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便很善于激励部下的精神,他总是刺激他们的虚荣心,增强他们的信心,从而减轻他们的恐惧。他说:“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高于民族的荣誉和同志们的尊敬的人,根本就不应当成为法兰西陆军中的一员。”
他对士兵提出要求,但不是靠收买。他说:“勇敢,是金钱买不到的。”相反,他鼓励士兵们富有荣誉感,“在战火之中,我骑着马来到队伍前,高声喊着:‘举起你们的军旗吧!这个时刻终于来到了!’只要这样一呼喊,法国士兵们就会立即行动。”
他还说:“语言对于人们的威力往往是令人吃惊的。”“在意大利,我们通常都是一对三,但是人们对我具有信心。所以,决定胜利的力量是精神,而不是数量。”“不是部队的数量给军队带来了力量,而是忠诚和豪气给军队增添了斗志。”他深信,官兵之间的私人接触,是成功地进行领导的一个秘密。拿破仑还深切关怀手下人的健康状况。他宁可打一场流血很多的战斗,也不要把部队安置在不卫生的地方。
而蒙哥马利则强调,高级将领应该时刻不要忘记部下,要建立部下对自己的信任感,使得部下能够并且愿意追随你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他认为,战斗力是精神和物质两个因素组成的,但相比之下,精神因素更重要。
他说,战斗的胜利主要在于士兵们的心,蒙哥马利一生都在做这样的一件事情,这就是如果让士兵们使出最大的力量,必须使他们绝对地信任指挥他们的那个军官,这是他的理念。那么为了争取与凝聚士兵们的心,他要求军官们体察下情,和士兵们一起渡难关。他说,如果士兵们知道军官们的生活和他们也差不多,那么再苦,士兵们也能够忍受。如果士兵们能够在前线见到高级军官,并且能够和高级军官平易地交谈几句,那么他们心理感知的便是自己还被人关心,被人关爱。所以,他要求军官们必须到前线去,体察下情。为了争取和凝聚士兵们的心,蒙哥马利要求他的部下军官必须向士兵们讲真话,不能撒谎,不能骗他们。
因为,如果军官不讲真话,那么他们会感觉受到军官们的嘲弄,于是对军官信任感也就没有了,士兵不信任了,他们还会在战场上为你奋力作战吗?所以蒙哥马利强调讲真话。
此外,为了争取和凝聚士兵们的心,蒙哥马利要求每一个军官必须关注士兵们的生命,战争是要流血、要死人的,但是这绝不是军官漠视士兵生命的理由。他要求尽一切努力要把士兵们的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提出了拯救士兵生命的四项措施。
第一,必须及时输血,尽一切可能将士兵在战场上流出的鲜血在战地医院补回来。
第二点,必须及时在前线为重伤员进行进行外科手术,使得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不会因把他后送到后方医院再进行外科手术耽误时间而失去生命,或者遭受更大的痛苦。
第三个措施,凡是需要后送的重伤员,不能公路运输,因为道路颠簸可能会加重伤员的病情,而且也耽误救治时间,所以他要求进行空运。
第四个措施,派遣女护士到前线医院,蒙哥马利解释说,负伤的士兵看到女护士,他们的伤痛和紧张的神经会大大得到缓解,这一点是男护士做不到的。
从这几点措施可以看出,蒙哥马利是一个非常懂得士兵心理学的人。在战场上,士兵们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对他人的,对他生命价值的漠视。如果军官们认为士兵流血不过是应尽的职责,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那么士兵们会产生畏战情绪的。
蒙哥马利对士兵生命的尊重,恰恰是他那支部队极富战斗力的原因之一。
战略突然性的巨大价值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战略突然性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手段,任何一个策划战争的人都会明智地将其纳入自己的武库。
十九世纪欧洲有句名言:“速度和突然性,可以代替数量。”突然性应该属于心理领域的问题。在战争中,最难计算的因素,是人们的意志,战略的目的就是要尽量减少抵抗的可能性,因此,利用“突然性”因素,造成己方“神兵天降”的态势,往往会给敌人心理上带来极大的冲击力,甚至摧毁对方的意志,不战而降。
