,而是将棺木悬于高崖,琢孔栽桩(常见2~3根木桩上放一具)把棺木横陈其上。也有利用高崖上的天然洞穴或人工凿匡成室将棺木放于当中,供后人祭奠。棺木大多用整块楠木挖凿而成,重近千斤,也有用木板制作呈长方体的,头大足小,板厚5厘米左右,重约250千克。
那么,何以棺木挂悬崖呢?一是显贵学说,认为悬棺高挂,子孙显贵;另一学说认为仅是让棘人人祖先“人兽不可侵犯”;第三种学说认为:棘人人可能是游猎民族,他们生以山居,死当山葬。
悬棺之秘还有第二个未解之秘:棘人人是如何将悬棺安放上去的呢?一是认为悬索下柩,自上而下用绳索悬吊棺木,然后放在事先用同样方法凿孔栽桩的木桩上;第二种认为是联桩铺路,先修栈道,待运放棺木完毕后再折栈道。第三种认为是搭梯攀登放棺,这是指那些离地面不很高的山崖。
其实以上三种放出棘人人都使用过,有人认为以前科学不发达,对人将悬棺放上山崖不可思议,好像只有现代人能做此事;还有第四种认为棘人人放置棺木时,山崖并不高,是因为多年的河床冲刷而使山崖“升”高的缘故。这纯属猜想,要使坚硬的石灰岩河床下降一两百公尺没有十多万年的流水冲刷是不可能的,而现存的棘人人悬棺只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但不管怎么说,k人是一个高智慧而又勇敢顽强的民族,这是肯定的。
奇特的婚姻
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广西少数民族对此十分重视,形成了种种奇情异趣的风俗。壮族男女青年除了对唱山歌、抛绣球、投果子表白恋爱之情外,还有碰红蛋、当街对望、打木槽示爱、赠鞋定情、服饰示恋、手电筒探情等多种向对方表白恋爱之意。结婚时,新郎用牛车去接新娘。
瑶族的婚姻风俗更奇特,有爬楼说爱、隔墙谈婚,有热饭传情;还有男嫁女、,两边顶等多种婚恋习俗;苗族有抢头巾结恋情,喝泉水定终生婚俗。侗族通过“行歌坐夜”来谈情说爱,趁夜深人静到新娘家偷亲;仫佬族姑娘出嫁时,村上同一班辈中最亲近要好的十位姑娘便自愿组合成“送嫁十姐妹”,陪伴新娘子到新郎家去,直到婚礼结束后才返回;京族小伙子和姑娘在海边谈情时,以互相向对方踢沙子、丢木叶表达爱意,双方确定关系后,互换木屐,俗称“木屐定情”。
彝族姑娘和小伙子谈情时,不像其他少数民族那样公开表露,而是极为秘密,待双方确立了恋爱关系后,姑娘便把自己戴的手镯脱出来,男女各执一边,发誓白头偕老,永不变心后把手镯拉断,这便是彝家的“秘密谈爱,断镯定情”婚俗。
水族订婚仪式十分奇特,男方挑酒肉到女方家设宴定亲当天,女方家要杀鸡款待,并将整只鸡放入锅内煮。煮熟后,如果鸡眼是开的,说明这门亲事定了;要是鸡眼是闭的,那亲事就吹了。新娘出嫁时,弟弟要扶姐姐出门,姐姐便把事先准备好的5双筷子分出两双来给弟弟,寓意出嫁的姐姐不忘弟弟,与弟弟分福共享。
仡佬族有“骂亲”习俗,姑娘出嫁吉日,新郎家派两个后生家和媒人一起来新娘家接亲。这时,女家的长辈、兄弟、姐妹和亲戚便异口同声大骂媒人,俗称“骂亲”,骂了媒人既提高了新娘的身份,据说还吉利,所以当母亲的便把媒人骂得狗血淋头。此时的媒人只好作哑装聋,任由对方骂个痛快。
中国人的招魂仪式
在中国的民间,曾有这样的一种风俗。死者的尸体安排就绪之后,就要举行招魂仪式。据说,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这个魂魄就会像他的尸体一样停留在异乡,受着无穷无尽的凄苦。他也不能享受香烟的奉祀、食物的供养和经文的超度。这个孤魂就会成为一个最悲惨的饿鬼,永远轮回于异地,长久地漂泊,没有投胎转生的希望。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招唤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招魂仪式的举行,必须选择一个相当的日子。到了那天,丧家就在门前树起招魂幡,或者挂上魂帛。有的地方,亲属还要登上屋顶呼喊招魂,让死者的灵魂回家来。据说,这是满族等游牧民族的遗风。在草原上,如果看到哪座帐篷前立起了大幡,就知道哪家死了人,大家就都来吊唁,帮助料理丧事。后来这成了满族人普遍的丧俗。
在史料的记载中,招魂的仪式起源非常早。周代的一些文献中就说,死者亲属要从前方升屋去招魂,手拿死者的衣服面北呼叫。如果死者是男的,就呼名呼字,连呼三声,以期望死者的魂魄返回于衣,然后从屋的后面下来,把衣服敷在死者的身上,这件衣服又叫做“腹衣服”。这件“衣服”被人所穿着,染上了人的肌肤香泽,有着“肉体”和“气息”的双重联系;魂魄也许会被它所吸引,依着熟悉的味道或形状而归附回来。据说过去的傣族,几乎家家都准备着叫魂的“魂箩”,招魂的时候,就把死者生前的衣服装在竹箩里,放上白米和白线,表示要把灵魂提回来。
