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朝,不是说净了身就可以进宫当太监的,在进宫之前还需要上一年的培训课,而这个培训课便是在亲王家里上。李莲英在老乡沈兰玉的推荐下,先是进了郑亲王端华家当太监。这也是辛酉政变发生之后,恭亲王奕不太相信李莲英的原因。又经过了几番选拔赛,李莲英于咸丰六年(1856年)成为太监中的高才生,并成功地进入了储秀宫,专门伺候韶贵妃。
李莲英在宫里,那是有后台的。他可是管崔玉贵叫表叔的。走了走后门,李莲英拜首领太监刘多生为师,由自己的师哥太监安德海教习学艺。虽然只有九岁,“鬼机灵”李莲英逐渐懂得了做太监之道。凭着机灵与勤快,他不但得到了师傅刘多生的喜爱,也得到了其他太监的喜爱。
李莲英的一生,成功之道就是中庸之道,也就是老好人之道。即使在李莲英掌握了大权的时候,他依然没有和清宫内的几股强大势力都保持着暧昧的关系。当然,这个时候他还年幼,他还没有靠近任何势力。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留给有心人!就在咸丰七年(1857年)的时候,北京城里开始流行新发型,好赶潮流、喜欢修饰的懿贵妃便要梳头太监梳新髻,但是,那个时候的梳头房总管沈兰玉给懿贵妃梳的新发型,总是不称懿贵妃的意。因此,沈兰玉没少被懿贵妃骂。
聪明伶俐的李莲英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要知道,懿贵妃是咸丰帝最宠爱的贵妃,能够到懿贵妃手下当差,那是太监们的梦想。于是,李莲英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他跑到京城有名的八大胡同里,和那些妓女天天泡在一起,在他的勤奋努力下,他的梳头技术突飞猛进。
在沈玉兰的推荐下,李莲英终于有机会为懿贵妃梳头,一试之下,李莲英梳的头发果然是异常工整、十分新潮,深得懿贵妃的喜爱。就这样,李莲英凭借梳头迈出了第一步,讨得了主子的欢心,不久便升为懿贵妃的梳头房首领。
李莲英人小鬼大,极有心计,处处依眼色行事,才短短数日,他已摸透了懿贵妃的脾气、喜好、忌讳等。于是他决定做一个遵守原则、逆来顺受的人。他极尽谄媚之能事,凭着一张巧嘴以及见机行事的聪明劲儿,在懿贵妃面前逐渐“红”了起来。
我们前面讲了,在辛酉政变前,懿贵妃与咸丰帝在咸丰十年(1860年)面对八国联军的进逼,匆匆忙忙地逃往热河,懿贵妃身边带上了安德海和李莲英。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辛酉政变中,李莲英也算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所以,安德海的死,便成为了李莲英的垫脚石,让李莲英平步青云,进宫没几年,他便成为了慈禧太后身边的风云人物。
随心所欲的“女皇”,权倾朝野的太监
在安德海心中,懿贵妃最大,自己只要有懿贵妃这一张王牌便可以横行无阻。而在李莲英心中,任何一个人物、一股势力都是不可轻视的,都是他巴结的对象,这也是安德海之死在李莲英心中得出的最大结论。
民间传说,李莲英是一个跋扈的太监,这个人是目空一切,除了西太后便唯我独尊的人物。其实并不是如此,李莲英做人很低调。他并不像安德海那样张扬,而是注重放长线钓大鱼,在讨得慈禧欢心的同时,也兼顾到周围;在为高升而处心积虑的同时,也想办法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为此,他使出浑身解数,真正做到了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成为宫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前面我们说安德海死在了为同治帝置办皇袍的路上,那么,紧接着便是同治帝大婚。而置办这次大婚便落在了李莲英的头上,这也是李莲英接任大太监总管一职后,除了给太后梳头,所做的第二件大事儿,第一件事是在辛酉政变中为慈禧太后通风报信。
在李莲英的建议下,西太后下谕:皇帝大婚,为体现皇家恩典,凡是穿花衣的人都可以到午门观看皇后的仪仗。这隆重而又喜庆的场面至少有200多年没见过了,一时间,全城的花衣几乎销售一空。
老百姓情急之下,不少人将质地坚韧的花纸做成彩衣穿在身上。一时间,锣鼓喧天,花团锦簇。这一场豪华的婚礼,一共花了1130万两白银,相当于清王朝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同治帝大婚盛况空前,这个时候的李莲英,不但获得了大清国掌权人西太后的宠爱,还获得了大清国继承人同治帝的喜爱。
然而,李莲英万万没想到,他苦心经营的“八面玲珑”很快就因同治帝的驾崩而险些前功尽弃。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同治帝因病驾崩,年仅十九岁。同治帝的死让本来就已经是风雨飘摇的政治格局更加神秘莫测。
同治帝的死,至少让李莲英看懂了一点,慈禧太后仍将会垂帘听政很多年,拍好慈禧太后的马屁仍将是一项长久而又艰巨的任务。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时候,从李莲英八岁进宫开始算起,他已经在清宫里待了十九年,伺候老佛爷也有十七年的时间了,他当然知道慈禧太后的心病。于是,他开始着手除去慈禧太后的心病。
那么,慈禧太后的心病是什么呢?
