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7800000020

第20章 人际关系——君子之交淡如水(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把与人为善理解成对待人的友好和善意的态度,其实在态度上对人友善只是与人为善最表面的反映,真正的与人为善,不仅仅是行动上做出来的,更不是给人看的——为了博得别人对自己的良好印象,或者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回报。真正的与人为善是发自真心,从心底里流露的。从心底里流露的与人为善,会为自己缔造一个充实芬芳的内心世界,为他人创造一个和谐宽容的空间,为自己营造一个融洽丰富的人际环境。这样的一个围绕个体的整体环境,会给自己带来最多的快乐,为别人带来更宽松的心情。所谓“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几乎所有的善都是相互的,所有的恶也都是相互的。

难以想象一个人在到处挑剔他人,随意指责,对别人冷酷无情的时候,他自己的心里会有一种芬芳的香气,这个时候他本人也一定是恶臭扑鼻的。习惯于授人玫瑰的人,自己手里心里也一定香气扑鼻;习惯制造矛盾的人,自己也必定深受其害。

现代人理解与人为善的另一个缺憾是较为单一,只局限于善意,而忽略了善行。孟子曰:“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讲的是君子的最高德行就是偕同别人一起行善。像孔子那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态度就更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有了新知识怕别人学习,有了新发现怕别人知道,有了新认识怕别人借鉴,这些学问上的相互隔阂屡见不鲜。可问题是别人从你这里获得不到的东西,总会从其他渠道领悟,而隐瞒不会带来流通,只会导致个人更深的阻塞。

独居奇功,独揽大名也是个人常有的一己之欲,而自古功高而遭主疑,功高而遭人妒,木愈秀而风愈摧,难以想象周围人会强烈支持一个只为自己揽名望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没有意识到与人为善在事业方面的另一个表现。

可以说与人为善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只有真正理解了与人为善,才可能拥有融洽而又有利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人际环境,才可以让自己因为施惠于人,感到自己的价值而体会到快乐和充实。更可以因为与人为善己亦善而时刻充盈在良好运转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之中,使得自己的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对自己和他人的身心都将大有裨益。

4.为人当胸怀雅量

【原文】

沅弟左右:

由和州进攻二浦,有山内与江滨二路。似宜让鲍军走江滨之路,彭、刘走山内之路。鲍军纪律坏,江滨运粮较易,虏夫较少,此等大处让人,乃是真谦,乃是真厚。余牍中未说出,望弟酌定,速告春霆与杏、云也。

有盖宽饶、诸葛丰之劲节,必兼有山巨源、谢安石之雅量,于是乎言足以兴,默足以容。否则,峣峣易缺,适足以取祸也。雅量虽由于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唯以圣贤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度量闳深矣。

——此家书写于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十七日

【译文】

沅弟左右:

从和州进攻二浦,有山内与江滨两条路。似乎应该让鲍军走江滨这条路,彭、刘走山内一路比较合适。鲍军纪律极坏,江滨粮运比较容易,抢劫的比较少,这样大的地方让人才是真的谦让,才是真的厚道。我在公文中没有说出来,希望弟弟好好斟酌,决定后马上告诉春霆和杏、云。

有了盖宽饶、诸葛丰的节操,就必然拥有山巨源、谢安石之雅量。因此说话足以振奋,沉默足以含容。否则居位太高容易缺损,恰恰是自取其祸。雅量虽然是天生的,但通过努力学习也可以获得,只要以圣贤之道要求自己就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其度量自然就渊深了。

【心读】

曾国藩在这封家书中谈论了人际交往中的雅量问题。雅量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很多人把脾气温和与雅量混为一谈,认为心平气和、不急不躁,不喜欢与人闹红脸的人是有雅量的人。诚然,在生来就是急脾气的人看来,这些确实非常难得,可如此跟真正的雅量还是相差甚远。

《圣经》说:“宽恕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荣耀。”

与人交往,一味的谦让、退避并不是真正的胸怀雅量。在小的地方,譬如争吵、争论中谦让只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内趋还是外向,聪明还是迟钝,或者是否善于忖度时机与形势,并不能说明这个人为人宽容、度量颇大,具有雅量。真正意义上的雅量之人恐怕还得看一个人长期处世办事的实际行动,在事关大局以及事业、前途与人产生矛盾时是否能够谦让、宽容;或者与人产生芥蒂、矛盾、不和之后,能够不计前嫌、宽宏大度;或者能够坦然、虚心接受一个人的批评和建议,并且对直言之人产生感激之意,而不是心生怨恨。这都体现着一个人的雅量。难怪纪伯伦说:“我从多话的人那里学到了静默,从偏狭的人那里学到了宽容,从残忍的人那里学到了仁爱,但奇怪的是我对于这些老师并不感激。”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高缭的人在齐国宰相晏子手下当了三年的幕僚,他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为人中规中矩。但是有一天,晏子把他叫去说,他被辞退了。晏子身边的人都不明白,这样一个没有什么过失的人怎么就给辞退了呢?晏子说:“这个人在我身边三年了,竟然没有发现我的一点过失,没有批评过我一次,他不是太没有勇气和见地了吗?这样的人我怎么能够继续用他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对别人的批评不介意就已经很不容易,而对提出意见之人疏远、敌视的倒是大有人在,齐国宰相晏子这种主动征求别人批评的雅量非常值得借鉴。

