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侦察、监视设备都已经很先进的现代,任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要想完全不被对方察觉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如此,仍然可以利用欺骗达成战争的突然性,可以使敌“虽可预见到进攻,但仍能在进攻的性质、时间的选择和力量的使用等方面对敌达成突然性”。以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实施示假掩真的军事欺骗,就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介的公开性,借助报纸、电视、广播大张旗鼓地把假情报传播出去,混淆视听,将敌方领导人及士兵的心理引向假情报的误区从而放松对己方真实情况的警惕;即使敌方警惕性较强,不轻易上当,但也能达到扰乱敌方心理的目的。
美军近年来的“沙漠风暴”、“沙漠之狐”、“盟军力量”以及“持久自由”等几次重大军事行动无一不实现了战争首发的突然性。特别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军对伊拉克已很难达到战略上的突然性,但美军还是通过外交掩护、军事欺骗、兵力佯动等手段达成了战役战术上的突然性,其中通过新闻媒介实施心理欺骗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动地面战争之前,多国部队故意抛出多个地面作战的假方案,并通过新闻媒介着力渲染。例如美、英、法几家有影响的报刊以及CNN有线新闻广播电视网都曾接二连三地报道了对伊发动地面作战的各种作战方案。其中,既有五角大楼制订的所谓“夜间骆驼行动”方案,又有海湾美军中央总部拟定的“四面出击”应急方案,还有美军人士透露的对伊作战构想。这些方案一经新闻发布会抛出,纷纷被各大报纸当做头条新闻,没有派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报纸也纷纷转载,广播、电视更是充分利用其传播手段的快速性捷足先登,有的在新闻发布会刚刚结束就播放出来。正是由于这些信息从公开渠道不断传到伊拉克的决策层,扰乱了他们的心理,使得他们无法对多国部队的真实意图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使多国部队达成了地面作战的突然性。
最后,突然性也可以通过一个“新”字来达成。战术与战争工具的新颖性,同样可以产生突然性。
例如,公元前255年,迦太基人使用战象——一种罗马人当时全然无知的战争武器——赢得了突尼斯之战;拜占庭帝国则用新型火器“希腊火”,毁掉了阿拉伯舰队的1800艘战船和20万大军,不仅挽救了自己的命运,并从此依靠它在海上称霸6个世纪;二战时期德军在闪击战中,奇迹般地使用了坦克。大量运用装甲加上闪电般的突然袭击,这两种相对新颖的武器与战术概念的融合产生了巨大的优越性,才使得德军在战争初期一路汹汹,不可一世。
愚兵政策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执兵者都希望自己掌握的兵更好用,更有效,最好如臂使指,得心应手为妙,这就需要进行改造,又称“治军”,需要改造编制,改造阵法,改造体力,甚至改造思想。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但人性是有弱点的,“保家卫国”的感召,契约精神的保证,大国沙文的骄傲这些精神旗帜也可能不起作用,而军队的软弱又意味着流血,所以,主帅是要用些极端的法子来激发士兵们战斗的潜能的。
冒顿单于就深谙此道。他考虑到自己将来未必能继承王位,于是开始想办法:他给自己特制了一种射出时带响的箭,称为“鸣镝”。然后训示卫队:只要他朝一个目标射击,士兵们必须同时射击,不假思索,万箭齐发,迅如闪电。某一日他突然向远处自己的一匹宝马射击,有些士兵愕然,稍有犹豫。他斩杀了这些士兵。又一日他突然向远处自己的一名爱妾射击,又有些士兵愕然,动作迟缓。他再次开杀。
终于他鸣镝所向,万箭如雨。
当然,最后鸣镝飞向了老单于,在老单于变做蜂窝之后,冒顿成功即位,他的卫队,帮他达到了目的。
孙子并非冒顿,他的那套“愚士卒之耳目,若驱群羊,莫知所之”的治军思想无疑要理论性强得多,他的愚兵理念是这样的:“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统帅军队,要沉着冷静,幽深莫测,严肃认真而有条不紊。能蒙蔽士卒耳目,使他们对军事计划毫无所知;改变任务,变更计谋,使人们不能识破;驻军常改变驻地;进军迂回绕道,使人们无法推断行动意图。形成“军队文化”,让全体官兵上下一心,兵自然就好用得多。
“陷之死地而后生”,就是个“愚兵”的好例子。
这几乎是中国战史上最知名的战术命题,其要义是将领要把本军的士兵置于非死战而不能自保的极限状态下,激发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最强大生存本能,从而最大幅度地提高本军的战斗力。
同时,动物的天然弱点都集中在背部,而背水一战、置之死地反而抵消了这个后背的弱点。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韩信用这个战术就成功了,而马谡用这一战术却失败了呢?