有的招魂仪式,是非常有职业特征的,比如渔民的招魂。他们有一套特殊的祭奠习俗。渔民不幸葬身大海之后,因为往往无法找寻回尸体,他的家属就用稻草人代尸,穿上死者生前的衣服,在家里摆设起“灵堂”。同时,在村外的海边,要请道士为死者招魂。招魂要在夜间的潮水初涨时进行,死者的亲人到海边去叫喊,把失落在海里的“阴魂”喊回来,招进稻草人中,再进行安葬。这种招魂仪式,叫做“潮魂”。亲属要先在海边搭起一个小小的“蘸台”,然后到了傍晚,就在帐篷里点起香烛,中间放着稻草人,身上贴着死者的生辰八字。等到晚上涨潮的时候,道士坐在“蘸台”上,敲响钟磬铙钹,嘴里念着咒语。这时候,“蘸台”前后就燃起一堆堆的篝火,有人手拿一杆带根的毛竹,顶梢上挂着箩筐,里面装一只雄鸡,面对大海,随着道士的咒语,不停地摇晃着毛竹。也有的由死者家属,披麻戴孝,提着有字的灯笼,高声呼叫死者的名字:“某某来呀!某某来呀!”声音非常凄凉。然后,由一个孩子或者亲属答应道:“来喽!来喽!”一呼一应,直到潮水涨平,才由道士引魂回家。到了第二天,亲属才把稻草人放进棺材,送到山上去安葬。
人死亡后,灵魂当然就要离开肉体。但是茫茫的阴间,从哪里走呢?于是下一个程序就是由活着的人来给他“指路”。“指路”就是为鬼魂指引升天的道路。在北方一些宗教的亡灵世界里,亡灵的“回归”需要巫师的帮助和引导。首先,先上一条道,继续向前走去,就分出许多岔道,这是按照死者的不同性别设的小道。亡魂走上自己氏族的道,要渡过一条河,那里有许多白骨。在这种作法下,据说可以安全渡河。
黎族遮羞布的故事
黎家姑娘出嫁时,要用一块精致的帕子顶在头上,蒙住前额。大家把它叫做遮羞布。
这遮羞布是怎样来的呢?
相传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将军,到了40来岁,还没有婚配。一天,一位算命先生来到他驻守的这座城里算命,恰巧这位将军巡察来到算命先生处,只见金字招牌上书“能算功名前程,婚姻大事,祸福吉凶”几个大字。这将军看到能算婚姻大事,便想到自己是个将军,40好几的人连一个夫人还没有,既然先生能算,何不请他算算看,以便早点成婚。想罢,便请那先生算命。先生口中念念有词,说了一大堆,最后说:“将军婚事好,东门城外找,母女卖糕粑,夫人还小。”将军听罢,给了先生几文钱,怀着疑虑的心情走了。
这将军将其他三个城楼巡视之后,便来到东城门,仔细观察,果然有一糕粑摊子,母女二人在忙忙碌碌地招呼顾客。将军手搭凉棚,定睛细看那小女子,年龄大约十五六岁,浑身穿的破破烂烂,满脸污秽不堪,头发乱的像蓬草,一双瘦骨鳞磷的手,脚下露着一双赤脚,正冷得瑟瑟发抖。
那将军不看则已,一看这模样,一股无名火起,他想到自己能指挥千军万马,统率三军,难道就配这样一个又脏又丑的姑娘不成?“我何不放块石头下去把她打死,另择高门!”想到这儿,便起了杀人之心,于是将城楼上一块石头放将下去。那姑娘听到风声,把头一仰,石头刚好擦着前额,顿时鲜血直流。母亲见女儿这样,连摊子也顾不及收拾,带着女儿回家去了。将军也不便寻衅,回到自己的寓所,心里闷闷不乐。
不几天,姑娘的阿妈打听得女儿遇险的缘由,便带着女儿远走他乡,到了另一座城池居住。
事也凑巧,几年后,这将军又调到那座城池驻防。在一次宴会上,有几个豪绅为了奉承这位将军,闲谈中,问到将军家住何处?夫人如何?有几个孩子?将军便把自己的情况向诸位朋友叙述了一遍。其中一个财主听后,就对将军说:“离城门不远处王员外家有一小姐,年芳20,生得貌美,颇有几分姿色,将军如不弃,奴才愿前往提亲。”将军听说是员外之女,又有姿色,便暗自欢喜。当下,即请那位财主去王员外家说亲。员外见是本城驻守将军,好生欢喜,满口答应,并择定良辰吉日成亲,又叫管家取几两银子酬谢媒人。
到了成亲这日,姑娘经过一番巧扮,就如天女下凡一般,只是额上有块疤印。当时便有人拿了一块比较精致的花帕顶在小姐头上,盖住前额,才进了花轿,抬到将军家里。
到了晚上,将军送走众位客人,来到洞房,看到夫人很是漂亮,心里十分高兴,眼睛久久盯住小姐不放,突然在小姐额上发现一道小小的疤印,便问此印是怎样来的。小姐当即把以前的事和怎样被王员外收养一事告诉了将军。将军听后,后悔莫及,心里想道:早知有今日,当初不应起邪念,至使夫人美中不足。
从那以后,黎家姑娘出嫁时,必须用一块花帕顶在头上,遮住前额。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妇女喜欢穿裙子的来历
从前,妇女都喜欢穿裙子,传说最初还是古代美女西施首创的。
战国时期,吴国强大,很快打败了越国,活捉了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
越王勾践为报灭国之仇,便在吴国处处假装老实。