相反,宋儒大贤二程——程颢、程颐兄弟二人,才德俱佳,唯独在为人处世的度量方面南辕北辙,故《宋元学案》评说:“大程德性宽宏,规模广阔,以光风霁月为怀。小程气质刚方,文理密察,以峭壁孤峰为体,道虽同而道德固自务有殊。”正是小程狭小的气量造成了与苏轼的纷争,并丝毫不让,不胜不休,党同伐异,最终洛蜀分党,酿成政治纷争。

而英国剧作家萧伯纳则很有容人的雅量。当他知道有人管他叫驴子的时候,他并不生气,反而认为这是一种赞美,高兴地接受了。他以驴子自勉,因为驴子有谦逊、质朴、勤勉和知足的特性,对粗食和轻视都泰然处之。他说:“没有一个人会因为这样的特质而动怒的。”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江北瓜州担任地方官的时候,常去只和瓜州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非常要好,经常在一起谈禅论道。一日,苏东坡自觉修持有得,便撰诗一首,派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是指人生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禅师从书童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童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地说:“骂你什么呀?”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苏东坡惭愧不已。

西方的《圣经》、纪伯伦与东方的庄子、禅师都可谓参透了“量”的本质。厚黑学创始人李宗吾先生曾说“我平生有种见解,凡人想要成功,第一要量大,才与德尚居其次。”纪伯伦在其名著《沙与沫》中也曾说:“如果别人嘲笑你,你可以怜悯他;但是如果你嘲笑他,你决不可自恕。如果别人伤害你,你可以忘掉它;但是如果你伤害了他,你须永远记住。”东方西方,古代现代实例太多,总而言之,一个人想有所成就,先从量字下手。

5.自省与忏悔

【原文】

沅弟左右:

初四日接廿八日信,初五日又接卅夜信,俱悉一切。

二十日之寄谕(令余入觐者),初二日之复奏,均于初三日交专差带去,想已收到。顷又得初一日寄谕,令回江督本任。余奏明病体不能用心阅文,不能见客多说,既不堪为钦使,又岂可为江督?即日当具疏恭辞。

余回任之说,系小泉疏中微露其意。兹将渠折片并来信抄寄弟,余回信亦抄阅。弟信云“宠荣利禄利害计较甚深”,良为确论。然天下滔滔,当今疆吏中不信倚此等人,更有何人可信可倚?吾近年专以至诚待之,此次亦必以江督让之。

余仍请以散员留营,或先开星使、江督二缺,而暂留协办治军亦可,乞归林泉亦非易事。弟住家年余,值次山、小泉皆系至好,故得优游如意。若地方大吏小有隔阂,则步步皆成荆棘。住京养病,尤易招怨丛谤。余反复筹思,仍以散员留营为中下之策,此外皆下下也。

弟开罪于军机,凡有廷寄,皆不写寄弟处,概由官相转咨,亦殊可诧。若圣意于弟,则未见有薄处,弟唯诚心竭力做去。吾尝言,“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若甫在向用之际,而遽萌前却之见,是贰也。即与他人交际,亦须略省己之不是。弟向来不肯认半个错,望力改之。顺问近好。

——此家书写于1866年12月13日

【译文】

沅弟左右:

四日接到老弟二十八日写的来信,五日又接到弟三十日夜里写的信,一切已经知道。

二十日寄的谕旨,让我入京朝见,二日我的回奏,都在三日交专差带去,想必已经收到。

不久又收到圣谕,令我再回去担任两江总督。我现在因病不能用心阅读文书,不能见客多说话,已经不能再担任钦差大臣了,又怎么能做两江总督呢?所以我准备马上写奏折向圣上推辞。

让我回任的意见,是小泉的奏疏中略微表达出来的。现将他的折片及来信抄寄老弟,我的回信也抄去一阅。老弟说宠辱得失名利官禄,利益损害都算计很深,的确是实在的言论。然而普天之下,当今封疆大吏当中,不信任依赖这种人,还会有什么人可以信任、可以依靠呢?我近年来专门用十分真诚的心对待他,这次也必定以两江总督相让。

同类推荐
  • 修身读老子

    修身读老子

    《读老子学处世之道》主要讲述了: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日明,守柔日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看哪,这人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看哪,这人

    本书是尼采的自述,内容包括:我为何如此智慧、我为何如此明澈、我为何写出如此卓越的著作、悲剧之产生、非时之思想、白天之曙晓——关于将伦理作为成见之思考、超善恶之外——未来哲学之序曲、为甚么我便是命运等。
  • 中华家训(第九卷)