这里必须加以区别考察:韩信面对的赵军,恃勇求战,只知道正面进攻,而韩信则在列背水阵的同时,还安排了多路奇兵和援军,可谓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各路战斗力的极限;
反观马谡,只知道照搬兵法守则上的教条,而没有想到要以奇兵辅佐正面的作战,部下虽然置之死地,却在魏军的围困中缺粮断水,失去了战斗力存在的基础。
同时,魏军也遵照“围师必阙”的原则,放出了率众突围的马谡,终于使被围困于死地的蜀汉军队彻底土崩瓦解,放弃抵抗。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陷之死地必须有一个时空限制,不能一直将军队置于极限状态中,因为人的承受能力往往有极限,就像弓弦过于紧绷就会断一样,拙劣的“陷之死地”会令军队陷入崩溃状态。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必须有多种战术的综合使用,陷之死地的战术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绝杀之效果。
背水一战也有另外一种很人性化的用法,不必那么冷血,比如“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让松下公司起死回生的事迹:
将一家小小的街道企业发展成为“电器帝国”的松下幸之助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神”。一次松下公司的产品大量积压,公司的承受能力达到了极限,随时有垮掉的危险。松下幸之助一时找不到对策,只好称病躲进了医院里。不久,公司的两位高级总裁来医院看望他,并汇报了公司的困境,两人都劝他也步其他公司后尘,裁减公司人员。
孰料松下从病床上一跃而起,坚定地说:“我已经决定一个人也不减!”他说,如果此时减员,就会无形中暴露自己的严峻处境,竞争对手和谈判对手都会乘机攻击我们;我们的士气也会严重受损。如果不减员,会给外界一种“松下实力依旧”的假象;同时内部的人心也不会乱。
但是,因为产量减少,多余的人员无事可做,松下干脆安排大家都上半天班,而全天的薪水照发。
果然,决定通知全体员工后,大家欢声雷动,宣誓要与公司共闯难关。消息传出去后,那些正在忙着裁员的公司受到极大震动,暗自赞叹松下不愧为“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同时也猜测松下先生一定是手中早有回天妙法。
松下的确有“回天妙法”——减时不减薪,形成了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巨大凝聚力,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人心齐,泰山移”,在全体员工的同心协力下,松下公司很快就扭转了困境,全部积压产品推销出去了,全天的工时也恢复了。公司又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
置之死地而后生,还有另外一种用法——心理暗示。
公元前284年(周赧王三十一年),燕攻齐,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陷于燕军重兵包围之中。为了激励士气,即墨守将田单令城内军民饭前必须在庭院设食祭祀祖先,飞鸟纷纷前来啄吃祭食,田单便宣称这是神灵庇佑的象征;田单还故意声称齐国人最怕燕人用受过劓刑的齐国降卒为先锋来攻城,燕人果然对齐降卒施以劓刑;田单还扬言,齐人最怕燕人挖他们在城外的祖坟,燕军便在城外掘坟焚尸。这样,城内齐军不仅断绝了降燕的念头,而且深为燕军的行为所激怒。田单借助旺盛的士气挥军出击,大破燕军,收复了齐国失地。
从此例中,可以看出田单确是心理战的高手,且不理他后来的吓破敌胆的火牛大阵,就守城来说,他综合运用了“愚兵”手法:首先自神其教,用非自然因素做幌子,给军民以信心;再令敌人做出愚蠢举动激起民愤,将自身的士气提升到极致,之后一击功成。
抛除对自家人比对敌人更残酷这一点,他的确很高明。
本篇主要阐述军队在九种不同战略地理环境下进行作战的基本指导原则,特别强调要根据在不同作战地区官兵所产生的不同心理状态,来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确保战争的胜利。在本篇中,孙子还提出了某些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治军主张,如强调带兵要做到法令严明,禁止迷信和谣言,重视保持军队的团结和战斗力,为克敌制胜创造充分的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