有一次,吴王得了病,请来当朝有名的郎中也没有诊断出是啥病。这事被越王知道了,他便说他能治,还说准能治好。这样,吴王就叫越王去看。
越王勾践,为了讨好吴王夫差对自己的信任,就当面尝了吴王的粪便,说:“大王没有多大的病,不过是受了点凉气,只要喝些热酒就会好的。”吴王夫差依照越王说的,喝了些热酒,果然全身舒坦,顿觉轻松,病全好了。
吴王从此认为越王对他抱有一片诚心,便把越王和范蠡放回越国。勾践回到越国以后,和范蠡一块共谋复国大计。他们深知吴王好色,便挑选美女要送给吴王,日后作为复国的内应。一日,他们路经一道河湾,发现河边洗衣石上有一女子,生得五官秀气,真是越国的天仙。此女就是西施。西施进宫后的一天,对越王说:“人传我是当朝美人,我看有些过喻,你看这双大脚片,太不体面。现在缠脚也来不及,不如给我做条裙子,把这大脚片遮起来,岂不更好?”可是,当时并没有那样的服装式样,裁缝也没办法下剪子。还是西施自己熬了三个通宵,画了一幅十八摺的长裙图案,交给越国有名的巧裁缝去做。
后来,西施就穿着这件长裙被范蠡送到吴国。吴王被漂亮的西施迷上了,一天到晚和西施吃喝玩乐,不理朝政。越王见吴王已中计谋,勾践便发兵攻打吴国。这时,吴王从梦里醒来,但已迟了。吴国很快灭亡了。
勾践达到了复国的目的,也没有忘记这其中还有西施的一份功劳。越王便让妇女们都穿起裙子,以赞扬西施为国献身的功迹。
后来,妇女穿裙子的风俗从此就在中国流传下来了。
五、领先世界的科技文化
多少宝贝喝进肚子里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特有的文化之中,有一种被世人越来越看好的精品,那就是中医与中药。在众多的中草药之中有一味名叫龙骨。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物,那么,中草药里的“龙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上古爬虫类动物的化石。按照民间的说法,山野之间龙有蜕骨,可以入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龙骨味甘平,能生肌防腐。
清代末年,洹河南岸一个名叫小屯的村里,有一个剃头匠叫李成。因天干地燥,李成身上生了许多疥疮,又疼有痒,用手一抓,更是苦痛难当。他放下剃头担子,坐在地上自己摆弄起来,反正也没钱医治。无意中,他捡起人们随手扔掉的白片片,用力捏碎,竟然成了白面面。李成把白面面撒到自己身上生疮的地方,想用它来止止痒,白面面一撒到疮面上,很快就被脓血吸收了。说来也奇怪,身上的疥疮竟然好了。这下李成高兴了,他把乡亲们扔掉的白片片收集起来,跑到城里去卖。他告诉中药店的掌柜的,这东西是药材,能治疗疥疮和外伤。开始药店掌柜的不相信,后来,他对着药书,终于弄明白了,这就是中药里的龙骨。
龙骨这种药材用量也不大,那时候药材交易还十分落后,小小的药店很快就不想收了,就挑毛病说:龙骨之上,凡有刻画的一律不收。李成就一块块地用刀子刮掉细小的刻画,再卖到药店里去。时间长了,药店真的一块也不收了。不久,李成在庙会上摆起了摊子,专卖刀枪跌打药。原来他把龙骨研成了细粉,包成小包,一边卖,一边吆喝:“刀枪跌打药!生肌止痒,一用包好!”买卖还真红火。一时间,来自彰德府的不起眼的白片片走京闯卫,进了大药房,叮当叮当地捣成细粉,搅和到中药里,喝进了千千万万个糊涂病人的肚子里!这个掌故中说到的“龙骨”上所刻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大约有4500个单字,可识者约1/3。它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字形结构跟后代汉语言文字是一致的。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公元前14~公元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代人用龟甲、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占卜。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最详细的一条将近100字。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甲骨文发现于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3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