    中华家训(第九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生活问禅: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生活问禅: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说禅事,讲禅理,禅里禅外话人生。本书将通过讲述一个个禅理小故事,为你禅释生活大道理。当你疲倦时,当你内心迷茫时,在本书中畅游一番,就会感到有一个风月无边的广大天地。你心中的迷茫便如拨云见雾一般消散开来,啊!原来一切如梦亦如幻!请不要执著,速速把心清净下来!不要让尘境污染你的纯真心,不要让世情剥掠你的爱心,赶快埋弃一切妄想是非,就此泅出生命的苦海,恢复你内心和谐光明的理想世界!
  •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前世菩提树,今生因缘果。命运岑寂流离,佛颜嫣然常悦。作为红尘俗世中的人,且让我们问佛观心,于纷繁的生活中得到一些安宁与淡定。
热门推荐
  • 触事

    触事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欣子开始了触事?开始了不懂事的触事。欣子不是乖乖巧巧的孩纸吗?怎么了!欣子,你怎么唱反调呢?欣子,放下触事,不要继续啊!欣子,你是期望,你是人生中的天使呀!还在干嘛。挫折本就是人生中所最常识的,欣子不要因为这个而丧失了你的所有理智与情感。欣子。你本就是幸运的,放下吧……
  • 木叶之卷

    木叶之卷

    一个平凡的火影世界有杀戮有战争只有一个普通的宇智波家族的成员坚决不走傲天流!!!!
  • 制衡之紫蜮灵元

    制衡之紫蜮灵元

    寰宇之神将洪荒宇宙分为仙界、魔界、人界、妖界、幽冥界和精灵界,六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六界的夹缝地带滋生着一股强大的暗黑力量,他们的寄存地被称为“紫蜮空间”,在这些拥有强大暗黑力量的邪灵们被称之为“紫蜮邪灵”。多年前,人界的卫道者们为了抵抗紫蜮空间之主“邪恶”,用无极圈将其封印在紫蜮空间里面,阻断了“邪恶”进入六界的道路。经历了这许多年,无极圈也出现了裂痕,滞留在人界的紫蜮邪灵们开始蠢蠢欲动,“邪恶”想里应外合突破无极圈的封印,进入人界,荼毒生灵,一统六界……
  •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为入世,而且也是对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影响最大的一家。他们既是卓越的说客和谋士,又是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纵横之术”,即使以平民寒士之身,仍能跻身于庙堂之中影响众多国家的治国方略。这种能清洗掉诸侯列国国家机器的斑斑锈迹,让其越转越强力的现实是诸子中极为少见的。纵横家又是时代的推进器,他们将“春秋无义战”的无序纳入或“纵”或“横”有序的轨道,同其他诸子学派一起完成了中国大一统的宏图伟业。虽然,纵横家远离我们两千多年,他们活动的舞台后世已不存在。但是他们的思想、策略和游说技巧却总是被后人从不同的方面发掘效仿,并引起国外学者浓厚关注。
  • 枭傲苍穹

    枭傲苍穹

    妖孽降临——血凝聚成的强者之路,今生注定以杀戮显荣。霸主,抑或枭雄……
  • 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易经》,是一部大智慧的书,博大精深,学问渊薮,是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集中体现。德国大哲学家、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就是受到了《易经》的启示,破译了二进位制的奥秘,研制成功了手摇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的前身。世界上有许多大企业家,如丰田、三星的创始人,都是凭借《易经》的引发与感悟,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本书既依据传统的历史文化又结合现代科学理论,揭示出《易经》八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创建原理,阐明了伏羲氏结绳记事(实际上是结绳记数,事是无法用绳子记的)的理性思维过程。这种理性思维就孕育了二进位制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又通过符号语言的更替与演化,便产生了人类智慧结晶的八卦。
  • 重生洪荒之诛仙剑魂

    重生洪荒之诛仙剑魂

    现代修真者叶玄,渡劫时遭仇家偷袭,所幸的是其一缕残魂将他带到了混沌为分之时,以混元诛仙剑化形,与盘古结为兄弟,得开天功德,成圣位,战罗喉,收巫妖,成为鸿钧以外的另一个天道。
  • 征战灵界

    征战灵界

    啥?穿越了,好吧我接受。丫的你厉害,没事,我有帮手,召唤兽们上啊!!
  • 龙血武魂

    龙血武魂

    在背叛中觉醒,在觉醒中崛起。夺天地之造化,吞万物之灵。绝世圣剑,青铜神木,神龙之魂的枷锁被悄然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就此揭开冰山的一角……
  • 重生之人生游戏

    重生之人生游戏

    寒天重生了,夺了他人的机缘,获得了如无限种主神一般的存在,看他能否在能力者辈出的世界闯出一番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