早在我国的三国时代,魏国大将邓艾,曾率精兵走阴平小道,在蜀军尚未明确魏军的进攻意图之前,便接连攻下江油、涪城而直取绵竹。绵竹一战,魏军彻底摧毁了蜀军的抵抗能力和意志。此时,刘禅出了开城投降之外,别无他路。
再者,“兵之情主速”,即突然性可以通过运动来达成。如果运动的速度较快,超过了一般的速度,或者变换了方向,那么即使这种运动并不隐蔽,它也可以产生某种突然性。
13世纪,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征服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之所以能在短短六七十年的时间里,攻取那样广大的地区,并且攻必取,战必胜,蒙古军队的速度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当时,欧亚等国的军队多以步兵和重骑兵为主,而蒙古军队却是清一色的轻骑兵。轻骑兵具有突击力强、灵活多变的特点,适合远程奔袭。重骑兵防护性能好,机动性差,适合阵前对抗。所以,蒙古军的轻骑兵,恰如“二战”中机械化部队,它常以绝对的军事优势,迫敌解除武装。这就使成吉思汗时代所营造的战场,完全是一种飓风式战场,他们创造了农业时代的“闪击战”。
在全面侦察敌情、地形的前提下,蒙古军队凭借骑兵的持久耐力和快速机动能力,经常越过人们难以想象的大漠、险滩、雪谷、荒原,出其不意地向敌人的深远纵深大胆穿插、分割,其距离的深远常常使他的敌人也难以置信,这就是为什么蒙古军队攻下一个个城堡竟是那么容易。因为这些城堡的守军被突入其来的敌人吓懵了,他们来不及作坚固防御,即使作了准备,但蒙古军却偏偏出现在他们尚未防守的地段,而那些地段往往是他们认为敌人是绝对无法前来偷袭的。
在他们而言,速度是第一位的,没有速度,谈不上战争的突然性,也难以对敌人达成合围;其次,需要长途奔袭,没有远距离奔袭,很难对敌产生威慑。可以说成吉思汗的军队都具备这两个条件,这也是他能够征服世界的奥妙所在。
其次,突然性可以通过伪装和欺骗来达成。孙子指出,首先是战前要秘密地决策,不使泄露,比如封锁关口,销毁通行符证,不准本国之人出入国境,这样就避免了敌人间谍假窃符证,潜入侦探;二要防其高明的间谍见微知著,察觉战略动向;也不允许敌国使臣回国,报告消息。为了保密,一切军事行动的准备工作都要隐蔽地进行,巧妙地伪装,以诱骗敌人丧失戒备,这就是他说的“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二战时盟军登陆的“霸王行动”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依靠伪装和欺骗才获得成功的。的确,就“霸王”计划而言,正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多种欺骗手段,并结合以广泛的伪装,才使纳粹将领伦德施泰特相信,盟军对欧洲大陆的主攻地点是加来地区;而且盟军已经在诺曼底强行登陆之后,他还死抱着上述想法达三十天之久。换句话说,即使敌军在诺曼底登陆已经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仍有可能使伦德施泰特相信:这仅仅是佯攻,真正的主攻地点是加来地区;而主攻的时间要比事实上的主攻时间为晚。他在时间和地点方面都受到了彻底的蒙蔽。
盟军的欺骗手法如下:实施无线电静默;在多佛尔港内和周围部署登陆艇;猛烈轰炸加来地区,使敌认为这是大规模入侵敌领土之前传统上的密集炮火准备;在英国东南部地区部署大量照明器材,使敌误认为在那里进行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英国西南部地区则实行全面的灯火管制,以蒙蔽重要的军事行动。当然,夜间的灯火管制必须结合以白天的严密伪装。最后是利用假的无线电联络信号,使德国人相信(他们确实相信了)在东英吉利驻有一个美国集团军群,并准备在加来地区登陆。实际上,那里根本没有美国集团军群。但德国将军们却相信其存在。这就是关键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