第一,东宫太后慈安。在安德海那一回我们讲了,在咸丰帝于承德避暑山庄病逝的时候,曾经秘密地给慈安太后一道圣旨,这道圣旨被安德海发现并告诉了懿贵妃,从那以后懿贵妃开始小心为人。这件事情让慈禧太后如芒刺在胸,这是慈禧太后所不能容忍的。
第二,还有一个人也是让慈禧太后如坐针毡,这个人就是恭王奕,毕竟奕手握兵权,在朝野中数次与慈禧太后作对,并亲手派人把自己最得意的太监安德海处死了。
同治帝病逝之前,两宫太后已经发生了一次矛盾冲突: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五岁的同治帝立后,慈安看中了淑静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而慈禧则看中了年轻俏丽、姿性敏慧的凤秀之女富察氏。两人各执己见,最后决定由同治帝自己作决定。结果同治帝采纳了慈安的意见,同意立阿鲁特氏为皇后。此事说明了两点,第一是慈安太后在宫中对慈禧太后有着很大的震慑作用,第二就是慈禧的儿子对慈禧并不怎么认同。自己的儿子与东宫暗中沟通,那还了得。
于是,慈安太后突然病死。慈安太后的死,可谓是一个历史不解之谜。相传,在慈安太后得病之前,李莲英曾奉慈禧太后之命,送给慈安太后一碗汤……
慈安死后,慈禧太后虽然除去了眼中钉,但她与恭亲王奕的矛盾又摆上了案头。两人的矛盾因慈安太后下葬慈禧太后应否行礼而更加尖锐。李莲英当然己经深知“老佛爷”的心理,又在暗中为主子寻找扳倒恭亲王的机会。终于,机会来了。借助云南报销案及中法战争这个天赐的“良机”,在李莲英的策划、醇亲王的协助下,慈禧太后将军机处官员全部撤换掉,除去了自己的最后一个政敌,真正成为一个大权独握、随心所欲的女皇。
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仅二十六岁的李莲英,任储秀宫首领太监。光绪五年(1879年),李莲英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慈禧太后大权独揽,他的声望、地位也一天天地显赫起来。李莲英三十一岁时,已经和敬事房大总管,即清宫太监总头目平起平坐。到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四十六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先前雍正皇帝规定,太监以四品为限,慈禧太后却以自己的权势,为李莲英而违反了“家法”。慈禧太后是政治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又是感情脆弱、害怕孤寂的女人。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宫女、太监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能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德海,就是李莲英。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记载:每天三餐、早晚起居,慈禧太后和李莲英都当面或互派太监问候。慈禧太后在中南海、颐和园居住的时候,经常找李莲英,说:“莲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李莲英便陪慈禧去散步。他们走在前边,其余的人远距离地跟随在后面。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李莲英实际上成为了慈禧晚年生活中离不开、信得过、用得上的一个“伴儿”。
待人处世,城府极深
像李莲英这样的大太监,在宫里做事当差,就和走钢丝一样,永远不能失神,脚一歪就会栽下去,堕入深渊。伺候慈禧,当然要忠心于老佛爷,但也不能得罪皇帝。到了戊戌年间,光绪帝主政变法,而“老佛爷”则是大肆镇压戊戌变法。
这个时候李莲英可谓是左右为难,不是忠心于太后,就是忠心于皇上,二者不可得兼。一次,慈禧让李莲英和崔玉贵到瀛台监视光绪行动,并把珍妃扔到井里。“鬼机灵”的李莲英并没有参与,并且在光绪帝回銮的路上,李莲英还对光绪尽心劝慰,暗暗埋下光绪对他的好感。